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6生涯球鞋在哪:[转贴]明清玉雕人物的比较鉴别(组图) 【猫眼鉴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34:31
明清玉雕人物的比较鉴别(组图)2474 次点击1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李斌 于 2008-12-10 15:41:1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鉴宝   明清玉雕人物中,单独人物形象或以人物形象为主作为装饰纹样的作品包括仕女、童子、文人、武士、官人、渔翁、番人、天女、飞天、刘海、和合、魁星、佛像、观音、寿星、道人等,各类人物尽管形象不同,含义亦异,但所具时代特征却十分鲜明。通过对它们制作年代、社会功能、造型手法、琢工技艺等的比较研究,可使我们加深对明清人物题材玉器的认识,并将有助于这方面的断代鉴定。

明代玉人

   1.题材品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明代玉人形象以饰于带板、首饰、文具等为多,带板、首饰之背景常见装饰以镂空透雕的云气纹、“+”字纹、卷草纹等。婴戏图是最为流行的一种人物纹样,往往表现众多孩婴,或捧瓶,或提篮,或玩乐器,或跳绳等等,是当时现实社会世俗题材在玉器中的反映(图1)。戏狮图在带板上也十分常见,表现胡人与狮子绣球在一起戏耍的场景,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趣(图2)。玉飞天始见于唐,明代继续流行,多装饰于发簪上。圆雕人物有童子、舞人等。文具上配饰人物也是明代的装饰特点之一(图3)。
  
  2.形象特征

   明代人物身体比例与实际相比,一般头大身短,身体占二到三个头位置,五官刻画简练,眉、眼、鼻、口连成一线,呈微微凸起或平面的合蚌形眼,或作杏仁眼、圆眼,楔形鼻,“日”字形口,有的五官简略者,以三条或二条平行阴线组成眼、眉,一条平行阴线组成口,或无口,衣褶疏朗,无起凸变化,衣角掀起,形成明代的典型特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童子一般作桃形发、披发,著长袍或交领、对襟衣,腕带镯,呈各种姿态。如持花玉童,高7.2、宽3.3厘米,青玉质,圆雕。童子桃形发,合蚌形眼,楔形鼻,“日”字形口,著长对襟衣,肩扛一枝尚未开放的花苞,作行走状。颈后有牛鼻孔,可穿系佩挂(图4)。在上海松江西林塔、卢湾区打浦桥、浦东东昌路①,湖北钟祥梁庄王墓②,江西南城朱佑槟墓③等明墓或地宫中均有玉童发现。


   舞人常见头戴明代流行的六合一统帽,圆眼,著长袍,双手上下作舞蹈状,旁伴有犬。如玉舞人,高4.8、宽2.5厘米,青白玉质,有黑色杂斑。圆雕作胡人形,头戴六合一统帽,绳纹眉,圆眼,凸鼻,闭口,络腮胡,著长袍,腰系束带,一手置腹前,另一手甩袖于脑后,正在翩翩起舞,脚后有一犬,犬躯边细刻繁密的毛纹。人物颈后有牛鼻孔,可穿系佩挂(图5-1、5-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飞天往往头戴“山”字形冠饰,上身半侧,或裸体或著衣,或戴臂钏和腕镯,双手或一手托物,身绕风带,腰向后折曲,下著长裙,裙上或饰不规整的“水”字纹,双足后伸,身旁环绕卷草云纹。如飞天纹玉簪饰,长6.3、宽3.9厘米,白玉质,器呈片状朵云形,正面透雕飞夭上身祖露,双手托盘,盘中盛物,戴钏镯,肩披帛,腰束带,下著裙,人物身下衬以卷云纹。背面光素,人物部分作内凹状(图6)。同类器在上海卢湾区打浦桥明墓中曾有出土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佛像多呈坐姿,下为莲花座,人物披帛,双手合掌,交脚趺坐,或有背光,旁有二胁侍。如佛像玉饰,高8.6、宽5.2厘米,白玉质,正面透雕佛陀坐于莲台上,以数条平行阴线组成眼、眉、口,施与愿印,二胁侍披帛合掌,背衬以火焰状光芒,上透空“卍”字纹器背面光素,作凸弧形(图7)。
  
3.琢工手法
  
  明代刀法刚直,大刀阔斧,棱角分明,线条简练、粗犷、随意,粗细不均,断断续续,二线对接处常常超出或断开,结构分界处往往采用宽粗的深重刀法,不太注重细节处理,颇有绘画中的写意意味。有些平面底子起伏不平,钻孔和拉丝有时会留下遗痕。抛光较强,犹如玻璃光。
  
  4.玉材特点
  
  基本是新疆昆仑山一带以和田玉为代表的软玉。以青白玉为主,青玉、白玉次之,质佳者较少,多有绺裂、杂质,应与当时玉材来源不易有关。
                    
   清代玉人
  
  1.题材品种
  
  清代玉人以立体的佩件、摆件为多,其中以童子形象最为常见。题材以表现吉祥的居多,表达人们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前途的美好追求与企望,如吉庆如意、年年有余,持荷童子、持榴童子(图8)、灵芝仙女、福禄寿、寿星等,还有令人充满遐想的神话传说如刘海戏蟾、张骞乘槎、天女散花等,供人奉养的宗教偶像如佛陀、观音等,以及反映世俗风情的双童戏鸟(图9)、童子戏鹅、渔家乐(图10)、胡人戏犬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形象特征
  
  清代人物身体比例与实际相比,亦为头大身短,但身体较明代稍长,体态匀称;发丝细密,条缕清晰;前额与鼻梁直线连接,五官竭力写真,除两耳较简单外,眉弓、颧骨、人中线、双唇、嘴角,甚或酒窝亦加表现,还往往刻画出面部的表情;衣纹疏密有致,起伏凹凸,富于立体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仕女多鹅蛋脸、柳叶眉、凤眼、樱桃嘴、溜肩、细腰,姿态袅娜,或宽衣大袖,或紧身窄袖,长裙曳地,与清代艺术中流行的美女审美特征相符。如玉仕女耍猴(图11),高8、款3.2厘米。白玉质,仕女眉目清秀,耳带环,著右襟窄袖衣,体态婀娜。两只小猴一爬于仕女肩膀,一伏于其脚下抓绳,爬于肩膀者还利用了玉皮来作为俏色,活灵活现。仕女左手抓一猴脚,右手抓牵猴绳,饶有情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童子则大头,圆脸,多梳对称双、单蝴蝶形髻,或桃形发、披发,大眼,宽鼻,对襟或交领上衣,衣角开叉翻卷,活泼可爱,与绘画及其他工艺品如瓷器等上的同类形象风格一致。如持如意玉童(图12),高10.5、宽5.7厘米。青玉质,头梳双髻,著交领宽袖衣,腰束绳带,左手持花枝扛于肩上,右手持一柄如意,如意柄上悬系一尾鱼,寓意如意有余。

  
寿星通常作拄杖的老者形态。如寿山福海玉山(图13),长12.5、宽9.3、高17.1厘米。青玉质,一老者坐于松下山石上,高额,额纹细长,眉眼耷拉,垂耳,宽衣大袖,手拄龙头拐杖。旁置香炉、书籍等,表现出一派仙人仙界之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佛像造型一般多庄重肃穆。如玉佛(图14),高5.3、宽3.3厘米。青白玉质,头梳螺髻,额有白毫,面容圆润,垂目,大耳,胸饰璎珞,双手叠置,腕带镯,交脚趺坐,跌足,背面左右两侧对称钻上下牛鼻穿,可用于嵌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番人形象虽不多见,但刻画生动到位。如玉胡人戏犬,高7.4、宽4.3厘米。青白玉质,头戴发箍,宽脸高颧,深目腮须,耳佩饰环,长袍束带,脚下着靴,二犬一伏其肩头,一伏其脚下(图15)。

  3.琢工手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清代刀工圆润婉转,线条一丝不苟,讲究逼真人微的艺术效果。钻孔不留遗痕。利用玉材本身天然的皮子进行俏色雕琢是常见的手法,可以获得一种特殊的意趣(图16)。底子平伏,在有背景的画面中分出远近层次,予以空间感。抛光柔和、细腻。晚期趋于粗劣。
  
4.玉材特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基本使用新疆和田玉。清代中期以质佳的白玉为主,青白玉、青玉次之,而不见黄玉、墨玉。晚期多见青玉,且质地欠佳,石性、杂质较多。佛像、仕女(图17)往往以洁白纯净的白玉为之,使其更适合圣洁偶像和女性肌肤的表现。
  
  综上所述,明清两代玉人无论从造型手法、制作工艺,还是风格特征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大致说来,明代承袭传统工艺,在圆雕人物五官和衣纹上基本作平面或微凸处理,没有明显的按人体结构作凹凸起伏的变化,追求粗犷简练的艺术格调,所谓“粗大明”;清代受西方艺术解剖学的影响,开始注重人物的生理解剖结构,在圆雕人物五官和衣纹处理上努力写实,准确表现出凹凸起伏的形体特征,追求细巧工致的艺术格调,以“乾隆工”为代表。注意研究和区分明清玉人的异同点,不仅对探讨明清玉器的整体面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更可帮助我们从许多传世的明清玉人中找到它们合理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