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缓冲装置 cad图纸:《麦氏理论》的变与不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5:49

《麦氏理论》的变与不变。

2011年04月13日 16:57 作者: 曹伟

相关标签:

作者:亮话天窗:


《麦氏理论》的应用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一个“有效时间周期内针对均量线与均价线的推导”,它的条件应用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随机变动,当然也可以随个人的喜欢设定使用,因为时间周期的设定可以随每一个人的观点应用。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模式,但一定要应用方法论加以推导使用即可,这是理论应用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果对市场的观感与认识更深入,尤其是操作实务经验加强以后,对理论的应用会更加完整,等于是如虎添翼。因为有了市场经验后操作起来就不会慌慌张张,也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因为遇到一些偶然发生的消息而受影响,此时心如止水,进出有据,不会受到任何消息的干扰,也不会在乎什么消息,完全依据市场的供需条件与状况进行研判与应用,简单的说,依据《麦氏理论》的量潮分析就可以事先推导应用,然后稳稳当当的进行操作,不是不在意其他条件因素,而是早已经将所有问题融入量潮条件当中加以说明。


必须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效时间周期”,在《麦氏理论》的应用中非常重视时间周期的关系,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操作行为最后都会在操作的时间周期内做一个完结,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逃离时间周期的影响。


时间周期是最大的考验,每一个人的出身背景不同,生活的经历与历练不同,加上学习的专业与状况不同,以及年纪的渐长生活经验增加以后,难免会衍生出很多对时间周期感受不同的观念,此时正式这个问题考验了你。


因为你的因素,也是其他人的因素,更是市场的因素,全部加总起来以后就构成了市场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非常复杂的变化,也可以简而化之回归到简单的均量线趋势应用。


到底时间周期如何归类?这是人性问题,如果从心理结构变化来看,几乎无法分类,因为不管你如何分类总有分析不到之处,所以只有大而化之进行一个大数法则加以应用,尤其是针对生活作信的应用,它才是真正影响大局面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在常态的情况下一周的交易日为五天,那么五天的分析应该可以掌握一周内的变动,而应用五天的资料分析就是为了谈第六天的行情演变,这就是第一个时间周期形成的过程。


因为每一周的交易习惯以后渐渐的就形成时间周期的影响,所以每一周的周一是休假后的开始,情绪难免会受到休假时的影响,同时因为休假以后重新看盘难免也会有一点点不熟悉或是陌生,所以每周的第一天的交易,通常在最初的30分钟是一次心理情绪的考验。必须重视与了解这个过程以后,才有可能更加完整的掌握市场操作情绪。如果不知道这个过程,也说明对市场的感觉与感受或是经验不足够。
 

因为有五天,当然就有十天,也可以衍生出二十天,《麦氏理论》就是如此使用,这个时间周期可以归类为中短期内的操作习性,短有短的关系应用,中期有中期的应用,说明的是中短期内的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个时间周期内的感受变化。
如果你喜欢,可以设定其他时间周期,只要符合市场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作息,那么这样的时间周期就是最好的周期,也可以视为“有效”或是“最有效”的时间周期。


从时间周期设定可以观察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几乎在20天周期内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多与空交战的各种心路历程,几乎一般人的操作习惯、惯性都会在这里投出现变化,所以只要掌握这个时间周期,几乎已经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市场的“变”或是“不变”,从变与不变中可以进行游刃有余的操作,这才是分析的精髓。


根据个人经验的观察,几乎80%的投资人在都无法承受三次20天的考验,所以只要持续三次20天的观察考验,几乎可以轻易的筛选或是淘汰出80%以上的投资操作。所以60天周期是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周期,几乎没有多少散户投资人可以承受这样的时间考验。再放大一倍几乎又再度将通过考验的20%投资人再度筛选与淘汰,最后可以坚持到120天周期的操作,几乎只剩下不到4%的股民。


应用这样的比率条件再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这个时间周期的应用基本上就是市场有效应用的时间周期。


本栏谈这样的时间周期关系应用,不是将它当成唯一的使用模式,也不会排斥其他理论、其他人设定的参数,因为所有的参数设定使用都是习惯因素,只要自己习惯、喜欢就好,只是在这个习惯中你要将不同周期的条件应用在同样的一个“方法推导”,这样任何一个参数的应用之间就俱有共通性与关联性,也有了彼此的互补与对比应用,所以参数的设定就会被连贯起来形成彼此的牵动或是牵制,这个就是“有效的应用”。


至于应用中的一些关系条件,只要依据《麦氏理论》的方法论加以推导,基本上都可以轻松的掌握了各种关系变动,这样基本上可以完整的掌握大部份行情的演变,虽然不能保证次次都可以准确掌握行情的高低点,但是从过去本栏的应用中统计得知,80%以上的准确度是肯定的,如果熟悉分析的过程应用,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于更高,这个就是理论的基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