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老大:印度主流修行方式之一:音流瑜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11:33

        

那达瑜伽散盘、单盘或双盘端座,或采取坐、蹲等姿势。这是商穆克伊印(Shanmukhi Mudra)或外士那维印(Vaishnavi Mudra)。聆听阿那哈塔(Anahata)妙音,你会得到奇妙的专注状态。
通过呼吸修习“搜航(Soham)”念诵(默念)或念诵其它任何曼陀罗。经过一至二个月的修习,你会清楚地听到十种声音,享受灵魂之乐。第一种声音是单字声,第二种是多字声,第三种是铃声,第四种是海螺声,第五种是琵琶声,第六种是铙钹声,第七种是鼓声,第八种是密当嘎鼓声,第九种是雷声,第十种是笛声。通过右耳聆听内在的声音。把你的注意力从粗糙的声音转移至精微的声音。心意很快就专注于声音之中。
声音是心意的陷井。心意融化于声音之中,如同牛奶融化于水中一样。内在的声音把你与外在的声音隔绝开来。放弃一切世俗的思想,控制感情,远离所有外在目标,保持自制,接受正确的指导,专注于净化心意的声音。聆听内在的声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狂乱的心意,使眼、耳、鼻、舌、身、意不再留恋于色、声、香、味、触、法。通过聆听内在的声音,转移感官对外在声色的专注,使心意得到控制,为灵性的进一步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注音流瑜伽(Surat Sabda Yoga)、观音法门(Quanyin Method)属于那达瑜伽的一个分支,通过五句(第一句:“希瓦之光”;第二句:“维施努之音”;第三句:“布茹阿玛之气”;第四句:“梵我合一”;第五句:“至尊主圣名”)到达梵光的境界。第五句只告诉人们,要念颂圣名,但没有告诉人们念颂哪句圣名。修行此法者在此五句的指引下,为提升至巴克提的层次做好准备。在到达巴克提的层次之后,再通过念诵真正的圣名玛哈.曼陀罗“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玛,哈瑞茹阿玛,茹阿玛茹阿玛,哈瑞哈瑞”回归灵性世界。它是为那些不能马上认知至尊人格上帝和有追求功能潜意识的人准备的。

专注音流瑜伽不象印度其他瑜伽流派(如昆达里尼),它并未把控制呼吸(pranayama)或一系列身体姿势(asanas/mudras)作为修习的一部分。而是把意识从身体九门(眼、耳、鼻、口、生殖器、消化道)中撤回,整个超越肉身的框架和局限。这是通过把心灵注意力集中在内在的光和音上完成的,这种声光据信是从通常所说的“第十门”(印度教所谓第三眼)放射出来,位置在肉眼稍上方的后面(Shiv Dayal Singh, 1970)。 
根据这一传统的圣者所讲,当意识完全集中在此中枢点——“在诸世界之间”——灵魂将离开身体,在更高层面体验到更高境界的至福。专注音流瑜伽的显著特点是它强调倾听内在音流,音流被称为shabd、nad或可听见的生命流。这种修行方法的名称正是来自灵魂与宇宙原初音的联合(surat-灵魂;shabd-音流;yoga-联合)。  


要获得一种有意识引发的濒死状态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所以此道的古鲁(明师)强调用三重方法来安静心念、撤离身体:希暮兰(simran),禅那(dhyan)和巴赞(bhajan)。(摘自:Charan Singh, 1979) 

重复一个或多个圣名,把注意力集中在耳中央,不让意念向外散漫太远。这种神圣的忆念在形式上与咒语(mantra)或特别的祷告相似,除了是用心念诵而不是用口。据修习者说,此阶段是最初阶段,可能也是禅定最困难的一支。 

内在冥想(Dhyan)是把注意力凝聚在第三眼的一个技巧性过程。开始时可能只是凝视黑暗或观想上师的脸,最后发展成看见各种形状的光。从光中出现精神导师的“化身“,引导初习者的内在旅行,这是dhyan的中心。 

巴赞(Bhajan)是倾听宇宙旋律或声音,是专注音流瑜伽最后也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它,禅修者才能旅行到更高的意识层面。Simran和dhyan是集中心灵的注意力,而bhajan带着觉察力向上回溯到至高无上的所在——Sach Khand。 
当然,要掌握专注音流瑜伽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多年的坚持习练和奋挣。要达到希望获得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追求者的热诚和日复一日的练习。 


内在的提升 
如果这个过程完成了,在适当的时候,人的精神流或本体将慢慢从身体撤离。开始是从身体下部失去知觉,然后是从身体其余部分。此过程和死亡时发生的完全一样,只是这是自愿的,死亡时是非自愿的。最后,他穿透那层阻隔的面纱——它事实上“不比蝴蝶翅膀厚”——然后打开所谓“第十门”走入一个新世界。身体还保持着他离开时的姿势,毫无感觉,但不被此过程所影响,现在,他是在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了(Julian P. Johnson, 1952) 。 

禅修者必须能熟练地把注意力从外在世界撤回,集中在第三眼的中心点,才能开始内在的声光之旅。当初习者获得初步的成功时,只会在太阳神经丛有麻木感,也会相应地有光的显现。开始时的光来来去去,是光的亮点,但事实上是心在上升和下降
失去身体知觉是判断禅修进程是否正确进行的重要 “严峻的考验”或者“决定性考验”。无知觉从脚开始缓慢沿底端上升,直到整个身体的感觉象块石头。当这种自愿的麻痹发生,禅修者的重心沉入内在宇宙,不在外在世界。据大师所说(Julian P.Johnson,1974),此乃simran希暮兰的作用引起的麻木感,它把心从对物质躯壳的结构性执取中释放了出来。 

就在这种修习中,禅修者感到一种强烈的向上移动感,仿佛被一种魔力拉着。这个“吸上去”的效果是注意力从外面的孔洞向内转移的直接结果。尽管这只是最初阶段,但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离开肉体是什么感觉。通过修习,禅修者最后能达到完全离开身体意识,以巨大速度穿越黑暗领域,经历的内容和濒死病人苏醒后的报告没什么不同

完全从肉身撤离后,初习者对声光的感知力飞速增长,这使他(她)能清晰地看见、听见以前以为是宗教幻想的虚构情景。伴随着这种能力的是一种超意识觉醒状态,比普通的清醒状态的感知更生动清晰。 

道如水,清净无为;佛如水无相无色;仁如水,薄厚载物居下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