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14原地上篮:记叙文训练之六:场面描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03:44
记叙文训练之六:场面描写2009-04-02 20:04

场面描写就是描写在特定的场地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各种各样的表现。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般是对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
  它截取的是事件进行中的横断面。如一次讨论场景,有参与人,有场地,有发言者,有观众。要写讨论的场面,就要把参与者的表现,观众的反映都写出来。
  

场面描写要做到:
1.有条不紊,主次明晰.
  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只写一点不及其余;
2.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又要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
3.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用多种方法创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
  在场面描写中也要写人的神情、语言、心理等,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生动的生活画面。
  场面描写的作用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一般由 “人”、“事”、“境”构成,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下面具体谈谈场面描写的几种作用:
一.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场面描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来看,作用又各所侧重。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中纺线场面的描写,具有“万马奔腾”之感。作者通过这一宏大的纷纭场面描写,把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动人景象再现出来,深刻地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欢快感情” 这一重大主题。
二.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上课的情景,巧妙地借助于一个无知顽童的冷静观察和心理分析,特别是对韩麦尔先生临下课之际感人至深的神态言行的细摹,在肃静而凝重的氛围的层层烘托渲染中,最后突然如火山爆发般地喷出爱国主义的激情,收到了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三.明示、暗点主题。
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中有小成渝的妈妈指挥交通的一段场面描写:“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这个场面描写表现出中国工人阶级不畏艰苦、坚守岗位的责任感和革命精神。

  场面描写举例:
   上课铃响以后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静坐在教室内,等待老师的到来。教室里时而传来几声咳嗽声,时而传出班长的吼声:“不准讲话!”呵,真威严!几声轻快的脚步声,“啪!”班长回位了。当然,老师也走进了教室。“就要像这样嘛!”老师看了挺满意。的确,今天的课堂纪律非常好。“上课!”……师生上课的见面话——互相打招呼,但很严肃。老师习惯地推了推眼镜,巡视了一会儿,脸上流露出满意的微笑。不久,校园里传出了有规律的读书声,非常悦耳。现在,同学们正寻求着知识,老师们正传授着知识。上课就是这样:轻松、愉快,但又是那么严肃。
  简评:
  此文抓住上课铃响了以后这一特定时刻的场面来写,有学生的活动,也有老师的活动,有概括介绍,也有细腻刻划。
   在阅览室里
  本文记叙人们在阅览室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故事,反映出人们为了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发愤攻读的社会风气。
  文章第二段详细描写了阅览室的场面,烘托了人们专心读书的气氛,为后文的主要情节的记叙做了环境铺垫: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简评: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怎么写场面描写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1)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场面描写要勾画出整幅场景,这是“面”,也要描绘局部细节,这是“点”。具体说,“点”,一般是指场面的中心人物;“面”往往是围绕中心人物而活动的其他人物。点与面的关系是被衬托与衬托的关系,以“点”为主,以“面”配合;有“点”无“面”,不成其为场,只能说是人物描写;有“面”无“点”,往往失去中心,“面”又会散乱无章。点与面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作用,才能使场面描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状元桥下,两边观看的街坊邻居和郑屠的伙计,没有人敢上前劝阻、拦挡愤怒的鲁提辖,鲁达当众怒打郑屠的场面,既有对鲁达个人的描写,也有围观者的众生相。
(2)远近结合,以近为主。“近”,是指主人公距离作者或读者较近;“远”,是指主人公周围较远距离的有关人物和景物,写“近”,是为了强化中心,突出主角;写“远”,是为了增强垫物,拓宽画面。用墨时,再以近写为主,因为它是重点;远写为次,稍加点墨即可。例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共写了三个场面,即柜前粜米,街上购买和船上发泄,每个场面都具有远近描写的内容。如第一个粜米场面,人物柜前的活动是近写。这里,有旧毡帽朋友的失望与哀求,有米店老板的冷酷与奸诈,有米价贵贱的争议,有米质好坏的辩论,有斛子浅满的相持,有洋钱钞票的舌战,这些近写,共占去了30个段落,一千六百多字,写得十分详尽。但仅此易缺乏“面”感,于是作者还有四个段落远写了有关内容。这样,既有近距离的细致刻画,又有远距离的简略点墨,而又以前者为主,远近配合,互为补充,有力地表现了旧社会农民何等不幸的命运。
(3)动静结合,以动为主。场面描写与景物描写不同,景物描写侧重于客观自然环境的描写,以静态为主,而场面描写的重点则是众多人物的共同活动,以动态为主。可见,景物描写包括在场面描写之中,这就决定了场面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生活的场点及其周围的客观环境,而且要活动地层示人物的命运发展和言行举止、喜怒哀乐。例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小说中,写到“筑路”这一段的时候,全文只描写了一个“筑路”的场面。这里,不仅有静态描写,如饱含雨水的乌云,一望无际的森林,阴郁枯瘦的老榆树,孤独的小车站,凄凉的石头房,新修的路基,遍地的泥泞,破旧的板棚等等;更有动态情景的描述,如匪徒的“洗劫”、捣蛋鬼的“破坏”,到处出现的“怠工”、懦弱者的“逃跑”、保尔的“吃苦头”、众人的“开会”、坚强者的“决心”,对逃跑者的“叱骂”等等。这样,静态的客观描述,渲染了艰苦的环境,烘托了人物性格,动态的充分展示,有力地表现了保尔和筑路队员们坚韧不拔的顽强革命意志和他们不屈不挠、
忘我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可谓动静有致,情趣盎然。

(4)纵横结合,以横为主。场面是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出现的,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场面描写也必然要展示相关的空间和时间。这空间就是“横”的描写,东南西北,左右前后,这里那里,无所不及;这时间就是“纵”的描写,上溯历史,联想以后,古往今来,无所不包。“横”写,意在展现人物的外在活动,体现场面描写的宽度;“纵”写,旨为反映人物的内在活动,增加场面描写厚度。前者是现实的,是眼前所见;后者是历史的或将来的,是心里所想。可见,场面描写必须是横向空间与纵向时间的最佳结合,而必须以横向现实描写为主。例如《挥手之间》,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5)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场面描写具有综合性,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场面描写,这些描写手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等,它们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而又以言行描写为主,这是因为在场面描写中它占着主导地位。例如《分马》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首先,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文字: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枝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摘自《开国大典》)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文手法: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场面描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如上面我们引用的一段文字中,描写的就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们在高呼万岁,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其中还有特别突出的人物:毛主席。毛主席的活动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
场面描写既然是对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描写,它就具备了描写中的三要素: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那么,正确处理其中人物、环境、情节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场面描写最基本的技巧。
人的活动。场面描写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物的活动。试看上文,整个天安门广场上的热烈、振奋的气氛正是由于其中在兴高采烈地进行庆祝活动的人烘托起来的。假如我们试着去掉其中的人物活动,那么,不论用多少形容词来描述,那一派热烈的、昂扬的场面也不可能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环境和情节。特定的场面必定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具有特定情节的。所以,场面描写的另一个着眼点就是场面所发生的环境及其中的情节。上文是对开国大典中的群众游行所作的一个场面描写,这次游行发生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是千万朵礼发齐放的天安门广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也就决定了这是一次喜庆的游行。尤其是人群通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人们“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时,整个气氛也被托向了最高潮。
动态。场面描写所要注意的极重要的一点是:动态。场面中的人、情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场面才是有声有色的。
有的场面描写以刻画人物为主,或勾勒,或描摹,或衬托,以各种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场面中鲜活起来;有的场面描写则偏重于情节的制造,或造成悬念,或预设伏笔,或制造冲突,从而帮助主要事件的发展;有的场面描写则刻意渲染、烘托气氛,以展示特定的心理活动或特定事件。但无论哪一种场面描写,都要学会截取场面。从而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截取场面是个长期观察积累的技巧。在写作中,所选取的场面中,既要有对整个环境的概括,又要有特定的环境要素和人物活动,既要有“大”的环境,又要有“小”细节,从而将整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做到点面结合、宾主分明,才能写出场面的丰富和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范文赏析】 请看下面一段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引自《十里长街送总理》)
【赏析】这段场面描写中,“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是对面的描写,是总的交待。而对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的描写,则是“点”的突出。整个场面中,既有环境的描摩,又有情节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动,点面结合、富有层次。为全文的哀悼、悲痛气氛作了很好的铺垫。

场面描写范文
1.……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到达军营的第四个夜晚……
夜深了,很静。
“嘟、嘟、嘟。”三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整个山谷的沉寂,也把我从梦中惊醒。是三声!紧急集合!我随手去拉灯绳。“别开灯!”不知那里来的一声提醒了我。紧急集合是不允许开灯的。
此刻,我们住的营房可“炸了锅”。“嘿,我的衣服呢?”“手电,快给照照!”“现在几点了,还没睡好呢!”“甭罗嗦,只有三分钟!”……“喂,回来,你穿的是我的鞋!”“哗啦!”“床蹋了?”“嚷什么,我把脸盆揣翻了!”……
这时的我,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是一点儿也不过分,好不容易胡乱套齐了衣服,背包却怎么也打不上,脑门上急出一层汗。打了拆,拆了打,折腾了两三次就是打不好。心里一慌连手指也给缠了进去。最后干脆一咬牙,横七竖八地给被子来个“五花大绑”,住往肩上一扛,跳下地,拖拉着鞋,冲出门外……


2.“司机中等身材,有四十来岁,黑胖胖的脸上留着短须,带着眼镜,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沉着、热情办事果断的好大叔。医生说病情十分严重,把我们吓得心惊肉跳,医生说按医院的规定,应马上交钱,就可以马上动手术,那个秃头的中年男子幸灾乐祸地说:‘谁是他的父亲,快一点去交钱,迟了就没命了。’大厅里,小孩还躺在过道的长凳上,那个秃头的中年男子对司机嚷道:‘你是孩子的他爸,还不赶快去交钱。’司机毫不犹豫地把身上唯一的一百一十无钱交到收费室,这些钱却只有医院抢救费用的四分之一,还要三百三十,这下人群里炸开锅了,小学生中的一个高个头的女生说:‘我们也凑着交钱。’围观的小学生都把买早点的钱拿了出来,一下子。捐钱的人猛增,门诊部被围得水泄不通,唯有那个秃头的中年男子不给钱,一个个头很小的小朋友幼稚的问:‘胖大叔,您为什么不献点儿爱心呢?司机也跟着问:‘大家都出了,你为什么不出点?’中年男子瞟了司机一眼,轻蔑地说:‘我是下岗工人,谁向我献爱心。快点回去找三千美金,免得留后遗症。’突然,一个高个子的女同学忽然尖叫一声:‘他是我单元楼的王大叔,是个包工头,天天在阳春洒楼请你的哥们吃喝玩乐,打牌追猪,每次都是上千无的消耗……’一番话驳得那个秃头的中年男子哑口无言。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受伤的小孩忽然尖叫一声,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出,洒在地上。这时医院的陈院长把自己的一百元也捐了出来,在场的医生感动了!护士感动了!病人也感动了!人们纷纷解囊相助,一下子就有千元以上,秃头的中年男子冷笑一声,对司机师傅说:‘你的小孩有救了。’护士们都忙了起来,推着手术车,飞速的奔向急救室,护士们你打针,我疗针,她洗伤口,小孩的血止住了,伤口上一共疗了八针。那个中年男子一摇一摆直到病床前对那位师傅说:‘你的孩子有救了。’‘是吗?’司机回答‘每个有良知的人都是他的父亲!’秃头的中年男子望了望小孩,他惊呆了,那竟然是他的孩子,他自愧不如,一屁股坐倒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涛儿……涛儿……你……你……’。”这里不管是司机,还是秃头的中年男子,还是医生护士、学生,都在关心被撞伤小孩的病情。作者通过着力描绘秃头的中年男子对小孩的消极态度,司机、医生、护士、学生对小孩的热忱相助,使全场所表现的一种有悲有喜,有忧有愤的气氛.”

3.“王励勤,加油,中国队,雄起!”随着观众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国对韩国的世界杯乒乓赛决赛被王励勤与韩国柳承敏的几个大力远拉推向高潮,场内翻滚着一股热浪,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我、爸爸、哥哥戴着头巾,挥舞着乒乓拍,用力捶着茶几当起场外拉拉队来,王励勤又胜一局,在加油声中一路高歌,这时,对方柳承敏奋起反击,几个短摆,直线,反手对拉,利用王励勤侧身过多,迎头赶上,观众的叫声更响亮了,震耳欲聋,把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心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一家也急得直跺脚,索性脱掉衣服在此挥舞,终于,王励勤不负众望,在掌声与欢呼中尽显他的王者风范,一声大叫,一个手势,又使他崛起赢得了比赛,我们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相互拥抱起来。

4.“叮……” 放学的铃声响了,又到纪律干部小B公布罚款名单的时候了,顿时,如往常一样,像锅里开了的水沸腾起来。“什么,我下午才迟到两钞钟,这也算?” 小A一见自己“榜上有名” 脸一黑,嗓子大了起来。“哇!我更倒霉,被罚一角!我自修时是讨论问题,这也有错?!”小C不服气地一拍桌子跳了起来。“你影响了别人学习,就该罚!” 文静的小D敬道。“罚、罚,财迷心窍,好,给你!”一只一角纸币折成的“飞机”飞向讲台。“平!平!” 几枚五分硬币出打在黑板上:“拿去吧,大款!”“你们太不象话了!自己迟到、违纪还挖苦、打击小B同学。走,找班主任评理去!”班长小E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一听此言,那些“榜上有名” 者自知理亏,立即噤若寒蝉,随后一哄而散。其他同学也散去了。课室里只剩下含着泪花,低头沉思的小B同学。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题目是《在阅览室里》。本文记叙人们在阅览室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故事,反映出人们为了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发愤攻读的社会风气。文章第二段详细描写了阅览室的场面,烘托了人们专心读书的气氛,为后文的主要情节的记叙做了环境铺垫:“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