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垣的读音:空间医学大脾胃论 - 五运六气 - 清阳纯中医论坛 面向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纯中医精品论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2:07:48
传统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他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书。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是运化水穀、供一身元气之本,脾胃内伤则元气自衰,继而百病丛生。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它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在临证治疗中,采用了一套以升举中气为主的方法,分别补益上、中、下三焦元气,尤以补益脾胃为主。他善于运用温补脾胃的处方和药物。因此被称为“温补派”。[/p][p=30, 2, left]“大脾胃论”,是人体空间医学治疗的重要观点之一,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脾胃论”认为,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系统和排泄系统都统属“脾胃”范畴,而不应当局限于“脾”、“胃”这一脏一腑。全身各个脏腑都与“大脾胃”有一定关系。“自古人生一条路”,这条路,就是食物从口进入、直至肛门而出。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的产生、代谢废物的排出,都与这条路有关。这条路畅通无阻,人体才能健康。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乎衡。可以说,人的生、长、壮、老、病、死,与这条路息息相关。[/p][p=30, 2, center]人生自古一条路,关开开关要自如。[/p][p=30, 2, center]外有一种无形力,掌管有形它顺从。[/p][p=30, 2, center] [/p][p=30, 2, center]第二节--大脾论的主要观点[/p][p=30, 2, left]传统中医有“七冲门”的说法,首见于《难经·四十四难》,是指消化道非常重要的关隘。其具体的部位是:飞门指口唇,像门扇一样自由开合。户门:指牙齿,食物入口,必经牙齿之咀嚼。吸门:指会厌,是食管与气管的相会处。贪门:胃之上口。幽门:太仓下口,即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阑门:指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魄门:下极为魄门,指消化道的末端,即肛门。食物通过此“七冲门”,便完成了人体消化吸收和槽粕排泄的全过程。七冲门,是消化道中的七个重要关口,任何一关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p][p=30, 2, center]物质闯关七冲门,门门变化无知晓。[/p][p=30, 2, center]留得精华就地化,无用糟粕出肛门。[/p][p=30, 2, left]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而泌别清浊,其清者水穀之精微,通过脾的转输,上输于心肺及周身,其浊者,分为废水及食物残渣两部分。其中,多余的水液渗入膀胱,通过肾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而食物残渣则下降到大肠,大肠吸收其多余的水分进行燥化,形戌粪便排出于体外。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还需依靠胆汁排入肠中以助消化,三焦为水穀运行的道路,为气化的场所。饮食物的消化吸枚及废物的传导排泄,需要六腑之间相互配合,虚实交替,维持协调平衡。[/p][p=30, 2, left]由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均可影响其它与之有关的脏腑,出现消化功能的异常。如胃有实熟,消灼津液,可致大肠传导不利,出现大便秘结不通。而大肠腑气不通亦可影响及胃,导致胃气下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而小肠清浊不分,水穀并走大肠,可见尿少、大便泄泻等症。[/p][p=30, 2, left] [/p][p=30, 2, left](一)“脾主中洲”的能量论[/p][p=30, 2, left]空间医学提出,传统中医的五行是五脏细胞群所辐射的能量在压力作用下的运行与改变,五行的运行皆与脾密切相哭。在水生木的过程中,肾区能量受到脾区能量的阻挡,向左上方运行,即土克水。在木生火的过程中,肝区能量因为受到肺区能量的阻挡,沿隔膜向左上方运行。肝区能量之所以向上方运行,是因为受到脾区能量的阻挡。而金之所以能生水,也要仰赖于脾区能量对肺金的生成,没有土生金,何来全生水?因此说,五行的运行皆与脾密切相关,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脏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p][p=30, 2, left] [/p][p=30, 2, left](二)泌别清浊,后天之本[/p]先天是与先天相对而言,在中医,后天与先天是以婴儿出生为分界线的。传统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指脾为人体出生之后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生理功能的根本。
zl366
脾主运化,能够将饮食物进行消化吸牧,进而化生水穀精微。《素问?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脾主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气血的盛衰以及各脏腑的功能。
空间医学认为,后天的后天以小肠为本。人体各个脏腑、各个区域的细胞无不进行者开合吞吐,完成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细胞是能量化为物质、物质化为能量的转换器,物质是所有细胞消化吸收的基础。人体所需的物质皆来自于水穀精微。水穀精微的化生,源于脾胃系统的相互协调作用。就物质基础而言,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既充养于脾、胃、大小肠,而又由脾、胃、小肠所化生的水穀精微转化而成,这些物质的生成、代谢、吸收、转化亦无不与小肠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所谓的气化,就是物质与能量相互不断转化,趋于更精微化的过程。
人体细胞是水磨,处处磨炼处处精。
物质化能能化物,化精化气虚还道。
历来人们对小肠生理功能研究较少,往往以脾胃的生理功能代之。小肠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
1.        受盛化物,与脾同主运化而各司其职。
小肠的重点在于“化”,脾的重点在于“运”。也就是说,小肠主要是侧重于对饮食物的具体消化、吸收。脾主要是帮助小肠进行消化吸收,并且将所化生的水穀精微运输到全身,即所谓“脾气散精”。
2.        泌别清浊,脾升清前的前处理。
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为脾脏化生气血、升清降浊、营养机体,创造了先决的物质条件。小肠的泌别清浊在前,脾的升清在后。“清”的产生场所在于小肠,“清”的转输动力在于脾。
3.        小肠主液,是津液生成、输布、调节的重要器官。
通常说脾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实际上小肠的气化功能在水液的调节与输布过程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小肠主降,与脾胃同为机体升降之枢纽。
小肠作为六腑之一、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故小肠亦主降。若小肠不能通降,则胃气不降,大肠不能传导,糟粕难出。同时,降中有升,小肠的“升”的功能与脾气密切相关,辅佐脾气完成升清作用。
肠部功能长又长,运行发酵化泥浆。
分泌清浊补营养,细胞开合万物生。
小肠的功能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唐代马总在《意林》中指出“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腹中清”的关键在于,要努力为小肠部运动创造适当的空间,适当控制饮食量,即饮食达到七八分饱,而并非一味“吃素”。
(三)下给动力
传统中医所说的“脾主运化”实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要有具体的实施脏器,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与动力。这个动力,除了来自脾脏本身的功力之外,小肠的气化功能也作为动力之一而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包括消化、吸收、排泄系统在内的大脾胃,其整体运动需要动力。此动力来源于丹田,亦即元气。人体内必须有一定的动力,启动丹田细胞,加大细胞间的撞击力,才能使肠胃的蠕动更具动力,调节肠细胞运动的幅度,增加肠部蠕动,增强肠系膜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掌握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加速胞内物质向空间转化成能量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启动丹田元气,可从命门至尾闾空间入手。临床中火灸尾闾,目的就是打开这一区域空间,畅通空间能量,加速督脉段末端向任脉段起点能量的转化。这一空间能量运动增强,肠部能量运动也相应增强,肠部蠕动和发酵的功能得以强化。此外,这一区域是隔膜以上疾病,如食道癌、肺癌、胸水等能量的出口。腾空这一区域空间,对于治疗膈膜以上的疾病是非常关键的。
(四)上开通道
1.        清降清 升
人体内部的清升浊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肾的清升浊降,一是指脾胃的清升浊降。肾的升清降浊是指肾在整个气化过程中元气发挥的作用。脾的升清降浊是指脾胃一脏一腑对水穀的消化吸收作用。
具体来讲,肾的清升浊降,指饮食入于胃,津液由胃、小肠,经脾的吸收和转输,上输于肺。肺中之津为清,其清中之清者,经肺气的宣发、心脉的运载,布散于皮毛、肌腠等各组织器官。清中之浊,通过肺气肃降,经三焦水道,下降于肾。归于肾的水液为浊,经肾阳的蒸化,其中浊中之清,复化气上升于肺而布散周身,浊中之浊下降注入于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脾胃的“升清降浊”与肾的“升清降浊”含义是不同的,指脾与胃一脏一腑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完成饮食水穀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脾主升,是说脾不仅消化水穀,而且还能吸收和输布水穀精微。脾的这种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上归于肺的过程,即“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所升之物质是水穀精微,所以称为“升清”。胃主降,是说胃除腐熟与消化水穀之外,还包括有向下传递食糜到小肠的作用,胃的向下传导是胃气和降的具体表现,只有胃气和降功能正常,食糜才能有规律的下降传至小肠,而进行泌别清浊的吸收活动,并保持胃、肠虚实更替、“实而不满”的生理状态。
脾的升清降浊与肺的升清降浊虽然有所差异,但两者清升的方向是一致的,无论是通过肾阳的蒸化作用,还是通过脾的升举作用,无论是清中之清,还是浊中之清,最后都要上升至肺,再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布散于周深。清升浊降,则人体上虚下实。上虚,头部清亮;下实,两腿有力,乃健康之态。要想顺利实现人体内部的清升浊降,清肺是关键。肺为人体的天空,天空清亮,万物才能生长。肺部腾有空间,清升才有作用之地。肺部能量壅满、堵塞,人体的天空不清亮,则清升受阻,清升浊降无从实现。
清肺,就要为肺部能量寻找出路。传统中医认为,肺金生肾水,实际上提示了肺部能量的运行出路,肺部能量越过肩胛向后方运行,撞击肾区细胞,实现肺金生肾水。这条路线即肺部能量的运行路线,运行空间即为人体的外焦。疏散外焦能量,为肺部能量“上越之”创造条件。从外焦入手,疏通外焦空间,为上焦肺部能量越肩沿公转路线向外焦运动创造条件。外焦空间只有常清、常空、常净、常洁,才能顺利实现肃降,实现人体内部的清升浊降。如果外焦瘀滞无法及时疏通、清理,就会影响人体清升浊降功能的实现。这种从外焦空间入手,疏通肺部能量,实现清升浊降的过程,称为清降。要实现清升,必先清降,清降要从外焦入手。清降清升,是清升浊降的前提和条件。
2.        先天与后天
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人始生,先成精。”,“夫精者,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肾脏贮藏精,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人的生命由精而产生,肾主管著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健康与长寿。
空间医学认为,人出生以后仍然有先天,后天的先天以肺为本,后天的后天以小肠为本。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是先天的先天“肾”与后天的先天“肺”作用的接轨。离开母体,新生儿要开始自己呼吸,而此时肺是未张的.,胸廓张大,空气进入,肺被动张开,第一声哭是第一次呼气,使肺张得更大,以接近于正常。这第一声哭改变了人的动力来源。先天时期人体的动力来源于肾,由下而上,后天的先天人体的动力来源于肺,由上而下,后天的先天是推动人体动力的关键。也就是说,上焦部位是人体后天动力的源泉。因此,传统中医往往以补肾为主,空间医掌则以清肺为主。传统中医以治下为主,空间医学则以治上为主。
3.        外焦通道
肺为人体后天动力的来源,清降清升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清肺是空间医学治疗的重点,清肺的先决条件是外焦通道的畅通。外焦是人体能量运动变化的总调节场地,是能量公转与自转的调节通道。外焦空间,运行全身的能量,是五脏六腑动力之源。
消化吸收是为道,春夏秋冬也为然。
万物均在循环中,调整循环是上医。
外焦推动下焦,下焦推动中焦,中焦推动上焦,上焦推动外焦,构成人体四大空间的能量循环。若外焦能量瘀滞,则上焦能量不能越肩胛到达外焦撞击两肾,也就是影响了清降,清不降,命门区能量不能撞击丹田,就不能推动任脉能量上升,影响清升。因此,畅通外焦空间能量是促进“大脾胃”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之一。
4.        空间医学雾化法
肺部细抱清污染,排浊净水进氧分。
激活肺部增动力,空间医学称独招。
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医学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不同的雾化器利用气体射流的原理将液体撞击成微小颗粒,悬浮在气流中,输入呼吸道,进行局部湿化。同时,雾化液中还可以加入溶解粘液剂(如α-糜蛋白酶、痰易净、必嗽平等)、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氨茶碱等)、抗生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以达到消炎、解痉、祛痰等局部治疗的目的。
空间医学雾化吸入疗法,使用特制的中药制剂,目的是清理人体肺部空间污浊,加大肺部细抱的开合,促进肺部新陈代谢,加速痰浊废物的排出。空间医学治疗强调清肺,小方治病也以清肺为原则,问诊过程中,除了询问症状和二便情况外,还要询问吐痰情况。清肺会促使肺细胞活跃,在肺部空间清亮度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痰液排出,比如:白痰、粘痰、黄痰、青痰、黑痰等。排痰可能发生阶段性变化,比如某一时期痰液突然增多或者痰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等。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五)重视大便情况
1.        重视大便情况
《景岳全书?传忠录》:“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传统中医认为,了解大、小二便的情况,可以判断有关脏腑的病变,以及疾病的寒热虚实。
空间医学认为,了解小便,可知人体空间能量代谢状况。了解大便,可知人体内部物质代谢状况。问大便要了解排便的次数、形状、颜色、气味及排便前后的感觉等。临床问诊过程中,很多患者直肠后壁存在隐患,排便之后,肛门周围有隐隐约约坠胀感。存在这种情况,要注意及早检查、及早治疗。问小便要了解其次数、尿量,颜色及排尿时有无异常感觉。相比较而言,空间医学更重视大便的情况,因为物质通道的畅通,是人体健康的基础。物质通道堵塞,影响到物质能量的整体循环。下焦物质能量瘀滞不动,整个大脾胃都将受到影响,而大脾胃的正常运转又是疾病治疗的基础。临床过程中,很多病人,尤其是重症、危症患者,存在便秘的情况,一定要首先想办法促使排便畅通。
外焦空间湿下流,下渗膀胱与阴经。
腹腔高压水不升,膀胱降水外焦通。
2.        空间医学灌肠法
现代人饮食过量会引起一系列“文明病”,甚至会缩短个人寿命。另外,由于饮食不当或摄取方式不当,可导致胆汁分泌不足或肠的机能削弱,使粪使中的毒素累积而附著在肠壁皱折中,形成宿使。做到膳食平衡、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断食洗肠,都是有效的促进肠蠕动的方法。
空i医学灌肠法,不仅能够清除肠道垃圾,而且能起到清热、消炎和均衡能量的作用,更是促进下焦细胞运动的重要方法之一。灌肠的药物是根据“肠中常清”的理论和卫气生成的机理配制而成,能直接刺激肠部的微循环,增强下焦细胞辐射力度,增强人体内的气机变化。灌肠不是直接泄肠,而是增强肠部运动,强化肠部发酵功能。下焦原动力充足,下焦功能正常,才能生成新的能量。传统中医讲“卫气出于下焦”,现代医学所讲的人体的免疫功能,实质上与人体卫气相关,与人体下焦功能相关。只有肠部正常,物质才能顺利转化为能量,人体的免疫力才得到提高。
空间医学灌肠法,增加蠕动力气生。
进出循环是为道,不出不进万物停。
有的患者在灌肠后出现腹胀、腹痛的情况,说明肠部微循环有障碍。为什么不灌肠没有这些状况?这是因为细胞运动已经适应了微循环障碍。灌肠能够促使微循环恢复到健康状况,在恢复过程中,管道要发生变化,于是产生了腹痛,腹胀。微循环正常后,症状会自行消失。还有的患者在灌肠后会排出宿便,宿便中有黑球、白球、硬球等,这些都是阻碍消化吸收和能量运行的关键。癌症、疑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首要的就是让大便畅通、清除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