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林德尔·星川:轨迹拳学的手法轨迹-----前后立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8:1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作者: 于海洋 | 分类: 国术 | 浏览: 83 |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卢松松问我:你是要鼓励站长多多锻炼吗?是的,确实有这个想法。站长可以说是个特殊的群体,每天坐在电脑跟前为了心中的梦想各自忙碌着,亚健康也随之而来。轨迹拳学中的手法、身法、腿法轨迹运动是真正的有氧运动,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做,每天能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练练,对身体的健康还是很有益处的。希望站长们重视健康这个问题,钱赚到了身体却垮了,岂不得不偿失。
在前面的轨迹拳学视频,是李老师亲自示范。美中不足的是只有画面没声音,好多动作的要求对于想了解这种拳法的人,是有点难度的。在以后的博客里会更新这方面的文章,不敢说是对李老师示频的讲解,就算是个人练习的记录吧。
李紫剑老师说:“轨迹,即运动流程的模式。轨迹基于平、立、斜三类圆。水平状态的圆叫平圆;与平圆相垂直的圆叫立圆;倾斜的平圆和立圆叫斜圆。纵向的立圆叫纵圆,横向的立圆叫横圆。轨迹以特定线段的走向命名:凡平圆和斜圆均以前弧的走向命名,心立圆均以上弧的走向命名。左右对称的横圆、平圆和前后斜圆,均以中心弧的走向命名。定向重复的圆运动叫循环,变异的循环运动叫回环。8字形的回环叫五花。异位自律的轨迹运动叫插花。”“轨迹是运动的超前设计。轨迹是运动的全过程。轨迹是运动的标准依据。相对的轨迹决定物体的座标位置;轨迹切线造成了物体能量的超常发挥。轨迹就是运动之“道”!道就是基本的和根本的法则。拳学是人体运动,身体的整体运动、局部运动以及复体运动,无不可以用轨迹记录和复述。轨迹相对决定了人体大形,轨迹切线形成了拳学发力。”上面引用了李老师对轨迹运动的解释,简单明白,容易理解。
你的身体不够协调吗?出拳是不是肌肉很僵硬?出拳的基本方法不正确?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在练习了轨迹运动后得到很好的解决。手法轨迹初练时,动作不协调,结构松散,手越作越凉,动作生硬呆板,缺乏美感。这些都是正常现像。时间长了。动作熟而生巧,不思而做,莫知而达;层层造势,节节贯穿;动作自如,姿态优美;四肢凝重,如灌水的皮管;一动就像是在水中运动,手一举则手掌烘烘有热感。太极拳里有手臂“如棉裹铁”拳谚,个人体会:轨迹运动里的手法轨迹只要你练习时间久了,这种感觉自然而然的就会达到。据说这种境界是在练习多年的太极拳后才会有感觉。
下面先说说没练过武术的人也会用的拳法,直拳的模式------前立圆。
1.双脚分开站立,宽与肩齐,膝盖微曲。
2.双手抬至胸前,双手向前推,向下按,向回拉,向上提。细心体会下,这就是一个前立圆动作。如果把这个动作做成椭圆,很明显是一个标准的直拳动作。配合上肩前摇、身前摇、胯前摇、步法前摧等要领,就是整体发力下的直拳。也就是人体各关节循着同一方向圆运动发力于标的物。
3.后立圆的动作和前立圆相反,依次为:向前撩,向上提,向回拉,向下按。
4.单手前后立圆动作,把双手做的换成单手做就可以了。一只手做,一只手做防护动作。能够培养攻防潜意识的形成。
再说说前后立圆运动与身体的轨迹复合:
1.手向前推时身体往后倾,手回拉时身体后移还原。
2.手向前推时身体向后倾,形成反争力;手回拉时身体向前倾。
3.身体向前倾手划圆一周,身体向后倾时手划圆一周。
4.身体向左侧移动手划圆一周,身体向右侧移动手划圆一周。
5.手向下按时身体向上提,手向上提时身体向下沉。做相反的动作。
纵步前后立圆与身体的轨迹复合:
不太理解纵步的话,就是部队里的稍息式站立,把虚站的那只脚向前站远点就是纵步了。
1.手向前推时身体前移,手向回拉时身体向后移。这个有点像杨式太极拳的一个动作。名称想不起来了。
2.身体向前移动时手划圆一周,身体向后移动时手划圆一周。
3.手向前推身体向后移,形成反争力;手回拉时身体向前移动。
4.手回拉时身体下沉,手向前推时身体向前移动同时提高。
上面的这些动作看着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熟悉了之后会发现这么多的动作只不过把它细化了而已。以上动作单双手形式通用。
最后再说明一点:做手法轨迹运动,手臂一定要保持不空的状态。什么是不空?举个例子:你伸手去拿某个物体时,手指是分开的,在没有抓到这个物品前,手臂是略紧的状态就是不空。实战格斗中的身体状态不可能是松松垮垮的,而应该是紧的状态。不空的要领一直是贯彻竹林拳法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