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丘林的武器有哪些:浮金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0:14
广西日报   2011-12-25          ■ 李燕霞
美文小品
□李燕霞
它静静地掩映在藤县东山的一片绿阴中。前面,西江江水开阔,浩荡东去;脚下,东山巍然屹立,雄壮挺拔。青山绿水中,它默默地伫立着,任着时光一茬茬地在它身上走过,又一茬茬地留下痕迹。那是一座朴实无华的小亭,却有着一个金碧辉煌的名字——浮金亭。
浮金亭的来历,与宋代名相冯京有关。相传当年冯京三元及第后,回乡祭拜父亲,回到县城时,适逢绣江暴涨,无人摆渡。冯京很着急,四处寻找船家,终于在水月阁见到一老船工。老船工见河水高涨,水流湍急,不敢应承。冯京再三恳求,并言明心志,老船工感其孝心,便说:“倘若你将一锭金子掷到江水里,金子浮而不沉的话,我就渡你过去。”冯京听后,旋即拿出一块金子抛到水中,恰巧被水面上的浮物托住,没有下沉。老船工暗暗称奇,便请他上船把他顺利渡到了对岸。冯京扫墓完毕后有感于此事,便命人在东山山脚李卫公祠前建亭纪念,并命名“浮金堂”。至明景泰年间学正费克忠重建时,将它移于山腰,始更名为“浮金亭”。
坐在浮金亭里,抚触它坚实的六柱时,常会生发许多的感想。亭子简朴,缺少雕梁画栋的精细,也没有凌驾于上的风骨,有的只是一派朴拙的宁静。我常想,冯京建立此亭,他的心意或许并不只为了纪念。就像朝廷建立驿站,乡绅捐建小桥,也许,他更希望这座小亭给人带来的是更多的方便。千百年里,有多少人曾在这座亭里歇过脚,避过雨?有多少人曾在这里感仗过冯京的孝心,仰仗过东山的美景,吟诵过西江的浩瀚?东山夜月、剑江春涨、龙巷露台,这些古藤八景的美韵可曾在这座亭里被津津乐道,情起吟咏?
公元1100年,一个有月色的夜晚,鸣虫欢叫,竹木扶疏,月光皎洁。浮金亭里,遇赦而归的苏东坡与藤州太守徐畴元正一起把盏言欢,身旁,是他们各自的儿子。此番相聚,苏东坡心里自是兴奋,人生际遇,几番起伏,几多波折,笑语轻谈中,竟似叙着他人之事,一切皆轻淡,所兴致的,只是往日的情谊,游历的乐闻。闲话家常,共叙天伦,对酒当歌,对月赏景,一位旷世奇才,一位暮暮老者,在飒飒秋风里,就着一轮明月,将几多豁达,几多温情,一并付与了这寂寂小亭。
相叙甚欢,景色宜人,早已练达于山水的苏大学士,难掩对东山美景及与朋友相聚的欢喜,情之所至,乃挥笔而就《浮金堂戏作》一首:
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爱此小天竺,时来中圣人。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江月夜夜好,山云朝朝新。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才,有如木囷轮。二老白接篱,两郎乌角巾。醉卧松下石,扶归江上津。浮桥半投水,揭此碧粼粼。
这位伟大的诗人也许永远也想不到,这晚的月夜相聚,他随手而就的诗作,无意间给这座小亭,这座东山,乃至这座城池都带来了深远的韵响。多少人慕名而来,坐亭远眺,只为着神交一位伟大诗人的温情与豁达,只为着合着他的气息与他一起赏山赏水赏月赏人间。
来了,去了,留下了,又走了。多少年过去了,他们都成了小亭的过客,也成了历史的过客。亭外的世界也变了一茬又一茬,只这亭依然挺立着,默默地看着历史,读着人间百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站在浮金亭里,遥望那一江清碧的西江水,很容易就会发古之幽思。一种文化符号,一个历史印记,一座抒怀之处,一座便民之所,或许,这些都是浮金亭的内涵所在,也是它长久伫立之原因所在。
因简单而长久,因深刻而隽永,一座亭是这样,万物又何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