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欲:有关书的知识【经典收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9:21:42

有关书的知识【经典收藏】

百科知识 2011-05-1713:08:04 阅读24 评论2   字号: 订阅

 

有关书的知识

开本: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开的印刷用纸裁切成多少页。常见的有三十二开(多用于一般书籍)、十六开(多用于杂志)、六十四开(多用于中小型字典、连环画)。

版式:即书籍的规格式样,包括开本、排式、版面、插图等。

版本:指某种书不同的本子。有的书一出版就有几种形式;有的书在出版后,由于进行修改,再印时改变了原来的版本。

版次:第一次出版印刷的书写有“某年某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叫初版,如内容不变动,第二次印就注明第一版第二次印刷,这种书叫重印书。如第三次印刷发行时内容经过重大修改,版次就要重新算,要称为:“第二版第三次印刷”。

版权:即版本的所有权,印于书籍的正文前后或封底。其它出版社不可随便翻印。

字数:不管书中标题多大,插图多少,都按横格字数乘每页行数乘总页数求出全书字数。若全页都是照片或插图,则不算字数。

印张:它说明印这本书需多少纸张。因为一张纸可以两面印,所以两个印张才算一个全张。一令纸是五百张,一千印张就是一令纸。

印数:指一种书所印的累计数。如某种书在第三次印刷时,印数为“27001—47000'’即表明前两次已印过27000册,这次从27001册算起,又印了20000册,累计数是47000册。

 

什么是珍本、抄本和孤本?

读书(特别是古书)要懂得一些版本知识,如了解什么是珍本、抄本、孤本……读者可少走弯路,多获成果。

珍本:即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如罕见的革命文献、极有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等。珍本贵在“难得”。如汉译《共产党宣言》的版本很多,但20年代党在上海建立的人民出版社印行的版本,已非寻常可见,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从版本学角度看,当推为“珍本”。

(写本):手抄的书籍。现存最早的抄本书是西晋元康六年写的佛经残卷,因为当时尚无印刷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一时难以刊刻;小说《第二次握手》曾因十年动乱不得发表而传抄一时。

抄书:常因系名家手迹,接近原稿,保存完整等原因,十分珍贵。如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保存篇章较多,原稿却散失一半,因而它成为今天刊印该书的一种主要依据。

孤本:是仅存一本的图书。也包括仅存一份的某书的某种碑刻的旧拓本和未刊刻的手稿等。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我国唐代(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就是孤本。又如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明末清初小说《后水浒传》,就是以大连图书馆藏孤本整理刊印的珍中之珍,因其极其稀有而价高百倍。

 

书的几种版本

影写本:覆在原书上影写成的书本。用质薄而坚韧的纸张,蒙在所据底本上,照其点画行款,一笔不苟地描写,酷似原本,非常精细。

套印:本几种颜色套印的书本。最早为朱墨两色套印,明代以后发展至三四色,乃至五色。

百衲本:用不同版本的残卷零页配合或汇印而成一部完整的书本。百衲取僧衣破敝补缀之称。

原本: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是对增订、修改和重刻、改版而言。

副本:同一书籍抄出的复本;同书同一来源的另一本子,亦称副本。是对正本而言。过去藏书家得一罕见图书,依样重写,也作副本。今亦指国家对内对外的文件的正式签署本的复本。

别本:同书的另一来源的本子,也称“异本”。

节本:指图书经删节后印行的版本。

洁本:某些有参考价值的书刊需重印,但其中有些淫秽、荒诞的词句或章节,在重新审订时,将其删去后印行的版本。

 

古人写作的体例

古人写作的体例,大致可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按照古代的要求,“著作”是专指创造性的文章而言的。前人没有阐发过或没有记载过的,第一次出现的文章或书籍,才算是“著作”。

所谓“编述”,是在许多可以凭借的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制作的文章,这便是“编述”,有如现在的“改编”。

“著作”,古称“作”;“编述”,古代称“述”。孔子的“述而不作”的话,就严格区分了这两种体例。

“抄纂”是资料的汇编,古人叫“论(lún)”。“论”的本字应是“仑”,是排列、编纂成辑的意思。

 

史书的种类

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的史书。

稗(BAI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史书的体例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专史: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等。

 

古代史书的几种体裁

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写人物和事件。

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编。

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

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什么时候开始有线装书?

有人认为,汉代已有线装书在书市出售。其实,汉代有书市,但没有线装书。

我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汉、唐代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晚唐以后,卷轴书向册页书过渡,其装订方法又有多种多样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轻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

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为大宗,其次是帛。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已普及。

 

什么叫“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名称,统称“四部”,又可分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这种图书分类法也叫做“四部分类法”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汉代开始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诗》、《书》、《易》称为“九经”。唐代又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称“十三经”。经部之下又有小类。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即历史,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沿革等,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如《史记》、《汉书》之类。《四库全书》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

子部: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如《庄子》、《韩非子》等。《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如《唐五十家诗集》等。《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中国书籍装帧的演变

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是漫长的,不同时代的书籍装帧和名称也不同,按历史顺序,可分如下几种:

编:秦汉时期的书籍主要是简策,材料是竹片或木板,用牛皮索编串成册,名之为“编”,或叫做“篇”。

卷:比简策稍后一点的书籍叫帛书,是写在纺织品上的,每一篇帛书加轴后卷成一卷,用细丝绳捆扎,故而取名为“卷”。汉末至唐代,纸写的书籍的装帧仍然是“卷”。

蝴蝶装:宋、元时期出现了活字印刷,装帧也向前跨进。这种方法是,将印好的书页反折,字面相对,再把中缝的背口粘连,外面包上硬纸皮。这样装帧的书,打开时犹如蝴蝶展翅,故而得名“蝴蝶装”。

线装:这是明朝中叶出现的书籍装订方法,即“将印页以中线折正,理齐书口,前后加封面,切齐毛边后,打眼,用线穿订。这样装钉的书叫“线装”。

平装、精装:近代,随着机器印刷的传入,外国的书籍装订方法也为中国人所仿效,这种书籍装帧被称之为“平装”、“精装”。

精装书要求质量好些,所以用的纸张一般也会好些(比如厚些、高档些)。另外,在印刷过程中,印刷人员会格外注意精装书的印刷质量,会格外小心控制质量,比如色差,套印,脏点控制等。精装书的内页一般是采用锁线工艺,就是用线将内页锁在一起,再粘上胶,这样比较结实,不爱掉页。封皮一般为硬纸板的,将印刷精美的薄纸糊在硬纸板上形成书皮,再将内页粘在书壳上。精装书是不能弯折的,看上去档次也高,一般因有硬皮显得很厚重、精美。

平装书就是我们平常一般用的书,比如教材等等。平装书用普通的纸,按一般质量标准印刷就可以了。一般采用胶订工艺,即用特种装订用的胶将书的内页各印张粘在一起,再和封面粘在一起就可以了,一般用专门的胶订机器。封面就是一般的铜版等,比内页厚一些,整本书是可以弯折的,可以握在手里。

现在,除了若干古书再版或影印采用“线装”,以表示其古朴,其他的书籍多是采用“平装”或“精装”。

 

袖珍本的来历

在出版物中,人们通常把那些版本较小的书籍称为袖珍本。那么,你知道袖珍本的来历吗?

早在汉、晋时期,我国就有了版本较小的书籍,叫做《巾箱本》。巾箱,是古时候装头巾的小箧,书籍可以放在巾箱里面,可见其小。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刻印的《经史》,剩下了许多小版本头,弃之可惜,仍仿古人巾箱之意,刻印武英殿袖珍本书《古香斋十种》。这就是袖珍本这个名词的来历。

目前,出版发行的一些工具书,例如字典、英语词汇手册、地图以及英汉小词典等,也都有很多袖珍本。

 

什么是轶事、佚文、掌故?

轶事:也写作“逸事”,一般是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是零零星星没有经过汇集的事迹。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的丰富、加工,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有的出版社出版的《中外作家轶事》、《中外艺术家轶事》都属于这一类。

佚文:是指失传或散存于古籍中的文章。如我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竹书纪年》,原本早已散失,现在编辑的《古书竹书纪年辑证》一书,是把古典书籍中关于《竹书纪年》的文章辑录在一起,从中可以了解夏代到战国时期的史实。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什么叫“序”和“跋”?

序:放在书的正文之前的文章是“序”,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

为文章或书籍作序,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序”在古代一般是放在正文后面的,到了晋代、南北朝,“序”才被移至正文的前面。到了宋代,苏东坡其祖父苏序讳“序”字而改写作“叙”,所以现“序”与“叙”通用。

跋:放在书的正文后面的文章是“跋”,主要叙述书的内容或作补充说明。“跋”实际上就是“后序”,一般都由该书作者自己撰写。

 

什么是“全集”、“选集”、“文集”、“文库”?

全集:将领袖、名人、作家、画家等重要历史人物的全部著作、笔记、讲稿、信札等一生所发表或未发表过的作品,全部收集整理而按内容或年代编成出版的图书。如《列宁全集》、《鲁迅全集》。

选集:将作者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收集整理后,按内容或年代出版的多卷或单卷本。如《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

文集:汇集一个人或多人的著作,或属于同一问题、学科、范围的有关作品或评论文章收集整理出版的书。有的文集是一个作家作品的选本。如《资本论研究论文集》、《老舍文集》。

文库:供一定的读者对象阅读的多册或成套的图书。同一文库的版本装帧和封面设计相同。如《青年文库》、《万有文库》。

    

什么是丛书?

 丛书,或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是把各种性质相近的单独的著作、资料汇集成套,不定期分册出版,给它冠以总名的一套书。其形式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门性的两种。如《青年自学丛书》。

中国的丛书,一般认为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语》可算为丛书的鼻祖,它刻于1201年,以后各代多有编纂,比较有名的丛书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其中《四库全书》的部头之大,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当时,《四库全书》没有刻印,全书只缮写七部。曾分藏于清代的七大藏书阁。

查找古代丛书目录及其子目,最完备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还有《丛书大辞典》、《丛书子目索引》、《丛书子目书名索引》等。

在古代,丛书多为综合性的丛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专门性的丛书相继出现。现在,全国各出版社都注意了出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了丛书的出版。

 

人物传记的种类

一是自传体传记。这是某一个人物自己写的记载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文章。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如《马克·吐温自传》,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等。有些是以记载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或某一方面的经历为主,这一般称为自述,如《彭德怀自述》。

二是回忆体传记。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被立传者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部属,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被立传者的生平与事迹。

三是采访体传记。这类传记的撰写人,一般与被立传者原来并无交往,或者是与被立传者相隔几代的后人,他们主要靠采访被立传者的亲友,搜集被立传者的各类资料,然后经过作者取舍、创造,形成传记。如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魏巍的《邓中夏传》等。

四是自传体传记和采访体传记融汇在一起的传记。如闻名于世的瑞典电影名星英格丽·褒曼和美国作家阿伦·吉伯斯合作写成的《英格丽·褒曼传》。

 

我国图书的编号

我国公开发行的各类书籍的封底都印有图书的书号。制定统一书号是根据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出版、发行统计工作的质量,便于书店门市部的图书分类陈列而实行的。

目前,我国现行的统一书号,由图书分类号、出版社代号和图书序号三部分按顺序组成(社号与序号之间加圆点)。以《毛泽东书信选集》的统一书号“1001·1243”为例:其中“1”是该书分类号,即马列、毛泽东著作类;“001”是出版社号,即人民出版社的代号;“1243'’是该书的序号。

图书分类号是图书按知识部门分类的代号。共有17类和17个代号:1——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2——哲学;3——政治;4——经济;5——军事;6——法律;7——文化、教育;8——艺术;9——语言文字;10—文学;11——历史;12——地理;13——自然科学;14——医药卫生;15——专业技术;16——农业技术;17——综合参考。中小学课本;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外国文字图书和少年儿童读物这四种图书,在分类号前分别加拼音字母K、M、W、R(它们分别是课本、民族、外文、儿童这些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出版社代号由国家出版主管部门规定;图书序号是某一出版社同类图书的顺序号码。

统一书号的编制,原则上以一个定价单位编一个书号。分册书如果只有一个定价单位就只编一个。

 

什么是毛边书?

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你要看书,得耐着性子,将书页一一裁开,摸起来,毛茸茸的,曰故毛边。鲁迅爱毛边书,自诩“毛边党”。

毛边书的优点是:读书需要静下心来,裁一页看一页,也不失为静心之一法;天长日久,书会污损,书边污损尤甚;倘是毛边,裁去其“毛”仍然不损内容,且容光焕发。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毛边书表现的是一种朴素、落落大方之美。

毛边是时代的产物。现在新书出得多,假如都出毛边书,许多读者会感到阅读起来很麻烦。因此,不必提倡。

当然,作为一种版本,毛边书也并未绝迹,黑龙江曾印过毛边本的萧军、萧红的早期著作《跋涉》。

 

何谓“年鉴”?

把某个领域内一年内的重大事件、重要数据、文献资料等,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供人们查阅,这就是年鉴。它是一种工具书。

年鉴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大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

我国的年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借已经失传。

解放前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如《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地方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其中《中国年鉴》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当代出版史上一部综合性年鉴。

我国年鉴出版工作大发展是在80年代。1980年首先破土而出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到1981年,就出现了“年鉴热”,年鉴品种猛增到二十多种。

 

什么是“索引”?

索引,即索隐。它将图书或报刊中的字、词、句、人名、地名、书名、主题等著录成简括的条目,注明其出处和卷次页码,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成册。

我们从一套大部头的书中找一名一事,要从头翻到尾,耗时又费力;成千上万种报刊,要从中寻找某个专题的资料,也好比大海捞针。假如利用索引,就可按图书索骥,二索即得。不但节约时间,还有助于了解学术发展动向。

索引分为两类。一是图书索引,按其索引的对象分为字句索引、主题索引、篇名索引、人名索引等等;二是报刊索引,有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如《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全国报刊文学论文索引》等。

索引的编排,有的按学科、有的按笔顺。使用之前务必先看编排说明,以免费时。

 

什么是“书标”?

“书标”是成套丛书性质的概括性的标志。

早在30年代,为新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卷帙浩繁的“一角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中篇创作新集”的里封、环衬或包封上,都印着一帧小小的作为书标的木刻画:一位头戴阔边草帽的农民,在春天广袤的田野里,左肩挂着谷粒袋,右手正在向条条麦垄撒播种子。这个书标,取之于一帧外国藏书票,线条粗犷,含义深刻,作为文学丛书的书标,真是珠联璧和,堪称上品。使用这个书标,大概象征新文艺之路的开拓,也像那位播种者创业一样艰辛吧。

5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中国历史小丛书,书标的设计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万里长城。

近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套散文丛书,书标是变形的振翅欲飞的小鸟,仔细一看,原来鸟身为“S”形,鸟翅为“W”形,正是由“散文’’二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组成的。

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高档画册《鲁迅小说连环画》的书标是剪纸风格的水乡景物:小桥、乌篷船、凉亭,具有浓厚的水乡气息,与鲁迅小说多取材绍兴风物正相吻合。

 

古籍命名方法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