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杆曲线:韩国担忧中国石化大布局 毁灭性打击迟早到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8:51
 

财经时报  2006-2-25

    □ 本报记者 张平

    目前中国石化产品的自给率仅40%。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状况,在“十一五”规划开始之际,中国正在全国各地大量地建设石化产品生产工厂。

    在不远处,韩国人正在密切地关注着这种变化。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变化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对他们的化工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韩国产的化工产品有50%以上是出口到中国的。

    中国石化布局

    和上海隔着一个杭州湾的宁波镇海,中石化正在夜以继日地建设着一家炼油厂。据说,正在建设的是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的石脑油分解工厂(NCC),计划于2008年完工。

    韩国人敏锐地察觉到,不同以往,这家工厂并非合资,而是中石化独资建的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德润认为,之前与跨国石油巨头们的许多合作中,中国企业已经学会了如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设施。“为了本国石化产业的发展,中国不能继续依赖进口,而是要国产化。”

    韩国人把潘副会长话理解为,“中国的石化产业正在寻求新的飞跃方式”。

    《财经时报》获悉,在2008年~2010年间,中国独资建设的相当规模的乙烯生产工厂,除了镇海外还有6处。另外,吉林石化、广州石化等公司也正在进行扩建工程。

    韩国媒体认为,像这样的大量独资建厂的动力,来自2005年中国与BP、巴斯夫、壳牌、埃克森等国际石油巨头的大型合作项目中得到的经验。这些合作当中,上海石化与BP的合资公司——赛科(Secco)公司乙烯生产规模高达90万吨。

    通过这样的合作,中国化工产品产量已经超过了沙特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韩国人的“担忧”

    目前在化工产品领域,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目标国。韩国生产的化工产品有一半被出口到中国来,占到了中国进口总量的20%左右。

    但韩国人预测,到了2010年,中国化工产品产能将达到4330万吨,这将是韩国产能的两倍。自给率也将达到56%-57%。“韩国化工产品在中国市场中的比例下降是迟早的事情。”韩国Sinokor化学中国公司赵石林这样认为。

    韩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调查组组长金平中认为,“到了2015年,中国的化工产品自给率将上升到79%左右”,这将带来“韩国对华化工产品出口量的下滑”。

    但在韩国国内也有一些持相对乐观态度的人士。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预测,尽管中国目前不断加强化工行业的建厂力度,中国2009年的产能将达到1790万吨,而需求也将会达到2630万吨。这样计算,中国还有840万吨的化工产品还不能实现自给。就是说,韩国人还有的是机会。

    在韩国企业从事化工业务的赵石林向《财经时报》透露,目前韩国化工公司们在中国的“生意”,好到“光韩国在华电子企业的活都干不过来”。

    考虑到中国目前自给率的低下和市场的高速增长,韩国人并不担心在短时间内受到大的冲击。但普遍的认识是,长期而言,如果不提前找出一条合理的方案,韩国的化工产业将会受到来自中国的致命打击。

    为此,在2005年下半年,韩国产业研究院出台了一份调查报告书——《韩中石油化学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的分析与新国际分工构图的构筑方案》(以下简称报告)。

    竞中求合

    韩国人预测,国际石油巨头们对中国的快速技术转移和生产设施的扩充,将使中国将在2010年的时候“赶上世界步伐”,其化工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化工企业可以“平起平坐”。

    《报告》指出,在中国化工产品的产能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韩国想要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就必须重新构筑“新国际分工构图”。

    赵石林认为,在化工领域,韩国的优势在于它产品的多样化、差别化和数字化。

    《报告》认为,韩中两国必须“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协调发展的目的。

    《报告》建议韩国,必须逐步改变目前低端产品为主的模式,必须向品种多样化和开发高端产品的方向发展。而建议中国,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低端化工产品的自给率上。这样,就可以构筑一个利益互补的分工机制。

    目前的韩国化工企业的生产主要还在韩国国内,在华的分公司的主要业务以贸易和销售为主。《报告》建议,韩国应该加大对华的投资力度,增设工厂,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人力资源,以确保价格竞争优势。

    另外在韩国国内,也有一些人认为韩国应该有意识的减少对中国出口的依赖,以避免迟早到来的毁灭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