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劫兄弟的结局:源远流长说汉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18:10
源远流长说汉字
序 言
汉语文字源远流长,脱胎于远古的结绳记事。相传
首创结绳记事的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由于年代久
远,他的生平难于考详。
远古先民,无名无姓,燧人氏是后人根据他一生的
主要事迹追尊的名号。
新疆地区考古发掘五六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一
批文物中就有钻木取火器。可见钻木取火并非谬谈,在
华夏社会的发展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从人工取火和结绳记事来看,标志着燧人氏时代是
华夏先民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的新时代。
后来,伏羲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
物之情。”
《易纬》明确地说:“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于
人。”八卦就是分门别类把事物用结绳记事悬挂在八个
不同的方位上。是我国最早的“文誌”。周人称为“八
卦”,殷人称为“八索”。
正如《文心雕龙》所说:“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
明而书契作。”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和文献来看,我国最早的书契作
品有玉雕、陶文、壁画和木刻。这一漫长的阶段,是“文
誌”的阶段,是朝文字过度的形态。它仍然是汉字的胚
胎期,既有“结绳文誌”的移置,也有自身的创新。它
缺乏连词、介词、副词等等作文句的纽带。
甲骨文是“文誌”进入“文字”的第一阶段,它既
有象形的文,如日、月、山、川等等,又有孳乳的字,
并出现了连词、副词、否定词等等,能把孤立的“文誌”
连成语句。
这一阶段延续到金文、籀文、石鼓文和其它古文,
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地区性的大同小异文字。
第二阶段,从小篆、隶变到楷化。此外,汉唐以来,
出现了行书和草书,是汉字发展的支流,是以书法艺术
著称的流派,多为印象派手法。
就汉字发展衍变主流而言,从“结绳文誌”经陶文、
玉雕、木刻到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小篆,再到隶变和
楷化,一脉相承,有扬有棄,成为华夏文明很好的载体。
对汉字的衍变,在时空上作纵横考察,溯引求源,
就会发现:汉字是古代圣贤造字思想的化石;是古代科
学和文化的结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是人类文明
的瑰宝。
近两个世纪以来,不少时代的弄潮儿,发起了对汉
字的攻击。
一种叫嚣:废除汉字,实行汉语拉丁化。
先看一看事实:仅以夏征农先生主编,上海辞书出
版社一九七九年缩印本的《辞海》为例,收录的楷书繁
体和简体共有一万六千三百六十二字,拼音的声韵只有
一千三百五十九个。可见其中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
形义、音义各别,谐音寓意,形声相益的情况是多么的
复杂,汉语一旦拉丁化所形成的混乱,将不堪设想。这
是其一。
其二,汉语拉丁化以后,人们面对汉字古籍,如同
文盲。其中待发掘的瑰宝,将被淹没。即使少数人去进
行学术研究,也因需求狭小,必将日渐萎缩,走向死胡
同。
其三,人类语言的同化和异化,交融与排斥,是语
音发展的两趋性。
英语和美语,源于英文拼音。一七八三年,美国独
立以后,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英、美语音分化的端倪,
早已显现出来。迷信拼音文字是统一规范语言的法宝,
显然是错误的。
拼音注释汉字读音是可取的。许君的《说文解字》
就用了这种方法。只是《两字相切》为声。
其四,英文单词据说已发展到二十多万个,仍然存
在思维障碍。
汉字虽有四五万个,合成词汇作书面语的常用字,
约四千到五千个即可。避免了单词的恶性膨胀,节约查
看词典的时间。
其五,拼音文字只是语音的符号。汉字则不然,音
义有象声、谐音寓意等;形义则有象形、指事、象意、
形声等;还有音义和形义相结合的形声相益。其中形声
相益,是高层次的造字法则。例一:驾,由加马组成。
形义为车子加上马的牵引,由人驾驶的意思。“加”又
起着音呼的作用。读音为jia,是车夫挥鞭策马时的吆
喝声。生动的表达了“驾车”这一事物。所以叫形声相
益。
例二:思,小篆为“ ”,由 和心组成。徐灏《段
注笺》:“人之精髓在脑,脑主记识”
故 从 ,兼用为声, 、思一声之转也。”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思维是客观事物反映于心脑,
引起思维活动。所以 楷化为思。 为思的音义所替
代。田,为农作的场地,此处表意指田间劳动,引发人
们心和脑的思想活动。这是形声相益的又一形态。
其六,汉字用形义区别同音不同义的字;
如:si 音有:思、司、斯、丝、私等。
shi 音有:史、使、驶、失、豕、始。
拼音文字对此无能为力。
其七:字义组合,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小大为
尖;鱼羊为鲜;舌甘为甜等等,望字知义。
其八,汉字中大部分为形声字。用部首或偏旁分类,
配以声符。就是常言所说:“秀才会认字,认半边。”
如:氢、氧、氟、氯,一看知是气体。
钾、钙、镁、铝,一看知是金属。
其九,闽语、粤语、京语、湘语、各地方言虽有不
同,而书同文。
日文、韩文和越南文,过去都吸收了部分汉字作书
面语。读音虽然不同,形义却近似。这又是汉字奥妙之
处。
其十,现代脑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右半球主导直觉
思维和形象思维,大脑左半球主导抽象思维和逻辑思
维。
西方科学家揭示了大脑与拼音文字的关系,证实拼
音文字的阅读和书写均是偏向左脑的“单脑文字”。只
是少数一些书写单词,大脑右半球才有一定理解。还有
文字在左脑半球中的拼读过程,心理活动多一个层次。
对大脑两半球中的功能,先贤造字,可能有所察觉。
“耳聪目明”一词可以说明。
以花字为例:从艹从化,反映于视觉,传至大脑右
半球,引发形象思维。“艹”表示植物类,“化”为两性
繁殖化生,又为音符。由“耳”传至大脑左半球,双向
思维后的心理交流活动。产生对花的概念意识:花为种
子植物的繁殖器,或说是种子植物的胎盘。
汉字的形义和音义由视觉和听觉反映到大脑两半
球以后,使之共同投入思维活动,作出聪明的判断和决
定。
十一,汉字占用的空间,小于任何一种拼音文字,
大大缩短阅读时间,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
十二,文字改革的重点,不应放在汉字的个体上,
前段时期的汉字简化,有优有劣。例如“証”字,改得
很好。
“醜”改为“丑”“ 聖”改为“圣”就不好。之、
乎、也、者的文言不好,言简意明的文言,值得提倡,
例如“激光”一词,我作为一个科学的外行,也能肤浅
理解。这是多好的名词。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汉字形象思维的局限性,
抑制了人们的科学思维。
拼音文字虽然缺少形象思维,却激发了人们创造新
的形象思维的文化。形(平面)体(立体)的几何数学
应运而生。加上阿拉伯数字的优越性,开拓了形象思维
的无限空间。促进了人类科学事业的突飞猛进,一个又
一个人间奇迹,不断涌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在十九世纪中叶,
具有战斗性。一方面有力地打击了保守的顽固势力,另
一方面,粉碎了否定中文的极左思潮。到今天,这一口
号,胜利地、光荣地完成了它历史的战斗任务。
到今天,我们的历史任务是,要使华夏文化有机地
融入世界文化中,从而成为一体。
海纳百川,吸收外来文化,是汉语文字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