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米兰现役球星:1991年立陶宛民族主义者兴起 苏联使用军队血腥镇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5:27

1991年立陶宛民族主义者兴起 苏联使用军队血腥镇压

2011年12月11日 16:35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美)小杰克·F·马特洛克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当纪念活动的主持人宣布节目结束的时候,我才得以解脱。我回到斯帕索别墅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当我把头靠在枕头上的时候,克格勃精锐部队阿尔法突击队正在发起攻打维尔纽斯电视塔的战斗。就是这支部队在1979年12月24日突袭了喀布尔的总统府,并且暗杀了拒绝请求苏联提供“友善的援助”的哈菲祖拉·阿明总统。

本文摘自:《苏联解体亲历记》,作者:(美)小杰克·F·马特洛克(前美国驻苏联大使),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在1991年1月7日开始的那一周里,戈尔巴乔夫再次加紧了对立陶宛的控制,这次的行动比去年春天的行动更具有威胁性。国防部宣布正在向立陶宛派遣一支伞兵先遣部队,表面上说是去对付那些拒绝服兵役的立陶宛人。由莫斯科支持的联合阵线在维尔纽斯组织了示威游行,抗议立陶宛政府提高零售价格。当议会主席兰茨贝吉斯宣布推迟物价上涨的时候,总理普隆斯基涅提交了她的辞呈,立陶宛最高苏维埃随即接受了她的辞职。这时,戈尔巴乔夫利用维尔纽斯出现的政治混乱向立陶宛人发出了最后通牒。戈尔巴乔夫于1月10日颁布总统令,把局势日趋紧张完全归罪于立陶宛人,指控他们违犯了宪法、侵犯了人权并企图恢复“资产阶级”制度。总统令责令立陶宛最高苏维埃“立即完全恢复苏联和立陶宛〔450〕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废除此前通过的所有违宪法令”。④虽然我很清楚地知道戈尔巴乔夫的立场日益强硬,但是这个总统令还是令我感到震惊。我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个总统令除了加剧原本已经紧张的局势外,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戈尔巴乔夫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吗?他正在为一场悲剧作准备——这场悲剧将会同时吞噬掉他本人。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受制于谢瓦尔德纳泽所描述的那些力量了呢?

立陶宛政府根本不可能接受戈尔巴乔夫提出的苛刻的、毫无余地的要求;这个总统令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为使用武力提供借口。事实上,不等立陶宛作出回答,在颁布总统令的次日即1月11日,苏联军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占领维尔纽斯的一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过去属于共产党和共产党控制下的一个准军事“公共”组织,现在由立陶宛安全官员使用,另外还有一个新闻中心。

早在这些建筑物被占领之前,兰茨贝吉斯就向西方政府发出了痛苦的呼吁,要求它们采取“断然行动”,防止苏军入侵立陶宛。兰茨贝吉斯特别要求对立陶宛作出正式的外交上的承认,并且发表了苏联宪法不适用于立陶宛的声明。他尤其担心的是,国际社会由于过分关注伊拉克问题而忽视了苏联对立陶宛的镇压。

然而,华盛顿的目光并不仅仅是注视着海湾危机。甚至在美国官员看到兰茨贝吉斯的呼吁之前,白宫发言人马林·菲兹沃特就已经谴责以伞兵相威胁是一种“挑衅,只能起相反的作用”,他敦促苏联政府“停止恫吓的企图,回到谈判中来”。代理国务卿劳伦斯·伊戈伯格召见了苏联大使,我也获得了指示,向莫斯科的苏联高级官员传递更加坦率和明确的信息。布什总统星期五与戈尔巴乔夫通了电话,亲自提醒他我们的关注。

维尔纽斯流血事件

当紧张不断升级的时候,我接到了叶利钦办公室的消息,叶利钦本人希望1月12日星期六的上午同我见面。我非常想知道俄罗斯政府准备怎样阻止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日益增长的威胁,如果他不叫我去,我自己也可能会去约他。我当时不知道华盛顿的白宫官员曾经考虑过责令我拜见叶利钦,但是由于顾及此举可能会激怒戈尔巴乔夫,所以后来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忘了通知我他们后来的决定。

叶利钦出席约会通常都很准时,但是那个星期六上午他却让我等了10分钟。当他在会客室接见我的时候,他向我解释说他已经同主席团一道制定出了俄罗斯关于立陶宛问题的公开声明。他称之为“强硬的声明”,因为它谴责在立陶宛使用军队,要求不要在该地区和其他加盟共和国动用从俄罗斯招募的军人。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虽然我自信知道答案。他望着我,仿佛我在问他为什么莫斯科冬天会变冷一样,然而还是耐心地解释道:“如果他们可以对立陶宛经过选举产生的议会动用武力,那么他们也就可以对俄罗斯的议会动武。事实上,如果他们在对付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行动中取得了成功,我们就将成为名单上的下一个。”

叶利钦计划当天下午出席联邦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他说他相信其他几个共和国的首脑也会和他采取相同的立场。他明确表示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动用武力已经破坏了戈尔巴乔夫希望达成新联盟条约的努力。他认为不太可能在近期内完成这件事情。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res.img.ifeng.com/58114ce5495e21c0/2011/1102/rdn_4eb0f7f96d1ed.jpg);}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