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斗罗归来刷钻石辅助:银行业绩稳健增长可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1:31

银行业绩稳健增长可期

(2011-12-08 20:26:31) 业绩稳健增长可期

  在我国利息收入、信贷成本、费用成本、中间业务收入为影响银行业绩的主要因素,我国银行 80%以上的收入为利息收入,资产质量与宏观经济密切先关,因此我们重点分析净利息收入与信贷成本对业绩的影响。净利息收入主要受贷款规模和息差驱动,在我国这两项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在美国、日本等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贷款投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出非常高的正相关性,在经济繁荣时期大量放贷和在经济衰退时期信贷紧缩,贷款增速的波动非常大。我国的信贷政策往往体现了较强的逆周期性,在经济向好时指导银行平稳放贷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济困难时期加大贷款投放以刺激经济增长。

    1、量价双稳

  从影响净利息收入的两大驱动因素来看,我们认为明年银行业将呈现“量价双稳”的态势,即如果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对我国经济影响没有超出预期、没有连续大幅降息的前提下,明年信贷将保持稳健增长,息差水平总体平稳。之前我们已对明年的信贷增量和增速做了判断,下面主要对息差走势进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息差水平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周期,即贷款需求对银行议价能力的影响;二是货币政策,加息和降息的方式对于银行基准利差的影响;三是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比如贷款的结构、生息资产的结构。

  今年以来在央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日均存贷比考核指标下,银行贷款的增量和节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贷款的稀缺性上升促使银行的议价能力提高。今年 9月末基准利率上浮贷款占比达到 67.19%,比 6月末提高了 6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史高点。基准利率下浮贷款占比为

  6.96%,比 6月末下降了 3个百分点。但银行议价能力的上升不可一直延续下去,9月份的基准利率上浮贷款占比已较 8月末略有下降,随着政策定向宽松、信贷紧张局面的缓解,明年基准利率上浮贷款占比将会呈下降趋势。

基准利率及利差变化

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 %)

  央行在利息调整过程中活期存款利率变动较少,由于央行加息的特点和经济上行阶段贷款需求的上升,在加息周期中银行净息差呈扩大趋势;而在央行的降息过程中,银行的净息差收窄。上市银行在 2006-2007年这轮加息过程中,息差普遍扩大了 40BP-80BP,息差在 2008年达到最高点。在 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加息过程中,由于加息次数少于上一轮并且 2次上调了活期存款利率,因此息差扩大幅度小于上一轮。而在 2008年下半年开始了 5次降息,同时 2009年大量项目贷款的投放,信贷环境十分宽松,购房贷款利率打七折和基准利率下浮贷款占比增加,共同导致了 2009年银行息差大幅收窄。我们前面分析明年降息空间不大,今年几次加息后购房贷款和部分中长期贷款在明年年初重定价,因此息差在一季度将达到年内高点上升约 10BP,之后由于吸存压力仍较大导致负债成本上升,从而息差会有所回落,如果不大幅降息 2012年全年银行息差与 2011年将保持平稳。

上市银行息差变化( %)

  今年银监会加大了对票据业务的整顿和监管,银监会于 6月份紧急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严禁从事或参与以规避信贷规模控制为目的的票据买卖行为,隐藏在同业资产中的票据要转回信贷资产内,下半年买入返售等同业资产显著下降。明年同业资产增速将放缓,贷款在升息资产中的占比会略有提升。

信贷风险可控

  在我国宏观调控的逆周期性比较显著,并且国家对国有大型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和不良资产的剥离,2009年大量新增贷款对不了贷款的暴露起到了延缓的作用,因此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总体上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美国的经济增速从次贷危机前的 5%降到-2.5%,不良贷款率也由不足 2%快速上升到 7%以上。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 8%以上,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属于较为温和性的,在经济软着陆的前提下不良贷款不会大幅反弹。从上市银行数据来看的不良净形成率在 2010年和 2011都已经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明年 GDP增速下降会导致净形成率会小幅上升,部分银行由于拨贷比的实施若核销力度有所减弱,2012年不良贷款率或温和上升。

  商业银行在 2008年四季度为达到监管标准加大了拨备力度,上市银行当年信贷成本达到 1%,而在其余时期的信贷成本则较为稳定, 2007年至 2011年前三季度的信贷成本普遍在

  0.5%-0.65%。目前整个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达到 270%,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更高,其中有个别拨贷比偏低的银行为满足银监会要求的 2.5%的标准,在 2012年信贷成本可能会略有上升,其余银行信贷成本仍将保持在历史平均水平。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拨备覆盖率(%

对银行再融资的探讨

  2008年底我国货币政策转为宽松, 2009年新增信贷达到 9.6万亿元,当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长高达 26%。为了控制银行业资产急剧扩张、以及天量信贷投放后滋生的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银监会于 2009年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加强监管,资本充足率是其中重要一环。从对资本监管指标的增加和完善到整个框架内容的确立,与国际接轨的资本监管制度已较为清晰和成熟:2009年 8月银监会《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10月份下发正式文件; 2010年 9月下发“巴塞尔 III协议下中国四大监管工具”;2011年 4月,发布《中国银行(601988)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2011年 6月媒体报导《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1年 8月,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我们在 2011年中期报告中指出,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的最终影响应好于预期。从 8月份银监会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符合我们在中期报告中的观点,与 6月份媒体报导的版本比之前的版本有所缓和:第一、达标期限有所放宽,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在 2013年年底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风险在 2016 年年底达标,经银监会批准可各自延长至 2015年和 2018年;第二、并没有向之前预期的大幅提高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及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但有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长期贷款、部分行业贷款等提高风险权重、提高资本组合的资本要求;第三、该办法中规定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 9.5%,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 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 8.5%,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 10.5%。在该办法中也体现了逆周期监管的监管思路,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增速和信贷增速都会有所放缓,因此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大幅提高的概率不大,不会再有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为了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2010年开始上市银行启动了大规模的再融资,上市银行的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额总共高达 5000多亿元, 2011年部分银行已实施或正在审批中的融资额也在 5000亿元左右,但与 2010年股权融资占主体不同的是 2011年上市银行以发行次级债、可转债、金融债的方式居多,剩余部分银行的资本缺口已大大降低。预计明年信贷增速仍将受到较好的控制,同时同业资产增速下降,从而限制银行资产的过快扩张,也将降低银行的资本消耗。

2010年上市银行股权融资

2011年上市银行实施股权融资及拟实施额

关注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

估值评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