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 rivers品牌故事:天华修炼的特点(1)——佛家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3:40
天华修炼的特点(1)

作者:吉祥天机

   “天华文化”以“天机图”为核心。天机者,阴阳变化之枢纽,造化之契机。以“宇宙八大规律”为代表的多个规律融合于“天机图”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天道地道人道无不含藏其中。天华的修炼,有自己从源头沟通的无量光,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和借用,不再是本质性、结构性的,而只是一些语言上的引用,以便修炼者能够借用熟悉的语言,领悟天华修炼的奥义。

   “天华文化”的修炼,是通过觉悟者彻悟天机,接引无量光明,架构起光明之桥来普度接引,借用现代科学客观严谨的科学规律、借用传统文化佛道修炼的主观感悟的修行心法、借用中外一切存在于世的种种修炼系统的精髓设计,以一种“简洁、朴实、明了”的语言,将修炼的真谛揭示出来。“天华文化”如同佛道一样,都有彻悟的源头,有自己的光明内涵,因此她的“名词”有了实质性的内容,有了直接沟通天机的底蕴。


    天华修炼的特点,就如同“天机图”所揭示的,是一种核心化、规律化、能量化、层次化的特征,一方面通过对大道的领悟、帮助功法的实践修炼,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体证来彻悟大道之理,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身心的彻底自由解放。“天华文化”的修炼,跟佛道文化修炼以及麒麟文化修炼,都有不小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决定了“天华文化”修炼的过程、普度方式和最终结果。下面就简单从这些不同文化修炼的对比中,更具体揭示天华修炼的特点。

   佛家的修炼,是佛祖以自身的成道经历加以浓缩凝练,提出了“从人修证成佛”的道路。佛祖用“四圣谛”概括了这条路的整个过程。“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首先,在自己人生中感悟到人生皆苦,无论成功失败、无论富裕贫,都躲不开人生中无穷无尽的苦,从而有出尘离世探求生命真义的决断之心,这就是第一义谛“苦”。其次,人类苦的根源是什么呢?通过返观自照,对所有自己身心之苦的根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痛苦的源头,这就是“集”,是众苦之集,即“苦根”。第三,这个痛苦的根源能不能被切断?佛祖根据自身修行证悟,证明这是可能的,这就是“灭”,修行者发心断灭人生之苦。最后,要怎么切断这个苦的根源呢?根据对苦的根源特征的研究,整理出相对应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修炼实践,最终断灭苦根,这个过程称为“道”。佛祖以其深切的渴望、坚定的意愿、强韧的意志、勇猛的修行,证实了这条成佛之路是可能的。然而,现代人中还有多少人有佛祖这样的的心灵素质呢?佛祖成道之前,据说经过了500世的准备,才达到这个心灵纯粹的程度。即使有了这样的心灵素质,在修炼方法上,还有其它可圈可点之处。


    佛家的修炼,来自佛祖对其弟子的教导,所形成的经教。佛祖说他成道49年并没有说一个字,他如同镜子一样,反应弟子的心态,并加以教导指引,一切的经文言教,都是佛弟子所请而来。也就是说,佛祖当初言教,并没有主观意愿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普度方式,虽然他的经教可以各随十方类,依众生心而显现三乘一教,但这是需要对方的心理状态是主动的、敞开的、接受的。在过去特定的时代,这样的要求是合适的,从佛祖的教诲中,自悟自得成佛者众多。但到了佛法末法时期,众生心态变化很大,虽然佛法现在尚未湮灭,但多数人从知识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受用佛法,真正如法受教的已经非常少,就如佛祖2500年前预见的,佛法已经进入末法时代。


   撇开佛家修炼文化的形成背景和历史使命,佛家修炼还有一个较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在身业方面的修炼还不够完善。佛家修炼的根本放在心灵的彻悟上,后世的佛行者把身体当作“臭皮囊”,并没有彻底明白身心的关系,也没有花费什么心思对身体进行调理。因此,在佛祖以后的佛学发展年代中,逐渐形成了死后投生天道的“福报”思想,这种想法的来源一方面是由于佛法修炼没有修到成佛境界,生命的存在形式无法彻底放弃;另一方面是由于既没有成佛、身体又没有修炼好,还是需要物质形态的寄托和依靠的,于是就需要有个诱人而且圆满的说法——转生天道,享受天福,这无疑是让普通人满意的安排。实际上,佛祖在世,并没有这样安排。佛祖说,人身难得,比成仙还难得,怎么会要人们转生天道享受暂时的欲乐呢?后来这种说法还不够诱人,人们又打起了“转生净土”的主意,“转生佛净土”让成佛的修炼变得更容易一点。这些想法无疑是人类欲望的主观投射,是佛法在世间流传跟世俗红尘的一种折中和妥协,并逐渐形成了佛教的道德观念。现代佛法已经失去了原始风貌,佛祖传的原初佛法是很好,然而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为了在世俗间传播,一些宗教家不断地改革和调整,让佛法适合人心的要求,使佛法已经失去了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了。

   佛法传教的形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被宗教家政治家借用、可以被魔王掌控、可以被人心腐蚀,但佛家的精神是永恒的。佛祖的教诲的核心,就是彻悟本心佛性,从而切断苦根成就佛道,走这条路的是真佛教。佛祖用“三法印”来鉴别真假佛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违背“三法印”的,即使借用了佛家的形式、佛祖的语言,也不是佛法。契合三法印的,即使不名“佛法”,也是佛法。这就是为什么说“天华文化”是佛法的新形式,这些都是个方便说法,是为了让佛弟子,用佛法的精髓再次审视佛家的精神,摆脱身外择法的心态,真正从佛法精神核心中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佛祖本来就是出家的王子,佛法的起点很高,没有在人世间经过红尘锤炼的人、没有对人世间彻底绝望的人,是很难领会佛家精神的。现代世俗的佛教,很多都是借用佛法来宣扬一种道德文化,这种思想已经偏离真正佛祖的言教,虽然这些道德文化对于社会人生,有很大的好处,但并不是佛的出世间法。佛祖本来就是放弃世俗修道成佛的,他走的是跳出红尘的出世之途,他的行为不能界定以社会道德;而现代的佛学弟子,没有决断之心,舍不得红尘利养,试图改革佛法,把佛法引入世间,试图使之成为人人敬仰、超脱凡俗的道德和神权理念,这不可谓不高明,但这只是在断送佛法,难怪佛祖也预言了末法时期的到来。佛法跟世俗法之间,有着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例如无欲、性生活、素食、清贫等等,原初的佛法是让你先出家,脱离世俗的相互沾染的环境,而后用“戒定慧”的方法,逐步清净世俗的沾染、洗净身业。然而现代的佛家戒律,并没有在出世的基础上进行,而是在世俗的层面上,直接要求弟子信受奉行,一方面世俗的力量和出世之间的磨合,就成为了消磨时间、一事无成的泡沫,多数人在学佛第一个门槛上磨掉一生。佛法是很好,但是针对的是出世出家的修行人,这种“出世”,首先是“心灵”的出世,而后结合一定时期的身体闭关的出世。没有这种特定的要求,就偏离佛法原初的本意,在不断变换的时代要求中,就会失去其本真和原本的解脱之力。


    密宗佛法,是佛法中的一朵奇葩。它继承和发展了佛的精神,坚持出世的原则,并加入了身体修炼的内容,比起通常的佛家修炼,它的教法能够实现“一世成佛”。然而,佛家的教法设计背景和环境,本身就是适合出世出家的,在现代这个时代,有这种决断之心的人非常少,这也促成了近年来,有些密宗有尝试在红尘中用一些特殊方法宣扬佛法的趋势。然而,人心不古,众生之心发展到这个年代,心坚气傲,难以调幅,用心灵沟通的方式,已经是末路之选了。大病须下猛药,在特定的时代,接引特定的引渡力量,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宇宙自控调谐律。

   “天华文化”把一切心灵现象、一切社会现象、一切生理现象、一切心理现象……都看做是能量的现象。在能量的海洋中,众生是没有自主之力的,只能通过不断地调整调和,并最终彻悟自我本来面目,才能摆脱这个世俗的能量海洋的影响。因此,“天华文化”不会要求某个人一定要有某种素质,也不会要求一个人要禁止性生活,它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让所有不符合“道”的素质,逐渐消失掉。就如同一个小孩,喜欢玩玩具,如果这时候,父母要求他不要玩玩具,并剥夺他玩玩具的乐趣,他会感到很痛苦,而且他虽然被迫不再玩,但他的内心永远无法长大,永远留下一个缺憾;“天华文化”的教育方式,则是允许他继续玩游戏,但要求他玩的时候,增加一些不干扰游戏的内容,一旦在玩中附带这些内容,他就会逐渐发现游戏的无聊和幼稚,于是自然而然放弃了他的嗜好,他会成长很快,变得成熟。“天华文化”接受任何一个人,接受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所拥有的各项个性和品质,并让其充分发展成熟,一些不合道的品质在修炼中自然释放掉。


    世俗的一切欲乐,本质上来说,都是内心不满足的显现。比如当你肚子饱的时候,就算山珍海味在面前,也无动于衷,因为自己饱满;反之,饥饿的时候,人就会有很多挑选。人生的不满足,从“天华文化”的角度看,其实就是能量的缺乏,这种能量在“天华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备一定结构层次的,“天机图”就是这个核心的结构示意图。因此,“天华文化”的修炼,让人们从能量的角度来进行修炼。一个性生活糜烂的人,可以看做是下丹田能量泄漏、混乱的人,他无力自制,一旦经过修炼调理好,他就自然而然能够节制性生活;其它人性美好丑陋的各个层面,都可以这么看,都是能量泄漏在外,造成的外在表现。“漏”是佛祖的说法,成佛就是“漏尽”,即不再泄漏。佛法通过规范外在的行为、通过禅定和领悟来制止泄漏,而“天华文化”的修炼,直接在核心泄漏的源头上做功夫,切断不和谐的能量泄漏,从而终止展现在外的不和谐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天华修炼”无视你的心理状态,无视你的沟通状态,直接从能量源头作功夫,只要你愿意习练,理清自己身心的能量流,自然让外在的行为和谐于道,在清净业身的过程中,彻悟自我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