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onlinepg哈登上篮包: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9:40:12
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5/5062/538037.html
刘国光
把扩大内需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这既是几年来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经验总结,也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而且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自主动力。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仍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明年的经济工作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充满了机遇。在新情况下,应当进一步深化对扩大内需方针的认识。
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市场非常巨大。而目前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仅仅为60%左右,低于最近10年世界平均消费率78%-79%的水平,国内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既是加快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它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综观世界各国,大国经济一般都是内需主导型经济。美国2000年外贸依存度为20.7%,日本为20.1%,而同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44%左右。考虑到汇率等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有被高估的可能。当然,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规模较大,因而该比例也有其合理性。但我国有12亿人口,大大超过美国的2亿7000多万和日本的1亿2000多万,所以依赖国内市场的份额理应更大。一方面,加入
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还会有很大发展,必须加大对外贸工作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积极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的消费与投资。
中国经济1997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四年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配合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的实施效果是非常成功的。据测算,国债投资对1998、1999、2000年三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5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拿国债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贴息项目来说,三年共安排了265亿4000万元,拉动投资2810亿元,拉动银行配套贷款1721亿元,就是说,一元的国债资金带动了10元的社会投资、6元的银行贷款。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不仅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而且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促进出口和支持改革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了比较好的配合作用,比如:在资金筹集上,定向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在资金运用上,注意财政投资与信贷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密切配合;等等。
1998年到2000年,金融机构共贷款7000亿元配套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国债投资项目。在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的作用下,2000年6月份,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转机,当年GDP增长率恢复到8%,扭转了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
2001年年初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减缓,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比去年大幅度下降。在外需增长受到严重制约的情况下,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将对拉动全年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外需的不足。2001年,国债投资规模1500亿元,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高于上年同期4.4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0.7个百分点。消费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1%,与上年基本持平,这是在去年较高基数基础上来之不易的较快增长。虽然有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显著放慢的不利影响,但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仍达到了7.6%的较高水平。今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相当可观的,尤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下降、且下降幅度超过预期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更显得一枝独秀。
虽然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保持了一枝独秀,但这主要是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结果,而并非稳定的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并未根本解决。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无论从保持政策的连贯性,还是从继续巩固、发展当前形势的现实需要来看,明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既十分必要,又完全可行。
首先,明年国际需求极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国际经济形势仍很严峻。目前世界经济放慢的趋势,有人认为是周期性的,有人认为是结构性的。即使世界经济放慢是周期性的,几个月时间内就有可能复苏,但由于我们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滞后期大约有半年,明年的经济形势仍很严峻。二是民间投资还没有上去。今年1-3季度,我国国有及其他类型经济投资增长18.2%,而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9.1%。民间投资的增长还需要政府投资的拉动。三是财政指标还没有到达警戒线,国家财政还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衡量一国财政是否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能力,国际上通常采用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这两个指标。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1.2%上升到2000年的2.9%,接近欧盟规定的3%的警戒标准,仍在公认的警戒线内;从债务角度看,我国债务负担率从1997年的7.3%上升到2000年的14.6%,远低于欧盟规定的60%的警戒线。可见,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属于短期政策,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仍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同时也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我个人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还可以再加大一些。因为解决比较严峻的就业问题需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问题应主要靠结构调整来解决,但结构调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一下子完成。因此,现阶段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还很重要。如果全球经济继续放慢的话,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不能淡出,在力度上还应有所加强。
有人担心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原因在于:一是银行存贷差规模一直很大,财政投资在资金上不会挤出民间投资。当前民间投资不畅、不足,不是由于财政挤出,而是由于体制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二是财政投资的投向大多数为基础设施,属于公共支出领域,在项目方面也不会挤出民间投资。但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连续实施四年,我们当然也有必要密切注意这一政策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如国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问题、财政债务负担加重问题等。这些问题,主要应通过调整国债资金的投资方向以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强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套等来解决。
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货币政策在配合财政政策方面还应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近期货币供应量增长减速,9月末狭义货币(M1)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低8.5个百分点,比去年年底低3.7个百分点,比今年初低1.37个百分点。其次,1-9月份货币流动性比率(M1/M2)为37.2%,比年初低1.37个百分点,表明货币的流动性也在减弱。现在物价形势较为平稳,通胀压力不大。因此,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快速增长,更好地发挥货币金融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防止经济出现进一步减慢趋势。
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需要注意把扩大内需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这既是几年来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经验总结,也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是依靠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国民经济内在自主增长的动力尚未显现出来。把扩大内需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而且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自主动力。
把扩大内需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在这方面,可供运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在国债投资资金中加大用于企业设备和技术改造的比例。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技术设备的大规模更新改造。企业的设备更新不仅能拉动对相关产业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现代化。二是加大国债资金分配给地方使用的部分。经过数年的国债投资,中央掌握的效益较好的国债投资储备项目已经不多了,而地方确实有一些效益不错、资金需要量也不是十分庞大的投资项目,急需资金支持。增加国债资金中转贷给地方使用的部分,既可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也可减轻中央财政负担,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三是在西部地区适当上一些工业建设项目,这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贯彻落实,又可以提高国债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在信贷政策方面,应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
把扩大内需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例如,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社会保障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支出;继续加快发展债券市场、贴现市场等金融业务市场,积极增加金融工具,努力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金融政策的功能和作用。
把扩大内需同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扩大需求与改善人民生活的良性互动。要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直接启动消费需求的力度。主要包括: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预期,增加他们的购买能力;用财政支出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扩大消费创造必要条件;等等。同时,取消妨碍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性因素。通过完善、发展消费信贷培育住房、汽车消费等经济增长点。
把扩大内需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生态环境规划,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的投入;抓紧实施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对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在认真搞好试点的基础上,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等措施,加强生态建设。
《人民论坛》 (2001年第十二期)
到BBS交流写信谈感想


主页 > 人民论坛
镜像:美国日本教育网科技网
关于我们帮助信息本站导航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 京ICP证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