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新宝石系统:伟大领袖,人民贴心人——永远的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9:18

伟大领袖,人民贴心人——永远的毛泽东

——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 作者:寒江钓雪  

我们即将迎来伟大领袖毛主席118周年诞辰。在毛主席离开中国大地、离开他深爱着的人民35年来,中国发生了所谓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这种变化的实质和本由,我们此前曾在相关文章中有所论及,这里不再赘述。但每逢每年的9.9和12.26这两个让人们撕心裂肺、无比怀恋的日子,中国大地总会自发出现一股红色的纪念大潮。毛主席虽然告别了我们,但人民却永远将领袖放在心底。并且我们相信,毛泽东思想在当今纷纭动荡的国际局势和复杂纠结的国内现实的状况下,必将更加绽放出熠熠生辉的万丈光芒。
在这样的日子里,人民会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来表达对领袖的无尽怀恋思念。我们感觉可以告慰领袖英灵的是,毛泽东思想已正在被无数的人们学习运用。中国人民正运用毛泽东思想来客观解析、透视这个“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更有许多人们还运用不同方式同社会散布、流行的非毛、反毛以及非社、反社邪恶势力做着不懈的斗争。
中国人民可以骄傲地向外宣告,中国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到今天还屹立不倒,之所以人民还对党的自新、对真正社会主义复兴抱定无比坚定的信心,就因为中国有一个毛泽东。三十年来,无论那些阴谋势力怎样刻意的妖魔化毛泽东,但丝毫没有改变人民心中的领袖形象。所以,从这一点意义论及,毛泽东就是中国社会红色翻盘的希望,就是我们为之奋斗、致力于社会主义复兴大业的坚强信心!
在人民领袖的红色诞辰到来之际,摘选几则毛主席当年亲历的事迹以俟人们。从这几则极为普通的真实事例中可以看到领袖对人民无限的爱。它不像某些政客的作秀,只是用动听的谎言欺骗人民,而从来没有兑现的可能。毛主席是用自己毕生的追求与奋斗,一直在带给人民实实在在的幸福。还可以告慰领袖的是,他为之不屈奋斗的事业后继有人。今天,更多的人民已觉醒,正汇聚在毛泽东巨手挥指的红色大道上。


以下文字引自《毛泽东故事》

《关于“家”》

每当部队打开一个县城或集镇,主席时常派人或亲自领着警卫先去敌人的县(镇)政府,找敌人的档案文件,再去当地的邮局,买报纸和杂志。往往大家空着手跟他出去,转一圈回来,每个人都背一大捆书报回来。当天晚上主席用红笔划出记号,大家便照着剪下来保存起来。
一天,部队到了江西的信丰县。这地方过去部队来过几次,老百姓都知道红军好,街面上的商店开着门,好多百姓都出来欢迎红军。
刚住下,主席便对警卫小陈说:“陈昌奉,走!到邮局去!”
邮局,在小陈的印象里,就是个贩卖书报的商店,至于别的,当时他是不怎么清楚的。
到了邮局,主席开始在一大堆书报里翻着,不时挑出几本书,几张报纸递给小陈。
付好钱以后,小陈一边整理着书报一边问主席:“主席,这邮局都管着些什么?”
“邮局管得可多啦!”主席对他解释说:“送报、送信、打电报、打电话都要他们。你要是给家里写信,它就会给你送去。”
“我给家里写信它也能送到?”从邮局出来,一路上小陈就想这件事。这可太好了!算算离家也有二、三年了,可家里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呢?父亲还在吗?他怎么活着?……许多问题,一下子涌到脑子里。要是能给家里写个信该有多好呀!
回到驻地,天已晚了。放下书报,给主席点上灯,他就开始翻阅起来。按时间小陈该给主席打饭去,可由于邮局的问题,搞得他脑子里挺乱,光想着这件事,竟站在主席面前发呆了。
“怎么啦?”主席看小陈神色不对头便问道。
“主席,”他说,“它果真能把信送到家吗?”
“能!,你家也是苏区了!”主席了解了他的问题,接着说:“想给家里写信了吗?”
小陈点点头。一面走上前去轻轻地说:“主席,我想给家里写信,可是……”
“写不来!”没等小陈说完主席便接上说:“来,我给你写。”
一听主席要给自己写家信,可把小陈乐坏了!可又一想,主席这么忙,还要耽误他的时间,心里又有点不安。只听主席说:
“你想告诉你父亲些什么?”说着拿出信纸来。
“我……”是呀!对父亲谈些什么呢?自己一点也不知道。便说:“主席,你看着写吧!反正谈我在红军里好,跟着您好,很好很好就是了!”主席又问过了小陈家的详细地址和他父亲的名字,他就打饭去了。等他打饭回来,看见主席一手托着腮,一手拿着笔在思考着什么。小陈知道,这时请他吃饭是不合时宜的,便把饭盒子轻轻地放下走了出去。
小陈躺在松软的稻草铺上,觉得全身热得很,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想着自己,想着主席。他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参加了自己的队伍,当了主席的警卫员;现在居然由主席亲自给写家信,几年来,主席对自己各方面——从生活到学习,一直像慈父般的关怀,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恩师啊!就这样想啊、想啊,眼泪竟不由人的顺着两腮滴到稻草上。夜深了的时候,他又跑了出去,望见主席屋里的灯还亮着,主席还在工作呢!那一夜他没有睡好。
第二天上午,小陈端着饭走近主席的办公室,他拿着那封早已写好的信,交给小陈说:“信写好了,你看行不行?”
小陈连忙放下饭盒,双收接过信来,惶惑地说:“行!这还能不行!”
“快送邮局发走吧!”主席催促着他。
小陈突然敬了个礼,连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跑出了主席的办公室。
回来后,主席望着他说:“这可放心了吧!还想家吗?”
他傻笑了一会说:“不想了!您叫我回家,我还不回去呐!”
1933年秋天,部队攻打建昌府的时候,主席和一些中央委员到了广昌。广昌这地方离小陈的家乡宁都已经比较近了,回家看看的念头一下子冒出来了。到达广昌的第一天,小陈便对主席说:“主席,到广昌府我可熟了,要是回家看看,我可认得路呐!”
主席朝小陈微微一笑说:“不要着急,慢一点嘛,越走离你们家越近。”
“真的!”小陈大声地说出这两个字,心高兴的都要跳出来。
两三天以后,小陈就跟着主席到达了他久别的家乡——宁都县,到达宁都已是下午两点左右。主席就住在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那里。一住下,主席就把小陈叫去,拍着他的头说:“想回家不?”
“……想。”
“好!”主席说:“这几天我在这里开会,你回家看看。”主席说着停下来,望着小陈问道:“要多少天?”
主席一说让小陈回家,他脑门里红的一下热了起来。主席这一问,小陈一时无法回答。于是主席伸出一双大手说:“十天,怎么样?”
小陈说:“好!”说罢就想走。但当他刚要挪动脚步时,陡然想到他回家之后主席吃饭、喝水谁来照顾呢?“不!主席,我不会去了。”他说。
“怎么啦?”主席好奇地望着他。
他说:“我回家您吃饭、喝水怎么办?”
主席笑着走到他的面前,双手搭在他的肩上慈爱地说:“去吧!回家看看,回来工作就更有劲儿。你们家也是苏区了嘛!”他停了停,又对小陈说:“回来不要到宁都来找我了,直接到长汀去,我在那里。”
小陈点点头,还是不想走,心里又矛盾得很,老觉得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好,很不放心似的。
在回家的路上,小陈的心一直很激动,他想到他的家,它已经变成苏区——世界上哪里还有比苏区更好地地方!又想到主席,他真是穷苦人的伟大领袖,世上还有比他再好的人么!?


《背伤员》

这个故事发生在红军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一天,红军在江西省永丰县的中村追上了逃敌,毛泽东亲自在前线阵地指挥战斗。
战斗十分激烈,阵地上到处响着密集的枪声和炮声。警卫员吴吉清完全被这枪炮声吸引住了,他都看得出了神。突然有几颗子弹突突地打到他的周围,他才猛然想起毛委员的安全。可是,等他转过身来找毛委员时,连个影子也没瞧见。这下,小吴可着急了。他急忙把指挥所里里外外找了个遍,结果还是找不到。小吴冷静地想了想,心里猜毛委员可能又是帮助运弹药,或是帮担架队抬伤员去了。他立即跑出了指挥所,但后方去寻找。
其实,小吴这一回猜错了。毛泽东同志是到前沿阵地了解情况去了。
当部队又发起新的进攻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忽然发现一个姓赵的战士负了伤,他赶忙过去,扯下自己的衣襟,给小赵包扎好伤口,背起来就往卫生队跑。
一开始,小赵就觉得给他包扎伤口的这个同志很面熟,可是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他心里想:一定得问个清楚,不然,以后想谢谢都没法找。
“同志,咱们好面熟,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毛泽东同志边走边回答说:“对呀,我们都是红军,常见面的。”
毛泽东同志背着小赵一气跑了一里多路,累得满头大汗。正巧,这时警卫员小吴找来了,他看见后快步跑了过来,请求说道:“毛总政委,您快歇歇,我来背!”
小赵听说背他的是毛总政委,猛然一挣扎,哧溜一下就从毛泽东同志背上滑了下来,说什么也不让背了。他两眼噙着泪花,叫了一声“毛总政委!”再也说不下去了。
停了一会,小赵恳求地说:“毛总政委,您快去指挥战斗去吧!我爬也能爬到卫生队去,您放心好了。”毛泽东同志劝说了一阵子也无效,只好吩咐小吴:“你快去找付担架吧,我们抬着他。”
“不!毛总政委,我不要您抬。我自己能走!”说着小赵就支起身子,想走几步给毛泽东同志看看。可是,小赵刚抬起腿,就打了一个趔趄,毛泽东同志赶紧上前拦腰抱住,才没有摔倒。
毛泽东同志看到小赵疼得脸上直冒汗,一边亲切的安慰他,一边轻轻地用毛巾给他擦头上的汗水。一会,正好担架队从这儿路过,小吴立刻去叫了一副,毛泽东同志细心地把小赵扶上了担架,又嘱咐了担架队的同志几句,才放心了。
小赵感动地直掉眼泪,他几乎是哀求着说:“毛总政委,这儿离前沿阵地太近,太危险了,您赶快走吧!”
担架队把小赵抬走了。
毛泽东同志冒着枪林弹雨,又快步向前沿阵地走去。


《打井的故事》

在江西瑞金的沙洲坝,靠村子附近有一口井,井台上至今还竖着一块纪念碑,碑上刻着两行注目的大字: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口井,可不是一口普通的井。它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是在1933年4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央军委迁到了江西瑞金的沙洲坝。当时,毛泽东同志也来到这儿。
一天傍晚,毛泽东同志正坐在一棵大樟树下,和村里的杨大伯拉谈,一个老表挑着一担水走了过来。当他经过毛泽东同志身边时,毛泽东同志扭头一看,忽然发现他挑的这担水很浑浊,于是便疑惑的问:“这么脏的水,做什么用啊?”
“吃得。”挑水老表回答。
毛泽东同志听了不由得皱了眉头,他弯下身子,又仔细看了看桶里的水,发现水不仅脏,而且还有小虫在爬动,忙直起身问:“不能到别的地方挑点干净水吗?”
杨大伯接上去说道:“主席,不瞒你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人吃、浇地、洗菜,全都是靠塘里的这点水!”
挑水老表朝北面山脚下怒了努嘴说:“那边乌鸡岽下有一股山泉水,就是路远水少,半天才能挑上两担,中央机关来了后,村子里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吃水用水就更困难了。”
毛泽东抬起头来,向山脚下望了望,果然看到那边黑压压的有一大帮人在挑水。
杨大伯叹了口气说:“主席,红军来了,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可就是天旱缺水把我们害苦了。”
毛泽东同志听着不住地点头。
当天夜里,村里的人们都已经入睡了,毛泽东同志还一直在屋里走来走去,想着怎样才能解决群众吃水困难的事。
第二天,天刚亮,毛泽东同志就起来了,他到村里村外转几个圈。回来后,便让红军干部用竹子做了一个水管,把乌鸡岽下地泉水引进村来,再用一只四方大桶把水接住,先暂时解决一下群众的吃水困难。
晚饭后,毛泽东同志又让乡苏维埃主席,找来了村里的杨大伯和几个老年人,一块商量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先把早晨在村里村外察看的地形说了一遍,然后提议:“能不能在村里打口井?”
几个老人听说打井,都为难地说:“沙洲坝自古以来都没有打过井,再说也没有人会打井啊!”
毛泽东同志启发大家说:“我小时候放牛的时候,很喜欢在河边沙滩上掏个坑,玩沙坑里渗出来的水。这打井就和掏沙坑差不多,只要位置选的对,就准能打出水来。”
说起掏沙坑玩,大家都笑了,种田出身的,谁小的时候没玩过。你一言、我一语,顿时议论开了,都认为毛泽东同志说得有道理,可以先试试。
接着,乡里又召开了群众大会,决定就在乌鸡岽下地泉水附近打口井。
过了几天,果然挖出水来了。全村人都高兴极了,争着去挑水吃。可是,过了没几天,就出了问题,大家忽然都不愿意去井里挑水了,连红军为群众做好事,挑着送上门的水,也被群众偷偷倒掉了,不少人又到塘里挑脏水吃了。
打井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因事出去了几天。他回来后,马上知道了这件事,一了解,才知道,原来那口井的附近有个坟场,群众犯疑心,不愿吃这井里的水。
毛泽东同志又找到乡干部,在村子附近重新找到井位,打了第二口井。为了打好井,毛泽东同志还带着几个乡干部下到井底,亲自铺上木炭和沙子。
第二口井很快也打好了,清清的井水漫上来,引得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跑来看。有个老婆婆双手捧起又清又甜的井水喝了一口,高兴地说:“毛主席,您真替我们把什么心都操到了。”
从此,沙洲坝人就再也不喝塘里的脏水了。


《最后一支盘尼西林》

东渡黄河后,毛泽东乘吉普车,由城南庄去西柏坡。吉普车翻山越岭,在山路上艰难爬行。经过一道两面峭壁的大山沟时,路边草丛中隐伏着人影。警卫人员立刻手摸盒子枪睁大警惕的眼睛。
渐渐接近了,看清是个八、九岁的女孩子躺在路边的茅草上,身边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车从他们身边驶过,那个女孩子双眼紧闭,脸色蜡黄;坐在她身边的女人正在流泪。
可是,在警卫员松气之际,毛泽东却身体一阵震颤,叫道:“停车!”
司机周西林把车刹住,毛泽东第一个跳下车。过去他可不是这样,过去都是卫士去开门扶他下车。毛泽东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边,摸摸孩子的手和额部:“孩子怎么啦?”
“病啦!”女人泪流满面。
“什么病?”
“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升。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了一口气……”女人呜呜地哭出声来。
警卫员看到毛泽东眼圈泛红,猛地扭回头,朝车上看。
“我在这里。”朱医生在毛泽东身边说。
“快给这孩子看病。”
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那妇女孩子发病过程……
“有救吗?”毛泽东声音颤抖,提着一颗心。
“有救。”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顿时放开声音。
“可这药……”
“没药了?”毛泽东又显出紧张担心。
“有是有……只剩下一支了。”
“什么药?”
“盘尼西林。”
“那就快用。”
“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舍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朱医生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用给了生病的孩子。那时,抗生素不像现在这么泛滥,所以很显特效。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功夫不大,孩子忽然掀起眼皮,轻悠悠叫了一声:“娘……”
那妇女呆呆的睁着大眼,眼泪小河一样哗哗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后来,每当谈起那个孩子和流泪的母亲,毛泽东眼圈总要泛红:“也不知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他多次感慨:“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就该为农民治病么!”


《农妇和领袖》

毛泽东手中这一份文件里,汇报了清涧一个农妇因为丈夫被雷电击死,大骂“世道不好”,大骂共产党“黑暗”,大骂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等等。这个泼妇已被捕捉送来延安,保安处意见是审讯后予以惩处。
“不能这么做嘛!”毛泽东当即指出:“大骂之事,是民间常见的,大部分是因为气盛所致。为什么生气?人家死了人,出了事嘛!迷信不可信,还是个教育和认识问题。”
这天,毛泽东的思绪一夜未平静。一早,他召见军委总部的保卫部长钱益民,当面交给他一项任务:“把骂我们的那个妇人带来,我要亲自问问话。”
钱益民把清涧的农妇带进了会客室,毛泽东迎上前说道:“你不用怕嘛!请坐,请坐,坐呀!啊,没好招待啊,就几只枣,还是你们陕北人民辛苦的汗水浇种的。吃点,吃点吧。”
毛泽东亲切、随和的迎客辞,使进门时浑身哆嗦发抖的农妇定了神。她慢慢地坐到椅子上。
“家里有几口人?”
“六个哩。咱男人的娘,七十哩;咱男人,四十七,他……”
“不要难过。他这么死了,我们也很难过的。听说他是庄稼好把式,人很能干。这些,我们政府在追悼他时要表扬的嘛。”
“还受表扬?”
“不骗你的。中国老百姓,勤劳忠厚。我是湖南人,我家也种地,种的是水田。这里的地只长旱作物,陕北的人呀,比湖南人还苦哟。”
“您是毛主席吧?看,您下巴的那个黑痣!哎哟,咱村的长辈爷,说那是颗大福星哩……”
“真是这样就好哟,我可以多为你们穷苦人,也为我这一些从穷苦人中打天下出来的红军革命者做好事呀!”
农妇听到毛泽东开怀大笑,却掩脸痛哭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骂了共产党,骂了革命政府,甚至还骂了中央的大官——她心里明白:最大的官就是这位毛主席嘛——她竟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召见,又受到这位大长官的热情接待!想到这里,她更加感到内疚,说:
“毛泽东,咱不好哩——咱不骂政府哩——咱犯了大罪嘛——您就枪……毙咱……”
她说了,双腿一软,竟跪在毛泽东身前。毛泽东慌忙俯身,双手扶起农妇,说:“妹子,你不用难过嘛!也不要这样哟,我们不会枪毙你的。我已批评了清涧的地方干部,也批评了延安的执法部门。老百姓有具体困难,不予解决就该挨骂嘛!你骂了政府,被捉来了,我今天同你像亲姐妹兄弟样谈谈,你不用害怕,要对我讲真心话:究竟有什么困难才骂政府呀?说心里话。我们才叫一条心啊。”
毛泽东的这番话,真说动了农妇的心。她擦干泪水,坐在椅子上,不假思索地说:
“好哩!好哩!咱说嘛!毛主席呀,您到延安已四、五年了吧?您可能没去过咱清涧哪里吧?咱村,咱家,真是苦哇……
“咱有三个娃,大的才10岁,小的才3岁半。地里庄稼,靠咱男人顶着。咱男人的娘,是个瘫痪人,住的两孔窑,靠沟沟边,水发了就涝了。说打孔新的,至今没劳力,也没钱雇人。是共产党来了,开始有了咱的5亩地。头两年还好,咱吃不完。这两年,村的官,乡的官,县的官,都不管咱的死活嘛!要公粮还骂咱男人,连老娘也骂哩!”
毛泽东压住胸中怒火,亲切地说:“啊!妹子,说吧!都讲出来。”
“主席,咱没讲的啦……您太忙哩,再说,讲了,也变不了嘛!咱只求您,咱男人走了,看在咱三个娃份上……把咱早点放回去……行哟?”
“行!行!”毛泽东满口答应,他招手让门外的钱益民和一名干部进来,立即指示说:“这位妇女,马上放人!还需派专人护送她回家。记住,去清涧的人,带上公文,讲明这位同志没有什么罪过,这是个好人,是个敢于讲真话,为我们共产党和革命政府提了良好愿望和意见的好同志!要对当地政府讲明,对她家实行具体的特别照顾。同时,清涧的公粮问题,社会调查部和边区政府要做一次认真调查研究。该免的要免,该减的要减,不能搞国民党反动派那一套:搜刮民财,不管百姓死活!还有,社会调查部要根据这次捕人甚至妄杀无辜做出深刻反省。我们的组织、干部部门,也要对现行的村以上当权的官员,进行一次审检。不胜任的,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撤换下来。”
毛泽东同农妇握手道别时,又把会客室内一小蓝红枣全装在她衣兜内,连声说:“妹子,谢谢你哩!你给我们讲了真话,讲了我们工作的错误、缺点,你是我们最应尊重的好同志啊!”


《第一次听喊万岁》

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可是总把我当领袖也不行,我受不了……”这段话是对许多卫士和警卫战士讲的。是他在休息时,同大家聊天开玩笑,有的人拘束,他讲了这段话。
警卫员李银桥第一次听到群众喊毛主席万岁,是1947年夏天的事。他说的第一次,不包括平时开群众大会呼口号,而是指群众面对毛泽东自发的欢呼声。
就在刘戡七个旅的追兵紧追不舍的那一次,中央纵队离米脂20里,甩开大路,转向东边的山沟。经井儿坪、陈家沟,翻一座山,到米脂至葭县的大川里。大路上很少遇见老百姓,可是一拐进山沟,人渐渐多了,地里有人做活,路上有人挑担。再往里走,正逢集市,人来人往,买卖东西,非常热闹。显然,敌人还没来过这里。
毛泽东在马上皱起眉头,因为追兵不到30里,一场劫难很可能发生。他令警卫排长叫来群运组的同志:“马上把你们的人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去,向老乡宣传坚壁清野。敌人跟脚就到,不能让乡亲们受损失,也不能让敌人吃饱肚子!”
毛泽东又向支队参谋长下令:“人群不要惊扰集市上的群众,部队绕镇外走。”
可是,群众已经看到了这支队伍。纷纷涌到镇外。那时的军民关系确实如鱼水之情,老乡们争抢着向同志们问好。那时,毛泽东这个响亮的名字,普天下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限于条件,就是在老解放区,人们见到的也只是画像,没见过照片,更少有人见到真人。何况,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一直使用化名李德胜,所以多数时间不曾被人认出。有的房东与毛泽东朝夕相处几十天,却不知毛泽东就坐在他对面。
这一次却发生了意外。人群中忽然响起没有十分把握的惊叫声:“毛主席?”
毛泽东在马上蓦地转脸,完全是出于本能地朝那叫喊的方向望了一眼。一瞥之间,第二道惊喜的叫声已经响起:“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人群陡地起来波澜,镇子里的人丢下算盘秤杆,丢下货物不顾,拔腿就往镇外跑,立刻汇成奔腾的洪流;已经在镇外的群众抢先一步朝马上的毛泽东拥过来,欢呼声惊雷一般响彻云霄:“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队伍完全卷入沸腾的人流中,挪不动步。毛泽东在马上朝群众招手,脸上露出安静的微笑,但是眼睛有些湿润。同志们的眼睛都湿润了,并且也感到光荣自豪。大家自然而然将这种欢呼看做是群众对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拥护和热爱。毛泽东这个名字,已经成了理想、信念和力量的代表。这次欢呼,不像20年后红卫兵的欢呼那么狂热,但是,那种真诚朴实、亲切热烈的情感流动,却是更能动人心魄,使人激昂感奋,热泪哽咽。李银桥看到孩子们奔跑着欢呼跳跃;看到青壮年们举起森林般挺立的臂膀;看到婆姨们挤挨着踮脚眺望,一种暗暗欣喜又是春意盎然的神采笼罩着她们的眼睛,荡漾在她们的唇际。头上包白羊肚毛巾的老汉扔掉铲,擦着脸上的泪水,挤到毛泽东的马旁,探着手只触到毛泽东的后衣襟,爬满皱纹的褐色脸孔便放射出复活了青春的光彩!
没有报纸广播“大树特树”,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国民党的咒骂:“土匪”、“强盗”、“魔鬼”。毛泽东完全是用事实说话。他对中国整个时局和民众情绪了如指掌,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向老百姓说明深奥的道理;他用他的思想、理论、卓越组织能力和杰出的领导艺术,赢得一大批民族的优秀子孙为追随者,又通过这批追随者团结了绝大多数的群众,于是,他成为人民全心全意拥护爱戴的领袖。那时毛泽东喜欢人民喊万岁,希望人民喊万岁。因为在当时老百姓的心目中,毛泽东和共产党是一个意思:因为万岁不万岁是衡量党的方针政策的标志;因为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

如果说像上述这样的亲民故事,毛泽东做过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领袖和人民之间那种鱼水情谊,也不是仅靠一篇文章,或是几本书就能表达出来。今天只是筛选其中几例,这也是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能舍生忘死紧密追随毛泽东打天下,追随共产党闹革命的深刻原因。同样,无论社会怎样的变化,都需要执政者继承与发扬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心底无私的高尚情怀。
我们说了,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高瞻远瞩的革命家战略眼光,坚定不移的马列主义信仰,纵横捭阖的天下无敌英雄谋略,更还有对人民无限的大爱和无微不至的关切情怀。正因为如此,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人民却永远将他放在心里。永远怀念着他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才是人民的最贴心领袖!
“特别是”以来,虽然社会上出现一股非毛反毛的邪风逆流,但任凭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污蔑、妖魔化,人民的心里还是有一杆秤。他们明白,谁才是将人民的利益时刻放在心里,并用终生的奋斗来为人民谋福利;谁才是无耻卑鄙的政客,企图靠否定与刻意淡化毛泽东而来为自己贴金。但30年的时间,已充分证明:毛泽东永远是永驻人民心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前进发展离不开、绕不过的正确方向!
最后,套用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以送给那些企图靠人为阴谋贬低毛泽东而拔高自己形象的卑劣政客:鹰有时飞的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
 公平公正的言论自由才能使360图书馆壮大和发展。转载此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言论自由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转载人同意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写一篇演讲稿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争执的思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泽东为谁题的? 毛泽东 为任人民服务 中引用史记的一句话 请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属相是什么啊?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为什么只有一位? 人民智慧的结晶——谚语 ★毛泽东时代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与现如今的艺人们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毛泽东时代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与现如今的艺人们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文艺工作者与现如今的艺人们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谁知道毛泽东 邓小平关于人民调解的论述(只言片语也行) 毛泽东使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这话的感想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上2句话是毛泽东为谁题写的? 请问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巩固人民政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分求“一生为人民 永远是公仆”的伴奏音乐! 毛泽东在碑文中,分别向三个时期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致敬,试列举每个时期牺牲的人民英雄个3人: ★毛泽东时代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与现如今的艺人们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再说——哎~~我亲爱的鸡西人民啊! 星际——我们永远的最爱 关于永远的——散文 女人永远的“战争”——减肥 关于“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的方案 沁园春 雪——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