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资料:北静王的出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05:38
红楼梦一书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中文作品,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琢磨过,但说到底,它还是一部小说,并非历史,中间许多情节都是作者人为安排的。如史太君宴大观园一节中,林黛玉害怕说错了令被罚,慌里慌张说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从而被薛宝钗抓住把柄。作者设置这个情节,只是为了安排下面的情节‘兰言解疑癖’,好让钗黛和解,结下金兰契,从而实现最终设计,钗黛合一。其实这个情节是有问题的,林黛玉是天界绛珠仙子投世,且聪明伶俐更兼诗才高绝,怎么会被一个区区天字结尾的诗句难住呢?一行白鹭上青天,月落乌啼霜满天,疑是银河落九天都不是什么生僻的句子,连我们大家都能说个几句,更何况那位惊才艳艳的林小姐呢?即使慌张也应不至如此,这就是作者向下铺展情节,露出的痕迹。同样,北静王的出场也有难解之处,那一节的回目是林如海捐馆扬州道,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讲秦可卿葬礼的排场豪华,东南西北四王俱设路祭,已让我们见识了贾府的地位气势非同小可,这时北静王出场了,要亲祭,这很不合常理。贾家死的只不过是一个塚孙妇,非常年轻,没有子嗣,他一个王爷很不用这样表达敬意。五更入朝,带领麾下百官,显然不是心血来潮之举,作者也觉得有些不合适,加了前代友情不以异姓相看的解释。我们也可以猜测一下,或者这位王爷太过年轻举止失当,或者他已风闻元春封妃的消息提前示好,总之,其他三王都没来就他一个来了。书中对北静王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恐怕是所有出场人物中最高的,才貌双全,性格也很好,文雅谦逊,我们不由会想设置这么一个人物出场是要干嘛?仅仅让贾宝玉结识一个地位高贵的朋友?脂砚的批语是‘哀语’,此人与后面的情节定有关联。更引人注目的是北静王的出场有一段外貌描写,我们知道红楼梦文字虽然浩瀚却没有闲笔,可谓惜墨如金,人物有外貌描写的屈指可数,不过宝黛钗迎探凤,外加一个雨村,连元惜都没有,雨村是贯穿整书的人物,那么这位北静王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们看下面的情节,北静王提出要见宝玉,夸奖了一番,这是意料中的事,即使是出于客气,也很应该。然后就给了宝玉那串让人议论纷纷的鹡鸰香串,并说是皇帝所赐。不论北静王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位衔玉而生的公子,还是想预先结交新宠妃的胞弟,都不是临时起意,竟然没有敬贺之物,岂不是咄咄怪事?这可是社交场合呀。他身边的人是干什么吃的?或者说这鹡鸰香串不是很好么?礼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礼物,如烟酒糖茶,自然可以转赠别人,另一种是特殊礼物有特定含义,转赠别人就是对原赠者的不恭与轻慢,这鹡鸰香串呢?古人都读四书五经,鹡鸰来源于诗经中鹡鸰在原一句,有兄弟之意,皇帝給北静王有笼络之意,所谓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这样的东西,北静王应该天天带着,有几天不带也没什么,天天不带皇帝会怎么想?何况是随便给了一个小孩?再看这鹡鸰香串向下又落到哪里,贾宝玉将它给了林黛玉,当然林并没要。红楼梦继承了宋话本与明清小说传统,让才子佳人们因小巧之物结下婚姻,所以才有金玉之说,手帕汗巾之论,北静王以后没有在正面出过场,鹡鸰香串也没有再露过面,因为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北静王的出场,只是为了引出这串鹡鸰香串。再说哀语,只能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个人,一是家族。先说家族,有两种可能,一是北静王以后害了他们,从前后内容来看绝无可能,一是北静王后来倒了霉,贾家受了连累,这也犯不着从贾宝玉身上来写,他一小孩子,既不管家也不从政,因此可能性也不大,那就是个人了。 于贾宝玉来说,个人的哀与幸当然与黛玉息息相关,如能与黛玉相伴终生自然是幸,如果失去了呢?那是他一生的至情至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这世上最懂他的人,是他的知己,失去她,就只能过着生不如死,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哀莫大于心死,如果这失去恰恰是他造成的,这是何等的悲哀。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回忆一个细节,黛玉奔父丧归来后,宝玉将鹡鸰香串取出,郑重交与黛玉,他为什么要给她?唯一的理由是凡是好的东西,都要给妹妹留着,但这是另一个男人的贴身饰物,又不是女子用品,她要它干嘛?黛玉果然表现出她一向的聪明,掷还不取,明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她一向都比他聪明,她不要而且是不能要,一个闺阁女子,房里有这样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关名节,她不会让自己有丝毫嫌疑。那么宝玉为什么要给她,真是鬼使神差了。因此我们怀疑,这鹡鸰香串,的确让北静王与黛玉有了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使宝玉最终与黛玉擦肩而过,所以与北静王的相识就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袭人和黛玉是他认为可以终生相守的人,却都是由他将别人的信物转交,这真是上天莫大的玩笑,此哀何及。同时,鹡鸰香串如果预示着一段姻缘,就不是不重视而是格外重视。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在宋话本明清小说中仙女投世的故事是有规矩的,仙女是不能嫁人的,否则会影响她的修行,让她不能升入上界。
仙女是不能嫁人的,因此观音菩萨投生的柳翠哪怕是做了妓女也没有嫁人,醒世姻缘传中的狐仙,只因一念之思,就只好投生做了薛素姐,成就一世恶姻缘。所以黛玉还是未嫁而亡,黛玉虽然体弱多病,但并没有患什么绝症,很像是支气管炎之类,怎么就一病而亡呢?如果是心怀希望当然不会如此,贾府中人人尽知林黛玉长大后是要嫁给宝玉的,王夫人再不愿意,也不能违拗贾母的意思,不孝的罪名大到什么程度,现代人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只能是贾母控制不了的形势出现了,根据前面的分析,北静王的影子就出现了。北静王有没有子嗣,书中未提,如果没有,再娶是应有之意,北静王出场时年未弱冠,也就是十八九岁,黛玉当时十一岁,到黛玉能嫁人时,也就二十三四岁,年貌人品地位,贾母都无法拒绝,北静王太妃是见过黛玉的,应当满意,按贾府的地位,受聘应是有权位的侧妃,而黛玉不论心里怎么想,都会允嫁,这就是玉在椟中求善价,这里没有任何阴谋,莫怨东风当自嗟,没有人对不起你,这是你的命运。黛玉年小体弱,受聘之后未必立刻就嫁,但金玉良缘却没了任何障碍,宝钗年龄已大,所以宝玉娶亲应在此时。两个人是何等绝望,在这绝望之中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无法承受,撒手悬崖。所以,隆重出场的北静王是这个三角恋故事中的第四角,他与黛玉有缘而无分,面对这样的结局,也只能长叹罢了。或者说北静王既是宝玉朋友,会横刀夺爱么?宝黛姻缘贾母看好是一回事,宝黛私自相恋是另一回事,那是无法言讲的痛苦,是大逆不道的秘密,是世人眼中的羞耻,北静王是无法知道的。这也是这个故事中最感人最难忘的部分。三生石上的誓言今生是无法实现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中国的爱情故事中这是最动人的一幕,我们致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