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奇系列都有什么电影:如何上好语文公开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0:36
  赤水一中 罗晓艺 
        昨日,语文教研组在办公大楼二楼的会议室召开了教研会,大家针对新老师的公开课谈了自己的看法,讨论了怎样上好公开课这一个问题。我深有感受,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一篇文章,有它的教学重点,一堂语文课,有它的授课中心。只有把握了教学重点,掌握了授课中心,围绕着它们来作文章,写教案,上新课,提问题,做练习,才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知识得到切实地增加,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现在,有了许多的语文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但是编辑的重点不一,有的着重于段落的分析,句子的理解;有的着重于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探讨;有的着重于各项能力的训练,问题较多。对这些资料,不能拿着一本照搬照抄,或者糊里糊涂东抄一点,西抓一把,而是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理念的要求,有所取舍,有些创造,联系学生实际,适当与考试接合,争取一堂课有一堂课的中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2、脉络要清晰,线索要分明
  一堂课相当于一篇文章,在中心的提调下,它有着自己的结构,起承转合,有时缺一不可。如果讲课时不讲结构,不理脉络,学生会抓不住重点,听得一头雾水,笔记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记得毫无中心,没有目的。语文课,更是如此,它选的文章较长,知识点较多,分析的内容多,一定要在写教案时确立中心,安排框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心中要有数。这样,在授课时,才能逻辑性强,层次感强,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3、上课要认真,细节要注意。
  上公开课,不能抱着交差了事的心态,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特别是对讲课中的一些细节,要仔细琢磨,不能出现纰漏。比如,朗读时,要有感情,有抑扬顿挫,有停顿,有重音;分析时,语速不要太快,带着学生一块思考;板书时,所写内容尽量要完整,精炼,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注音时,拼音应当用醒目的颜色标示,让学生看清楚;教字词时,点出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词语,加深学生印象;讲重点时,提醒学生注意记下必须要记的笔记;学生回答时,认真倾听,听完后要抓住发言的中心,分析归纳,引导提高……
  4、动静要结合,练习要多样。
  以前讲课,多是填鸭式,老师讲个不停,学生听得枯燥,可以说是以“动”为主,其中没有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观点,学生的创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做到动静结合,即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适当讲解,总结归纳,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学习不够自觉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多默读文章,在静中思考问题或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可以是课后练习,可以选《创新设计》等辅导书上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出的新问题,在静中让学生调动头脑里的储备,积极思考,得出答案;让学生多做一点即兴作文,在静中训练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当然,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做了练习后,老师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对其加以评判,指出优劣,多肯定,激发学生热情,指不足,让学生加以改进。动静结合,练习多样,相信在这种课上,学生一定不会觉得疲倦。
  5、阅读要广泛,知识要渊博。
  语文,是一门知识浩繁的学科,也是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在备课讲课时一定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有些是关于作者的,他出生于哪个年代,是什么阶级,有些什么经历,为什么会写成这样一篇文章,他想在其中寄托什么思想;有些是关于句子分析的,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整个句子有什么精典之处,它如果有言外之意那是什么;有些是关于主题探讨的,对同样一篇文章以前有哪些说法,哪些是陈旧的,哪些是新颖的,哪些是符合现代实际的,哪些是该丢进故纸堆的;有些是关于文章比较的,将课文与其他的名篇对比赏析,它们在主题上、在写法上、在风格上有何区别………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不能不负责任地凭空乱想,或者讲的时候因为不清楚而一笔带过,而是要广泛地阅读,获得渊博的知识,给学生提供的知识空间大,引导学生分析时能准确能叫学生心服口服。
  以上几点,就是这次教研会我获得的一些感受。这次教研会,大家开得很认真,讨论很热烈,特别是高级老师,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观点,让我们这些年青老师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