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60到90回概括: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 [许倬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02:39

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

类别:   浏览量: 16   版次:RB17   版名:名家在线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12-21 作者:许倬云      许倬云说历史

    十八世纪,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尤其是英国,靠着海外的发展,一跃为列强之首;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他们收入丰沛,生活要求也就跟着提升。

    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发展

    当时的手工作坊和农村手工业生产不足以应付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需求。于是,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

    当时的手工作坊工业,和农村的农舍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新兴市民阶层的这种生活需求。于是,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1773年开始发展飞速,三十年以后发生重大的改变。“珍尼”纺纱机这一系列的发展,到十八世纪后半叶,基本上已经具备现代纺织业的需求。

    和机器生产同步进行的是动力的发展。蒸汽机的原型,实际上在十七世纪晚期已经出现。十八世纪中期,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才是划时代的发展。这种蒸汽机能用于工厂,也能用于交通,可说是工业革命启发的重要新力量。

    相应而起,在机器生产方面,过去木制的机器,经不起磨擦和快速的转动,必须转化用钢铁作为原料的机器。生铁和碳(焦煤)合起来正好是一种新的钢材,成本不高,而又是很好的原料。在这一基础上,接着就是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从十八世纪晚期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不到二十年,铸造钢铁,翻制机器的工作,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生产事业。

    电力的使用,又是一大进展,十八世纪晚期,开始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十九世纪初期,使用电力已经是家常事情。十九世纪中叶,石油开始使用于能源。紧接着就是俾斯麦炼钢法的出现,钢铁的质量大为提升。内燃机的出现,又将蒸汽机的功能大为改善。

    内燃机、电力、柴油等项目的发展,又在交通工具上出现极大的进展。十八世纪晚期,蒸汽火车已经普遍使用。十九世纪的时候,火车头加上长长的列车,已经是运输上的主要方式。1863年,汽车开始出现,最早的汽车在欧洲和美国都有个别的发明。但是,福特在底特律生产汽车,却奠定了后来汽车工业的基本形式。水运方面,从1788年开始发展的轮船,不到二十年,就普遍使用于远洋的航行。到十九世纪的中叶,英国国内已有不少于六千英里长的铁道网,也有上千艘的轮船在外洋近海航行。不仅英国如此,美国、法国等也同样进入快速的工业化,拥有了现代的炼钢业、矿业、纺织业以及后来的电力设施等。到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以及他们的殖民地,都已经笼罩在工业革命的大网之下。

    工业革命逐步实现的原因

    工业革命能够逐步实现,不仅有生活上的需求,也因为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能够逐步实现,不仅是有生活上的需求,促成这个发展,也因为有前一节所说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早在远洋航行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商人们发展了几个重要的金融机制。银行、汇兑和融资可以聚集大量的资本,而且可以很容易调动资金。保险能分担风险,使损失降低到最低。更重要的是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如前章所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是皇家赞助,但是聚集的资本,却是英国一般的中产阶级,购买股票、集腋成裘,将这许多分散的资金,经过股份公司聚集,成为庞大的金融力量。

    这些制度,终于将各国的货币,从金本位、银本位,转化成国家或私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使用货币,资金的转移和汇兑就非常方便。这些金融制度合在一起,乃是促进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建立一个新式的工厂,既要掌握原料来源,又要掌握销售的市场;其中投资于机器厂房以及能源的资本,为数非常庞大;又必须以持久不断的资本作为后备。现代式的工业所需求的资金,就不再是过去作坊工业可以相提并论的了。

    大家通常拿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当作资本主义市场兴起的经典。从他的书名就可以看见,资本主义是国家组织不能分割的。正如上一节所说,资本主义出现是和现代国家的出现同步进行的。“国富论”基本的经济理论是供应双方的相对关系:产品多于需求,产品的价格就低落;需求过于产量,产品的价格就升高。从这一个理论,我们也可理解,为什么那些资本主义的列强,必须不断地扩张自己实力,一方面争夺资源,一方面争夺市场。只有经过不断地扩张,才能保证国家财富不断地增加,既然国家的成员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财富的增加,也就是人民生活的提升,因此,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供了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征服、不断扩张的经济理论。

    工业革命后工人生活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劳动者的生活和早期作坊工业的劳工生活,完全不一样。

    相对而言,工业革命以后,劳动者的生活和早期作坊工业的劳工生活,完全不一样。作坊工业时代,工人的生产能力,系于其个人的技能;个别工人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他的生产品的优劣,也决定了他产品的价格。个别的工人,有足够的动机,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生产更好的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生产者有足够的自动性和主体性。

    在机械生产的现代工业中,出品必须标准化,才能大量生产,工人不能改变机器,只能服从机器的运作。于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之中,几乎没有自己的主体性。劳动者纯粹变成生产过程中机器与劳力为一体的一部分。美国汽车生产,开拓了装配线的大量生产,将生产程序割裂为许多步骤,每一阶段只是简单的工作,一条生产线,许多任务按工序陆续进行,终于汇总为完整的产品。在这一连串工序中,个体的工人完全没有自主性,也不需要原创性。

    工人居住在工厂附近,不再有自己的作坊。他们的定位,其实就和农庄的农奴相差不远。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工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有固定的工资,不必担忧农作物的丰歉,也不必担心生产品市场的不断变化,然而,为了固定的工资,他们和工厂主之间的关系,处于完全不利的地位。工厂主必须压低工资,才能提高利润;一般市场上的消费者,也盼望产品价格低廉,才能普遍地使用新的产品。这些条件,服从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生产者在生产链上,居于最没有自卫能力、最弱势的一环。

    工业生产的能源和材料,以煤和铁为最大宗,燃烧生煤取得的动力,乃是十八到二十世纪初最主要的能源。生煤的燃烧,使得工厂附近的环境,整天笼罩于黑雾之下。工厂主可以居住在空气新鲜的其它地方,而工人必须拥挤地居住在空气恶劣的厂区附近。于是,工人的健康情形恶劣,死亡率也相对地提高。

    工业化的影响及后果

    工业化的国家,不断争夺煤铁资源,在一些两国交界不太明确的地区,两国就因为不断要争夺矿产,而有战争。

    工业化的国家,不断争夺煤铁资源。这些工业化国家,努力开采自己手上的煤矿和铁矿。在一些两国交界不太明确的地区,两国就因为不断要争夺矿产,而有战争。譬如,普鲁士和法国,在一百年内不断地争夺萨尔和鲁尔这两个拥有丰富矿藏的地方;双方来来回回,战争不断。同样地,为了争夺非洲的矿产,德国、比利时这些国家,也在非洲尽力扩张自己的领域。比较晚近的现象,则是争夺石油;中东是石油最富的地区,于是,欧洲列强都在中东尽力要取得石油产地的控制权。一百多年来,中东地区纷扰不安。用中国的成语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中东不幸拥有丰富的石油矿藏,反而惹得一百多年来的战争与动乱。

    美国因为地大物博,可以不需在外面争夺资源,宾夕法尼亚州的煤矿,加上内陆的铁产,使美国有足够本钱,推动自己的工业化。然而,美国必须要有市场,才能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产量,获取外国市场上的利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快速地完成工业化,其实力之强,足以抗衡欧洲列强。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和后来快速工业化,新兴的美国不容易在国际竞争之中脱颖而出。美国的工业化,当然也吸收了大量的欧洲移民。美国人口的增加,如果只是依靠其土地资源,未必能吸引这么多的劳动力。这些欧洲的穷苦百姓,远洋跋涉来到新的土地,正是因为美国有了快速的工业化,工厂需求劳工甚急。许多没有本钱的工人,或者丧失土地的农夫,才一批一批跨洋进入美国,在美国立地生根,使美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熔炉。

    工业革命以及因此引发的现代工业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很重要的里程碑。在此以前,人类的生活是和自然环境互动相应的。但是,工业化以后,人和自然的互依和相融,不仅脱钩,各行其是,而且人力大量毁伤了自然环境。城市里的生活,是完全人造的环境,不顾自然条件而创造了一个居住的新环境。矿产、水源、植物,都因为工业化而转变为生产的原料。空气也因为种种能源的使用,大为毁伤。水力发电,由于建造水坝,更改了河流的方向和流量。相对讲起来,城市中人力创造的新环境,愈来愈舒服;却也因为人类夺取了巨量自然资源,我们生活的环境,蒙受无可逆转的损失。

    工业革命当然也影响到社会的工艺,劳工阶层和工厂主之间,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愈来愈远。工业革命也造成了列强和世界其它国家之间国力有巨大的落差。白人为主的工业国家,不仅依靠武装力量控制世界,而且依靠大量的生产,完全改变了世界上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相对关系。

    ●许倬云口述,陈珮馨、陈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