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格身高多少:专题2 大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31:03
【高考预测定位】
本是专题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多面性和重要性,气象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和预防措施;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某地经纬网图等形式,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命题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高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点:1.气压、气温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4.多运用图表,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5.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6.结合热点区域,利用图表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考点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2.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 特点。
3.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
4.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
气压带风带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2.能够绘制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5.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
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学会从气温、气压、湿度等方面概括天气特征。
2.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分析不同类型锋面的天气特征。
3.结合示意图分析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及其相应天气状况。
4.用案例说明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判断
1.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和波动性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
4.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判读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核心知识精讲】
极地高气压带
00
300
600
900
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与三圈环流示意图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一.全球性大气运动规律
(1)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多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由于冷却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
(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极地高气压带
00
300
600
90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欧大陆
太平洋
1月亚欧大陆东部
季风环流示意图
极地高气压带
00
300
600
900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欧大陆
太平洋
7月亚欧大陆东部
季风环流示意图

(3)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 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上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的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二、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
锋面系统
冷  锋
暖  锋
准静止锋
主要区别
概  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力度
较大
较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图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2、气压系统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式(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顺时针辐散: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逆时针辐散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晴朗干燥天气
实例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3、锋面气旋和近地面天气系统图的识读
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就是锋面气旋系统,它的识读方法如下:
1.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
2.锋面只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 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4.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定:以上图为例,首先确定冷暖气团,在一个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暖气团控制。然后再根据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推理出锋面B、D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故为冷锋;锋面A、E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为暖锋。
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
三、掌握四个地理技能
1、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削弱特点
大气成 分
易被削弱的辐射
常见的自然现象
吸收作用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
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CO2等气体,使气温增加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云层、水汽、较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天已明亮,日落天不黑
(2)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
气温的水平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 南半球等温线要比北半球平直;③ 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向高纬度凸出,夏季相反,这是由于海陆热容量的差异所致;④ 在大陆和海洋的内部,由于大气运动、洋流、地形等下垫面状况的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海 洋上,如果有暖流经过,气温比周围偏高;在陆地内部,由于地形的不同,气温的分布状况也不同,山地比周围平原地区气温低,盆地(谷地)比周围地区气温高;迎风坡与背风坡气温也有差异。
4、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
(1)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
(2)降水的世界分布
降水分布
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特点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
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00㎜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压带
以下沉气流为主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这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年降水量在500~1000㎜,这里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于湿润地区。
四、气候的形成、分布与特点
(1)气候的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该地区所处的热量状况,而热量状况又决定着发生在地面和大气的其他现象和过程,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大气环流:一方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与交换,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有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 面:地面状况不同,其热容量、反射率就不同,地面获得的热量 也不同;如在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另: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250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350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
500
极地气候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赤道低压
信风带
极地东风
副热带
高压带
副极地
低压带
极地高压
大气环流
西风带
赤道低压
信风带
极地东风
副热带
高压带
副极地
低压带
极地高压
大气环流
西风带

世界气候的分布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将世界气候分布理想化、模式化,并与气候成因建立内部联系,下面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候类型
气            温
降           水
类 型
气 温特 点
类 型
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降水量(mm)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1500~2000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型
最冷月气温>15℃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125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800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年降水300~1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型
最冷月气温在00~150℃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700~1000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冷月气温<00℃,最热月气温>1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500~6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冷月气温<00℃,最热月气温>10℃。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极地气候
冬季寒冷型
最热月气温<10℃。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2011年高考广东卷)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浙江卷)11. 读图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B. 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8.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9.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G          D.H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略。读图回答5~6题。
图2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据此回答19~20题。( 双选)
图10
黄麻 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2011年高考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 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14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2010年高考题】
(2010上海卷)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客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气温在10℃时。1M3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
A.15℃    B.25℃     C.30℃       D.35℃
(2010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问题。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010山东卷)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问题。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2010北京卷)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2010广东卷)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2010四川卷)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合肥小于南宁                    B. 株洲大于石家庄
C. 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2010江苏卷)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图5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10江苏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lO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2010全国卷Ⅱ)图1是20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010新课标卷)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 偏多,气温偏低
(3)20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2010四川卷)图4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4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
(2)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4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
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
(2010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2010广东卷)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2010浙江卷)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不论降 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2009年高考题】
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09海南卷)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09海南卷)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9海南卷)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09四川卷)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09四川卷)有关图示地区的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09四川卷)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7.(09上海卷)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 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D.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8.(09上海卷)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 珠海、南昌    B. 南昌、贵阳    C. 贵阳、厦门    D. 厦门、珠海
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9.(09上海卷)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 对流层、电离层    B. 平流层、电离层  C. 平流层、中问层     D. 对流层
10.(09上海文综)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A                     B               C                   D
11.(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12.(09广东文基)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疏松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疏松随纬度的变化”。完成13—14题
13.(09安徽卷)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14.(09安徽卷)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09广东卷)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09广东卷)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1.(09广东理基)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地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不同    B.二者气流旋转运动的原因相同
C.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相同          D.热带风暴是在赤道上形成的气旋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09天津卷)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
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
(09上海卷)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A
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4-6题。
4.(09全国文综Ⅱ)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5.(09全国文综Ⅱ)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
A.15℃        B.18℃        C.21℃        D.24℃
6.(09全国文综Ⅱ)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09海南卷)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8.(09海南卷)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09海南卷)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10.(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和文字信息,回答10-11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10.(09天津卷)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
11.(09广东卷)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读图,完成15—16题。
15.(09浙江卷)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   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6.(09浙江卷)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仅分布的北半球                        B. ○2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3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 ○4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19.(09广东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题)
A.郊区人口减少            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2011年模拟题】
(2011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一年中,气温在5℃以上植物可保持生长的天数之和称为生长期。关于全球植物生长期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生长期越长                B. 经度越大生长期越长
C. 纬度越低生长期越长                D.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生长期变短
(广东省执信中学2011届高三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四地干燥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兰州<西宁<武威<酒泉    B.西宁<兰州<酒泉<武威
C.兰州<武威<西宁<酒泉     D.酒泉<西宁<兰州<武威
6.影响图中干燥度分布的因素有
A.纬度位置和冬季风         B.海陆位置和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和地形           D.纬度位置和地形
7.关于图中河流A和湖泊B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C.湖泊为淡水湖             D.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2011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高考模拟考试)气象专家称2010年是“极端天气年”,极端现象持续到新年度,澳洲出现百年一见的大水、巴西泥石流造成670多人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中国、日本、韩国都出现数十年来最低温。专家称,极端天气的出现与全球变暖有关。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最不可能的是
A.极端天气的出现周期将缩短     B.北半球低温主要受源自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影响
C.极端天气的影响扩大化             D.南半球强降水主要受圣婴现象的影响
9.低温对中国农业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长江流域油菜的生长                 B.影响东北小麦的播种
C.青藏高原的牦牛因无法抵御低温而死亡     D.影响湖南省甘蔗的种植
(浙江省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一))37.(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侵蚀强度分布图。
(1)写出图中冻融区所处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7分)
(2)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试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黄河流域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
(3)简述黄河流域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5分)
(2011年湖南新课标高考仿真试卷)读我国某日局部降水量预报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中雪,乙地中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下图是某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   )
A.近日点附近    B.远日点附近      C.春分点附近      D.秋分点附近
8.M处比同纬度大陆(澳大利亚)气温高,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马达加斯加暖流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西风    D.山地
36.(2011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28分)
图11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8分)
(3)图中R区域的二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10分)
37.(上海市长宁2011年4月高三地理质量调研试卷) 2011年初,我国出现了南方“千里冰封”,北方“干旱少雪”的南冻北旱”的极端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这种现象可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8分)
(1)今年我国南方遭受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时有冻雨现象发生。冻雨是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的现象。
冻雨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图A、B、C三地中的___________处。
A
B
C
举例说明它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2) 此次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大面积干旱,受旱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春小麦、冬小麦);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6分)
(3)控制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的天气系统与形成冻雨现象的天气系统有何不同,请据此阐释造成北方大面积干旱的原因。(8分)
(4)结合下图说明拉尼娜现象是如何产生的。(8分)
温暖海水

【2010年模拟题】
(广东中山市2010年高三地理质量检测试题)下图是四地区1月、7月气温及7月降水和全年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7-8题。
7.与图中四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A.①是孟买       B.②是墨西哥城    C.③是伦敦      D.④是悉尼
8.四地区中最可能使用欧元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10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温室效应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即随着全球变暖,气温的上升,增加的云量,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和反射,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球逐渐变暗。阅读上述材料、图l和图2,完成1-2题。
1.图l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2是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8℃         B.10℃          C.12℃            D.25℃
(四川省自贡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图4是沿290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图回答3-5题.
3.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
A.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B.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C.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D.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湖北省六校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虚线表示某地理要素的等值线(1—7表示相对数值大小)分布,该地理要素最有可能的是
A.年均气温      B.年有效风能       C.年降水量     D.年太阳辐射
7.目前,图中数码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近年来,图示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内人口大量迁出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近几年的降水量偏多                 D.资金和科技投入增加
(2010年东北三校第一次联考文综试题)图l为新加坡和成都多年降雨日数、多年日平均日照时数玫瑰图,回答1-2题。
1.关于新加坡和成都多年降雨日数、多年日平均日照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薪加坡多年降雨日数多于成都,多年日平均日照时数少于成都
B.新加坡多年降雨日数少于成都,多年日平均日照时数多于成都
C.新加坡多年降雨日数多于成都,多年日平均日照时数多于成都
D.新加坡多年降雨日数少于成都,多年日平均日照时数少于成都
2.据图l中信息分析可知
A.形成上题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
B.新加坡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C.成都多年降雨日数和多年日平均日照时数大致呈正相关
D.新加坡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变率大于成都
(湖北省武汉市2010届高三二月调研测 试文综试题)2009年12月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根据图9至图11回答(1)—(3)问题。(20分)
(1)根据图10和图11描述近百年来不同空间尺度气温变化的差异性。(8分)
(2)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3)简要说明气候变暖对图9中甲所在国家的主要影响。(6分)
【原创1】下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年降雪初期及终期分布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区域降雪期时间最长的大约是(     )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19.影响图中A、B两地初雪日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植被覆盖率
【原创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在未来国际气候制度构建方面,提出设立每年进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公投,倡议设立国际气候法庭,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坎昆是墨西哥东南海面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全年平均气温为27.5度,7月至10月间雨季来临时,这里几乎天天阵雨不断,而当雨过天晴时,常会出现彩虹。结合图示判断,坎昆在图中的位置和气候类型是(  )
A、H   热带雨林气候   B、G  地中海气候  C、A   热带沙漠气候  D、C 热带草原气候
11.2011年 1月,我国淮河以南大部地区迎来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气温再度走低。与此同时,华北、黄淮等地干旱仍将持续。专家称由大气环流导致气候异常,说法合理的是(   )
A.西北强冷空气到达南方遭遇暖湿气流带来降水。
B.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利于暖湿气流北上。
C.北方地区没有暖气团,不能形成锋面。
D.南方地区形成了江淮准静止锋造成阴雨连绵。
【原创3】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据此回答27-29题。
27.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 .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28.图中大气逆温现象厚度最大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9.图中最可能表示清晨(日出之前)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原创4】30.读“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图”(如图4)。结合所学知识,图中D点所表示的降水量可能为(   )
A、230毫米    B、320毫米
C、634毫米    D、50毫米
【原创5】18.(13分)图a为世界某区域7月份等压线(单位:hPa)图,图b为该区域西岸部分地区7月份的等温线(单位:℃)图,图c分别为A、B、C三地区的气候要素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a中甲地区气压可能是           百帕,并在丁点画出此时的风向。(2分)
(2)图a中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1分)
(3)描述图示大陆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说明图b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5)根据图c归纳图b所示区域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并分析A、B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3分)
【原创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和第6次《京都议定书》成员国大会将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在未来国际气候制度构建方面,提出设立每年 进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公投,倡议设立国际气候法庭,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的执行情况。
材料二:澳大利亚素以天气炎热而著称,人们似乎很少将其与冰山相联系。然而,澳大利亚南极局的科学家于2009年11月突然发现一座长500米、高50米的巨大冰山漂越澳大利亚麦考利岛沿海后,向新西兰沿海逼近。科学家们认为,此次发现的罕见现象应该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
(1)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
(3)若图中虚线为冰川漂移路线,说明其变化方向怎样?主要是受什么影响造成的。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P城市12月28日前后相关气象资料图,回答1-2题。
1.P城市    (  )
A.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B.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C.最有可能出现晴朗天气,气温上升      D.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2.P城市12月28日前后的气压变化过程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
A. 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 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 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4.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       )
A. 亚马孙平原地区   B. 撒哈拉沙漠地区   C. 西西伯利亚地区   D. 西欧地区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 5-6题。
5.上面左图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右图中  (      )
A. ①线绘制的        B. ②线绘制的      C. ③线绘制的        D. ④线绘制的
6.右上图所示天气系统(    )
A. 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B. 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C. 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D. 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8.图甲所示季节里(  )
A.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2010年第11号台风“凡比亚”9月19日在台湾登陆,横穿台湾岛和台湾海峡,于9月20日在我国福建漳州市漳浦县沿海登陆。受其影响,广东遭受强降水袭击,造成100人死亡4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3.99亿元。此次台风具有范围小、路径曲折、强度发展快和强度强等特点。阅读图文材料,完成9-11题。
9.与台风形成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春季的寒潮                       B.长江流域的伏旱
C.贵阳的冬雨                       D.南亚的印度低压
10.给广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不包括(  )
A.泥石流                        B.大风
C.降水                           D.寒潮
11.当台风在台湾岛东岸登陆时,台北市盛行(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风
二、综合题(2道题,共56分)
1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1: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3:气候资料表。
地区
1月均温(℃)
7月均温(℃)
12~次年2月降水量(mm)
6~8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26
26.5
643
612
2480

-10.7
24.8
45
321
680

8
25.0
345
32
740

5.4
27.5
105
425
1015
(1)材料1表示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4分)
(2)材料2 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1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4分)
(3)材料2又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3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8分)
(4)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4分)
(5)材料2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的影响。(4分)
(6)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4分)
A.当E气压中心位置偏北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台风灾害影响
B.在F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温和多雨
C.G地常年受材料1中的①带控制
D.J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
E.B地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
(7)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4分)
A.甲地适宜种植棉花
B.乙地适宜发展水田农业
C.丙地河流的主汛期在冬季
D.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13.读我国西南地区两城市(M、N)有关气候数据,回答问题。(24分)
表1 M和N两地气温年、日较差比较
年较差(℃)
日较差(℃)
年平均
1月
4月
7月
10月
M
12.1
11.1
13.9
14.8
7.2
8.8
N
19.1
8.0
6.9
9.3
8.0
7.5
表2 M和N两地的降水量及占全年比重、降水日数比较
11月~次年4月
5~10月
降水量(mm)
全年比重(%)
降水日数(天)
降水量(mm)
全年比重(%)
降水日数(天)
M
116.3
11.2
31.0
918.1
88.8
103.6
N
278.5
24.7
80.9
849.8
75.3
98.0
(1)比较M和N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6分)
(2)1月M和N的气温日较差相差________℃,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根据表2分析1月M气温日较差大于N的原因。(10分)
(3)分析M、N两地5~10月降水量大于11月~次年4月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