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一新浏阳河:小儿推拿终于出动图了,有孩子的都忍不住转发收藏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42:38

小儿推拿终于出动图了,有孩子的都忍不住转发收藏啦!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1、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4、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上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6、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下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经常捏脊柱 宝宝身体棒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融教授根据四时节气的变化和儿童体质的不同,在传统中医捏脊疗法基础上增加推拿相应的穴位,创立了小儿四时辨体捏脊疗法,经多年研究实践能有效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增强消化功能,达到小儿强身健体的目的。
宝宝反复感冒咳嗽怎么办?宝宝常常厌食积食怎么办?宝宝面色不佳怎么办?这些都是儿科医生最常听的来自家长的疑问和忧虑。那么除了用药,有没有办法帮助宝宝们改善身体状况呢?
传统中医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捏脊疗法被认为对提高小儿脏腑生理功能,增强小儿身体抵抗力有明显作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融教授根据四时节气的变化和儿童体质的不同,在传统中医捏脊疗法基础上增加推拿相应的穴位,创立了小儿四时辨体捏脊疗法,经多年研究实践能有效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增强消化功能,达到小儿强身健体的目的。该疗法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日前已经通过天津市科技成功鉴定。由于该疗法简单有效,治疗时基本没有痛楚,容易被小儿接受,既可以作为儿科中医推拿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日常保健项目由家长在家中为小儿实施,而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推广项目。

融合中医多种传统理念
捏脊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据马融教授介绍,捏脊疗法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中医防治疾病的外治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背脊部督脉为中心,通过捏拿刺激达到调理阴阳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对于增强儿童体质,增强抗病能力,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积滞、便秘、遗尿等病证具有良好效果。小儿四时辨体捏脊法是将中医“治未病”、“四时养生”和“体质”理论与传统捏脊疗法相结合创建的疗法。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未病先防是在尚未发病之前,采取适宜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则是在发病之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疾病的转变和恶化。中医认为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因此历代儿科医家都特别重视小儿“治未病”的调护保健和疾病预防。中医“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对机体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小儿。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小儿体质的不同,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
据介绍,小儿四时辨体捏脊法现已经过全国10家重点专科单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证实了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在本市各区四所幼儿园及全国9家单位的400多名小儿验证还表明,该法可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质指数,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在小儿四时辨体捏脊法的科技成果鉴定中,儿科专家们均认为这种非药物疗法简单易行、易教易学、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反应良好。
不同年龄捏脊方法不同
四季更替体质差异取穴有别  
马融教授说,中医认为,儿童受四季气候影响易发病种也有所不同。春三月,儿童对温差骤变的适应力差,多发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夏三月,儿童心火亢盛,脾土受困,易发夏季热、厌食、腹泻、暑温等病。秋三月,肺金当令,肺喜润恶燥。秋燥天气易有燥咳、腹泻。冬三月,天气寒冷易发呼吸道疾病。另外,中医将小儿体质分为正常质、痰湿质、内热质、气虚质、气阴两虚质等不同类型。临床中发现痰湿质小儿易患咳嗽、肺炎喘嗽、积滞、厌食等疾病;内热质患儿易患扁桃体炎、口疮等疾病;气虚、气阴两虚质患儿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小儿四时辨体捏脊法正是在捏脊基本手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体质儿童的易发疾病增加按揉相应穴位,以预防或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但需要患儿捏脊前确定中医体质。
具体操作方法:操作时,家长依次进行捏、提、搓、推、捻、放、按、揉八个动作,称为捏脊八法。其中前六法为互相关联,连续不断的操作,后两法用以结束捏脊操作,起加强疗效的作用。手法是双手手握空拳,沿脊柱两旁,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从尾骶部开始向项枕部推移,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
不同年龄捏脊方法不同。1至3岁自三遍每捏三提一,反复6遍;3至6岁自二遍每捏三提一,反复6遍。自下而上单程为一遍。
不同季节增加不同穴位。从立春时,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肝俞、肺俞,以平肝防感;立夏起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心俞、小肠俞,以清心去火;立秋时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肺俞、大肠俞,以清肺止泻;立冬起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肾俞、膀胱俞,以补肾固阳。
不同体质加揉不同穴位。痰湿质,在常规捏脊操作的同时加三焦俞、脾俞以健脾化痰;内热质,加肝俞、心俞、大椎以清热;气虚质,加脾俞以健脾益气;气阴两虚质,加脾俞、肝俞以益气养阴。

适于半岁到7岁儿童
经过相关医生指导后再进行
马融教授说,尽管捏脊疗法操作简单,可在家中进行,但家长也要经过相关医生指导后再进行。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饭后不宜立即捏拿。家长双手需干净暖和、指甲短滑(可以涂抹润肤油),患儿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至5分钟为宜。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遇到小儿高热、严重积食应停止家庭推拿,要到医院进行专业捏脊推拿治疗。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时要暂停。
另外,该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及发高烧时要暂停。
专家简介 马融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天津市政府授衔“中医小儿神经内科”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小儿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中医药防治儿科疾病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马融教授以中医药防治小儿脑病为主要研究方向,擅长治疗儿科常见病及癫痫、多动症、抽动症等脑系疑难病。提出小儿癫痫“抗痫增智治童痫”的学术观点、儿童铅中毒“肝肾双排”的驱铅新途径和儿童多动症“髓海发育迟缓”病机理论。
医疗中,擅长治疗小儿癫痫、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等儿科脑系疑难病症,临床医疗及学术水平,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小儿癫痫研究方面,以“系列中成药,防治小儿癫痫”为特色,针对难治性癫痫,开展综合疗法治疗,达到减少癫痫发作目的。对于小儿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都有深入的研究,临床疗效卓著。

◇ 相关文章 ◇
 捏脊有助于孩子长高《中国中医药报》 按摩捏脊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新中医》 捏脊疗法防治小儿反复咳嗽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98例《中国民间疗法》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食72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导引》 捏脊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80例《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捏脊可治小儿营养不良《齐鲁晚报》 捏脊能增强小儿免疫力《精品购物指南》 小儿捏脊治病健体《现代护理报》(河北) 孩子生病用捏脊疗法了吗?《山西商报》 捏脊“捏出”健康来《羊城晚报》 捏脊可治疗宝宝营养不良《惠州日报》 捏脊疗法驱儿童失眠《南方都市报》(广东) 给宝宝捏脊,妈妈就是高手《年轻妈妈之友》 不吃药打针 捏脊治小儿常见病《京华时报》 家有宝贝爱尿床:中医推拿捏脊治疗小儿遗尿央视国际 捏脊:用手指给孩子强身祛病《家庭保健报》(黑龙江) 常为宝宝捏捏脊可防病壮体《南方日报》 捏脊能改善脑瘫患儿微量元素水平《中国医药报》 治孩子常见病试试捏脊法《东方今报》(河南) 捏脊也可在家做《健康时报》 夏天对症煲汤水+捏脊为小儿开胃《南方都市报》(广东) 从小捏脊背,长大营养足:远离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独家方法《家庭中医药》杂志 宝贝爱捏脊小儿按摩网 小儿捏脊治未病《中国中医药报》 挑四缝捏脊背 调出宝宝的好胃口《海峡都市报》(福建) 宝宝厌奶 不妨做点推拿捏捏脊背《京华时报》 捏脊椎可助孩子长个儿 《长春晚报》 捏脊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事情!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捏脊,很舒服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我给儿子做“捏脊”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每天必做功课--捏脊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捏脊:小手法带来大健康《当代健康报》 宝宝爱尿床 试试捏脊法《南方农村报》(广东) 捏脊之后 宝宝食欲大增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居家捏脊治疗宝宝常见病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宝宝不爱吃饭,试试“捏脊”,很灵的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提捏脊背 助小儿增强抵抗力《宝安日报》(深圳) 给儿子捏脊推拿按摩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网) 小儿消化不好“捏脊”治《健康时报》 跟专家学独特的中医捏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方法长城网(河北)  儿科医生:小儿捏脊治食积《中国中医药报》  孩子面色发黄或因脾胃虚弱 捏脊疗法可治疗《中国中医药报》  捏脊除小儿食积《温州日报》 捏脊调理小儿厌食 《中国中医药报》 专家支招防治儿童便秘:捏脊疗法可缓解症状新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