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璟悦府工地停工吗?:中国电影还有多少功课要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7:24

《可可西里》

  11月12日晚,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在海南三亚落下帷幕。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的欢快气氛里,这只25岁的“金鸡”忍不住又下了一个“双黄蛋”———《可可西里》和《太行山上》同获最佳故事片奖,从而结束了人们对于“变脸”之后“‘金鸡’下‘双黄蛋’将成历史”的热切期待。

  而此次金鸡奖另一出乎意料之举是,无视各种大制作、高科技、大明星,让区区300万元投资的电影《我们俩》成了最大赢家———不仅刚刚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的81岁高龄老演员金雅琴再次封后,导演马俪文也凭借该片获最佳导演奖,领奖杯的时候,还没走到台上,马俐文这个30出头的年轻人早已泪流满面。

  艺术VS商业:新生代遭遇成长的烦恼

  本届金鸡奖显然成了新锐导演的舞台:陆川的《可可西里》、马俪文的《我们俩》、刘浩的《好大一双羊》、李玉的《红颜》、伍仕贤的《独自等待》5部影片大放异彩,共获得16项提名。此外还有参加金鸡国产新片展映的张扬的《向日葵》、梅婷夫妇的《阿司匹林》等。在“专家级眼光”的注视下,这些年轻影人和他们的作品终于找到知音。

  “这批新锐导演才是中国电影的希望!评奖就是要发现、张扬他们的价值。”评委王兴东对这些年轻导演赞不绝口。

  但热闹背后,正遭遇着“成长的烦恼”的年轻影人却依然落寞和忧心。尽管这些影片各自都有数个国际影展夺奖的辉煌,但除了《可可西里》票房达800万元外,《红颜》票房平淡,《独自等待》刚上映几天就下片;《我们俩》被院线告知贺岁档没档期已推到明年;最惨的还是宣传海报在北京街头贴了一年多的《好大一双羊》,对于导演刘浩来说,10月18日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后,这部片子上大银幕的梦想已“胎死腹中”,而本届金鸡奖基本成了该片的“告别演出”。

  此次带着《阿司匹林》前来角逐“金鸡”的梅婷夫妇对记者说,前期找投资失败后,他们只好动用自己的积蓄,找免费场地,拉朋友客串,到后期“弹尽粮绝”的时候梅婷还不得不接了个电视剧来解燃眉之急。“明年我们也争取能上院线,但不知自己的命运如何。”梅婷说。

  作为最高学术奖项,金鸡奖“以业内专家的眼光来发现和表彰优秀电影,评选标准不是商业票房,而是看影片在艺术上是否有独到之处”的口味,再次面临口水战,特别是《天下无贼》、《功夫》等票房大片的缺席,更直接引发一些媒体的集体“讨伐”。

  要艺术,还是要票房?已经成了中国电影界多年来纠缠不清的一桩“悬案”。

  “不要把商业和艺术对立起来,不管什么类型的电影,关键是要拍得‘好看’。”香港电影导演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著名导演吴思远在本届电影节上表示,拍电影就像做一桌菜,2000元能做,200元也能做,而且不见得不好吃。在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小成本电影之前,年轻电影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动脑筋,把自己的电影拍出特色。

  在11日的两岸三地新片创作研讨会上,谈到《向日葵》艰难的发行,第六代导演张扬深有感触,他认为,只有大片的风光,没有其他类型影片的生存空间,这是电影市场的一种虚假繁荣,也是对创作人员的精力和资金的一种浪费,“只在电影节上放几场,以后就找不到了,这也是金鸡奖这类电影节的可悲之处”。

  变脸VS瘦身:让电影成为真正主角

  恰逢中国电影百年,各种纪念活动在电影节期间济济一堂,大作百年文章,使得电影节被怀旧的气氛团团包围。本届电影节设置了《中国电影海报展》、《影人画像展》、《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等众多记载国产电影百年之路的展览以及专题论坛;矗立在三亚鹿回头广场上的百年电影文化墙,以10年为一个阶段,展示中国电影不同时期的精品;从厦门移师三亚的百年百位优秀电影人颁奖活动、开幕酒会上,电影人一一穿过以电影“拍板”为造型的中国电影百年之门;闭幕晚会上,流行音乐组合说唱着中国电影百年历程,装满“星语星愿”的漂流瓶寄托着几代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百年的寄语;连日来,经典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在三亚拍摄的电影《海霞》的主题曲《渔家姑娘》,京剧《定军山》唱段在电影节上更是不绝于耳……

  但热闹可不只是电影人的。为了给本届电影节助威,百名世姐佳丽携手电影明星共走星光大道;人气正旺的“超女”献声颁奖晚会;被命名为“激情狂欢,百年星光”的第六届中国海南欢乐节以及“海洋之星”名流烟花晚会,也都适时拉开帷幕……在“百年电影,时尚三亚”的口号下,一个个商业冠名在电影节上格外醒目,似乎在诉说着这一大型艺术活动背后的难言之隐。

  14年来,作为中国电影界最大的盛会,金鸡百花电影节“一路汗水,一路艰辛”地走来,有鼓励,也有责难。除了评委会严控屡遭诟病的“双黄蛋”外,今年的电影节还首次推行金鸡奖与百花奖彻底分家、两奖隔年轮办,港澳台影人参与竞争奖项等新举措,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奖项的含金量,增强评奖的公信度。同时,为响应文艺性奖项的“瘦身”号召,电影节首次砍掉5个非常设奖项,只保留20个常设奖项。

  然而,无论媒体还是电影人,对于金鸡奖改革的建议却从未间断。导演陆川认为金鸡应该向台湾的金马奖学习。他说,金马奖的评选过程是全程公开的,评委们在一个酒店房间里看片、讨论,都有实况转播,记者也可以在隔壁看整个过程。透明了,争议和怀疑自然就少了。陆川还觉得,作为一个全国最权威的电影奖项,金鸡奖不能每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应该放在一个城市举行,这样时间长了,就有了些历史、文化积淀。世界上那些著名的电影节,戛纳、威尼斯,都是固定于一地,慢慢就能聚拢全球电影人的目光。

  此外,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主体活动如开幕式、闭幕式,均实行不卖票制,这么做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多老百姓无法真正地参与到电影节中来,电影节彻底变成电影圈的卡拉OK。对此,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也深表遗憾:“下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除几大主体活动不变外,会大力加强群众性与参与性。”

  在电影产业化的今天,不是请几位明星“秀秀”、找几部电影放放就完事大吉,如何吸引观众进影院、看到更多国产片,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电影节最应该探讨的问题。

  继承VS创新:中国电影走入春天了吗

  在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论坛上,中国电影家协会设立的电影产业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了被誉为“中国电影白皮书”的《中国电影市场深度调查报告》。报告表明,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生产的212部国产片中,上映不足50部,其他近160部根本无缘在影院放映。专家分析,之所以出现如此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许多影片还未开拍就已瞄上各类国际电影节和国际大奖等,而并没有注重电影消费市场的本身。

  以近10年来最高票房纪录15亿人民币的成绩,中国电影在2004年步入第100个年头,这一年,国产片票房首次超过进口片,票房前三名均为国产片。一时间好评如潮,有专家评论,中国电影已经走出低谷,国产电影市场迅速复苏。

  但中国电影真的走入春天了吗?

  中国电影的100年就像一部有着波澜起伏情节的电影,经过半个世纪既不是商品也不是娱乐和艺术的徘徊期,世纪之交,终于等来了有关方面“中国电影须走产业化之路”的定音之锤。关注中国电影的前世今生、前途命运的,已不仅仅是电影人。

  对于国产电影主题过于晦涩、习惯在电影中做过于私人化的理解和判断的种种误区,导演张家瑞认为,中国电影目前最需要的是创作者面对现实、面对生活的艺术良知,还有就是真诚而不媚俗,真实而不虚假,以及创作者丰富的想像力、独立而自由的思考和创造力。

  演员刘德华认为,对中国电影最有帮助的,应该是题材上的开放。而在导演陆川看来,中国导演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在观众中重建信任,不断拿出好作品,让观众相信,走进电影院,一定不虚此行。

  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台湾著名老导演李行对中国电影现状有一番直率而尖锐的抨击:“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是电影界的前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探索积累下来的结果。但现在年轻的电影人都太现实了,很浮躁,他们心里只有张艺谋、只有姜文,有多少年轻人知道费穆、知道赵丹?”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李行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关键是要继承前100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如果我们无视这些宝贵的财产,都很现实地盯着眼前利益,等待我们的不会是美好前景。”

  “希望中国电影下一个百年永远不受‘污染’”。和导演谢晋同获本届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资深电影人谢铁骊在获奖后发表的此番感言,在12日晚的颁奖晚会上,赢得全场最为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