雷蛇键盘灯突然不亮了:名人读书方法:徐特立 朱光潜 苏步青 陶行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0:36
徐特立的浓缩阅读法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不但学习刻苦,而且读书方法也很科学,叫“浓缩法”。他读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经过深思熟虑,把马克思的十一条浓缩为九条。《提纲》第六条说的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写了三小段共150多字,徐特立浓缩方人的本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人,而是一定的社会集团的代表”一句。

  浓缩法确实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读书法,浓缩时,总要“滤掉”一些多余的话和文字,把文章的精髓集中到一两句话中,这就需要反复思考,加深理解,融会贯通。因此,浓缩法的第一一、好处就是对读物能深刻理解,把握住它的要点和实质。浓缩之后,厚书变薄,长文变短,回此,这种方法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便于记忆。

   朱光潜边读书边写作的方法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指寻研究生学习时,总是要求他们边读书边写作,认为这对读书治学大有益处,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 

    这条经验,是朱光潜先生在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三十年代初,二十岁上下的朱光潜先到英、法两国上大学。他学了许许多多功课,解剖过鲨鱼,制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但他的兴趣中心有三个立足点:一是文学,二是心理学,三是哲学,围绕着这三点,他勤奋攻读,读书过程中心一有心得,即动笔写下。后来干脆边读书边写起书来,在学生时代,他先后写出了《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符号逻辑》等书。 

    边读书边写作,这条经脸很有道理。我们平时读书,是接受别人思想并加以分析鉴别的过程。一本书看看意思都清楚,但叫你讲一遍书中的思想,你往往讲不出来; 或者讲不完全,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读进去; 若要你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把书本表达的思想概括出来。那你就更觉棘手了、粗读、口述、书写,三个阶段反映了读书的三种不同深度。 

    一般地说,普通的书籍只要能做到粗读和口述就可以了。但是,对一些重要的书,则必须真正吃透,达到烂熟于心,口能言、笔能写的地步,写书,能逼着你更专心地读书,更全面地收集参考书籍和资料,更深刻地领会书籍的内容,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鉴定自己的读书效果,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还能激发你对书本知识的思考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

       苏步青读书方法

     苏步青在中学时,用《左传》笔法写了一篇作文,老师起初不相信是他写的,可苏步青却说:“我能背诵《左传》。”于是,老师挑一篇让他背,他很快就背出来了。可见苏步青的古诗文写得好,是与他阅读背诵中国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分不开的。 

     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我过去念过一本书或阅读一篇论文,从来没有念过一遍就让它过去的。要么不念,要念就念个透……每次念的时候总觉得比前一次有新的体会。”他自述;“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我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这样的。我最喜欢《聊斋》,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了。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书一下子读懂不容易,我一般是边读边想中做习题;到读最末一遍.习题也全部做完。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了,读精了。”

                                      陶行知的读书方法

     书是我们的益友,诚如冰心老人所言:“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但是,能达到这种境地的青少年,并不太多。究其原委,恐怕在于光读不想,只读不问。猎奇求趣、浮光掠影的读书方法,势必陷入孔子指出的“学而不思则罔”的迷宫,谈不上有所得、称不上“会读书”。

   被誉为“平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1891年—1946年),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潜心摸索读书方法,他曾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把多读多想多问的读书“诀窍”,演绎成一首《八个顾问》的现代诗: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时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地何去, 

                   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 

                   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先生的“八个顾问”、“八个贤哲”、“八位何先生”,就是我们青少年读书求知的良师益友、至爱亲朋!我们读书时能与这八位何先生结缘,能有这八位先哲带路,就敢想善问,能思会辨;就会开卷有益、学而致用,开拓创新、不断长进。 

   现在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打开一本书,想想作者是“何人”,写“何事”,想引导读者“何去”……就不至于被诲淫诲盗的书籍拉向深渊。看到一个题目,想想作者将写到哪些题材?情节将怎样安排?故事会怎样发展?再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想法,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作者的欠缺。这种站在自己角度自我审视想问题的读书法,能激发最大的阅读兴趣与最广的思维空间。读到某一精彩语段或场面,稍作停顿、掩卷思索一番:作者何以这般想这么写如许说呢?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体验?逻辑思维?…… 

   我们都说爱读书,我们天天都在读书,但要将书读好,还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