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啊哪啊神去村国语:邱继宝挺过来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56:56

邱继宝挺过来了

2011-05-03 05:30: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

飞跃集团转型升级纪事

本报记者 程为民 刘刚

“走,去看看我们的智能化服装吊挂设备和特种环保管材,可都是省里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在位于台州椒江区的飞跃集团总部,曾经满嘴“缝纫机”的邱继宝,一见面就兴奋地要带我们去看他的新产业。

这心情,好理解。2008年5月,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极具符号意义的飞跃集团陷入财务危机,被誉为“国宝”企业家的邱继宝跌入创业以来的谷底。

时隔3年后,一举一动依然备受关注的飞跃集团,转型升级究竟“转”得怎么样?危机中曾自言“生不如死”的邱继宝,如今又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走进了飞跃集团。

老行当,苦变甜

“你们的缝纫机非常棒,我们一定会采购,但是能先发货再收款吗?”

“对不起,我们只接受先收款再发货。”

在刚刚结束的春季广交会上,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新飞跃”的展位上频频发生,无论客户来自哪个国家,“新飞跃”的外贸业务员回答都一样“概不赊账!”

不赊账的背后,是奋力的转型。主管销售的“新飞跃”副总毛玲艳告诉我们,现在“新飞跃”缝制设备的销售规模虽不如过去,但质量却大幅提高。2010年出口货款回笼率达到102%,资金链之良好可见一斑。而在重组前,由于行业过度竞争,尽管是行业龙头,飞跃集团的缝纫机出口也只能拿到当年销售额的八成货款,换言之,每年都要新增20%的应收账款。正因如此,2008年,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猛涨等多重因素叠加下,飞跃集团资金链吃紧,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85%。

“缝纫机是飞跃和我邱继宝的命根子,不解决缝纫机的问题,转型发展无从谈起。”2009年初,在对缝制设备主营业务重组成立“新飞跃”后,邱继宝迅即对其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瘦身强体”变革。

低端产品、低端客户被逐步淘汰,以家用电脑绣花机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研发速度加快。以“新飞跃”电脑绣花车间为例,危机前,4条生产线只有平绣机一个系列产品,现在增加到了三大系列,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六七月份。

国内市场开拓也有了新创意。在已有的专卖店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飞跃集团旗下的“飞跃爱家”大举进入超市、电器城,并引入邮购、电视购物等营销模式,借助这些营销渠道创新,去年 “新飞跃”国内市场多功能家用缝纫机销量达到10万台,占总市场份额的一半。

“做缝纫机,过去是苦的,现在是甜的。”邱继宝说。

新产业,三不做

“产业过于单一,风险就高度集中。”一场危机,让邱继宝意识到,能否走出缝制设备“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决定着飞跃集团转型的最终成败。

但是,向哪里转呢?对此,经历了危机生死考验的邱继宝,并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茫然,他明确提出“一个坚持,三个不做”:一个坚持,即坚守制造业和实体产业这一根本,因为产业是根、产业是命;三个不做,即产能过剩的不做、国家不鼓励的不做、5年内做不到行业前列的不做。

实际上,早在危机前,邱继宝就已经开始试水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危机期间,他忍痛对缝制设备产业 “瘦身”、砍掉一些研发项目,也千方百计保住了“飞跃双星”和“飞跃中科”两个非主业项目,而正是这两个高新技术项目,在危机之后迅速迎来做大做强的契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与新加坡双星集团合资成立的“飞跃双星”,经过7年多的坚持,现在综合实力已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前不久还被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智能化服装吊挂设备拥有35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能帮助服装企业提高30%的生产效率、降低两个百分点的生产损耗。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成立的专门研发纺织服装机械电脑控制系统的“飞跃中科”,产品也供不应求。

但这些还不够。对“飞跃”主营业务实施重组后,邱继宝更大的谋划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产业链。

2010年5月,“飞跃管业”成立,并创造了“当年论证、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发展速度。其生产的特种新型环保节能管材,生产原料既可用新料也可用再生料,是传统水泥管道的替代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已广泛应用于核电、石化、冶金、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今年预计销售可达2亿元,“十二五”末销售预计可达20亿元。

同时,“飞跃”的循环经济布局也在悄然进行中……

缝制设备、高新技术、再生资源,有了这新“三驾马车”,2010年成为危机之后邱继宝“最踏实的一年”:飞跃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已降到不足30%,负债额不到4亿元。

让股权,快转型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最煎熬的危机时刻,这是邱继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怎样还?邱继宝最终选择了“开放股权”:通过引入外来资本,增资扩股,来变现股权,进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因此,2009年初主营业务重组成功后,在“新飞跃”的股权结构中,飞跃集团只是第二大股东,邱继宝让出了飞跃集团多达69%的股份。

这样做,邱继宝开始也痛苦。“我是从'不愿意’到'勉强’,后来从'勉强’到'愿意’,最后才是发自内心的'我要重组’。”他回忆说,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并不仅仅是因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信念,“自己的股权虽然变小了,'飞跃’却能够因此强大,这个民族品牌不是我一个人的。”邱继宝说。

“新飞跃”,只是邱继宝“股权开放”的一个起点。

“他对股权的开放度超出我的想象。”“飞跃管业”总经理冯平回忆说,2009年他第一次带着项目找到邱继宝时,其实还有别的备选合作伙伴,但与邱继宝谈了不到30分钟就敲定了合作事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邱继宝不坚持一股独大。目前,在“飞跃管业”的股权结构中,飞跃集团的股份不到40%。去年11月,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钱江摩托”看好这个项目,主动溢价参股。而邱继宝表示,今后还要增资扩股,继续稀释飞跃集团的股份。

记者了解到,在规划中,“飞跃管业”、“飞跃双星”、“飞跃中科”等新产业在未来几年内还要争取上市,进而实现更彻底的股权开放。

股权开放,开放的其实不只是股权。经历危机后的邱继宝更深刻地意识到,“转型升级,技术比资本重要,人才比技术重要。”而要吸引这些人才,就必须要有舍得开放股权的广阔胸襟。

“股权开放”是“术”,转型升级是“道”。危机后,在飞跃展示大厅的介绍文字中,新添了这样一行文字,“责任在肩,飞跃无限”。对此,邱继宝解释道:这责任就是,当深陷危机时,勇于担当,不逃避、不气馁、不裁员;当谋求转型时,坚定不移,不懈怠,不放弃,不停步。

期待邱继宝的新飞跃!

作者:程为民 刘刚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邱继宝这四年

  • 作者:王文正 来源:浙商杂志[官方微博]

微导语   财经视界: 10月25日,邱继宝出现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的会场时,周围出现了一次不易察觉的骚动。两位参会的浙商小声嘀咕着。一位说:“快看,‘国宝’来了!”另一位伸着脖子朝着邱继宝看了一会说:“估计现在情况好些了吧。要是不好的话,他是不会来的。”

2011年12月15日 08:21

  10月25日,邱继宝出现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的会场时,周围出现了一次不易察觉的骚动。《浙商》记者身边的两位参会的浙商小声嘀咕着。一位说:“快看,‘国宝’来了!”另一位伸着脖子朝着邱继宝看了一会说:“估计现在情况好些了吧。要是不好的话,他是不会来的。”

  就在一片嘀咕声中,邱继宝已经循着并不宽敞的通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在座位上,他跟边上的朋友点头示意,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4年前“死去”的“国宝”邱继宝又“活”过来了!

  “明星”浮沉

  在本次世界浙商大会之前,《浙商》记者曾多次近距离观察、采访邱继宝,其中4次是在北京采访全国“两会”期间。这4年间的升降沉浮,都写在了全国人大代表邱继宝的表情上。

  2008年3月,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邱继宝,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然而,彼时的飞跃集团其实已危机四伏,资金链断裂在即。一些政府官员私下评价邱继宝称,飞跃出事是注定的,只是早晚问题。正当邱继宝被媒体争相追逐采访的时候,数家银行已经开始对飞跃“下手”了。这年“两会”结束后不久,银行就收了飞跃集团2.6亿元的贷款。

  银行的收贷拉开了飞跃危机的序幕。此后,邱继宝经历了“上半年我难受,下半年我痛苦,整个一年生不如死”的过程。

  2009年“两会”期间,邱继宝再一次成为“明星”。只是这一次,主题暗换,从谈创新、谈成就转到了谈“教训”和“教训”之后的“体会”。

  邱继宝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当“明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得需要足够的勇气才行。尽管,大多数的问题只是让他就“民营企业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这一话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他知道,记者的本意并不在此。

  “大家要拿我当‘炮灰’,要拿我当反面教材,要挖我的苦,我愿意!”邱继宝说。

  此后两年,《浙商》记者与邱两次会面,从他轻松的表情可以看出,飞跃正在摆脱危机。

  内外交困

  “抽烟抽得像香炉一样。”尽管飞跃危机折磨着邱继宝,但他依然庆幸危机早些到来。“我要感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让我提前遭遇危机。如果现在才遭遇危机,我就没救了。”

  邱继宝说,2008年金融危机让各级政府前所未有地重视企业、关心企业,降低了企业经营的外部成本;宏观调控让原材料价格从疯狂飙升到回归理性,降低了企业经营的内部成本。这两点,“是企业家们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邱继宝多次提到“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16字箴言。2008年7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到台州调研时,特意到飞跃集团“打打气,鼓鼓劲”,要邱继宝继续当好“民营企业的‘国宝’”,并赠他16个字: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标本兼治,转型升级。

  这16个字被邱继宝奉为摆脱困难的圭臬,他说:“政府即使给我16亿,不如给我16字”。

  邱继宝总结了“飞跃危机”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就内部原因来说,飞跃发展过快,投入过大,治理结构不科学,管理也有缺陷;就外部环境来说,由于飞跃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企业,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猛涨,出口退税下调等几重因素的影响下,利润大幅下滑;再加上宏观调控下纺织行业的萎缩,这种种因素使得飞跃成为了浙江民企中最早的“牺牲品”。

  “生不如死,忍辱负重。”邱继宝一再用这两个词表达他在2008年遭遇的危机。

  前进的使命

  2009年1月,飞跃成功重组,新飞跃诞生。在“新飞跃”的股权结构中,邱继宝让出了飞跃集团多达69%的股份。

  “想想30年前,我白手起家,一个人干起来,从世界最小的缝纫机厂,到全国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世界规模最大。即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在世界行业中的地位没有动摇,你说让我马上让出股权,我真不愿意啊,难受啊。”

  邱继宝说,对重组的态度,自己走过了四个阶段:从“不愿意”到“勉强”,从“勉强”到“可以”,再到最后的“我要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邱继宝曾经专门派人到德国考察过西门子股权结构的变化。他发现,西门子创始人的股权,就是从最初的100%,逐次降低到90%、50%、30%、10%,直到现在的3%左右。创始人股权变小一次,企业就强大一次。只要企业有价值,即便只有1%的股权都是亿万富翁。如果企业没有价值,负债累累,就是100%的股权也等于零。

  “新飞跃”成立后,邱继宝默默进行的一场“瘦身强体”式的变革,依然是从他的主业缝纫机开始。“缝纫机是飞跃和我邱继宝的命根子,不解决缝纫机的问题,转型发展无从谈起。”邱继宝说。

  产品方面,以家用电脑绣花机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逐步淘汰了低端产品。新飞跃也大举进入超市、电器城,并引入邮购、电视购物等营销模式。2010年“新飞跃”国内市场多功能家用缝纫机销量达到10万台,占市场总份额的一半。

  飞跃现在的经营理念是如何卖得贵、卖得久,“以前是卖了以后再收钱,现在收了钱以后再发货。”主管销售的“新飞跃”副总毛玲艳告诉《浙商》记者,2010年,“新飞跃”缝制设备的出口货款回笼率达到102%。而在重组前,只能拿到当年销售额的八成货款。

  不过,“飞跃危机”也让邱继宝意识到了产业单一的潜在风险。“新飞跃”时代的邱继宝决心走出“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而将目光落在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产业链上。

  他利用“飞跃”在国外建立的缝纫机营销网络,从事废旧金属、塑料收购,再运回国内进行拆解加工,使再生资源成为其主导产业之一。

  “我出国的行李箱里经常装的就是废旧金属、塑料样品,这些东西在别人眼中是不值钱的,但对我来讲就是宝贝。”邱继宝说。

  对于邱继宝来说,他改变的不仅是企业的生存状态,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做企业、做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有了新的认识。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邱继宝就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建议》。在他看来,再生资源利国利民,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价值。邱继宝举了一个例子,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的钢有2/3以上的原料是废钢铁,日本的再生铝已经占金属铝总产量的98%以上。

  2010年5月,“飞跃管业”成立,并创造了“当年论证、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发展速度。其生产的特种新型环保节能管材,生产原料既可用新料也可用再生料,是传统水泥管道的替代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已广泛应用于核电、石化、冶金、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当年销售2亿元,“十二五”末销售预计可达20亿元……

  从传统的红海产业出来,邱继宝寻找到了新的蓝海。邱继宝终于可以对着数千浙商说:“铁树已开花,继宝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