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迟国斗法故事500: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2:10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2011-05-13 10:02:14)转载 标签:

校园文化

教育

分类: 教育

近日,学校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特别是在校园建筑、道路、景观命名上在全校范围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集。由于事情较多,在规定时限内没有很用心的去思考。直到开始评选征集上来的稿件的时候,这才当回事地琢磨,有了几点想法。

 

其一,建筑物的命名,当以功能的直观体现为第一要义,用字尽可能是常用字,平实又有新意有寓意。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道路命名,可以用典,可以讲究文采意境,但应避免过于花哨繁复。因为地方不大道路不多,过于花哨繁复则让人觉得显摆卖弄,轻浮浅薄。

 

其二,校园整体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还应该与初中部的建设结合起来。毕竟我校的建设还未最终完工,初中部的建设开工在即。如果不加考虑,单纯以现状规划命名,等到初中部建成,校园增容,再想把二者很统一地糅合起来,是非常难的。

 

其三,应该着力打造一个象征性的经典景点。最老的一中人最为眷恋的还是坐落在十里店的一中建校之地,(现大同师范)如曾经做过省领导的王建功就是其中之一;像在大西街(现名清远街)校园里成长的我等,十几、几十年的岁月、最好的青春都留在那72亩地里。就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而言,大西街校址记忆最深的就是操场上的老杏树和大槐树,还有校园东墙的平房小院。由此看来,一方土地就是一方人的记忆之根,对这方土地的眷恋,其实就是对自己的青春的祭奠。当大槐树、老杏树、丁香小院儿成为每一届一中毕业生心中的标志性经典景点的时候,我们从中可以收到启发,向阳东街校园里也应该有一个类似的地方来承载一中学生的青春记忆。依吾之愚见,三处石刻可以在精心打造之后来担当这样的角色、使命。

 

其四,文化在墙上还是在心中?标语满墙,口号满耳,这是当下的热潮,随便一个地方,不管是什么机构,几乎都是这样。可是,那些标语口号要宣扬的东西,有多少实际效果呢?真的进入受众的头脑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不需多言。我想的是,当校园到处都是文化标志的时候,是否可以有几处留白,让师生自由地想象?我们看到,有的班级,书画花草微雕错落有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室物品杂乱,学生“言行豪放”。而有的班级,四壁皆白,一尘不染,学生彬彬有礼又不失青春活泼。如果从实际效果看,那个班级的文化更值得提倡?那个不值得提倡的有没有长处呢?若干年后呢?这些都应该很好地思考。文化的生命力恰在于它的多样性,这一点与地球的物种多样性同等重要。所以,统一布局之外,怎样实现与多样性文化形式的兼容,是对管理的智慧与心胸的巨大考量。

 

工作家事纷杂,无暇细想,一点浅见,随兴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