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写作思路:王朔 都云作者贫 谁解其中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3:47:23
我可以无耻,但不能伪善。带着这句话,他颠覆了一个时代。人群中,他的言行异常醒目;独处时,他的灵魂渺茫而痛苦。有人说,他是痞子流氓的同义词;又有人说,他是草根儿里的精英。他,是王朔。
他,出生在一个荒诞的时代,不久发生了文革。他,塑造了几个平凡的人,不小心开启了大众文化狂欢的时代。他的语言,幽默而反讽,他的心灵,赤裸裸的坦诚。他骂人吸毒嫖娼,无恶不作。他又说,我坏事干绝,现在要走向高尚。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生活着荒诞的一群……
一个时代的创举 他不小心开启了大众文化之门
没有人不知道《渴望》,90年代的经典。没有人不晓得王朔,痞子精神的代言人。然而,将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刘慧芳和玩世不恭口、无遮拦的王朔放在一起,似乎打死也不能让人相信。1989年初,王朔、莫言、海岩、苏童、史铁生等人组成“海马影视创作室”,他们不负众望,中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诞生,电视剧创作变成了今天电视剧市场运作的开端。随即,作为策划之一的王朔及其代表的“痞子文化”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占据了主流位置。他本人高喊着“我是流氓我怕谁”、“无知者无畏”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他编剧的第一部国产室内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一代笑星葛优问世,一笑笑倒了大半个中国。
除电视剧之外,《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等整个1990年代数得着的国产娱乐片几乎都与王朔有关。大家打开电视,天天看到的都是王朔的名字,不管是编剧还是原著,或者策划,都有他,他已经成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的娱乐英雄。有人说,那些曾经在家里闷头写作的作家应该感谢王朔,是王朔让他们都走向富裕的道路,比如海岩、王海。他的好友叶京说:“现在的作家已经不是在为文学而写小说,多半作家下手的时候脑子里都想着能不能拍成电影、电视剧,这都是王朔开的先河。”王朔不是有意识这么做,他不小心把这些人引到这条路上来,造就了这个市场的氛围。从此,作家开始想法子把自己的小说往电视剧上改。
等到这股世俗化的浪潮消退的时候,王朔也已经由一个“写字儿”的变成了一个收入颇丰的大众文化领头羊。王朔毫无疑问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影响无人能及。可以说,今天中国大众文化许多方面的基础其实是王朔带来的文化风尚打下的。推荐阅读: [王朔:文艺界第一个逮到老鼠的黑猫]
名副其实的叛逆 他精致地描绘着身边小人物的荒诞命运

说起来,王朔在文坛上的不可代替地位在于他的语言。之前没有比他更贫的,之后也不可能有比他更痞的。《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可见一斑。剑出偏锋、含沙射影、幽默俏皮,荒诞快乐,巨大的张力和冲击力扑面而来,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多样性,形成一种新鲜感、时尚感和娱乐情怀。相较之下,传统的文学语言则显得过于正经、笨拙和乏味了。太多的人被他充满激情的语言折服。然而,京味语言的流利性和连贯性往往使人只沉迷于其中而忽略了文章的真正意图。而其中的深意,却很少人领会,那就是对小人物的关注。
王朔的叛逆精神无疑摧毁了身份、荣誉、尊严等创作企图,八十年代之前的所谓正统文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奚落与嘲讽。王朔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平民化。有人说,中国第一个真正写出老百姓生活心理的作家,这一点毫不夸张。他的故事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些东西,只有真挚的感情,是那些洗去铅华,除去物质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和我们一样的老百姓。《永失我爱》中的车间女工,《空中小姐》里的退伍军人,只有这些平凡得人才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王朔坦言说,不要说我是作家,我就是一“写字儿的”。他的回答轻松而真诚。
他身上浓厚的痞子味儿是文化大革命的精神表现?
王朔是在部队大院儿里长大。大院子弟精神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对“大院”以外的人,例如,对生活在小胡同和大杂院里的平民百姓,怀有一种极深的歧视。痞子这个词把他归入社会下层,这几乎是个侮辱。大院子弟的大院文化,是典型的贫民文化,而王朔们对大院文化的继承,也正意味着贫民文化在大院子弟身上的延续。此地的贫民,则基本上是流氓无产者的同义词。贫穷固然是流氓无产者的特征,但与此相伴的还有粗鄙,暴戾,野蛮,愚昧和凶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贫民换成痞子,可以把贫民文化和贫民政治换成痞子文化和痞子政治。
文化大革命是这种痞子文化和痞子政治在近代以来的极致表现。王朔的心理成型期恰逢文革,他身上的痞气是否与文革有深刻的联系?他的许多言行是文革精神的表现?有人说,王朔的所谓反文化,其实不过是当年红卫兵大革文化命的表现而已。王朔的骂鲁迅,骂老舍,甚至闯到他完全陌生的领域骂齐白石,骂张大千,换言之,王朔的狂,常常令人不解。但如果想想文革期间红卫兵的言行,就觉得王朔很好理解了。
社会文化的痞味儿日渐趋浓 草根精英意料之外的尴尬
王朔80年代中开始创作,90年代大行于天下,从小说到影视再到多元化娱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王朔用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结束了80年代以前的极左文化,填补了文化空间的空白。有人开始担心,长此以往社会日渐粗鄙化。更有人希望一种更高境界的东西来取代王朔。当年面对“精英”时,他是“大众”的,今天到处都是“大众”了,他却又成了“精英”。商业化了的文化事业,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演员们出名了,挣钱了,老百姓乐呵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也放心了,大家白天忙着挣钱,晚上围着电视机瞎乐去了,也没人闲着没事惹事生非了。老百姓们在这场政府推动、商业主导、百姓受益的世俗化大潮中乐了,玩理想的文化工作者们却苦闷起来。成人的世界早已被庸俗的快乐和物欲充斥,只有青春的校园还维持着脆弱的理想主义。
王朔那点小机灵再也无法慰藉老百姓的心灵,于是出现了芙蓉姐姐、超级女声。以至于王朔到2007年初嚷嚷着要复出时,自己也成了被嘲弄和反讽的对象。工业化娱乐方式早已被我们玩得纯熟,恶果也被放大了数倍,与此同时,我们的文化工业还在遭受着社会主义方式的管制,不可能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提供更为原创的精神产品。
耍贫嘴的无奈 他的痛苦无人知晓
痞子文化其实并非王朔开创,它在中国由来以及,源远流长。“承平年代,贵族形式为显,痞子基因为隐,动荡年代,则翻过来暴露痞子之底色。”朱学勤对痞子文化颇为痛恨:文革前十七年,他们是杀死了贵族,来冒充贵族;文革后十几年,他们是毁灭了平民来冒充平民!然而,王朔之痞并非功利,而是旨在抨击社会隐藏的虚伪,表达平民无奈的处境,崇尚最简单的真实。
“其实王朔很痛苦。由于他对这个世界过于敏感,他就特别痛苦,所以他有很多恶习,比如酗酒、过量的吸烟。” 马未都说。痛苦之于王朔,是一位作家对人间的心灵磨难的双重承受,是渴求光明而不得的悲哀。王朔擅长调侃,不修边幅,朋友叶京最了解他:他和现在的人痛苦是不一样的,现在人的痛苦是建立在物质表面的基础上的,那个年代是内心的痛苦,就是挣扎,说得光明一点就是追求。其实过去王朔一直在装,最后装得跟真的了。很多人认为王朔就这样,其实王朔不这样。王朔骨子里的这一面谁知道?王朔面对社会以及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装出来的。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他就是把假的东西最后全弄成真的了。他的反讽、机智,全都是用一种反向思维体现的,出现了想不到的奇效。但我跟你说他的这些东西全是假的,所谓真的就是他心中有无限的荒凉和黑暗。
他的出现 是一场文化喜剧的上演 还是一场悲剧的诞生?
王朔创造了一个时代,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引领了一个时代,在一个错误的环境里离开了这个时代,他不回来,看上去有点尴尬,他回来,也许会有新的尴尬。有人说,大众文化文学这部分,王朔是一个巅峰,没人能超越过。
王朔的名字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这依然是一个属于王朔的时代。影视娱乐,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玩儿”成为进入我们视野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儿。我们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社会喜剧,我们创造了一句又一句网络箴言。我们喜欢草根儿,不是因为他们俗鄙,我们依赖精英,不是因为他们唯一。呵护草根儿,因为它来源于民间,是脆弱而鲜活的生命;呵护精英,因为它以民间为旨归,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巨大支撑。大众文化需要繁荣,更需要反思繁荣背后隐藏的俗鄙化危机。俗鄙化的结果是人格的丢弃和尊严的丧失。当大众狂欢聚焦于凤姐儿和小月月,当最后的底线彻底崩溃走向虚无,当草根儿腐烂,草根儿精英的文化生命也将必然走向终结。那时,文化的土地上上演的将是一场更大的草根悲剧。文化需要狂欢,然而,狂欢的背后,是上帝的眼睛,让我们时而迷茫,时而清醒。
王朔承认吸毒嫖娼 网友大呼“发疯”
“我是坏事干绝了的人,但是我现在要走向一个高尚的人。我未必一下做到,但是我会努力做到,我希望最后成为一个正面的形象。”网友倒声一片“王朔疯了!”…
王朔的第一段婚姻
王朔的初恋和婚姻与他的成名同样是具有"传奇色彩"。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午后,王朔与一群哥们到舞蹈学院无目的的闲逛,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叫沈佳旭的女孩…[详细]
王朔骂人档案
骂金庸: “这哥们儿写东西也不过脑子了!一个那么大岁数的人,混了一辈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莫非写武侠就可以这么乱来?”
骂张艺谋:“张艺谋是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这话现在都在小声说,就差大声说了。要不灭,影响极为恶劣,现在只等待着一个契机。”
骂李敖:李敖真好意思,叫大师就敢接着,大学老师吧!他的学问都是三角猫功夫。
关于王朔,野夫曾写过篇文章,很感人,称王朔很真诚,我相信这点。但我要说的是,仅凭这种小圈子的肯定,并不能准确评价王朔。王朔作为个人,如果仅仅局限在他的圈子里,他的朋友对他无论如何感激,如何哥们义气,如果不超出小圈子,都与社会无关。而作为痞子文化的代表的王朔,代表的一种痞子精神,我认为绝对是要否定的。所以,批评王朔,毋宁说是批评王朔所代表的痞子精神和文化。
——朱学勤
他那个“精神无产阶级”,弄不好就是“流氓无产阶级”。他的“无知者无畏”,也没准会变成“无知则无耻”。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王朔可是要当心呢!还有一点王朔可能也没想到,那就是:正是由于他和他的同盟军对知识文化的蔑视嘲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许多人的反感,才成全了余秋雨的大红大紫。
——易中天
知识界对王朔文本的读解存在着严重误读,它夸大了王朔主义的对文化、信仰、道德理念等古典价值系统的颠覆作用,并且无视其在反讽话语方面所获得的创造性成果。朱学勤所倡导的“第三出路”,就是企图表明除了国家主义和流氓主义,还有启蒙主义、人文精神等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缔造的各种知识信仰的存在,而这是比前两种都远为正确的出路。
——朱大可
王朔的书我在1990年左右狂读过一阵,没死的人就出文集了,以前很少有这样的事,于是我买了一套他的文集看了,一段时间里面也抚慰过我,虽然后来的感受渐渐不同了,但感动过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王朔里面有很多很真的东西,包括对我的批评,有些是值得我思考的……
——白岩松
声音-语录
谈嫖娼
我嫖过娼!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小知识分子要好,内心要干净的多、善良得多!
谈战争
我目的就是不打仗,打不过!打就是死,别瞎来了!
谈潜规则
我认为没有潜规则,或者说不是重要的。
谈包养
徐静蕾给我钱,能说我被徐静蕾包养吗?
谈种族
中国人全是种族主义者,胡乱编造自己有炎黄子孙,哪来的啊?全找回去了,就是南非的七个人。
谈自己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就是一病人,我是一疯狗,咬死人不偿命。
影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