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处理流浪狗:农伟珍绘画作品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56:50

农伟珍绘画作品欣赏  

转自:网易 - 李梨的日志

 

        农伟珍号野山兰,女,1970年生。现居住于北京。为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日本中华文化振兴会理事。自幼酷爱丹青,刻苦勤奋,喜欢画山水与人物,尤其喜欢画兰花,师古人更师造化,曾得到陈大羽、关山月、谢海燕、袁晓园等大师的指点。通过用心观察兰花,在古人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巧妙运用与笔墨之间,不断地升华与创新,画出了生活与山野中的兰花。传统功力,独到的艺术思维和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以其过人的智慧与悟性,不断历练,以独特的审美视角,逐渐形成了灵活多变的笔情墨趣和艺术风格。其画风秀雅清丽、构图严谨,笔墨娴熟多变,独具风格。她笔下的兰花栩栩如生、柔中带刚、千姿百态,在飘逸中又显示出了力量,体现了兰花特有的高雅、洒脱的文人气质,受到大师们的好评,不少作品被国内及国际友人收藏。2006年在香港大会堂与先生杨竹联展及2009年:纪念中纪委恢复重建30周年书画展、中国水墨聚焦国际艺术展——走进印度。2010年4月28号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与先生杨竹赠画仪式暨《杨竹.农伟珍画展》,收到各界人士的好评,成功举办了画展。

 


 

 

 

 

 

 

 

 

 

 

 

 

 

 

 

 

 

 

 


 

“空谷幽兰”农伟珍

       人物简介:农伟珍,别号野山兰,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日本中华振兴会理事。她笔下的兰花栩栩如生、柔中带刚,体现了兰花特有的高雅、洒脱的文人气质。

认识农伟珍,缘于她的先生,被称为“华夏雪竹第一人”、擅长“风情雨露雪雾冰霜”八种竹画法的著名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杨竹。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在他们的工作室——“兰竹草堂”,记者见到了农伟珍。夫妇俩一个画竹,一个画兰,起名叫“兰竹草堂”,非常贴切,真可谓珠联璧合。生于广西南宁的她,有着南方女性的温柔和骨子里的刚毅,举手投足间透着高雅的气质。而她的一株株“兰”柔中带刚,洒脱,野性,灵动。

第一关:一叶草画一年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擅长雕刻,可能是受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八九岁开始画人物、画连环画,稍大一些画牡丹、水仙、荷花、兰花,而那时的梦想是当兵。”事与愿违,农伟珍没有当成兵,却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直到认识杨竹,她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她弃医从画,专攻国画兰花,“受杨老师的影响很深,每幅画跟杨老师的指导分不开,”她尊称他的先生为“杨老师”。

“梅兰竹菊”堪称花中四君子,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常写意咏诗,喻志抒怀,而“兰”因幽静、洒脱又被称为花中之王,花中香主。农伟珍说:“我喜欢宁静,性格有点多感,却又倔强,这也许跟选择兰花有点关系吧”。

“画兰首先要画一叶草,太枯燥了,每天都在画,经常从下午5、6点画到凌晨2、3点,每当我感觉有点进步时,就拿给杨老师看,可他总是说‘画好了再说’,多少次我把画笔扔在地上,也曾想过放弃。”农伟珍的思绪仿佛被带回到了15年前,“那时生活平淡,但很充实,因为面子,因为倔强,因为杨老师的鼓励和鞭策,我不能失败,非要画成不可。”的确,每天只做一件事,只画一笔对于一个20出头的女孩来说很难坚持,更难说成功。

“突然有一天,我画出来了,钉头鼠尾螳螂肚,我兴奋地跳起来,比小时候过年拿到押岁钱还高兴。我当时不断地回忆这笔是怎样画出来的,不停地画,就这样,这一笔功力、一叶草画了一年,总算是攻克了第一关。”

15年,练就自如的用笔用墨

“这一笔后,开始在构图、取材上下功夫,也更有信心画好兰,然后就在意境、格调上下功夫,力争形成自己风格。”这一画,专攻兰花15年。

“画温室里的兰,有太多的人为雕饰,少了些自然。大自然中的兰更潇洒,更真实,更有个性,兰的个性,来自野山兰。”这些年来,农伟珍和杨竹走遍名山大川,从植物园到武夷山脚下,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山,他们数不清跑了多少座,只为在大自然中观察兰的风姿,在博大的山谷中领悟兰的精神。观兰,拍兰,挖兰,“空谷幽兰”也因此成为其代表作。“我要画出兰来自自然的美、灵动、潇洒、不屈”。而在农伟珍汕头和北京的家更是有50多盆兰花,她每天面对幽兰,读兰咏兰悟兰。

“15年,我一直在学习,接受多方批评。”农伟珍谦逊地说。“从刚开始一堆乱草到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四笔交鱼头、五笔成小兰。运用笔墨自如,画出了自己风格。”杨竹倒是为妻子今天的成就感到骄傲。

以兰会友,爱心绽放兰花中

2003年开始,书画界就已经看好农伟珍的“兰”画了。2003年11月,她和杨老师的作品在日本合作展出,给了农伟珍更多的自信和鼓励,更是弘扬了中华文化,“日本人很喜欢兰花,展览期间很多人前来交流,在对方请求下,展览后专门开了两天课,讲授画兰技艺,200多人参加学习。”

2007年香港展更是为国画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也使农伟珍声名鹊起。她的“兰”曾被各界朋友做为礼物送给英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际友人。

书画界对农伟珍的兰评价也很高,著名国画家关山月老先生说,“你画兰花有如此风格,很是不易,有很深的功力”,廖静文,陈大羽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

几年来,她们曾和艺术界名师大家多次组织、参加公益活动。慰问监狱劳教人员,5·12地震后农伟珍捐了三次作品参加义拍,她还为贫困大学生爱心助学,帮助他们实现上大学的愿望,为残疾人捐画义卖,帮助他们正常生活工作。对此,她说“人人都跟我一样,我只是做能做到的一点点事。”

“画兰15年只是刚开始……现在我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杨竹则对农伟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地升华作品,画出迎风的兰、情思的兰、细雨下的兰、戴露珠的兰。

目前,农伟珍和杨竹正在准备下一次“兰”“竹”合展。(中国妇女报  记者 刘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