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情张晓:中美学习科学研究比较及启示贾义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16:28

中美学习科学研究比较及启示贾义敏

  【摘要】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聚焦学习,学习科学研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在介绍中国和美国学习科学兴起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学术共同体、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美学习科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科学研究、增进不同文化学术共同体的理解。 

【关键词】学习科学;学习学;学习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观念得到世人、社会乃至国家的接受与推崇。学习能力被称为是21世纪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有关“学习”的研究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学习”开始成为教育、社会、科技等领域研究和探索的焦点问题,并出现了许多卓有见地的专著、报告和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一批中国学者于80年代初开始讨论建立学习科学(学);9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科学国际会议”的开幕和《学习科学杂志》的首次出版发行也标志着学习科学的诞生。然而,由于文化和研究人员背景的差异,学习科学一词在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理解;中美对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人员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了解中美对学习科学研究的异同,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科学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与学术共同体的理解有很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学习科学研究    我国历史上关于学习问题的著述很多。孔子、朱熹以及近代的陶行知、蔡元培等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都有比较系统的学习思想。但这些著述和思想大多是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实践而得出的经验总结,关于学习的基础研究和科学规范的理论却显得少且苍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提议创立一门新学科——学习科学并开始对其展开较系统地研究。    1学习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一些学者提议创立一门新兴学科——学习科学,对人类学习规律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1987年6月,在南京举行“全国第一届学习科学讨论暨训学习班”,成立了“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筹委会”。2000年,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经批准正式成立。目前在各行业系统(工人、军队等)、各级各类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等成立了六大系统学习科学研究会,在15个省市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己的学习学研究会,以及还成立了10个专业委员会。参与到学习科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教育领域、社会学领域、心理学领域。学习科学研究者们通过全国学习科学学术年会、全国大学学习科学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定期的交流研究经验、共享学术成果。总体上来说,近30年我国对学习科学(早期称为学习学)的研究经历了由自发研究阶段到自觉研究阶段,其突出的标志就是学习学研究由分散走向联合、学习学学术共同体的建立、以及学习学的教学与研究的蓬勃兴起。    

2中国学界关于学习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学者认为学习科学(学)是研究“学习”问题的学科群体的总称,它应该从认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学习科学不仅仅要解释人类学习的机制、原理、规律、方法和技术等问题,还要揭示出学习科学与认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相似性特别是相异性找出这一学科所特有的一组相关性变量的结构关系,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故而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习科学工作者主要对学习的本质、学习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学习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对于有关学习科学能否以及如何成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元研究文献较多,集中讨论学习的本质、学习科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范围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问题。大部分学者认为“学习科学是研究学习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并用以指导人们的学习的科学”。具体一点说,“学习学,是以人类的学习、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规律、学习原则、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过程中人类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8]学习科学是研究学习的本质、学习活动规律、人类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技能及有关问题,以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一类科学。[9]  我国学者一直非常重视学习科学的实践研究,认为理论探讨应该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理论应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所以,我国学者开展了在大、中、小学校和成人学校进行学情调查研究、开展大规模的学习方法指导实验等大量的实践研究。尤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会学习的人,在大、中、小学校通过开学习学课程、举办学习讲座、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进行个别学习指导等方法所进行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实验”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在学习问题调查中其参与学校之多、涉及层面之广也是非常罕见的,对于学习理论的推广与普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美国学习科学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在美国,教育学、社会学尤其是心理学等各学科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用自己学科的研究方法中研究学习。80年代末,随着对人的学习研究的逐渐深入,从事学习科学研究的各领域的专家逐渐意识到他们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科学方法以超越他们各自学科领域所能提供的研究的局限,因而他们开始跨学科研究,并且取得了诸多合作研究的成果。    

1美国学习科学研究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领域逐渐萌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习科学。70-80年代,认知学家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软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并且发起了“AIandEducation”国际会议;1987年,西北大学决定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聘请耶鲁大学著名认知学家RogerSchank领导工作,成立学习科学研究所(ILS);与此同时,施乐学习研究所、Vanderbilt学习与技术中心、MIT的SeymourPapert'sLogo小组开始真实情境认知、技术支持的课程学习以及学习环境方面的研究。1991年,第一届学习科学国际会议的举行以及《学习科学杂志》的首次出版发行,标志着学习科学诞生。[10]  目前,学习科学研究汇聚了来自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神经系统科学、教育学、教学设计及其他学科的学者。学习科学国际协会(TheInternationalSocietyoftheLearningSciences)是学习科学家们所参与的主要组织。该协会是一个跨学科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对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学习进行跨学科的调查,并且研究如何促进学习(技术支持或非技术支持)[11]。学习科学研究者主要通过该协会目前主办《学习科学杂志》(JLS)、《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国际杂志》(IJCSCL)2本杂志和“学习科学国际会议”(ICLS)、“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国际会议(CSCL)交流研究信息、共享多学科视野的学术成果。此学术共同体虽然人数不多,但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从中产生出来的新方法对于提升教育有极大的潜能。2003-2006年,为保证学习科学的加速发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近10亿美元。    

 2美国学习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习科学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美国的学习科学研究者们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和学科背景出发,对学习科学也有着不同的观点。诸如:Duffy[12]认为学习科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主要对真实环境中的智力进行研究”;SashaBarab[13]认为学习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研究领域,它利用人类科学中的多种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以实现对学习、认知和发展的属性和条件的理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要研究各种环境下的学习,既包括在学校教室的正式学习,也包括在家庭、工作及和同伴间发生的非正式学习。学习科学的目标是更好理解引发高效学习的认知过程与社会过程,并且应用这些知识重新设计教室或其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人们能够更深入、高效地学习。[14]  |||  学习科学家们深知只有在真实情景、真实任务中研究人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才可能解释学习的复杂性和本质。所以他们特别注重走出实验室,运用设计研究方法论,在真实场景、真实任务中开展学习研究,基于学习科学探索进行学校与教育的改革新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拨款九千万美元创建跨学科的“学习科学中心”(ScienceofLearningCenters),并提供资助。这些中心将围绕一个统一的研究重心,协同学术界、工业界、各种层次的教育、其它公立和私人实体组成一个多样性、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环境,创建推动学习研究之发展所必须的各种智力上的、组织上的、物质上的基础,让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们紧密合作,把有关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与学习。截至目前,全美已经设立了七个学习科学中心(SLC)[15]和十一个学习科学研究“孵化器”项目。   

 三中美学习科学研究的比较    从以上中国和美国(西方)学习科学研究的发展可以看出:中美学习科学工作者都认为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学习科学要研究人的学习的机制、特点和规律,但在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中美学习科学研究的差异:    

1研究理想和宗旨的异同  中国学习科学研究者的理想和宗旨是运用学习理论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要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将其上升为理论,创建学习科学的理论体系,使学习这门科学牢固地建立并完善起来。  

美国学习科学工作者的理想则是更好地理解引发人类高效学习的认知过程与社会过程,并且应用这些知识重新设计教室或其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人们能够更深入、高效的学习。学习科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为学校、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从而改革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2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成员组成  在中国,对于学习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是“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及各地区、各层级的学习科学研究会。从事学习科学的研究人员主要是大学或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中高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大学生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也相应较多。然而总体来看,成员的学术背景相近。尽管心理学家与认知科学家对学习也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从事学习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与从事学习基础研究的其他学科的学术团体间的交流与协作比较少,尚需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  在美国,从事学习科学研究的人员多数是认知科学、神经系统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也集成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如教师、教育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教学设计者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的代表。学科间的合作成为一种惯例,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协作研究氛围。在协作的基础上,研究者们能够对来自不同观点的专题进行思考与评价,以形成对社会情境、认知过程和环境设计的深入理解。    

3研究内容的异同  人类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要将学习问题的研究建立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但中美在具体的研究中又有不同的侧重:  中国学者认为学习科学应划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着重研究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原则、学习的生理与心理机制、学习思想史等等学习科学基础理论问题;应用研究则着重研究学习方法与技能、分科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等学习科学的应用问题。[16]在理论研究中注重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的创建研究;在实践应用中主要是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问题的调查(限于学校范围);其中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提升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水平,并扩展为学生学习、发展与成才的思想品德、战略方法和学习品格的指导。  

美国学习科学的研究主体起源于认知科学,采用设计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侧重于研究各种环境(学校、教室等正式的学习环境以及博物馆、校外俱乐部、社区、家庭等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侧重研究基于学习科学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而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  相比两国的学习科学研究内容,中国学习科学研究注重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的创建研究,在对其进行正名的同时,自己独特、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比较欠缺,在价值取向上更面向应用,向大众推广了学习理论,且受益面广;美国学习科学研究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总体上基础性研究比较多且多原创性研究、跨学科研究;但涉及范围比较小。    

4理论立场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学习科学研究者都认为学习科学应该研究人的学习,探究各种环境下人的学习的机制,理解人类学习活动的规律,进而提升学习的绩效。  中美学者都对学习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诸如我国学者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学习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使主体意识、行为产生效应的过程。”[17]“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18]或学习“是客观世界在主体中内化并使主体发展的过程。”[19]西方学者认为“学习是现实世界中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整的一部分”,是“对不断变化的实践的理解和参与”。[20]中国学者更多地从哲学层次对学习本质进行探讨,而美国学者从社会学、认知科学角度对学习的界定较多。  在理论研究中,中国学习科学研究倾向于将学习科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并尝试建立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区分的学科理论体系;而美国的学者则倾向于将学习科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来看待,倾向于从多学科视野对学习进行进行协作研究,更多地关注学习问题本身。此外,在中国学习科学研究中与新技术相关的研究比较少见,缺乏学习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引进,而在美国,技术支持的学习被认为是学习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5研究方法的差异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学者基本上是借鉴、应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形成自己领域独特的研究方法。在学术成果中,多是思辨性研究成果,90年代后,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逐渐增多。美国的学习科学研究,由于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建构性,开始走出实验室“纯净的科学研究”,在研究方法论上有很大突破——设计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四美国学习科学研究对中国的启示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中美在学习科学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理论立场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同。总体上来说,由于研究主体的文化背景与专业背景的差异,在研究重点上中国的学习科学研究多是学习学的研究,多是现有理论的综合应用和推广传播,其影响范围很广泛,对于推动大众对学习科学的了解起了积极作用。美国更多地从认知科学、神经系统科学、社会学角度对学习科学进行“科学”研究。这些对学习科学的基础性研究丰富了学习科学理论,也为学习研究创建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思路。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学习科学的基础研究,2002年,在东南大学成立了以学习科学为主要研究的文、理、工、医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机构——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在中科院成立“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开始从脑科学、儿童认知方面对人类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翻译了《人是如何学习的》、《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天才与脑》等相关论著,对国外学习科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追踪与介绍。  |||  在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地社会改革、教育改革将研究聚焦于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对学习科学研究为我国学习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经验:希望我国的学习科学研究在保持原有注重实践研究和理论推广的基础上,重视学习科学的基础研究,尤其要关注技术支持的学习研究;并将基础研究与学校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关注学习科学新进展及其教育应用。此外,希望我国学习科学研究能够加强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扩展研究视野,在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能够与国际学习科学研究更快、更多地开展交流与对话。    参考文献  R.KeithSawyer.thecambridgehandbookoflearningscience[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14.  学习科学大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8.  学习科学大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20.  王秀芳.学习科学理论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0,(3):55-57.  钟祖荣.八年来学习科学的理论进展及今后方向[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4):92-98.  林明榕,魏峰.中国学习科学的特色[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2):32-36.  刘岳雄.中国学习科学的兴起和发展[J].江西教育科研,1996,(4):19-21.  [8]林明榕.建立学习学的构想[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25-28.  [9]中国学习科学学会.吁请支持学习科学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