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飞车坐着雷诺图片:日食时各种绚丽壮观的天文奇观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46:40
日食时各种绚丽壮观的天文奇观日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它令无数天文爱好者为之着迷。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观测到日全食则更加难得,这一时刻令人十分惊奇和兴奋。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日食。从地球上可观测到月球挡住了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

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此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发生月球掩蔽太阳的现象,这时就会出现日食。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5°09′的夹角,并且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在朔日,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日食分为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并且只能在狭窄的地带内看到。

在南北极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而要想在这里看到日全食,需要等上大约1年半的时间。每年至少会发生两次日食,最多不会超过五次,如果出现了五次,那么一定都是日偏食。在我国,约4000年前就出现了关于日食的记载,《尚书》所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这是世界最早日食记录。

由于地球轨道与月球轨道有一个5度的夹角,在特定的时间月球会运行至一个特別的位置,令太阳、月球及地球连成一线,这时月球刚好遮掩了太阳的光球,这样便形成一次日食。

日食发生时,是在日出时从某一点开始,然后沿着日食带在日没时结束。从开始点到结束点大约绕地球半圈。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这五个时期的各种绚丽壮观的天文奇观:

初亏

初亏是日食刚开始的时刻。由于月亮以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地球公转,所以日食总是始于太阳圆面的西侧边缘。

食既

食既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从初亏开始,太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这时已经进入偏食阶段,在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之时,谓之食既。

食甚

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谓之食甚。

生光  

生光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食甚以后,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就是生光。

复圆

生光之后,月面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开始逐渐减少,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

食带

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月影会在地面上自西向东扫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在这些地方可以看见日食。所以这条狭长的地带叫做“日食带”。带内发生日全食的,称为全食带;带内发生日环食的,称为环食带。

沙罗周期

日月食的周期。这种周期由古巴比伦人发现,由于巴比伦文中“沙罗”(Saros)的原意为“恢复”、“重复”,所以将其命名为沙罗周期。每次交食后经过658,532天(或18年11天,期间如有5个闰年,便是18年10天),太阳、月球和白道与黄道的交点差不多又回到原来的相对位置,前一周期内的日月食重新出现。1沙罗周期内平均有71次交食,包括43次日食和28次月食。

贝利珠

贝利珠也被称作“倍里珠”,是日食时出现的一种亮点现象。在日全食的过程中,当月球即将全部遮没太阳的瞬间,从黑暗的月球边缘会突然出现一个或数个发光亮点,形似一串 “珍珠”,这就是贝利珠,但贝利珠的持续时间短暂,只要月球继续移动一下,便立即消逝。其产生原因是由于月球表面不光滑,球面上山峦起伏、崎岖不平,当月球即将把太阳全部遮没或者月球即将离开太阳的瞬间,月球边缘总有一个或数个山谷和凹地成为其缺口,太阳光便穿过这些小缺口射向地球,因此便形成一个或一串发光的亮点。因为这种亮点像一串珍珠,同时为了纪念英国天文学家贝利(Francis Baily, 1774—1844)为解释这种现象作出的贡献,故将这种奇景称为“贝利珠”。日环食过程中也会发生这一现象。

色球

色球亦称“色球层”。太阳大气的中层,大约延伸至2 100千米高度,温度从几千开上升到几万开,密度则下降很多。这一层物质主要由氢、氦、钙等原子和离子组成,为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结构很不均匀,并有多角形的色球网络结构,时常会喷出针状物。低温耀斑也在这一层出现。平常用单色光可观测到,日全食时通过观测器用肉眼也可看见这个玫瑰红色的气层。

日珥

日珥是日食发生时太阳边缘的明亮突出物。具有如篱笆、树丛、云彩、圆环等多种形状。投影在日面上时呈现为暗条状。在日全食时,利用色球望远镜或分光镜等进行单色光观测才能够观测到。人们根据运动和形态特征,将日珥分为宁静日珥和活动日珥,前者的寿命可长达几个月,其磁场强度约为10×10-4特;后者则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小时,磁场强度为几十到100×10-4特。日珥(暗条)总是出现在相反极性的大尺度磁场的交界线附近,其出现次数与太阳活动强弱有关,周期约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