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影视拍摄培训:后青春时代——80后的卷烟消费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12:39

80后卷烟消费心理

必须强调一点的是,既然所谓“80后”指的是1980~1989年出生的这部分人,那么,截止到现在的2006年,他们的年龄跨度是在17~26岁之间。也就是说,“80后”有一小部分至今还未成年。假如有1989年的朋友误打误撞不小心进入了这个专题,那么,我希望你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地离开,挥一挥鼠标,别留下一丝痕迹。作为有良知的传媒机构,我虽然在分析“80后”的卷烟消费心理,但是,我仍然不希望你为了让我分析而吸烟,毕竟,吸烟有害健康。

在撰写此文之前,笔者就“80后”的卷烟消费组织了一次网络调查,百余名网民参与了此次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被调查者所钟爱的卷烟品牌集中度较低,地域性较强,这可能与中国卷烟市场的局限性有关系。但是,从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卷烟品牌中,还是可以发觉一些共性。比如: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于混合型卷烟以及外烟比较钟爱,但是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清楚混合型卷烟与烤烟型卷烟的区别;大多数“80后”选择的是5元~10元的卷烟品牌,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会选择20元以上的卷烟品牌;有一部分人会列举很多种卷烟品牌,并没有固定的喜好,他们选择其中的某一卷烟品牌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在笔者深入采访的过程中,几个“80后”向笔者吐露了他们选择卷烟品牌的心理。

人物:一天半夜
  性别:男
  年龄:1982年生
  声音:我一般选择骆驼,有钱的时候抽万宝路,三五也不错。从来不抽国产烟,不够劲而且味道很怪。我喜欢万宝路对它名字的解释  ——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ften,看到它就有一种牛仔的气质在里面,很男人。国产卷烟表达的东西太软了,并且完全没有其他的联想。

人物:不亮的灯泡
  性别:男
  年龄:1980年生
  声音:我只抽红双喜,习惯了,我的第一包烟就是红双喜。也抽过其他的烟,感觉不太舒服。也有舒服的,芙蓉王、中华都不错,可买不起。偶尔能蹭上一两根,可毕竟不是天天能有这样的机会。

人物:半兽人
  性别:男
  年龄:1981年生
  声音:烟瘾上来了还管什么烟,只要能冒烟就能抽。抽烟为的不就是过瘾吗?没那么多挑剔。抽什么烟没准,4、5块钱的,再贵的买不起,再便宜的就呛了。现在市场上基本上我能看到的这个价钱的烟都抽过了,有没见过的我就抽那个,要是都见过,就看心情了。和女朋友一起,就买“相思鸟”,觉得不太爽,就买“红河”,要是碰上见朋友,就买“红塔山”,咱不能让人“捡烟屁都捡不出个红塔山”啊。

人物:柠檬酸
  性别:女:
  年龄:1984年生
  声音:我喜欢云烟,因为他一直抽云烟,我也跟着喜欢了,听名字就挺美的。我一般不抽烟,没自己买过,但是我抽过爱喜,有薄荷的那种。

人物:阿拉伯蚊香
  性别:男
  年龄:1980年生
  声音:黄果树、春城、红山茶,从2块到4块,看心情,看手头紧不紧。我烟瘾大,一天一包半。觉得这几个烟都挺对胃口的,抽着有劲。有一次抽过一个据说是低焦油的,抽着没感觉。有一次还抽过那个2000块钱两盒的熊猫,当时没别的感觉,就是觉得自己在那儿抽钱呢。不好抽,你想啊,把人民币卷成筒给你抽,能好抽吗?

人物:Taco
  性别:男
  年龄:1980年生
  声音:东方红,烟盒、烟嘴设计都挺漂亮,关键才卖5块钱。拿出去好看,又不贵。

……

从这些声音中我们可以看出“80后”对于卷烟的偏好主要集中在卷烟的价格、包装、文化、口味等方面。主要源于几个方面:

个性

“80后”有着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崇尚个性化,风格化的价值观念,于是需求变得多样化,消费变得复杂化,“80后”有着自我的情感色彩和特定的选择价值,能够体现自我的消费品位,消费文化和消费追求。在选择卷烟品牌时,他们会去观察别人在抽什么烟,但是却是希望自己的烟与别人的不同才好。如果恰巧有一包别人没有见过的烟,他则会非常得意地夸夸其谈,讲述这烟的与众不同。

文化

“80后”对于卷烟品牌背后所讲述的文化故事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仅希望手里的这包卷烟可以讲出故事,更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讲到他们的心里,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这个故事的影子。对于“80后”而言,或许他并不抽万宝路,但是几乎所有的“80后”都对万宝路所讲述出来的故事,万宝路背后的文化赞不绝口。他们也期待着有一个用中文讲述的故事能让他们用心聆听,但是,前提是这个故事一定要讲的好。

感性

“8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理念,并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在消费中崇尚属于自我的消费选择——“我的选择我喜欢”。而这种选择同时又大都带有强烈的自身情绪因素影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受影响的弹性很大,尤其当感官受到广告传媒、促销人员、价格折扣、外部环境、群体消费趋向等等各种因素,或其综合作用影响时,其消费行为变得情绪化、感性化、冲动化,期望借此来体现自身的独特,消费的重点有时甚至脱离商品本身,热衷于其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卷烟品牌的包装、名字,或者购买者当时的心情,或者是卷烟品牌的促销礼品等等都可以影响到“80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曾经见过一位“80后”,从来没见到他抽重样的烟,每次手里的烟都不一样。大家都笑他是“不专一”的烟民,抽烟不专一,感情必定不专一。有一次甚至看到他买了一包中华,随手分给大家,大家都说他“疯了”。有一次去这位老兄的家里,看到他家里贴了一墙的烟盒,没有重样的。后来这位老兄突然就戒烟了,据说是因为能买到的烟他都抽过了。这真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这就是“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