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和刘真君结婚:雨水、人生与模式化思考[栖息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1:09

天上下着雨,排水沟附近汇集了数股清流。自然界在演示着它的威力与神奇的同时,也展示了模式化的力量:修路的时候,马路两侧只修了排水口,却没有修排水沟。可人类没有去做的事情,大自然代做了。当新路修成,第一次迎接雨水的时候,除了由高到低,水流就再没有其他的规则和定势可以遵循。想怎么流就怎么流。可这第一次看似自由的水流过程也为后续的雨水铺设了道路:这些雨水总要在道路上冲刷出深浅不一,甚至肉眼都难以察觉的痕迹。下一次降雨,大部分雨水还是要走这条路。因为同样的地势,冲刷过的地方稍低一些,第三次,会有更多的雨水途经此处。第四次、第五次……终究有一次,道路上会出现大自然造就的排水沟。


人生也是一样,大学尚未毕业,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做什么。可一旦毕了业,走向社会,你就被打上了职业烙印。也许你并不喜欢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过时间会在大多数情况下改变你的想法。做老师,就越做越象老师;做技术工人的,就越做越象技工,做管理人员的呢?就越做越象个领导者。


你看起来象什么,对你自己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但对于接触、认识你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他们会按照他们心目中的你去对待你,他们会选择合适于你的语言与你交谈,会拿出适用于你的态度与你交往,会选择适合于你的场所与你约会,会介绍认为你会喜欢的人给你认识……


当他们的选择与你实际喜欢的并不相符,而你又表达了这一点时,他们会抱歉说:“我以为你会喜欢……”再或者,他们很讨厌你,在向别人评价你时,会说:“这种人我见得多了……”


这些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人类千百万年来因袭的模式化思考方式。我们总是把所认识的人自发地进行归类,让他们形成模式,进而起到简化思考、利于行动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自然也就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的假设并不总是正确的。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人时,恰好赶上他十分开心,那么你也许会认为他是个乐观的人,其实他只是在那一刻表现得比较乐观而已,更多的时候,他只活在他自己的狭小世界里。或者你在医院看到某个愁眉苦脸的病友,你会以为他是个悲观的人,但事实上他一直相当乐观,直到被医院检查出患了绝症……


既然我们的模式化思考方式并不总是有效,为什么我们又要使用它呢?原因很简单: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效的,偶尔的失灵与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便利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但问题是,对于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错误却有可能给别人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我们对别人的一句错误评价很有可能象雨水冲刷地面一样让一个人沿着那条本不属于它的模式越走越远,以至于他最终真的变成了你所说的那种人。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实现”。我们中国人也把这种现象叫做“破罐子破摔”等等。


这种现象虽属个案,但其影响之严重由不得我们不去思考: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敢说完全了解和认识了自己;以至于那座著名的神庙门口依然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忠告。我们连自己都不敢说完全了解,又怎么敢贸然给他人下结论呢?


所以,要跳出模式化思考给我们制造的怪圈,就要做到既不轻易给别人下结论,也不要轻信别人给自己下的结论。


当你走在现有的轨道上时,仔细想想这条轨道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如果生活给你第二次机会,你还会不会继续走这条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趁着雨水的痕迹还不深,再选一条真正适合你的轨道吧,否则,你会发现你越来越难以离开原来的轨道。


雨水和人改变轨道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二者还是有些区别:雨水是死的,它若改变需借助外力;而人是活的,改变轨道只需借助我们自己的力量。


2007-5-13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