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视频文件恢复软件:杜甫七律《城西陂泛舟》注释 - 诗词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25:41

杜甫七律《城西陂泛舟》注释

摘自丁宁《杜甫七律全注》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1,横笛短箫悲远天2
春风自信牙樯动3,迟日徐看锦缆牵4
鱼吹细浪摇歌扇5,燕蹴飞花落舞筵6
不有小舟能荡桨, 百壶那送酒如泉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杜甫43
[地点] 长安
[题解] 陂(音悲),池塘。城西陂,即杜诗中经常提到的渼陂,是由终南山谷中的水,和胡公泉之水汇集而成的一个湖泊,周回十四里。关于其名称的“渼”字,有两种说法。《十道志》[1]:本五味陂,陂鱼甚美,因误名之。而朱鹤龄注:渼陂,因水味美,故配水以为名。《长安志》:渼陂,在鄠(音户)县西五里。

    本篇颌联、颈联均失粘,和上一首一样,同是拗体七律。不过,此时的作品和杜甫后期(特别是入夔州以后)的有意为之拗体七律恐怕意义不同。 这反映了七律在刚刚成型的初期尚不严谨,而且杜甫本人当时也处于七律创作的学习阶段。

【注释】

1   青蛾,青黛画的眉毛。 当时仕女的青眉并不是像后世那样细细弯弯的,而是用青黛涂描得很大,呈瓜子状斜峙,如同两只青蛾,故称。这在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皓齿,洁白的牙齿。青蛾皓齿指船上的家妓或歌妓。在古代,携妓出游,是所谓“雅事”。

清朝顾宸指出:天宝间,景物盛丽,士女游观,极尽饮燕歌舞之乐。此咏泛舟实事,不是讥刺明皇,亦非空为艳曲。

楼船(见右图[2])。远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外观高大巍峨,一般甲板上有三层建筑,甲板建筑的四周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信道,便于士兵往来,甚至可以行车、骑马。

2   由于笛声音色高亢哀厉的缘故,古人经常用“悲”之类的词来形容笛箫之声(特别是笛声)优美。例如江总诗:“横笛短箫凄复切”(梅花落)。杜甫在七律《吹笛》诗中也写道:“谁家巧作断肠声

横笛相传为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唐代笛子横吹,是没有笛膜的。杜甫曾有诗:“晚来横吹好”(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所指即吹奏这种横笛。
远天:高远的天空。这里指音乐声传的又高又远,所谓“半入江风半入云”(赠花卿)。

3   仇注:信,任也,任其自动也。《杜诗镜铨》:杜诗信字多作任字用。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4   明朝颜廷榘《杜律意笺》:象牙作帆樯,此乐府之侈词;锦彩为舟缆,此甘宁之侈事,皆属借形语。
    这里所说的“甘宁之侈事”,见于《三国志?吴志?甘宁传》:甘宁住止,常以缯锦缆舟,去辄割弃,以示奢(引自《太平御览》卷771)。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杜甫有著名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所描写的“迟日”风光也是春天的景色。

徐看锦缆牵,实际应该是“看锦缆徐牵”。诗歌之中常常因为格律或对仗的需要而移动字的位置。王嗣奭:船大而行自缓,故云“徐看”。

5   鱼吹:仇注认为典故出于《列子》,但查《列子·汤问》,有“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只见“鱼跃”,而未见“鱼吹”。尽管出处未知,“鱼吹浪”后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用法,被清朝杨林兰选入用于教初学者的《声律发蒙》:“落叶缤纷鸟出林,浮萍聚散鱼吹浪”。

    联系到下句来看,很有可能是当时天气闷热,气压低,所以这时候一些水里的鱼儿连连透出水面吐泡泡(即所谓“鱼吹”),有的还纷纷跃出水面。下句中的“燕蹴飞花”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因为气压低,当时燕子也就飞得极低,这样才有可能杜甫近距离观察到“燕蹴飞花”。这种气候情况易发生在麦收前后(阳历6月份左右),特别是第一场大雨来临之前。

歌扇:歌者以扇遮面。歌扇是唐朝舞乐中的常用之物,多见于唐诗。杜甫在另外一首描写船上歌舞的诗《艳曲》中也写到“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摇,指水中扇影摇曳。

6   蹴:踩,踏。“燕蹴飞花落舞筵”与“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绝句)的景象很相似,看来当时的燕子准头很好,既能踩到飞花,又能击到飞虫。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对生活观察很细致。
  杜甫很喜欢燕子,在诗中共歌咏76次,而且又有诗专门写燕子,其中一首为七律。

7   清朝边连宝:小舟送酒,若用正说,便味短而少力(《杜律启蒙》)。

[1] 《十道志》是唐代地理总志,早已亡佚,存世者仅有清人辑佚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