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反常之饥:厌学的心理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8:23
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只有2﹪表示不喜欢学习,83%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17%的边玩边学,他们不喜欢学习多是由于上学使其玩的时间减少了。在接受调查的初中学生中,竟有48%的表示不喜欢学习,多数认为学习无聊,40%选择了“对于未来很渺茫”,“没有明确的目标”,8%的学生常随便找理由请假不上课或逃学,35%的学生表示偶尔也会这样做,但接受调查的初中学生47%的选择“较听老师的话”。在接受调查的高中学生中,有34%的表示不喜欢学习,他们大多是因为无法承受过大的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而厌学,67%的选择“有自己的追求”,应该认真学习,但一部分人在原因栏中填写“迫于压力”。

  综上所查结果,学生厌学是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具有的现象,只是在初中阶段表现突出一些,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而更主要的应从内在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来看。

  客观原因主要涉及考试制度、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教学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等,还有家庭环教育境、社区教育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学生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可以说收效甚微,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学习无望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某些学生曾努力过,但无论怎样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成功的体验和欢乐,失败无情的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能力不强,不是块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放弃了努力,在学习面前举起了“白旗”,这便是典型的“自卑失助感”厌学现象。

  还有一些学生,长期被老师、家长、同学忽视,逐渐丧失了信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某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片面追求分数货物升学率,分快慢班或将学生过早地分出等级,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稚嫩的心理,使他们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便慢慢泯灭了自尊,形成了“失尊感”厌学群体。

  失助感和失尊感都不是天生的,是在无数次的打击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二、恨屋及乌

  大家知道,爱屋及乌是较常见的心理,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由于某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影响该学科的教学。这是学生情感延伸和发散造成的,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的手段来反抗老师,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了我,我就不帮你学,让你评不了优,得不了奖”,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当然,这种现象也与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主要因素,能引起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强烈,便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喜欢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电脑游戏,便逐渐荒废了学业。我曾教过一李姓学生,他有一套适合于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也不错,可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和QQ聊天,变得精神萎靡,性情粗暴,由于讨厌学习,不得不辍学回家,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前一阶段我打听到他由于与人打架和抢劫被劳动教养。一棵正要绽放的“花朵”就这样凋谢了。

  四、物极必反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

  在我国素质教育迅速展开的大好形势下,竟在许多地方出现了“挂着素质教育的羊头,大卖应试教育的狗肉”的现象,并且还被许多领导、教师、家长所推崇和认可。社会与家庭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担交给了学校,学校将压力付与教师,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每天从早到晚12-14个小时的学习,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对学生的评价简单而残酷:写错一个字,罚抄500遍,忘读一篇文章,罚抄100遍等。学习象沉重地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不仅未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却感受到“苦海无边”的酸楚。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使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索性放弃追求。《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安徽铜陵市一中高一女生肖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进入高一后成绩有所下降,父母采取加压措施,结果她不堪重负而离家出走。

  人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次的因素是无动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次的因素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知识照样做生意、挣大钱、当老板。那些文化水平低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广进的家长们,往往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片面追求享乐(这里面也包括部分有职权者和“功成名就”者,也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它能持久而强有力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

  六、情感饥渴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寻求情感补偿,但学习本是“无聊”辛苦的事,很难起到补偿作用,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不管是益友还是损友),寻求刺激,从其他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残缺,这怎能不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广交的朋友,常常良莠不齐,哥们义气十足,极容易受到不良诱惑。许多事实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