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卫栖梧和叶婧衣:中国驻尼泊尔副武官:我印象中的的廓尔喀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2:23:20

 

手持廓尔喀弯刀的廓尔喀兵。

  • 揭秘世界上最强悍雇佣兵:弯刀出鞘必见血
  • [专题展映]勇猛善战 廓尔喀战士传奇

    我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把造型独特的短刀,刀背很厚,刀身中间还拐了个弯,但刀刃极为锋利。这件尼泊尔军队将领赠送给我的礼物,就是号称世界十大军刀之一的廓尔喀弯刀。它是尼泊尔的国刀,也是尼军士兵的必备武器。每当看到这把刀,就像看到了英勇善战的廓尔喀兵。

    18世纪下半叶,尼泊尔四分五裂,现在尼北部的廓尔喀县当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廓尔喀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率领军队四处征战,于1768年征服了加德满都谷地三城,统一了尼泊尔,跟着他打天下的士兵便成为统一后尼泊尔军队的主体,那时候的尼军被称为“廓尔喀军”。1814至1816年,英国殖民者入侵尼泊尔,遭到尼军的顽强抵抗。虽然尼军最终失利,但其官兵视死如归的气概极大地震慑了英国侵略者。从此,英军开始从尼泊尔征召士兵到部队服役,这些士兵被英国人称为“廓尔喀兵”,这个名称一直流传至今。如今,廓尔喀兵已成为尼军以及在英国等境外服役的尼泊尔士兵的泛称。

    去年10月,在尼泊尔的得胜节仪式上,我亲眼见识了廓尔喀兵的彪悍。得胜节是尼泊尔最盛大的节日,而宰牲仪式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环节。几百年来,宰牲仪式都由尼军组织实施,他们以牛羊的鲜血祭奠军旗,祝愿军队战无不胜,祈祷国家风调雨顺。宰牲仪式一般不对公众开放,我作为军方的特邀嘉宾才得以目睹了这一令人震撼的场面。

    宰牲仪式在加德满都老王宫广场的一个方形院落里举行。院子四角的制高点上有荷枪实弹的廓尔喀兵警戒。院子中间的地上铺着厚厚一层黄沙,上面用白灰撒出7个圆圈,代表1768年建军时的7个旅,每个圆圈里插着5杆大旗,地上摆满了麦苗、稻谷、糕饼及各式精美的银器和铜器。

    上午10点半,仪式正式开始。祭司祷告完毕,廓尔喀兵就上场了。他们没穿军装,而是按照传统习俗穿着深蓝色短裤背心,腰间别着标志性的廓尔喀弯刀。一名士兵牵来一只山羊,把它按在大旗下的一根圆木上,使劲揪住它的耳朵不让它动弹,另一名士兵将弯刀高高举过头顶,手起刀落,山羊的脑袋被齐刷刷砍下。这时,院子西墙边的一排士兵集体鸣枪,在枪声中,羊头被摆放在旗帜下。 


资料图:廓尔喀刀

    随后,一头黑色的水牛又被拖进来。这次是两个人按着牛头,当廓尔喀弯刀斩过它的脖颈,鲜血立即喷涌出来,牛头虽仍握在士兵手中,牛身已轰然倒地。就这样,直到旗帜下摆放了3个牛头和10个羊头,宰牲仪式才宣告结束。据说这些上场的廓尔喀兵都经过严格训练,所使用的弯刀也都无比锋利,确保刀刀掉头。因为,如果不能一次将头砍掉对于来年而言是不祥的预兆。凡是见过此仪式的人无不为廓尔喀兵的勇猛而感慨。

    有人说,廓尔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别适合打仗。廓尔喀人平时沉默寡言,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就此死去”,是廓尔喀人的生存信条。

    在战场上,廓尔喀兵令人生畏,他们子弹打光了就拔出随身携带的廓尔喀弯刀与对手肉搏。二战期间,应英国要求,尼军派出10个营参战,隶属英军,在缅甸等地参加对日作战。一次战斗中,廓尔喀兵星夜潜入日军阵地,最后只留下一个活口,吓得敌人闻风丧胆。廓尔喀兵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褒奖为“二战同盟国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廓尔喀兵还有超强的纪律性和忍耐力。一位尼泊尔朋友告诉我,如果命令廓尔喀兵坐着,即使一天不吃饭,他也不会离开。在战场上,无论负伤多严重,甚至疼得直掉眼泪,他们总能忍住痛苦,嘴里还在念叨着“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尔喀人”。

    廓尔喀兵能够驰骋沙场,离不开严格的选拔制度。如英军每年在尼泊尔征兵时,先在尼泊尔各地对上万人进行“海选”,通过的700多人被集中在尼泊尔西部重镇博克拉的廓尔喀兵招募中心进行终选。终选的过程非常严格,受选者要进行负重登山等多项严酷的测试。最后,700多人中只有不到200人能够前往英国服役。

    虽然尼泊尔的军队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它却是目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五大兵源国。无论在东帝汶、海地还是苏丹,都活跃着廓尔喀兵的身影。这些骁勇善战的廓尔喀兵,正以新的方式续写着自己的威名。(高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