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不吃吃罚酒:7西宁市海湖新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24:40

海湖新区

目录

1建设规模
2新区特色
3人文环保
4功能与规划
5绿化与湿地
6新区介绍

建设规模

  

1 建设时间


  海湖新区于2007年3月正式开始建设。
  2006年7月,西宁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海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对海湖新区实行“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力量开发”的运作机制和“运转灵活、独立运作”的方式开发建设,力争把海湖新区建设成为集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 建筑规划


  海湖新区核心区东起海湖路,西至湟水路,北临青藏铁路,南到昆仑大道,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万人。
  海湖新区将以“两轴”、“两带”、“三圈核”为基本构架。“两轴”即沿五四大街城市功能横轴和贯穿夏都国际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的纵轴。“两带”即以湟水河为依托形成的滨水生态休闲活动带和以火烧沟为依托形成一条南北向蜿蜒穿越新区的文化活动带。“三圈核”分别为:青海大剧院、青海科技馆以及海湖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集中设置,形成城市级的市民中心圈核;以南北向步行街为主,配以商业、商务办公、特色休闲设施综合形成城市级特色商业圈核;由通海路西侧的体育中心、高级中学教育设施形成文体功能圈核。青海大剧院、青海科技馆、海湖体育中心、湿地公园、火烧沟生态治理工程正在展开。
  
编辑本段新区特色
  

1 湿地为亮点


   海湖新区规划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而湿地建设面积约占1.1平方公里。湿地公园项目工程西起西钢桥,东至西杏园,北临铁路,南接西川南路,东西长2.72公里,平均宽400米,总面积1.1平方公里。工程的景观框架为南岸依次连接“假日阳光”、“特色农业”等数个景观,形成南岸景观线;北岸依次连接亲水平台、湿地科普基地、游船码头等形成北岸景观线;在整个公园主体部分建设一条景观通道,以景观与道路的结合构成两轴一环的景观格局。
  

2 高原山水风情


   海湖新区突出高原山水城市特点,湿地、河道、路网、水系及火烧沟治理共同形成“两轴两带”的系统景观:滨水绿色生态轴(湟水河及其河滩地形成)和火烧沟生态地轴(独具高原地势特色的火烧沟)组成新区绿色景观体系的两轴;人文景观带(五四大街城市景观带)和楔形绿地(连接湟水河与大南山的生态绿地)形成新区绿色景观系的两带;结合地形实际,形成数个成规模的街头绿地及主题公园,并与湟水河、火烧沟、大南山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网络。通过系统化的绿化景观建设,新区绿地总面积197.26公顷,绿化率达到55%。
  

3 功能定位


   海湖新区以“充满活力的服务型高原生态新城区”为定位,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人文、环保、科技特色,体现出5大功能特点。

编辑本段人文环保

           为充分体现新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理念,新区将合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热电联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通过雨水、污水的集中收集、再生,合理利用,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对所有建筑执行节能设计审查制度,严格落实65%节能标准,打造绿色节能的生态新区。除了像火烧沟、湿地公园等这样一些气势磅礴的大工程外,在海湖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即使一些细小的设计也让我们感受到人文、环保、生态、节能这样一些理念的渗透。

  别样的排水管沟:海湖新区雨水排水管沟与我们通常见到的不一样,初期排入的雨水进入地下,而达到一定水平面的时候,就会有一定量的雨水溢出沟外,顺着从路缘石豁开的一个个豁口,流入绿地。

  洗厕、浇水采用“再生水”:按片区建设小型污水厂,通过对绿地雨水、透水路面、道路雨水、屋顶雨水的蓄水处理,用来浇灌绿地、冲洗汽车、喷泉和消防。

  太阳能的利用:一是用屋顶被动式太阳能热水器作为锅炉补水的预热水源;二是在集中供热送达成本较高的居住地地块,采用被动式太阳能热水器,辅以电加热装置;三是大量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户外照明用电,尽量设置太阳能电池路灯;四是在公寓、宾馆酒店和公共建筑中广泛采用集群式太阳能供热制冷装置。

  向地下要空间:结合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地下空间形成大型停车场、商业娱乐等设施。仅中心区利用的地下空间就达到6万多平方米。

 

编辑本段功能与规划

1 点击海湖新区五大功能

 

 

             海湖新区以“充满活力的服务型高原生态新城区”为定位,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人文、环保、科技特色,体现出5大功能特点。

 

 

2生态宜居城区:

  

 

            通过生态建设、资源集约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社区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新区,从而更好地服务全省人民。

 

 

3高端旅游服务基地:

  

 

           西宁是青藏高原的门户,也是青藏铁路的起点,海湖新区将依托青海独特的旅游资源,通过建设高档星级酒店、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多层次、多方位开发旅游产业体系,提倡健康旅游新理念,打造一流旅游服务环境,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服务,支撑西宁作为高原旅游集散中心的服务地位。

 

 

4高原文化展示窗口:

  

 

          在海湖新区,通过以青海大剧院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打造高原文化展示平台,传播高原特色文化,推进西宁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文化展示的窗口。

 

 

5管理服务中心:

  

 

          海湖新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的整体开发,吸引金融、商贸、中介以及公司总部等功能的汇集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务管理中心。通过建设科技馆、体育中心、医疗卫生、教育及行政服务设施,补齐和提升城市功能,使新区成为新的城市服务中心。

 

 

6夏季会议中心:

  

 

         依托青海别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环境、气候条件和中国夏都品牌,打造中国夏季会议中心,把会议经济纳入到新区发展规划当中,突出城市的会议接待功能,提升会议服务水平和能力,争取会议资源,把西宁真正打造成为中国具有特色的夏季会议中心。

编辑本段绿化与湿地

         海湖新区突出高原山水城市特点,湿地、河道、路网、水系及火烧沟治理共同形成“两轴两带”的系统景观:滨水绿色生态轴(湟水河及其河滩地形成)和火烧沟生态地轴(独具高原地势特色的火烧沟)组成新区绿色景观体系的两轴;人文景观带(五四大街城市景观带)和楔形绿地(连接湟水河与大南山的生态绿地)形成新区绿色景观系的两带;结合地形实际,形成数个成规模的街头绿地及主题公园,并与湟水河、火烧沟、大南山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网络。通过系统化的绿化景观建设,新区绿地总面积197.26公顷,绿化率达到55%,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区域绿色生态景观结构体系。

 

        在海湖新区公共设施工程每天“长高”的同时,靠近北侧的河道开挖治理和跨河桥梁施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里将诞生1.1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这将是西宁最大的一片湿地。

湿地效果图

  

 

        海湖新区规划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而湿地建设面积约占1.1平方公里,占整个新区规划面积的十分之一还多。因此,海湖新区的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同火烧沟生态治理工程一样的又一“生态建设大手笔”,这在西宁城区建设中是前所未有的。届时,这1.1平方公里的湿地上将会出现芳草萋萋、碧水涟涟、野鸥翩翩的迷人景象。

  

  湿地如同城市的肺,有了湿地,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才能有更加充足的气体交换和降解污染的“脏器”,同时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物非常丰富,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地。

  湿地公园就是利用西川河河道治理结合湟水河的改造,使之形成一处相对完整的生态景观游览区。因地制宜,结合现状考虑远期及景观点线面,在确保湟水河行洪和安全功能的前提下,从区域总体布局和整体环境出发,创造舒适、优美的湿地公园观光休闲的环境。

  湿地公园项目工程西起西钢桥,东至西杏园,北临铁路,南接西川南路,东西长2.72公里,平均宽400米,总面积1.1平方公里。工程的景观框架为南岸依次连接“假日阳光”、“特色农业”等数个景观,形成南岸景观线;北岸依次连接亲水平台、湿地科普基地、游船码头等形成北岸景观线;在整个公园主体部分建设一条景观通道,以景观与道路的结合构成两轴一环的景观格局。

  从结构区分上,按现状地形和土地资源合理搭配的要求,结合公园景观区域功能的不同,分为五大分区,即服务区、特色观光区、科研保护区、休闲区、观景区。在水体设计上,疏导改造湟水河河道,并在其南北两侧挖土蓄水,形成两片生态湿地。在公园主河道上游设置橡胶坝,控制公园主河道及在河堤坝的正常水位,使公园水面面积约达40%。

  在生态绿化方面,西川河缺乏成林树木,植被单一,水质欠佳,自然景观层次少,难以形成植被群落丰富多样性的现状,配合西川河风景旅欧“一条水,一片绿”的景观特征,塑造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加大树木的栽植和培育力度,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编辑本段新区介绍

        未来的海湖新区将以“两轴”、“两带”、“三圈核”为基本构架。“两轴”即沿五四大街的城市功能横轴和贯穿夏都国际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的纵轴。“两带”即以湟水河为依托形成的滨水生态休闲活动带和以火烧沟为依托形成一条南北向蜿蜒穿越新区的文化活动带。“三圈核”分别为:青海大剧院、青海科技馆以及海湖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集中设置,形成城市级的市民中心圈核;以南北向步行街为主,配以商业、商务办公、特色休闲设施综合形成城市级特色商业圈核;由通海路西侧的体育中心、高级中学教育设施形成文体功能圈核。规划要求,2007年至2009年是海湖新区实现“三年显形象”的建设目标阶段,明年以后的建设任务依然不轻,但相信经过我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明年以后的海湖新区更“好看”。

  

 

       据介绍,西关大街一期、宗德路、文成路、海西路一期、昆仑大道一期都是今年的新建项目,总投资4.2亿元,目前西关大街一期、宗德路、文成路项目正在实施路基土方和排水工程,预计明年10月竣工通车,海西路一期计划于明年10月中旬竣工通车。文汇路跨湟水河大桥主跨长度为535米、宽20米,年底将完成下部工程,预计2010年9月竣工,通海路跨湟水河大桥主跨长度245米、宽38米,目前已具备施工条件。青海科技馆项目计划明年底竣工,青海大剧院现已完成基坑支护及音乐厅、多功能厅基础工程,也计划于明年底竣工。

   

      2008年,新区建设项目23项,计划完成投资14.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为全年目标计划的102%;实现社会力量开发项目开工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社会力量投资1.5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项目如火如荼实施的过程中,社会资本已经开始进入,为2009年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通八达的区内道路,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全力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正在“长高”“长大”的青海大剧院、青海科技馆、海湖体育中心、湿地公园、火烧沟生态治理工程,让海湖新区正在一步步接近“三年显形象、五年见成效”的近期目标。

  

       海湖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为实施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战略而开发建设的新城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西宁市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果敢决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工作准则;设施完善、功能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雅,充满活力的青藏高原现代化繁荣美丽宜居新城区的定位;整合提升城市功能,增城市发展动力,突出城市新形象、新特色,彰显城市魅力,建设和谐城市的规划原则……这一切都将表明,海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在西宁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