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ss vol 080:此是神京第一关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3:37:39

    从浩瀚的太空俯瞰地球,中国版图宛如雄鸡振翅欲飞,鸡喙处便是名闻华夏的迷人半岛。黄渤两海东西相拥,千山山脉南北纵横,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金子般千里海岸的地方,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这是一片物产丰饶的土地,每逢太平盛世,则商贾云集,文化交融兴盛;

    这是一块饱经沧桑的土地,每当世代更迭,便兵戈相向,生灵哀号涂炭。

    拱卫京津之要塞,挺进东北之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这片土地传奇的历史际遇,也锻造出人们开放包容的胸襟、重商亲商的文化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编者按

    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崛起的海岸》是2010年度《时代之魂》——大连城市精神主题宣传活动的重要成果。这部专题片从去年8月开始在大连广播电视台推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今年春节期间在大连电视台主要时段重播,引起新一轮热潮。日前,《崛起的海岸》主创人员对专题片及文稿进行了修订,由大连出版社、大连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发行,在大连新华书店发售。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报对解说词进行连载。

    一

    【采访】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俊勇

    这种陶舟形器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人们,根据已经能够使用的工具,制造出来的陶制模型。大约5000多年以前,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就有了文化上的交流往来,这种交流往来的媒介就应该是用船来进行的。

    【采访】 大连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振远

    大连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两利,自古就是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这个地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不仅可以精种也有丰富的渔盐之利。燕据辽东时期有“辽东之煮”著名天下,就是说辽东的煮盐其中包括大连的煮盐,已经成为燕国的重要经济来源。到了汉代,因为人口的增加、交通的发达和形势的稳定,大连地区的商贸业、冶铁业、煎盐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果没有战争,这里会成为非常丰饶的发达之地。

    【采访】 大连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振远

    金代主要忙于中原战争,大连地区成为他比较稳固的后方,所以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从大连发现了60多处埋藏金代货币的窖藏,有的多达1000多公斤,这说明当时的商贸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采访】 大连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振远

    王寂所说的苏州,就是今天的金州;他所说的关禁设自有辽,是指辽代在金州城南地峡所建的镇东关。

    【采访】 大连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振远

    镇东关建于黄海、渤海(之间)陆地最窄的地区,是大连地区的咽喉,当时是为了防止女真人与南方往来,因此它也具有缉私性质。当时走私行为比较猖獗,因此这个关也具有海关的性质。这说明大连地区在水路交通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采访】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俊勇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可以说是一个草原国家,但是却非常有海洋意识。在契丹的内地,今天的内蒙古东北地区,赤峰地区和辽宁朝阳地区,在已发掘的契丹贵族墓当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瓷器、丝绸。这些瓷器和丝绸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方运到大连地区,再从大连地区上路,从陆路运往契丹内地。

    【采访】 大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王善军

    在人类历史上,这种文化的交流、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表现。我们今天中华民族形成这样一个强大的凝聚力的民族,这与辽金时期,北方民族和中原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融合有很大的关系。

    2006年11月6日,旅顺羊头洼港上一声长长的汽笛,开启了渤海海峡铁路轮渡的历史。这湾浅浅的海峡,由此成为当今中国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埋下伏笔。就在离烟大铁路轮渡羊头洼港不远处的老铁山脚下,一个名叫郭家村的小村庄,上世纪80年代,发掘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其中的一件出土文物,让考古学者大为惊讶:这是一个和现今船只有着相似轮廓和比例的陶舟形器。

    这是有着数千年传统的黄金海道。早在距今5000年前,齐鲁大地上的先人就曾摇一叶扁舟漂洋过海,将温热的中原文化的种子装在陶罐里,带到这片土地上。从此,辽东半岛的陶壶瓦罐上,绽放出了和中原地区一样的美丽花朵。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这片物华天宝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一个个人烟密集的城郭,商贸往来之间,这里的人们聚集着财富。像今天一样凉爽的海风吹拂着世代居民,文明在南来北往的交融汇聚之中萌芽生长。

    公元1191年,一位名叫王寂的金国官员自北而来,一路上访古迹庙宇,会文人墨客,投宿寻常百姓家,谈诗论文,感慨颇多。“莫道山城晚得春,柳梢梅萼已争新。出呼老吏治花圃,自笑行人作主人。”这是王寂在今天瓦房店北部地区留下的清新诗句。从他后来所著的《鸭江行部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大连地区,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所统治,却弥漫着浓厚的中原文化气息,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平和安宁。

    据《鸭江行部志》记载,王寂一路寻访到了今天的金州以南地区。这从文中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望西南两山,巍然漂于海上,访诸野老云,此苏州关也。辽之苏州,今改化成县,关禁设自有辽,以其南来舟楫非出此途不能登岸。”

    早在金国之前,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的中国,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崛起于草原之上。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被称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强国”。它将中国北方统一起来,辽东半岛两侧的黄海海域和渤海海域,构成了这个新兴帝国的南部海疆,大连地区的关防要塞价值凸显出来。

    辽建国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08年,辽国便做了一件事关兴亡的大事:在其东南国门所在的大连地区,“筑长城于镇东海口”,史称镇东关。

    辽国兴起之初,由于陆上交通被隔绝,镇东关所在的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就成了唯一能够与中原交往的口岸,主要的海港分布在今天的大连湾和旅顺口一带。

    那时的黄渤海航线上,一队队的商船扬帆远航,虽不及今天的盛况,却已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为了便于官方贸易,辽、宋在交界处设立了“榷场”,也就是今天的交易市场,并收取一定的佣金。史籍记载,宋朝每年因此收取的佣金,差不多正好可以抵消因对辽称臣进贡的支出。当时所有的贸易,都必须通过大连的各处海港码头才能完成,此时的大连,已经一跃成为南北贸易重要的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以及东北亚的海上走廊和交通枢纽。

    200年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所取代。辽金时期,大连地区虽为两个古老的马背民族统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却并没有停滞,反而进入了又一个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时期。

    千年的风雨剥蚀,当年雄伟的镇东关长城,如今已大部分淹没在山野田垄之间。它所守护的黄渤两海,也并没有成为永远太平的海上通途。数百年后,在一艘艘战舰的阴影里,辽南这个原本面朝大海,最具开放活力的半岛,成为了抵御外族入侵的海防要塞。

    二

    【采访】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董志正

    许多时候(大连地区)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要想南下要想北上,要想东进要想西退,都不能不通过这个海上交通要道。

    【采访】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都兴智

    从明洪武二十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387年至1395年),八年之间,大概窜扰金州的倭寇就有四起以上,倭寇所到之处,杀人掠货、抢劫财物,无恶不作,给大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 商传

    (辽东地区)在军事上的地位变得非常重要,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重要。一个是对付辽东兴起的后金,一个是对付侵入朝鲜半岛的日本,所以针对这两个威胁,明朝加强了辽东的军事。

    【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 商传

    左都督是职业军人最高的职务,这么一个高级地位的军官在这个卫所里面,它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朝廷对这个地方军事地位的重视。

    【采访】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董志正

    敌人上来以后,就扑堡而来。扑堡进去以后(刘江)就告诉,你们给我三面围住,空出一面,发动进攻。他们没想到埋伏了这么多的人,而在岸边的民兵趁他们登陆,把他们的船给烧了。这1500多人杀死了几百人,后来剩下的七八百人作为俘虏,用几十辆大车押送到北京。

    【采访1】 军事地理专家 郭东升

    在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都重视海洋发展的时候,我们还在闭关锁国,错过了走向海洋的最佳时机,清朝就是一个恶果。

    【采访2】 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华文贵

    从鸦片战争当中吸取了教训,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始革新突变,第一要务就是加强海防。旅大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清朝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要塞。

    【采访】 辽宁省军区原司令员 钱南忠

    神京第一关的“关”,在军事上指的就是关口、通道、咽喉、要塞。特别是旅顺老铁山和山东半岛的成山头,像两只猛虎一样守卫着渤海。如果这扇大门洞开了,那么就可以直插京津,危及到京津地区的安全,所以大连地区的门户地位相当重要。

    【采访】 大连民族学院历史学教授 关捷

    清政府之所以选择旅大地区作为重要防御基地,主要是从自然条件来看,一个是这是天然的港湾,海水深、群山环抱,地理位置优越;再一个和陆地相连,连接着朝鲜半岛,并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重要的基地,有重要的价值。

    【采访】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董志正

    一年拿出400万两银子,当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8000万两银子,5%的国民收入,不小的数字。清朝感觉到岌岌可危,不是因为李鸿章有能力,而是因为国际形势逼迫你,不能不加强北洋水师的海防建设。

    再次俯瞰辽东半岛南部所处的黄渤海地区,人们会发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曾几何时,已经从往日的海上商道演化为扼守京津唐地区的重要门户。金州至庄河的黄海沿岸,变成了确保联通旅顺与辽沈的海陆要津。沿岸分布着的大小港湾海深岸阔,便于从海上登陆,向南即可占领大连湾与金州湾的蜂腰部,控扼其狭窄地段,也就是当年辽国修筑镇东关的地方,从而切断旅大与内陆的联系。当中国的版图逐渐清晰,北京成为明朝和清朝的政治中心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地区也就成了列强从海上入侵京津和东北腹地的最佳战略选择。

    这样一个在军事上具有独特价值的半岛,在海洋文明兴起、战船火器越来越先进的时代,自然引来众多贪婪的目光。

    在今天金州区亮甲店东北,有一座平缓高旷的大山,叫金顶山。金顶山上,原本有一座中心城堡,因可由此观察黄海海面,故称望海埚。早在600年前,这个小小的城堡就记录下了辽东半岛军民抗击异族侵扰的光辉战绩。

    明朝初年,暗地里得到日本幕府支持的海盗集团,也就是当时被中国人和朝鲜人称之为倭寇的武装团伙,屡次侵犯朝鲜和中国东部沿海。从1323年到1422年近百年间,地处海陆交通要冲的辽东半岛南部居民深受其害。

    据明代焦竑所著的史料笔记《玉堂春语》记载,明朝宰相徐阶曾上奏皇帝说:倭寇的用心,无论是对朝鲜,还是中国,都“意不在抢而在扰,势不欲去而欲留”!也就是说,当时的明朝统治阶层已经洞悉了倭寇意欲占据辽东,进而有所图谋的狼子野心。于是,在扫除了辽东的残元势力后,大明王朝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正式设置金州卫。按明朝定制,一座卫所一般设军士5600人,而当时的金州卫设6个千户所共有近两万军士,超过定制三倍,居辽东各卫之冠。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辽东总兵刘江上任。刘江本名刘荣,江苏人,冒父名从军,早年跟随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作战,史书记载他为人“雄伟多智略,为将常为军锋,所向无坚阵”。他曾两次跟从明成祖朱棣北征元朝残余势力,屡立大功,受到皇帝封赏,任左都督,率军镇守辽东。

    刘江深知辽南形势之严峻,迅速着手加强辽南海防建设。旅顺南北两城相继开工,增设望海埚城堡和7处烽火台及8处驿站,畅通驿道、训练官兵,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已经形成覆盖辽南的整体防御体系。如今,行走在大连的乡野间,还不时会看到这样或圆或方、或土夯或石砌的城堡哨所、烽燧墩台,贴近前去,仿佛还可以听到来自几百年前的人喧马嘶。

    公元1419年6月13日深夜,望海埚守军突然发现,东南方向王家岛附近火光成片,马上飞报刘江。刘江连夜率军赶赴望海埚,断定必是倭寇入侵,随即下令兵分三路迎敌。

    望海埚大捷是明朝抗倭斗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明史·日本传》中记载,“自是百余年,倭不敢窥辽东”。终明一朝,即便是倭患最为严重的嘉靖年间,辽东沿海依然安宁太平。

    望海埚大捷之后不久,被明成祖封为广宁伯的刘江因病去世。人们感念一代名将的丰功伟绩,在望海埚山下筑真武庙,希望辽南的土地上不再有兵戈相加。400多年后,大清王朝一位声名显赫的重臣也渡海来到辽南,这个时候的辽南海面上已经是波诡云谲。

    公元1881年深秋的一天,旅顺口的海面上驶来一艘悬挂着大清龙旗的官船,船舱中坐的正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随船同行的,还有洋务派要员、负责筹备海防事务的周馥。他们此行,是要在旅顺口沿岸寻找一处海湾修筑海军基地。在老虎尾的海面上,看到这里群山环伺,水深港阔,门户天成,周馥不禁大为感慨,信笔题诗曰“朝宗万派瀛寰水,此是神京第一关”。周馥笔下的这个“关”,主要是指它的军事地位。

    公元1881年12月1日,李鸿章的奏折被呈到紫禁城光绪皇帝的御案上。奏折上说,“旅顺口为京津锁钥,形势险要”,力主在此修筑海军基地。

    自1881年开始,李鸿章先后8次到旅顺口巡视,在他的主持下,洋务派官员们从外地召集“五工六匠”,聘请外籍工程师,加紧修军港,筑船坞,建海岸陆路炮台,开设水雷、鱼雷和管轮学堂,设置海军公所,昔日的海洋边陲被建设成为海防重镇。

    但无论对于李鸿章还是他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来说,这都是昙花一现的光影瞬间。此时,在仅一海之隔的日本,那个始终野心勃勃的岛国,一个巨大的阴谋已经开始酝酿!

    三

    1891年6月30日,位于日本本州东南的神户港彩旗飞扬,当地政府和日本海军的大批官员在岸上翘首迎候。港湾入口处,一队龙旗飘飘的战舰,正缓缓驶来。

    这是北洋海军应邀对日本的隆重出访。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迎着东瀛夏季融融的暖风,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六艘铁甲战舰先后访问了横滨、东京等城市。所到之处政府和军队高官纷纷设宴款待,气氛极为融洽。但在这微笑面孔的背后,带着血腥味的武士刀已经利刃出鞘,挥举得越来越高,而刀锋下的天朝大国却浑然不觉。

    这是一张19世纪的日本浮世绘,一群海军将校围坐一起,情绪激动地谋划着征服大清国的计划。这样的话题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声音。在所有的计划当中,辽东半岛南部,都被列为侵略中国的首要目标。

    日本人这个计划的导火索,是要在当时的朝鲜挑起事端,以吸引北洋海军主力决战,毕其功于一役。此前,应当时的朝鲜政府的请求,清政府派兵2500人帮助朝鲜政府平定内乱,然而,日本政府也心怀叵测地派兵介入朝鲜事务,同清政府在朝鲜形成对峙。1894年7月21日,清朝政府派出运兵船前往朝鲜,增援在那里遇到日军挑衅的清朝军队。战争已经一触即发,但这并没有冲淡北京城里的喜庆气氛,因为光绪皇帝的寿辰就要到了,京城处处张灯结彩,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在为给皇帝祝寿忙碌着。

    两天后,紫禁城里的大红灯笼还没有拆下,一个令人震惊的坏消息传来:日本军舰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舰船,“高升”号运兵船被野蛮击沉。

    1894年8月1日,震怒不已的清政府正式发布谕旨对日宣战,“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沿江沿海各将军,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

    1894年9月16日凌晨1时,夜幕笼罩下的大连湾,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海军”的北洋舰队,悄悄出海。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亲率18艘主力战舰,护送刘盛休的8个营4000人,前往朝鲜支援。在安东附近大东沟的黄海海面上,中日海军遭遇,随即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海战!

    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上映,话剧演员李默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邓世昌,使这个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耸立在新中国银幕上。

    这场在中国被称为甲午战争的巨大悲剧,留给大连地区人民惨痛的历史记忆。大东沟海战之后,北洋海军退回旅顺和威海卫基地,不再出战。1894年10月24日凌晨,取得制海权的日军,派出舰队护送陆军第二军24000人在庄河花园口登陆。11月6日,日军从东西两面进攻金州城,驻守旅顺的清军总兵徐邦道,在得不到各处守军支持的情况下,率所部2000多人孤军北上,配合金州守军与日军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败退下来。随后,李鸿章花费巨资修建的大连湾炮台,因守军不战而逃,也落入日军手中。败退下来的各军回撤旅顺,徐邦道再次率部出击,在旅顺外围土城子与日军激战,虽然取得小胜,却已无法挽回败局。

    此时,北洋海军已退守威海卫。攻入旅顺口的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惨案”。历史不会忘记1894年11月21日那个泣血的黄昏,这群杀人恶魔冲进了旅顺口,开始了四昼夜的大屠杀。当时一位名叫艾伦的英国船员,记录下了这场惨剧的细节:“好多日本兵,拼命将一群难民往池塘里赶,不一会儿池塘里便塞满了人。只见难民在水里乱成一片,池塘边的日本兵,有的拿枪射击,有的用枪上的刺刀刺。池塘里断头的,斩腰的,穿胸的,破腹的,搅成一团,水变成通红一片。日本兵在一旁欢笑狂喊,快活得不得了。”

    【采访】 大连民族学院历史学教授 关捷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天皇下了一个命令,那里面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就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们早就蓄谋要侵略中国,对中国北洋军舰了如指掌。

    【采访1】 军事地理专家 郭东升

    日本领土面积有限,资源匮乏,所以他制定了大陆政策。因为大连这个地区具有雄厚的经济潜力,可提供长期的战略资源,所以第一步占领了大连。他把目标首选为大连,就可以建立一个长期发展的基地。

    【采访2】 大连民族学院历史学教授 关捷

    旅大是首先要占领的地区,一旦有了旅大,就等于进入渤海的门户被占领了,他就可以长驱直入,然后陆上可以到山海关,一直进入到北京地区。

    【采访】 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华文贵

    与海上偷袭中国舰船几乎同步,1894年7月29日,日本混成旅团向驻扎在朝鲜成欢、牙山的清军叶志超、聂士成部发动进攻,因寡不敌众,两部相继败退。

    【采访】 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华文贵

    当时清政府觉得,自己还是天朝大国,北洋海军实力强大,亚洲第一。辽东海防经过李鸿章多年经营,已经十分坚固,所以根本没把日本放在眼里。

    【采访】 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华文贵

    日舰的重吨位虽不及北洋海军,但船快炮快,海战的结果是北洋海军三舰被击沉,一舰搁浅,一舰触礁,海军军官邓世昌、林履中和林永升殉国。日本海军五艘战舰受伤。从战果上看,北洋海军是失败了,但是从战略上看,北洋海军完成了掩护陆军登陆和集结的任务,让日本海军一举消灭北洋海军的企图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