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怎么去五彩滩:以农业产业调整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2:00

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

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聊城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张世杰

 

转方式,调结构,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重要而长期的工作任务。去年以来,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同时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总揽农业工作,加快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较大进展。

一、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创新实践

2010年,我们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制定了“一二四五八”工作思路:“一”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即到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二”就是抓住“两条主线”,即横抓项目促调整、纵抓产业促提升。我市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包括粮棉油产业、蔬菜产业、林果产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市场建设、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建设、农业水利基本建设等十大产业的内容。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树立了以工业发展的理念抓农业的思想,将各产业工作项目化管理、项目化考核,通过项目建设推进产业的调整和产业水平的提升。“四”就是实施“四百工程”,即突出发展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四大产业,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三大产业产值均过100亿元。“五”就是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协调推进和尊重农民意愿五项原则。“八”就是通过狠抓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进步、改革开放、生态建设、城乡统筹等“八项重点工作,使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各项政策、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2011年,我们实施了“4245”工程。“四个一”,一个核心即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一个基地即打造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一个总抓手即深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一个大市场建设即加快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双百”工程建设即百项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百项农产品基地建设;“四个培”即培植基地、培养龙头、培育品牌、培训农民;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即建设优质粮食基地、绿色蔬菜食用菌基地、优质畜禽基地、生态林果基地、名特水产养殖基地。

二、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持续努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较快提高。2010年,全市共实施了116个农业项目,完成投资23.8亿元,全市财政投入“三农”资金达到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47%。今年全市确定的13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建设基地102个,截止上半年,已开工建设项目112个、建设基地95个,到位资金分别达到39.4亿元和13.2亿元,均超过年度计划的一半。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77元,增幅为15.1%;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现金收入4560元,同比增长20.3%。农民收入增幅保持了全省前列。

主要成效:

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模化加速发展。2010年,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八年丰收,总产达到104亿斤,突破100亿斤大关,标志着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42亿元、103亿元和102.6亿元。三年目标一年完成。今年上半年,小麦生产实现了“九连增”。全市小麦总产275.4万吨,增长3.5%;单产461公斤,增长2.9%,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蔬菜总产776万吨,同比增长28.7%;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3.5%;设施栽培面积达到了160万亩。食用菌总产69.7万吨,同比增长52.3%;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67%。全市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60万吨、19.5万吨、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78%、2.37%、29.87%。全市水产总利用面积21.3万亩,水产品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14.7%。通过项目建设、基地建设,全市农业规模化水平加快提高。

二是农业机械装备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24万千瓦,农机总值达42.5亿元。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今年夏收夏播,全市小麦机收率达99.1%,玉米机播率达到99.7%。全市农机装备实力的逐步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高。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86家,销售总收入达到560亿元,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31家和261家,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131处,今年上半年,全市龙头企业运行良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到3100多家,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迅速崛起。

四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三品”认证数量累计达到156个,基地面积累计达到249万亩,上半年,新增“三品”认证20个,新增基地面积20多万亩。化肥年平均施用量降低到550千克/公顷,农药施用强度降到2.33千克/公顷,农膜回收率增长到71%。户用沼气累计达到15万户,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达到876万亩,生物控害、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进一步普及。以冠县天沐、东昌府区姜堤乐园、东阿水云天生态观光园等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形成。

五是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全市各类农民科技培训达到38万人次,今年农民培训已经达到26万人次。通过小麦、玉米、花生高产创建活动和良种补贴政策,一批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等先进适用技术在生产加工领域得到普及推广。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农业依靠科技增效的气氛更加浓厚。

六是农业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里针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农村减负政策、土地承包和依法流转政策扎实实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三、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为抓手

生产力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就是提高农民从农业中获得更多农产品、创造财富的能力,主要任务就是造就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丰富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同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必须建立与发展的农村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主动调整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农村劳动者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等,在发展农村生产力方面,我们要加快农业现金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大农民科技素质的培训提高,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努力提高农产品产出和加工能力,使农民获得更多财富。从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方面,我们要通过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完善市场流通体制,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性,更大程度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我市实施的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将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集中到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了农业各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提升,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功举措,在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必须坚持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为总抓手。

四、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基地建设年”活动,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上再上新水平。抓好八大标粮基地、十大蔬菜基地、六大畜牧基地建设、六大生态林果生产基地、特种水产基地建设,普及推广种养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技术,依法推进土地流转,提升农产品产出能力和质量水平。

(二)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上再上新水平。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发掘和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搞好农业投入品的督查和市场管理,打造一批独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生态安全的农业知名品牌。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上再上新水平。以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支持龙头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再上新水平。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以争取国家投入、招商引资和加强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健全完善调度、督导、检查、考核体系,进一步发挥项目建设在提升农村生产力、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五)加快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再上新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多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提高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增加值。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抗灾防灾应对能力上再上新水平。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田示范保护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七)健全完善现代农民培育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新技术培训等工程,多形式、多方式、多层次的强化农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八)搞好政策落实和配套服务,确保农村生产力持续提高。继续抓好农村路、水、电、气、房、文、教、卫等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落实国家关于财政支出“三个重点、三个确保”政策,健全完善农业投入体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确保农村生产力持续提高,努力为建设农民美好生活家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