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三个小故事梗概:富裕和谐绿中来 鄱湖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21:37

富裕和谐绿中来 鄱湖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中国江西网:  2011-12-5 7:41:53更多新闻 GoGo  [ 浏览字号:大 小 ]  投稿·热线   0791-86730757

  近两年,江西省500万元以上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544亿元,各级财政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达500亿元左右——

  绿色发展给江西发展带来了什么?行走赣鄱间——星罗棋布、蓬勃兴起的产业园,以少量的土地支撑江西工业迅速发展,为生态建设留下广阔空间,会让你由衷感悟;遍布山野、充满生机的现代农业,会让你心旷神怡而又精神振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迅速兴起的现代服务业,会让你感慨农业大省的今非昔比……绿色,为江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令人羡慕的生态空间;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的4400万人民,正享受着绿色带来的幸福生活,并对未来充满更多的期盼和憧憬。

  这就是我们如此钟情于绿色的原因。两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的江西,大力开展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鼓点激越高扬,步履从容优雅。

  让我们共同来聆听——这一激昂序曲中跳动的既如此动人,又令人心醉的音符。

  以重大生态工程为“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气势磅礴开启新篇

  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是自世界工业文明以来还未有过成功经验的事业。两年来,江西科学求解这一发展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气势磅礴、可圈可点。

  江西水环境十分特殊——鄱阳湖流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97%左右。要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切实保护好“一湖清水”,就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建设一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江西人民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为“序”,科学开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篇——全省85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及截污主干管网全部建成,二期配套管网已建成3100公里,县市污水处理率由2007年的2.5%大幅提高到2010年的46.8%;

  102个园区污水处理项目已开工65个,其中统建项目年底前建成20个,2013年底前将全部建成;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共投入189.1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63万亩;

  农村清洁工程快速推进,在13万个左右自然村和1500个左右集镇推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已建成200多个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0.5%。

  …………

  在2010年初举行的全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苏荣满怀信心地指出:“这些工程的实施,将为江西发展创造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

  今日,憧憬正变成美好的现实,江西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绿色崛起的基础更加巩固。省政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江西省500万元以上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544亿元,各级财政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达500亿元左右。

  这是江西生态建设从未有过的大手笔!这样的大手笔,折射的是省委、省政府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加快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坚定决心和睿智眼光。

  4400万人民成为良好生态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由60.05%提高到63.1%,居全国第二位,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0.5%,11个设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十一五”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名列全国前茅。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数亿居民受益匪浅——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年均水量,占长江径流量的15.5%,超过黄河、海河与淮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水质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评价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好是差的重要标志。

  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为标志,江西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涌动深层次文化动力

  专家指出,区域经济竞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为区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决定。在全球低碳经济兴起,并逐步主导经济发展大潮的今天,江西大地上迅速凸显的生态魅力,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生态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上。江西加快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宏伟事业,因为获得了深层次的文化动力,步履更加坚定。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外,一些前几年还算稀罕的发展故事,今天听来却十分平常——在武宁,过去林区群众讲究“靠山吃山”,可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因为穷,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近年来,江西省逐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实施林权改革,那种靠山吃山、涸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得到转变。在罗坪镇长水村,过去一年要砍伐木材1000多立方米,而现在却不到200立方米。村民们有句响当当的话挂在嘴上:“宁可房屋着火,不可山林冒烟”。

  在赣州,一名客商看中赣江源保护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想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开发,却被石城县拒之门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石城还主动把赣江源禁采区面积扩大到15826公顷。据统计,赣州近年来共拒绝近百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落户。

  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两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努力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的号召,已潜移默化于全省上下的发展理念当中,成为指导具体行动的“指南针”。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理念和习惯的形成,标志性品牌的建设同样不可缺少。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部署下,江西省先后创立了世界低碳和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等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活动品牌。在共青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建设快速推进;在广袤赣鄱大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企业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日益增强。

  以生态城市、绿色乡村、生态文化为载体的生态文明社会创建工作在全省广大城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初具雏形。省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各设区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48.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分别比2009年提高4.5、11和2个百分点。

  “富自双手出,福从绿中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凸显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真谛

  “富自双手出、福从绿中来”。两年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让江西生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流金淌银的绿色生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真谛。

  前不久,代省长鹿心社深入湖区考察时,来到了鄱阳县黄家垅自然村。当他得知当地群众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兴办“农家乐”特色餐饮,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时,十分高兴。考察中,鹿心社指出:江西的青山绿水、绿色生态,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将其保护好、开发好。滨湖地区要进一步依托生态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

  2010年的“中国湖城”鄱阳县,旅游综合收入占到全县GDP的58%。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鄱阳努力打造“山湖旅游集散地、鄱湖旅游中心区”,去年共接待游客532.16万人次,其中,慕名而来的“老外”就有8.7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增幅高达40.9%。

  2009年以来,樟树市城市绿地面积以每年近2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城区每500米范围内就有一个公园或游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5平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个传统工业城市把旅游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重点扶持中药材、饮片、四特酒、精制盐、永泰板鸭、其门堂罐头、香樟剪纸等特色产品,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大繁荣,加快实现樟树的绿色崛起。2011年,樟树在中部地区百强县市中排名第51位。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也使得项目区内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省水利厅水保处2010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在赣江上游地区,以植被培育和工程手段为重点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50%上升到77%;入河泥沙大量减少,河床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防洪减灾效益。更为喜人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人均产粮增加74公斤。

  省发改委主任、省政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许爱民认为,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江西省仍将加快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投资步伐,不断使江西省的生态优势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乘势而上,真正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建设重大生态工程,强化环境治理,为生态产业体系的不断壮大拓展空间——江西的探索脚步毫不迟疑、铿锵有力。一条碧水蓝天相伴、鸟语花香袭人的康庄大道,正引导着4400万人民走向富裕和谐秀美的明天。

 

作者:何宝庆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