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苏菲新婚:薄熙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对中国有极端的重要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18:56

薄熙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对中国有极端的重要性

2011年12月21日05:09 华龙网 我要参与(7)

薄熙来在市委三届十次全会上发言

黄奇帆陈光国邢元敏张轩出席会议

华龙网讯(记者肖竹)19日,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开幕,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市委书记薄熙来作主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出席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张轩就《决定(审议稿)》作了说明。

重庆这些年能取得一些成果,民主法治是重要的动力和保障

薄熙来在报告中说,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民主法治建设,是市委经过充分考虑作出的决定。重庆这些年能取得一些成绩,民主法治是重要的动力和保障。将这些成果制度化、规范化,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断加以完善,对重庆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民主法治的政治性、原则性很强,研究部署这项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中央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二是要紧密结合重庆的创新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这次全会就是要发挥集体智慧,博采众长,力争形成一个好决定,扎实有效地推进重庆的民主法治建设。

我们党正是依靠民主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薄熙来说,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就是一面思想、理论的旗帜,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毛主席在谈到旧中国状况时曾经讲,“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是独立,二是民主。”缺少独立就是殖民地,缺少民主就是封建。所以,我们党一成立,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旗帜。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组织“三湾改编”,设立士兵委员会,在军队中首创民主。上世纪30年代初,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而且制定了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进行民主法治实践,老百姓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新生活。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有一段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著名对话。黄炎培先生说,中国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有跳出这个“周期律”。毛主席坚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薄熙来说,民主是一种巨大的政治力量。我们党正是依靠民主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端的重要性

薄熙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益于民主法治的有力保障。建国后仅半年,就颁布了《婚姻法》。1954年制定宪法,4亿国民中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建议。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来又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奠定了共和国的基础。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用30多年的时间,解决了10多亿人的吃穿住行,2亿多人摆脱贫困,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切实保障。人大代表普遍实行差额选举,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完全实行直接选举,人民民主得到广泛体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被写入宪法。30多年来,制定了240部法律,706部行政法规,8600多部地方性法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薄熙来说,小平同志曾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强调,只有发展民主法治才能体现和保障人民利益。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个特征就是“民主法治”。他还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习党的领袖关于民主法治的论述,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薄熙来说,在民主法治的实践中,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实际上是对富人的民主”。对西方的竞选,西方媒体评论说,“与其说是不同施政纲领的对决,不如说是钱袋的对决,谁筹集的竞选资金多,谁就多一份胜算”。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决不能走这条路。邦国委员长在今年“两会”上明确提出“五个不搞”:“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就是我们党庄严的政治宣言!二是突出中国特色。世界上没有抽象的、普遍适用的民主,只有具体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主。如果脱离本国国情,盲目照搬他国模式,最后只能是政局动荡、社会冲突、人民受难。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三是要有序推进。地方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一步一步地走稳走好。

联系群众就是发扬民主,这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薄熙来说,直辖以来,历任市委、市政府都十分注重民主法治建设,为我们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德邻、海清同志强调依法治市,制订了一批新法规,确保了直辖之初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国强、叙定同志推进决策民主和基层民主,还规定了律师事务所每年免费为群众办案的件数,降低老百姓打官司的成本;镇东、鸿举同志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并建立行政首长问责、政务信息公开、决策听证等制度模式;汪洋、鸿举同志建立市委常委会定期向民主党派通报工作制度,并推行社区居委会直选。近些年,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民主法治继续落实到密切联系群众、办好民生事业、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首先是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意愿。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家宝总理说过,“需要从上到下建立一套完整的联系群众的制度,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叫做真正发扬民主,让人民当家作主。”联系群众就是发扬民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发扬民主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基础性的工作,是实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任务。

薄熙来说,这些年来,我市探索了不少联系群众的办法。2008年起,我们落实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和群众意见定期反馈的“三项制度”,接待群众470多万人次,走访5000多万户次,帮助解决350多万件问题,群众满意度达到96%。这一制度使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更紧密,听取民意更直接,解决问题更迅速,实现了群众意见有人听、困难有人帮、怨气有处诉、事情有人管,使基层民主落到实处。开展“大下访”、“三进三同”、“结穷亲”等“三项活动”,让群众感觉党员、干部就在身边,是实实在在为他们谋利益的。这些活动改善了党的形象,增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亲近感,群众反映,“干部下去了,民心回来了”。如果干部高高在上,整天待在大城市,就会脱离群众,民主也会渐渐消退。“人大代表在行动”,“800政协委员助推40区县”,都为区县发展、民生改善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民生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改善民生就是发展民主

薄熙来说,民生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改善民生就是发展民主,就是保障人民权益。反过来,发展民主可以促进民生的改善。小平同志讲,“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而改善民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最好办法。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民生解决不好,出现两极分化,“三个差距”拉大,老百姓整日为生计发愁,那还谈何当家作主?谈何公平正义?

薄熙来说,这几年,我们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发展路子,出台“民生10条”、“共富12条”,就是抓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主法治。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保障群众的居住权;推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保障农民的发展权;发展微型企业,保障群众的就业权;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保障分配公平;探索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工享受公平待遇。

薄熙来说,“共富12条”提出了一系列调节收入分配的措施,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等。既采取了民主的办法,如发挥企业工会、职代会的作用,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又注重法治的办法,用制度减轻普通劳动者的税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障社会分配的公平。这些举措,让老百姓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在政治上享有尊严。

薄熙来说,民主法治的“根”在基层,根深才能叶茂。一定要落实基层民主,真正让群众当家作主。2010年以来,全市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百姓自我管理基层事务,自主决定本村事项,对基层事务有了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实行公开推荐、直接选举,群众满意度达96.7%。基层干部天天同老百姓打交道,公推选出的人也自然能代表群众的意愿。

“打黑除恶”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依法办案,既是民主建设,又是法治建设

薄熙来说,安全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让老百姓过上平安生活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加强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和司法公正,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过去3年,我们打掉了500多个涉黑涉恶团伙和77个“保护伞”,破获命案1900多起,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群众安全感达到96%。“打黑除恶”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依法办案,既是民主建设,又是法治建设。一个社会、一座城市,不能让黑恶势力为非作歹,无法无天,必须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打黑除恶”,我们走的是群众路线,5万多条违法犯罪线索中,80%是实名举报。这充分说明群众是有勇气、有正义感的,面对黑恶势力无所畏惧!我们还坚持依法办案,在打击面上不缩小、也不扩大,在定性上不降低、也不拔高,不枉、不纵、不漏,确保审判的公正。

薄熙来说,“交巡警合一”改革已见成效。政府下决心建成了500个交巡警平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见警率”和警察与犯罪分子的“碰撞率”,实现了“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群众更直接”。这被《求是》杂志称为打击犯罪的第一阵地和亲民爱民的第一窗口,并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大民生决策”之一。我市还探索建立校园安保体系,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香港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位列最安全城市榜首。

(责任编辑:张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