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房洲际酒店:山情水态(山水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18:30

[主题] 山情水态(山水文化)

[主讲] 曹林娣教授

[时间] 2007年5月12日

[正文内容] [文档下载]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合一
  构园艺术家创作的自然美,是社会美与自然美的统称,即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统一的产物,而不仅仅单指诸如云光霞彩、高山大海、小桥流水、珠玉贝壳、花草鸟兽等等的美。
  一、山水的自然美
  大自然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般的大字典,造园艺术家们从中拣出片石勺水,按照自然美的规律进行了艺术创作。
  山水与自然美的欣赏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开始将自然作为审美及体道适性的对象:“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 ;“山水以形媚道”、“山水质而有趣灵” ;“山水,性分之所适” 。于是,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在山水中静观悟道,与道冥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极致。玄对山水以悟道成为一种审美方式和逍遥于自然山水的理想境域。 
  山水有清音,非必丝与竹
  文人遂一往深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顾长康关于会稽山川“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敬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坐卧涧边,脚登浮云,耳听松涛,白云怡意,清泉洗心,如神仙中人。
  我见青山多妩媚
  山,凝重而多姿,庐山秀逸、黄山云海、香山红叶、西山晴雪,令骚人墨客竞折腰。
  二、山水社会美
  1、儒家的比德美
  2、道家的人格美
  1、儒家与山水  儒家以山水作为志士仁人的精神拟态。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水之美,在于它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而仁者愿比德于山,故乐山,高山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 
  2、山水与隐逸文化
  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方式,相对来说,远离人世喧嚣的茂林、深山、海滨,是王权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因而也就成为各类隐逸之高人栖身的理想选择。
  山林积淀着士人的高雅和风流,并衍化为中国士大夫高雅的文化范式。
  伯夷叔齐
  在士道与王道碰撞时,士人选择隐遁山林以冀摆脱王权的羁绊。商朝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因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觉得薇草也属于周王朝,遂饿死,其行为被后儒赞颂,被看作“特立独行”之士,“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山林逸士
  汉代称隐遁山林者为“山林逸士”或“高士”:
  向长,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逢萌,于王莽时,“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
  庞公“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超脱玄远的人格理想
  魏晋士人把亲近、观赏自然山水之美作为追求超脱玄远的人格理想的重要途径,一时间纵情山水蔚成风气。
  谢灵运的岩栖、山居到宗炳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山中宰相--陶弘景
  梁武帝诏请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出山,他不愿意像牛一样被著以金笼头。但梁武帝对他还是“恩礼愈笃”,“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山林染有的隐逸气  唐代,虽有卢藏用一类的“随驾隐士”,山水隐逸文化异化为出仕的“终南捷径”,但山林染有的隐逸情怀,却成为城市山林的重要文化精神。
  尚湖
  尚湖,水天混沌,山色空朦,有太公姜尚垂钓的故事。
  兵家鼻祖——吕尚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吕尚因为在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尚”。 
  姜子牙渭水垂钓
  姜子牙常在渭水之滨垂钓。一天。文王将出外狩猎,占卜得到:“捕获的不是龙、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于是,文王西出狩猎,果然遇吕尚于小溪之上。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祖先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到达周邦,帮助周国振兴。’难道说的就是您吗?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吕尚为“太公望”,立为周之国师。 
  姜子牙
  姜尚在汉代已被立祠祭拜。公元760年,被唐肃宗封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孔子)比,受万民敬仰!
  严子陵钓台
  位于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
  东汉高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来此地隐居垂钓而闻名古今。 
  3、文人园写意山水
  文人在为自己创设的文化环境园林之中,拳石勺水足可以象征山林江湖,山水成为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抒情性物质建构。  园林山水蕴涵着多元的文化基因,大都通过比拟、象征等手法表现出来,园林山水意象的精神性审美功能,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 
  士人寄意丘壑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日涉成趣”的园林的假山,成为士人寄意丘壑、寝馈山林的物质载体。 
  第一部分
  园林山石之美
  1、景石之美
  园林假山分为独立石峰,称景石和假山两种形式。
  天趣、哲理、品格、灵性
  石峰以其独具的天趣、哲理、品格和灵性,受到中国文人的挚爱甚至膜拜。
  奇石是大自然的精灵。崇拜石头也就是崇拜自然。
  景石一般淡化了神秘色彩
  园林景石一般淡化了神秘色彩,而重在欣赏其妙趣、天趣、真趣等自然和人文之美。 
  妙趣
  以形写神”也好,“摹神写像”也罢,是根据奇石的神态任您去揣摩吧!
  通过对湖石各种点、线、面、体、洞穴等形体的观察,再凭借理念经过变形、夸张与组合,就产生了另一种抽象的动物造型,犹如现代雕塑艺术中的一尊抽象雕塑。 
  抽象雕塑
  太湖石是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其中也有不少“如人、如兽、如禽鸟”者。中国园林中不乏这种类似抽象雕塑的独立观赏石峰。
  如留园十二峰中的玉女、箬帽、猕猴、鸡冠诸峰;天平山上的鸳鸯石、龙头石、鹦鹉石、退思园的老人峰,狮子林的“狮子静观牛吃蟹”等。   观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上述石峰之名皆因形象的惟妙惟肖而得名,给人一种奇妙的趣味,这是造化之妙,也是欣赏者别具只眼之妙。妙趣是雅俗共赏的一种乐趣。
  丹纳说:“艺术应当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某些东西而非全部。” 
  观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天趣
  就是自然趣味,上品的景石、供石的象形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无媚俗欺世之嫌,神貌具备,置放得体,催发赏石者的诗意联想,澄怀观道,感悟艺术意境。
  妙趣的升华
  这是奇石的深层观赏价值,是对造化之妙趣的升华。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与自然保持亲和、感应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中,很早就发现了自然美,对自然美有着独特的鉴赏力。
  迥出天机方妙
  惟妙惟肖是相对的,它毕竟不同于欧洲街头的动物雕塑,因此始终只是“介于似与不是之间”罢了。太湖石性坚而润,嵌空穿眼,有宛转险怪之势,这些特征皆由风浪冲击而成。它的“像”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所致,是董其昌说的“迥出天机”之物,不加矫饰,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巧妙,既平淡天真,又出神入化! 
  青云片
  米芾拜石
  米芾在担任无为军守的时候,见到一奇石,大喜过望,特令人给石头穿上衣服,摆上香案,自己则恭恭敬敬地对石头一拜至地,口称“石兄”、“石丈”,被时人传为美谈。米芾也就被称为“米颠”。
  “唤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无乃贤。望尘雅拜良可笑,米公拜石不同调。 
  洞天一碧  米芾把他最珍重的一块太湖石称为“洞天一碧”,洞天乃道教中的神仙世界,意思是这灵石出自仙窟灵域,所以,“米芾拜石”也称“洞天一碧”。 
  石林小院
  宋代文学家叶梦得酷爱石头,自号“石林山人”。当年他曾得湖州西门弁山之地,那里产石奇巧,罗布山间,色类灵璧,而精润尤胜。叶梦得酷爱此景,在其间建成号为“石林”的园林,中有“兼山堂”,旁建有“石林精舍”。 
  壶中九华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婉转,若窗棂然。
  苏轼诗曰:“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小玲珑。”成为后世盆景艺术的形象写照。 
  研山
  米芾特别喜爱水石盆景,他将名石作为砚台使用,称为“研(砚)石”,据传他有好几块“研石”,最著名的是珍藏在书斋“宝晋斋”中的一块名石。
  径长才逾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犹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 
  瘦皱漏透、顽清拙丑
  米芾认为石峰的外部特征“瘦、皱、漏、透”的品格。石的气势含蕴“顽、清、拙、丑”之特征。
  瘦漏透
  李笠翁云: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江南三大名峰各占一字:瑞云峰,透也;玉玲珑,漏也;皱云峰,瘦也。
  瑞云峰
  瑞云峰,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透’也。
  高大秀润,涡洞相套,褶皱相叠,状如“云飞乍起”。远望如饥狮搏食,谛视则涡洞相套,褶皱相迭,秀媚而雄浑。
  玉玲珑
  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亭亭玉立,高4米,宽2米,石体内有72孔,四面八方洞洞通窍,一孔注水,孔孔出水,焚香一孔,上下孔孔冒烟,奇巧无比。 
  中涵玉气如白虹
  婀娜之姿、玲珑剔透,古人谓:“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绝无半点人工的雕镂,完全自然天成。
  明王世贞赞曰:“屈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格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白虹。”
  绉云峰
  杭州的绉云峰,现存杭州缀景园,为英石所叠置,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县,色积如铁,具迂回峭折之致,质稍润,细蕴绵联。峰高2.6米,狭腰处仅为0.4米,形同云立,纹比波摇,如行云流水,十分空灵。
  冠云峰
  以嵌空瘦皱见长。外形孤高特立,磊落清秀,峰顶似雄鹰飞扑,峰底若灵龟昂首,呈“鹰斗龟”之形态,为北宋遗物。
  真趣
  “忘机得真趣”,真趣之得,不仅在于物景,更在于情。
  玩石和品石,是人的心灵和自然物的融合。
  美都是“抒情的表现”
  朱光潜先生说过:‘美’字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事物如果要能现形象于直觉,它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 
  累黍峰
  该峰身上生有形似黍米的累累颗粒,置在”还我读书处“书房西窗下,显然含有“书中自有千钟黍”的涵义。  奎宿石
  留园有石名?°奎宿?±,是一块外形如英文手写字母n的普普通通的石头,却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星相似。奎宿乃白虎七星之首宿。这块奎星石在人们的思维联想中也就具有了深远的含意。
  承露茎
  有的石峰留下的仅仅是先人在探索生命历程中的历史记忆。如卓立在怡园锁绿轩前的一块奇石名“承露茎”,使人联想到汉武帝时的承露盘。汉武帝迷信神仙,幻想长生不死,曾于神明台上作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益寿。 
  青芝岫
  颐和园的“青芝岫”,它的原名叫“败家石”,宋芾的后代明代画家米万钟为这块石头倾家荡产,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将其运到自己家的勺园,弃之房山。
  乾隆爱之,放到清漪园,见其形如青芝,因名。 
  邀游之趣
  一峰则太华千寻, 具宁静致远之力,人与石可以彼此感应交泰。
  清代梁九图曾这样说:“有客人来,见我整日摩掌抚弄奇石,若有所得,甚是奇怪。我便答道: 我这石头,具备峰峦、阪塘、溪涧、瀑布、峻板、峭壁、岩堡、蹬道诸体,湖山胜概,毕在目前。我可以省却登蹑之劳,极邀游之趣,其乐就在其中啊!” 
  禅趣
  禅趣。“石中有机锋,拳石可纳五岳”,就是佛教“纳须弥于芥子”之说在悟石中的运用。
  近年赏石界有“禅石”之说,即以“三昧”哲理品石,“顿悟妙得”。
  石令人古
  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的“石令人古”成为中国文人赏石的审美纲领。古,古人以为乃人品高尚不俗的标志之一,具有“古”的文化品格的奇石成为反映文人墨客理想的符号。
  2、假山    土包石,以土为主;石包土,以石为主。园林假山寄托
  园林假山寄托着归隐林下的文人高古俊逸的自我情趣,寓意为山居崖栖、高逸遁世。    
  所谓“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山的性格糅入了人的审美情感,构成了一种人化的自然。
  南北朝开始撷取山水形态和神韵
  “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的住宅环境,成为文士们的普遍追求。
  他们开始采用写意手法,撷取自然山水的形态和神韵,施之于园林池山,拳石勺水,足以承载山水情感。
  山水审美冲破了“诗言志”、“文载道”的艺术伦理规约,而向人格精神的纯情感、纯艺术审美发展。
  唐宋以后叠山艺术更臻精雅
  唐宋以后,随着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叠山艺术更臻精雅。
  爱石成癖的宋徽宗所筑假山艮岳,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空前绝后。
  园林掇山
  明代园林掇山,有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明末清初的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洞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俨然与真山无二。 
  四季山
  宋代的山水画家郭熙所说: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环秀山庄湖石假山
  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占地仅半亩,但山径长达60米,盘旋其中,登高、穿洞、越涧,起伏转折,仿佛置身于千崖万壑之中。
  山中白云悠悠,山涧溪水潺潺,石梁飞瀑。似一幅幅变幻的图画,这座假山是叠山大师戈裕良的杰构,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明计成《园冶》
  对于园山、厅山、楼山、书房山、池山、峭壁山及峰、峦、崖、洞、瀑布的构造,分类列述特点,具体地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的情况。远望如真山;
  李渔主张以土带石和土石相间的假山;
  张南垣主张“群峰造天,不如平冈小坂,陵阜陂陁,缀以为石”。
  假山主流和非主流类型
  明万历四百年间,江南园林的假山多以石多土少为其主流;
  非主流的也有佳作,如拙政园假山仅仅一座是石多土少,其余多是土多石少的,能与池水、树木配合,构成较自然的风景。
  耦园黄石假山
  苏州耦园的黄石假山也是江南园林中突出的佳构。此山不论绝壁、磴道、峡谷、叠石、手法自然逼真,石块大小相间,有凹有凸,横直斜互相错综,而以横势为主,犹如黄石自然剥裂的纹理。雄伟中带峭拔之致,高远山水的意境油然而生。
  土石相间的假山
  土石相间的假山,朴实无华,蕴蓄内秀,越发接近自然,游人可获得更为真切的山林野趣。苏州沧浪亭土石假山甚为典型。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新篁抽笋添夏影,老卉乱发争春妍。水禽间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 
  沧浪山
  假山土多石少,混假山于真山之中。山为土阜,山脚垒黄石护坡,沿坡砌筑磴道,山体狭长,天然委曲。山间小径,曲折高低,上架石梁,下有溪谷,石藓草苔,老树浓荫。更有箬竹披拂,藤萝蔓挂,野花丛生,满山葱笼,和真山老林毫无二致。
  第二部分  园林水之美
  1、水渊之美
  水是园林的血脉,它不仅具有形态美、虚灵美、音乐美、色彩美、动态美等外在美,而且具有意境美,它在内涵意蕴上蓄积了更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小小水面,象征十里风荷,悠悠烟水,寄托回归江湖之情。
  与山一样,水也是在与士大夫品性交融的同时具备了美学和人格上的价值。
  水之为声
  清张潮说:“水之为声有四:有瀑布声,有流水声,有滩声,有沟浍声。风之为声有三:有松涛声、有秋叶声,有波浪声。雨之为声有二:有梧叶荷叶上声,有承檐溜竹筒中声。” 
  枞金戛玉,水乐琅然
  为了获得“枞金戛玉,水乐琅然”的艺术享受,我国古典园林中十分注重因地借声来丰富园景,不借丝竹管弦之声,而从水中引出音乐,用清幽的自然声响包容静悟的人生哲理,从而创造最清高的山水之音。
  清琴峡
  清漪园谐趣园中辟山开峡,通后湖水而流,峡上建屋三楹,名之曰“清琴峡”,将峡中流水比如清越的琴声。乾隆十分自得地曰:“流泉出峡中琴音,即非宫商与石金,太古以来便有此,笑他师旷未曾寻。”清漪园“玉琴峡”模仿的是寄畅园的八音涧。
  八音涧
  著名的造园艺术家张钺把二泉水通过园外暗渠引入涧内,伏流入园,来无影,去无踪,忽聚忽散,忽隐忽现,忽急忽缓,忽断忽续,无穷意趣。泉水经曲涧轻泻,随涧道上下迂回,高低跌宕,化无声为有声,叠石轮廊清晰,色泽苍古,顺理成章,体态自然,产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园主称之为“八音涧”。 
  难老泉
  山西晋祠的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为名,名为“难老泉”。“晋祠流水如碧玉”,加上水温常年保持在17℃, 使得“微波龙鳞莎草绿”(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令历代诗人兴发感悟。
  寒山别墅千尺雪
  “瀑布天落,其喷也珠,其泻也练,其响也琴。” 明代赵宧光的寒山别墅,石壁峭立,赵宧光凿山引泉,泉流缘石壁而下,飞瀑如雪,名“千尺雪”,旧有阁未署名,乾隆十六年赐名“听雪”。山半有屋曰“云中庐”,又有“弹冠室”、惊虹渡。乾隆六次南巡,驻苏时必游千尺雪。
皆引泉肖境为之
  乾隆在皇家园林北京西苑、蓟县的盘山和承德山庄,“皆引泉肖境为之”,均题名“千尺雪”。他在《御制千尺雪》诗中说:“吴下寒山爱佳名,热河田盘率效作。松涛泉籁或仿佛,路遥岂得常凭托。咫尺西苑传春明,结构颇具林涧乐。四百余年树石古,峭蒨信佳究穿凿。我书三字题檐端,亦有雪花拂檐落。揣称终疑未恰当,雪后今来一斟酌。人之称也徒彼哉,天之然兮谁此若。”
  园林音乐
  狮子林的人工瀑布:假山高处隐藏水源,山涧湖石叠成三叠,下临深渊,机括一开,白茫茫的瀑布经湖石三迭跌落成山泉流瀑景象。使人联想到庐山的“三叠泉”,那“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的神奇景观也会从脑际涌现。
  2、哲理及意境之美
  2、水能性淡为吾友
  园林理水,水形有池沼、溪涧、泉源、渊潭等,源于自然界的江湖,溪涧、泉瀑,与真水无二。 
  衡量道德修养之优劣
  《孟子·离娄》篇引用一首《沧浪歌》后,“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 时间“意象”
  水又作为时间“意象”,对人起警示激励的作用。孔子所看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希腊哲人所看到的“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所以时时刻刻有它无穷的兴趣。 
  [2]、 养生的精髓 
  拙政园临流的“梧竹幽居”中,有一幅赵之谦书写的名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动”和“静”共同构成了古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不过它们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在一起。 
  [3]意境创造
  网师园表现渔隐主题
  彩霞池略呈方形,岸低近水,盈盈池水,吞吐朝晖,接纳夕霞。池东南有溪口,石拱小桥,拦出水涧和水闸,曲折深奥。西北伸出一水湾,平板曲桥,池水似乎去来无踪,顿觉水广波延,若渊源之无穷。池岸以黄石叠砌,大小错落挑出各种穷凹岩穴,形如水口,望去幽邃深黝,碧波涟涟,水面不植荷莲,不设岛屿,加上环池而筑的亭榭廊轩,体量娇小,更加突出了平波浩渺的水乡气氛。 
  暗喻世道之清浊  《楚辞?¤渔父》
  曲水流觞
  王羲之等一批高迈不羁之士的兰亭雅集,使兰亭的“清流激湍”,洗净了金谷园的脂粉气、富贵气,充溢着书卷气:酒杯在曲溪中自由飘流,杯到捧饮,并赋诗一首,虽无管弦丝竹,但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极视听之娱。流觞曲水、“文字饮”遂成为千古盛事。
  濠濮间想
  庄子惠子濠梁观鱼,关于鱼乐的对话;
  庄子濮水钓鱼,持竿不顾;
  第三、山水建筑组合之意境美  园林中的假山与其他景观组合在一起,还能表达出一些独特的意境。
  1、桃花源意境
  陶渊明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 。
  “田园理想”的诗化——桃花源
  留园西部象征”桃花源”的“之”字形山溪东头,象征武陵渔人”缘溪行“,不知路之远近,找到桃花源。
  2、不下厅堂,享受山水之乐
  园林厅堂前后左右所掇的假山、点缀的石峰,创造了一个“幽人不出门,岚翠环廊庑”的理想境界。 
  留园的五峰仙馆
  留园的五峰仙馆,前后左右都叠有假山,连台阶都不用规整的条石而用假山堆砌,整个五峰仙馆就仿佛置于山峦之中,创造出一种山居崖栖的理想境界。
  3、抒情写志
  山水间
  耦园气势雄浑的黄石假山与山池组成了“山水间”的自然野趣,既寓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雅人深致,又寓耦耕夫妇双双高山流水知音的情愫,与园林主题相得益彰。 
  深山读书
  耦园西花园的书斋“织帘老屋”,四周环抱着叠石假山、石峰,象征着园主这对情真意笃的夫妇双双在这山林深处,一起读书明志、双双织帘的主题意境。
  4、仙境灵域
  一池三岛传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