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靴子的猫英语: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8:08:07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____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_______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
5.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____。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_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____。
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奕”是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姨诀称姨夫,自己与姨夫关系为妯娌。(    )
2.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是北宋著名书院。(    )
3.自秦始皇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两千多年。(    )
4.韩愈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    )
5.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留存下来的有18种。(    )
6.农民是民间故事的传播者也是它的主人公。(    )
7.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题中有“判”,即判决书。(    )
8.住持是一寺之首,又称方丈。(    )
9.明末清初一些杰出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科举制的强烈批判者。(    )
10.敦煌文书大致可分为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两大类,其中世俗文书数量较多。(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    )、《礼记》。
A.《仪礼》                   B.《家礼》
C.《小戴礼》                 D.《大戴礼》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    ),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3.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    )是其首创者。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4.唐时科举考试(    )一次,考前各地举子先向礼部报名,投递履历表,叫做“投状”。
A.每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5.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年)开始的,迄今不曾中断。
A. 827                     B. 841
C. 781                     D. 51
6.建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赠白马王彪》是其代表作。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7.向年轻人谆谆传授自己刻苦学习体会的《送东阳马生序》是(    )的作品。
A.刘基                     B.宋濂
C.高启                     D.归有光
8.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赋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A.《子虚赋》                 B.《洛神赋》
C.《登楼赋》                 D.《秋声赋》
9.(    )作《戏为六绝句》,以诗论诗,从此,论诗诗成为古代诗论的形式之一。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苏轼
10.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近体两大类,始于(    )
A.南朝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骈文句式以(    )为主。
A.三五                     B.四六
C.四七                     D.四八
12.民本思想是(    )政治观的精华。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13.《日知录》是(    )的著作。
A.方以智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    )
A.《法意》                   B.《原富》
C.《群学肆言》                D.《天演论》
15.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点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现。从隋到唐,先后出现了(    )个佛教宗派。
A.四                       B.五
C.六                       D.八
16.隋唐时的孙思邈精于医药,后世尊称为药王。他是(    )
A.佛教徒                    B.道教徒
C.伊斯兰教徒                 D.基督教徒
17.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有名的是(    )
A.《搜神记》                 B.《西游记》
C.《封神演义》                D.《东周列国志》
18.真正代表魏晋新学风的著作是魏王弼的(    )和何晏的《论语注》。
A.《春秋注》                 B.《周易注》
C.《周礼注》                 D.《尚书注》
19.盛行(    )是宋代书法的一大特色。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20.蔡伦首创了用(    )造纸,这是造纸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
A.树皮                     B.麻头
C.麻布                     D.麻皮纤维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七夕
2.《木兰辞》
3.四大传说
4.盂兰盆节
5.钟鼎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什么叫“三言”、“二拍”?
2.你怎样理解墨子的认识论?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汉代统治者对法制进行的改革。
2.简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其主要精神是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皇帝是________,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其元年相当公元前140 年。
3.古人对于月相,有一系列专门的描述,每月初一称为朔,每月15日或16日称为________。
4.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5.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成功的史传文学巨著。
6.王实甫是元代前期与关汉卿齐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7.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创始者为何晏、________。
8.程颢、程颐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体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________。
9.近代发现的中国最古的文字是殷代的________和金文。
10.北宋末年张择端的________为风俗画中之巨幅杰作。作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情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女之夫为婿,在他人面前自称其婿为小婿,称对方之婿为令坦。(   )
2.明清科举考试,乡试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状元”。 (   )
3.从古代度量衡演变的线索中可以看出度量衡单位量值在不断减小。(   )
4.《离骚》是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
5.《世说新语》一书收集了许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描写人神恋爱的《董永》,歌颂抗暴复仇的《汪墓》等。(   )
6.古典诗歌分为古、近体两大类,始于唐代,并得到宋、元、明、清诗坛的承认。(   )
7.序跋是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形式,一般用来叙事,属于记叙文。(   )
8.隋唐时期,佛教最为繁盛,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儒学对佛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
9.神仙思想是道教的中心思想。道教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长生不死,成为神仙。(   )
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奕”指象棋。(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作吉礼、凶礼、军礼、(   )、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A.宾礼         B.婚礼         C.冠礼         D.丧礼
2.从曹魏开始,将百官分为(   )个品级,如相国为一品,尚书令为三品等,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清。
A.五        B.六        C.七        D.九
3.明清时期,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在(   )举行。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4.北宋初,四川商人自己印行了一种叫作“(   )”的纸币,这是中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关子        C.会子        D.钱引
5.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   )、午、未、申、酉、戌、亥。
A.庚        B.辛        C.巳        D.壬
6.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A.陈子昂        B.骆宾王        C.宋之问        D.王维
7.与晏、欧同时的(   )大量创制慢词,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
A.苏轼        B.秦观        C.柳永        D.周邦彦
8. (   )论诗主要强调“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9.律诗、绝句押韵(   )
A.一般都用平声,用仄声押韵的很少
B.一般都用仄声,用平声押韵的很少
C.平声、仄声都可以
D.律诗用平声,绝句用仄声
10.古代的“章”、“表”这类文体属于(   )
A.下行公文        B.平行公文        C.上行公文        D.记叙文
11.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是(   )的代表人物。
A.兵家        B.名家        C.杂家        D.阴阳家
12.南北朝时佛教唯心主义盛行,以(   )为首的唯物主义者针对佛教的神不灭论进行了批 判。
A.王充        B.范缜        C.欧阳建        D.颜之推
1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的观点。
A.陆九渊        B.朱熹        C.程颐        D.叶适
14.各国的佛教徒都是吃荤的,只有中国的汉族佛教徒是吃素的,这一习惯的形成,是由于(   )采取强迫命令的手段, 强制佛教徒不许吃荤,一律吃素。
A.梁元帝        B.简文帝        C.梁敬帝        D.梁武帝
15.伊斯兰教信仰“安拉”为超验的至上神,基本经典为(   ),其信徒通称穆斯林。
A.《圣经》      B.《古兰经》     C.《太平经》       D.《法华经》
16.太上老君,即(   ),东汉以后,道教把他塑造为神仙。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曾子
17.两汉经学至(   )而集大成,他博通“五经”,且能融会“今古文”之说,所以在当时学者中影响最大。
A.郑众        B.贾逵        C.郑玄        D.王肃
18.唐代的书法,以(   )的成就最为突出。
A.真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19.盛唐时的(   )一生在长安洛阳等地绘制了300多堵壁画,后世宗教壁画多以他为楷模。
A.阎立本        B.张萱        C.周日方    D.吴道子
20.古代所称五谷,是指黍、稷、麦、菽、(   )。
A.稻        B.棉        C.粱        D.粟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九族
2.斗柄回寅
3.“三言”
4.文曲星
5.“四书”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北朝有哪三大著作?请写出作者和书名。
2.蔡伦在造纸史上有什么贡献?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古代法制的特点。
2.简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______。
2.我国的山西历来有居“______”之说。
3.韩非子是后期______家的集大成人物。
4.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______。
5.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______。
6.我国旧时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如木匠的祖师是______。
7.东汉初年,为避光武帝刘秀讳,将秀才改称______。
8.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______。
9.朝鲜语、______、越南语这三种语言受汉语的极大影响,故有“域外方言”之称。
10.印度佛教的《______》对中国的寓言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如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
2.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
3.科举制是在隋唐时期确立起来的。(   )
4.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传教士起着特殊作用,明代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
5.我国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   )
6.我国传统节日中三大悼亡节是清明、元宵、十月朔。(   )
7.《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   )
8.《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
9.汉字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和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
10.在元朝担任官职达17年之久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札记》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了深入介绍。(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指(   )。
A.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     B.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C.高雅文化与民俗文化     D.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
2.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主要是(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不违天时”的观念是(   )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4.历史上不少所谓的“状元乡”、“秀才县”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以外,往往是因为(   )。
A.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B.地理条件的特殊
C.人们的区域意识       D.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物是(   )。
A. 董仲舒      B.司马迁
C.贾谊        D.邹衍
6.清初“三先生”是指王夫之、顾炎武和(   )。
A.戴震      B.龚自珍
C. 黄宗羲    D.吴敬梓
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   )。
A.个体精神解放     B.无为
C.尚公义         D. 仁
8.我国南北各地在(   )前后,都要举行开耕仪式。
A.立春       B.芒种
C.春分       D.雨水
9.我国的西式广告出现于晚清时期的(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10.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   )时期,就已出现了农耕业的萌芽。
A.河姆渡文化       B. 仰韶文化
C.屈家岭文化       D.龙山文化
11.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伟大著作(   )为祖国乃至世界医学史提供了一部药学百科全书。
A.《神农本草经》     B.《千金方》
C.《难经》         D.《本草纲目》
12.“朕”用作皇帝的自称,始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13.汉代以(   )选拔官员。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世袭制
14.商朝的(   )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
A.《秦律》      B.《刑书》
C.《九章律》     D.《汤律》
15.“举一反三”所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16.受元太祖成吉思汗重视的道教人物是(   )。
A.王重阳       B.丘处机
C.葛洪        D.陶弘景
17.下列不属于“五经”内容的是(   )。
A.《诗》      B.《书》
C.《乐》      D.《礼》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   )提出的。
A.庄子        B.老子
C.陆机        D.韩非
19.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保皇派     D.顽固派
20.中国文学四大古典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  A.《聊斋志异》     B.《儒林外史》
C.《水浒传》       D.《金瓶梅》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文化
2.三皇五帝
3.“中和之美”
4.《说文解字》
5.“全盘西化论”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墨家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2.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有哪四种模式?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宗法观念对传统国家政治结构的影响。
2.简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人文”指的是(   )
A.自然现象和规律                    B.社会现象和规律
C.人的文化水平                         D.人体花纹
2.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
A.必要条件                              B.重要条件
C.先决条件                              D.唯一条件
3.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   )
A.文化现象                              B.文化结构
C.文化产品                              D.文化方向
4.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魏晋南北朝
5.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中叶
6.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   )
A.汉族                                   B.匈奴族
C.高车部                              D.蒙古族
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
A.《神农本草经     》                    B.《本草纲目》
C.《脉经》                              D.《素问》
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汉代
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
A.抽象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整体思维
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
A.元始天尊                              B.灵宝天尊
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
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仓颉                                   B.太史籀
C.李斯                                   D.许 慎
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   )
A.王 征                              B.徐光启
C.李之藻                              D.焦 循
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孙中山                              B.钱 穆
C.胡 适                              D.张之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根据文献记载,学术界对上古文化的分布所作的划分是(      )
A.炎黄文化区域                         B.北狄文化区域
C.东夷文化区域                         D.苗蛮文化区域
17.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      )
A.超自然神                              B.天地神祗
C.女性崇拜                              D.祖先神
18.唐朝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其主要宗教有(      )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伊斯兰教
19.下列选项中,时代、作者、农书相一致有(      )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B.唐代王祯《农书》
C.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D.明代徐光启《天工开物》
20.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央官吏 系统为三公九卿,其“三公”是(      )
A.丞相                                   B.太师
C.太尉                                   D.御史大夫
21.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礼经有(      )
A.《礼论》                              B.《礼记》
C.《周礼》                              D.《仪礼》
22.下列各项中,属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天人无关”
23.汉字在造字之初,主要以下列哪些选项为手段(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4.下列选项中,曾经是汉语共同语的称谓的有(      )
A.雅言                                        B.通语
C.官话                                        D.国语
25.以下属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有(      )
A.禅宗                                        B. 天台宗
C.密宗                                        D.华严宗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5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勤农观
27.春秋决狱
28.因材施教
29.语系
30.中体西用论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统一西晋王朝的旋生旋灭,是大一统帝制文化阶段性走到尽头的开始。(   )
32.元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状态要比唐宋以前简单得多。(   )
33.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个时辰。(   )
34.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
35.以砖石结构为主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项成就。
37.简述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
38.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9.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40.简述汉语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发扬传统文化与引进、借鉴西方文化是矛盾的吗?试分析说明。
42.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事象往往是_____________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
2.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和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_______”。
4.老子在人生观上提出“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则崇尚“_____________”。
5.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一种模式。
6.中医学中的“四诊”的诊断技术指的是“_____________”。
7.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_____________、凶、宾、军、嘉五种,即所谓“五礼”。
8.城隍、土地爷、灶君作为_____________底层神灵,在古代民众中有长久的信仰。
9.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
10.欧洲的耶稣会士初来华时,采取了“_____________”的迂回策略,即通过介绍西方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华人之尊敬,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是由社会的精英人物创造的。(   )
2.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但统一占主导倾向。(   )
3.汉武帝时郡县制的最终确立标志着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的正式形成。(   )
4.西汉王朝一直奉行“黄老之学”,实行“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民之策。(   )
5.明朝八股取士的题目取自朱熹的《四书章句》。(   )
6.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烹饪风格不同,有俗语概括为“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
7.五服丧制以麻布的粗细来标志家庭成员的地位,越粗就表示与死者的关系越远。(   )
8.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指的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应和谐统一。(   )
9.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印度佛教的传入和中国化。(   )
10.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构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三大阶段。(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盛行属于(   )。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
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   )。
A.国别文化                              B.民族文化
C.上层文化                              D.精英文化
3.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指的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成都平原
4.中国社会“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
A.夏代                                   B.商代
C.周朝                                   D.秦朝
5.百家争鸣中,(   )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6.唐代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   )。
A.尚书、常事、给事中                    B.中书、门下、尚书
C.司徒、司空、司马                    D.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7.家庭管理文化要素中表示家庭内部的角色差别和地位等级的是(   )。
A.字辈谱                                   B.家谱
C.义谱                                   D.家谱传记
8.服饰的构成要素是(   )。
A.质、形、饰、色、画                    B.帽、衣、裳、鞋、袜
C.帽、衣、鞋、首饰、佩物               D.性别、年龄、体形、环境、职业
9.传统的居住建筑中,金銮殿、寺庙和官府取(   )方向,称“子午向”,平常人不能僭越。
A.东南                                   B.西南
C.正东                                   D.正南
10.中国人有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的传统,例如汉语中把不劳而获、饱食终日叫(   )。
A.饭坑酒囊                              B.饭囊酒瓮
C.脑满肠肥                              D.酒囊饭袋
11.科举制到了宋代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宋太宗殿试的三项内容是(   )。
A.一策一经一论                         B.经、策、诗赋
C.诗赋、帖经、墨义                    D.一诗、一赋、一论
12.社稷祭祀是(   )的一种。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
C.人神祭祀                              D.星辰祭祀
13.“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这句话表现的是(   )模式。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分析思维
14.中国的舞蹈发展到(   )基本上已达到了顶峰。
A.南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诗言志”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唐代的(   )就是这方面的著名代表。
A.李白                                   B.王维
C.白居易                                   D.李商隐
16.明清时把共同语称为(   )。
A.通语                                   B.国语
C.天下通语                              D.官话
17.传统的年画中,往往以“鱼戏莲叶间”作为题材,表示(   )。
A.年年有余                              B.连年有余
C.吉庆有余                              D.金玉满堂
18.周代的儿童识字教材是(   )。
A.《史籀篇》                              B.《仓颉篇》
C.《千字文》                              D.《百家姓》
19.公元八世纪,新罗僧道义从马祖弟子受法,传南宗禅与(   )。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泰国
20.梁漱溟在重庆北碚创办的(   )是现代新儒学著名的“三大书院”之一。
A.复兴书院                              B.勉仁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岳麓书院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文化传统
2.乾嘉学派
3.坐商经营
4.“因俗制礼”
5.“三大文化思潮”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区域文化是由哪些因素共同构成的?
2.简要说明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
2.简述传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太行山                                             D.长白山
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早期                                   D.20世纪中期
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
A.郑国的礼乐文明                                   B.齐国的礼乐文明
C.晋国的礼乐文明                                   D.鲁国的礼乐文明
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   )
A.明代初期                                        B.明代中叶
C.明代晚期                                        D.清代初期
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
A.“中国几何原理”                              B.“中国勾股定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
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   )
A.诞生礼                    B.成年礼                    C.婚礼               D.丧礼
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   )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   )
A.鸟占                    B.竹卜                    C.星占               D.梦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启发引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   )
A.载体                    B.媒体                    C.整体               D.全体
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   )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重叠
15.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   )
A.熊十力                    B.贺麟                    C.冯友兰               D.梁漱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的是(    )
A.宫廷礼仪          B.民间文学                    C.文庙典礼
D.宗庙音乐          E.傩戏
17.《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地区的风俗为(    )
A.“好祀鬼神”          B.“尊崇道教”               C.“好商稼穑”
D.“商贾并凑”          E.“有张鲁之风”
18.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是(    )
A.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为依据征税
B.以一个家庭田亩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征税
C.以人丁数量为依据征税
D.以劳动所得报酬为依据征税
E.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不征税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有(    )
A.民本思想          B.节约粮食                    C.人格教育
D.民主思想          E.食疗观
20.中国古代,什伍里甲制度的作用有(    )
A.人身控制          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C.方便人口流动
D.保证国家赋税、徭役政策落到实处                              E.确保国家兵役政策落到实处
21.以下文献记载,反映“家天下”政权模式的有(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C.“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D.“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E.“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2.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B.“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C.“中和”意为“经过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E.“中庸之道”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23.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八音”,以下属“八音”的有(    )
A.金          B.石                    C.土
D.革          E.竹
24.普通话是(    )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B.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C.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D.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E.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25.属于“儒学文化圈”范围的国家或地区有(    )
A.韩国          B.日本               C.印度
D.新加坡          E.土耳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文化现象
27.《史记》
28.行业组织
29.道教
30.避讳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31.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
32.我国南北各地在立春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打春牛”。(   )
33.皇帝对相权的限制一般采取两种手段:一是架空,二是监察。(   )
34.《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共分赋、比、兴三部分。(   )
35.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河中小城市的兴起。
37.简述上古文化区域及其形成的原因。
38.简述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
39.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有哪些?
40.简述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文化意义。
42.论孔子和孟子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贡献。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
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
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
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
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
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
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
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
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
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
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
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
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
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
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
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
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   )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                                        B.民族
C.地域                                        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   )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
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
A.秦代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   )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
C.韩愈                                        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
A.神农氏                                   B.轩辕氏
C.伏羲氏                                   D.有巢氏
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
A.敬财神                                   B.广告
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
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   )的工具。
A.时间                                        B.长度
C.重量                                        D.体积
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
A.周文王                                   B.秦王赢政
C.汉武帝                                   D.汉高祖
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   )、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
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   )提出的。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   )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5.《牡丹亭》是(   )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
16.“金达莱”这词是从(   )借来的。
A.越南语                                   B.蒙古语
C.维吾尔语                                   D.朝鲜语
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   )修辞方式。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复叠
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
A.南北朝                                   B.东汉
C.隋唐                                        D.宋明
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
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天台宗                                   B.净土宗
C.禅宗                                        D.华严宗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下”观念
2.“五服”
3.“周岁”礼
4.避讳
5.“综合创新论”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
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
A.化学     B.文学
C.化解     D.改易
2.宫廷文化属于(   )
A.上层文化     B.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中层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   )
A.“南夷”     B.“南蛮”
C.“西南蛮”     D.“西南夷”
5.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
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
6.《尧典》载于(   )
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尚书》
7.老子认为,取法“自然”,就需要(   )
A.“治身”     B.“治人”
C.“治心”     D.“治学”
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   )
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
9.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
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
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
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
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     B.宋
C.元     D.明
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昭穆制
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沟通天神
15.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16.《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   )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等级性     D.延续性
17.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   )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8.《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19.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C.“中和”意为“除掉两端只取中间”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夏祭叫(   )
A.礿     B.禘
C.尝     D.烝
21.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著名道士是(   )
A.寇谦之     B.陶弘景
C.孙思邈     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
A.语系     B.语音
C.避讳     D.崇拜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运用的汉语汉字修辞格是(   )
A.回文     B.顶真
C.对偶     D.析字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
A.秦汉时期     B.汉唐时期
C.宋明时期     D.明清时期
25.提出“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之预言的是(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章太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广义文化产品的有(     )
A.农具     B.陶器
C.雕塑     D.绘画
E.典籍
27.后期法家的主张有(     )
A.以杀去杀     B.以乐去乐
C.以仁去仁     D.以刑去刑
E.以礼去礼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居住用房的主要方式的有(     )
A.半穴式     B.干栏式
C.塔楼式     D.井干式
E.哥特式
29.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三省”包括(     )
A.中书     B.门下
C.尚书     D.内阁
E.枢密院
30.20世纪30、4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有(     )
A.贺麟     B.冯友兰
C.余英时     D.刘述先
E.胡适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思潮
32.墨家学派
33.毕昇
34.《法经》
35.知行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37.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38.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39.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40.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42.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   )
A.文学     B.错画
C.文章     D.图画
2.价值观、审美观属于(   )
A.文化思潮     B.文化产品
C.文化政策     D.文化观念
3.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   )
A.寒冷期     B.干旱期
C.温暖期     D.寒暖交错期
4.我国夏、商、周三代“诸侯”众多。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大大小小的(   )
A.方国首领     B.部落族长
C.村落首领     D.封国首领
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
A.北移     B.东移
C.南移     D.西移
6.《五帝本纪》载于(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7.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
A.“义”     B.“礼”
C.“仁”     D.“信”
8.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   )
A.子产     B.邓析
C.公孙龙     D.惠施
9.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
A.《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开元占经》
10.神话传说认为,桑蚕业起源于(   )
A.神农     B.嫘祖
C.伏羲     D.后稷
11.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     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
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     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
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
A.皇甫谧     B.王叔和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不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
D.它是保障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传统力量
14.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
15.“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一语反映的是皇帝的(   )
A.行政权     B.财经权
C.司法权     D.军事权
16.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   )
A.齐衰     B.缌麻
C.大功     D.斩衰
17.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等属于(   )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
C.精神文化     D.制度文化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上下与天地同流。”
D.“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19.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春祭叫(   )
A.礿     B.禘
C.尝     D.烝
21.“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   )
A.葛洪     B.张道陵
C.寇谦之     D.丘处机
22.语言崇拜源于(   )
A.礼仪     B.医术
C.巫术     D.传说
23.有意识地利用汉语中词的重叠形式而形成的一种修辞格是(   )
A.复叠     B.顶真
C.回文     D.析字
24.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与融合的(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25.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提出于20世纪的(   )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事象的有(     )
A.原始巫术     B.行业禁忌
C.建安风骨     D.捕鱼方法
E.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27.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包括(     )
A.甲骨文的发掘出土     B.石鼓文的发掘出土
C.青铜器的发掘出土     D.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
E.大溪文化遗址的发现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古代医学“四诊”技术的有(     )
A.望     B.查
C.问     D.闻
E.切
29.秦朝中央官吏系统为三公九卿,其“三公”包括(     )
A.太宰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E.中书舍人
30.中国制度文化中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主要有(   )
A.文官制度     B.武官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E.审计制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产品
32.庄子哲学
33.蔡伦
34.《唐律疏议》
35.天人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唐、五代时期,黄河作为母亲河而变成灾难河的原因是什么?
37.简述周人对农业重视的表现。
38.简述火药的发明、运用及传播历史。
39.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0.避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影响。
42.试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   )
A.文学     B.错画
C.文章     D.图画
2.价值观、审美观属于(   )
A.文化思潮     B.文化产品
C.文化政策     D.文化观念
3.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   )
A.寒冷期     B.干旱期
C.温暖期     D.寒暖交错期
4.我国夏、商、周三代“诸侯”众多。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大大小小的(   )
A.方国首领     B.部落族长
C.村落首领     D.封国首领
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
A.北移     B.东移
C.南移     D.西移
6.《五帝本纪》载于(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7.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
A.“义”     B.“礼”
C.“仁”     D.“信”
8.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   )
A.子产     B.邓析
C.公孙龙     D.惠施
9.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
A.《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开元占经》
10.神话传说认为,桑蚕业起源于(   )
A.神农     B.嫘祖
C.伏羲     D.后稷
11.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     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
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     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
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
A.皇甫谧     B.王叔和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不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
D.它是保障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传统力量
14.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
15.“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一语反映的是皇帝的(   )
A.行政权     B.财经权
C.司法权     D.军事权
16.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   )
A.齐衰     B.缌麻
C.大功     D.斩衰
17.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等属于(   )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
C.精神文化     D.制度文化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上下与天地同流。”
D.“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19.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   )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20.周代,人们按四时祭祀祖先,春祭叫(   )
A.礿     B.禘
C.尝     D.烝
21.“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   )
A.葛洪     B.张道陵
C.寇谦之     D.丘处机
22.语言崇拜源于(   )
A.礼仪     B.医术
C.巫术     D.传说
23.有意识地利用汉语中词的重叠形式而形成的一种修辞格是(   )
A.复叠     B.顶真
C.回文     D.析字
24.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与融合的(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25.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提出于20世纪的(   )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事象的有(     )
A.原始巫术     B.行业禁忌
C.建安风骨     D.捕鱼方法
E.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27.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包括(     )
A.甲骨文的发掘出土     B.石鼓文的发掘出土
C.青铜器的发掘出土     D.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
E.大溪文化遗址的发现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古代医学“四诊”技术的有(     )
A.望     B.查
C.问     D.闻
E.切
29.秦朝中央官吏系统为三公九卿,其“三公”包括(     )
A.太宰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E.中书舍人
30.中国制度文化中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主要有(   )
A.文官制度     B.武官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E.审计制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产品
32.庄子哲学
33.蔡伦
34.《唐律疏议》
35.天人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唐、五代时期,黄河作为母亲河而变成灾难河的原因是什么?
37.简述周人对农业重视的表现。
38.简述火药的发明、运用及传播历史。
39.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0.避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影响。
42.试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
A.生产工具     B.生活器具
C.运输工具     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
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产品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    )
A.西夏     B.西戎
C.西狄     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    )
A.与地理条件有关     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     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
A.三代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
A.铁器制造     B.铜器制造
C.青铜器制造     D.铝器制造
8.《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摩尔根
9.下列文献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
A.《四民月令》     B.《四时纂要》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10.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
A.金銮殿     B.宗庙
C.天坛     D.明堂
11.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2.下列医学文献中,以针刺疗法为主的文献是(    )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13.周代官僚制度中,中央“三公”是(    )
A.太师、太保、太尉     B.太师、太傅、太保
C.太师、太保、太宰     D.太师、太傅、太史
14.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由分封制演变而来     B.周王自称“余一人”
C.王位传递体现传嫡不传贤     D.宗法制在秦朝建立后瓦解
15.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    )
A.丞相     B.太宰
C.太尉     D.御史大夫
16.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
A.会亲友     B.家族饮宴
C.祭祖扫墓     D.散祭神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8.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
A.日崇拜     B.月崇拜
C.鬼魂崇拜     D.上帝崇拜
19.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A.仁、义、礼     B.孝、悌、忠
C.礼、智、信     D.恭、敬、诚
20.唐代最有名的健舞是(    )
A.《绿腰》     B.《凉州》
C.《胡旋》     D.《霓裳羽衣舞》
2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是(    )
A.孔子     B.曹丕
C.左丘明     D.陆机
22.汉代,经典通用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
A.赵元任     B.章炳麟
C.瞿秋白     D.钱玄同
2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
A.天台宗     B.法相宗
C.律宗     D.密宗
2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
A.梁漱溟     B.徐复观
C.唐君毅     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文化属于(       )
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
E.东方文化
2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       )
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     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     D.大片地围湖造田
E.土地沙化
28.庄子哲学思想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       )
A.逍遥     B.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     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
E.兼爱非攻
29.下列各项中,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方技”有(       )
A.医经     B.经方
C.神仙     D.四诊
E.卜算
30.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       )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
E.形象思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中国传统文化
32.阴阳家
33.重农主义
34.庙会
35.鬼魂崇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37.简述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
38.简述家族共同体主要的文化功能。
39.简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
40.简述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42.试述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