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式绵羊皮皮风衣长款:伊拉克戰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57:57
伊拉克戰爭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拉克戰爭
{{{partof}}}的一部分

日期:2003年3月20日-2003年4月19日(正規戰爭結束)-2010年8月31日(美軍戰鬥部隊撤出伊國)-2011年12月(美軍全部撤出)
地點:伊拉克
結果:美軍決定性勝利,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因動盪不斷,美軍在伊拉克遭頻繁遭受民兵攻擊,最終撤軍。
起因:美國懷疑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領土變更:{{{territory}}}
參戰方
伊拉克
復興黨
伊拉克基地組織美國
伊拉克
庫爾德部隊
多國部隊:
英國 (2003–11)
澳大利亞 (2003–09)
波蘭 (2003–08)
南韓 (2003–08)
義大利 (2003–06)
喬治亞 (2003–08)
烏克蘭 (2003–08)
荷蘭 (2003–05)
西班牙 (2003–04)
指揮官
薩達姆·海珊?
阿布·穆薩布·扎卡維?
阿布·艾尤卜·穆哈吉爾?喬治·W·布希(2001年-2009年)
巴拉克·歐巴馬(2009年-2010年)
兵力
伊拉克軍隊:375,000+人
遜尼派反對者:60,000人
邁赫迪軍:~60,000人
其他:1,300人聯軍:
~入侵時,300,000人
~之後,153,000人
軍事承包商(類似傭兵):
~120,000人
庫德族:
入侵時,50,000人
之後,175,000人
新伊拉克軍:129,760人
伊拉克警察:79-140,000人
傷亡
伊拉克軍陣亡:7,600-10,800人
傷者不明
遜尼派反對者陣亡:8,232+人
傷者不明4,730人陣亡
56,629人受傷
美軍陣亡:4419人
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3日)是以美國軍隊和英國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開始的。澳大利亞軍隊和波蘭軍隊也參與了此次聯合軍事行動。軍事行動是在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所發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兒子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的最後通牒到期後開始的。
聯合部隊是由12萬人的美軍部隊、4萬5千人的英軍部隊、2千多人的澳軍部隊和200人的波軍部隊所組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大約5萬人的伊拉克反叛軍。他們是通過駐紮在科威特的美軍基地正式對伊發動軍事打擊的。
美國第3步兵師從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達挺進,伴隨他們作戰的還有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82空降師的若干部隊。在另一個方向,伊拉克東南部方向,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和英國遠征軍(包含第四和第七裝甲旅組成的第一裝甲師以及若干海軍陸戰隊)則發動了鉗形攻勢以打開伊拉克的海運通道。在戰爭進行了兩周後,美軍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區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種部隊,並和該地的庫爾德反叛軍結成同盟,美國預期中的準備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師則由於土耳其議會的反對而未能在該地參加戰鬥。
經過兩個星期的激戰,英軍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鎮、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斯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現了斷水和停電等人道主義危機。國際多個人道組織向伊拉克運輸救援物資。這些援助物資大多都從聯軍所控制的烏姆蓋薩爾進入伊拉克,還有部分則從科威特進入伊拉克。
戰爭爆發大約三個星期之後,美軍順利進入巴格達市區,途中並沒有遇到任何頑強抵抗。伊拉克官員則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軍隊向美軍投降。之後巴格達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紛紛陷入無政府狀態,巴格達市內發生頻繁的搶掠事件,巴格達博物館遭到洗劫,上萬件珍貴文物失蹤。有伊拉克民眾批評美軍,並沒有努力維持巴格達的市內安全。
目錄
[隐藏]
1 戰爭準備
2 導火線
3 開戰理由及目的
4 2003年: 入侵4.1 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和伊拉克調查小組
4.2 入侵後階段
4.3 捕獲前政府領導人
5 反戰與主戰
6 戰後情況
7 結束
8 調查
9 參見9.1 聯軍使用武器
9.2 各方對戰爭的觀點
9.3 軍事戰略
10 醜聞
11 相關文藝作品11.1 電影
11.2 電視劇
12 參考文獻
13 參見
[编辑] 戰爭準備
伊拉克空軍從美英聯軍進攻初期(2003年3月─4月)就已瓦解,儘管2002年4月曾試圖向白俄羅斯求取空軍上的支援,仍不了了之。伊拉克空軍從未參戰,開戰前就被薩達姆下令拆解掩埋,也是空軍史上第二次的完全毀滅。[1]
[编辑] 導火線
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向美國政府認為的「恐怖主義」宣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Axis of Evil)。2002年伊拉克危機爆發,聯合國通過1441號決議,聯合國武器檢查團重返伊拉克檢查伊拉克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3月18日美國總統布希發表電視講話,要求並沒有在伊拉克境內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武檢團立即撤離伊拉克。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Landsat 7衛星於2003年4月2日所拍攝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衛星照片。圖中的黑煙由焚燒中的石油所產生,用以阻礙入侵者。
[编辑] 開戰理由及目的
美國等國家對伊拉克開戰的主要理由是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踐踏人權的行徑。根據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說法,美國對這場戰爭最終要達成的目的包括:
剷除薩達姆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個自治的政府,
搜尋並銷毀藏匿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
結束制裁,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保護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其他天然資源。
但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本身有部分人士則認為原因並不單純,大部分國家認為與美國掠奪伊拉克石油有關。如根據伊斯蘭共和報等媒體的看法,美國已經被猶太集團所操縱,佔領伊拉克僅僅只是猶太集團龐大侵略計劃的序曲。美軍攻下伊拉克後,將以伊朗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出兵伊朗,最後則輪到敘利亞。最終目的是透過控制伊拉克、伊朗,侵吞伊斯蘭民族的經濟命脈-石油,從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支配整個中東。 另外一個目的據說是為了讓石油供應區產生不穩定因素,以提高油價,變相貶值美元,用來掩蓋或者拖延國內的經濟問題。
戰前,美國、英國等國家指責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以此作為開戰的重要理由。然而至今,他們還沒有找到確鑿可信的證據,卻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經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銷毀的一些文件和人證。
[编辑] 2003年: 入侵
主條目:2003年入侵伊拉克、2003年伊拉克、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時間表和2003年伊拉克入侵相關的人物名單
參見:聯軍對伊拉克戰爭的軍事行動及伊拉克戰爭的戰鬥序列

地圖的入侵路線和主要行動/對伊拉克戰爭的戰鬥,作為2007年。

M1艾布蘭坦克在法奧半島烏姆蓋薩爾附近用它的120毫米大砲向伊拉克部隊開火,2003年3月23日。

在卡迪西亞省附近,被摧毀的伊拉克坦克。
首先中央情報局入侵隊在2002年7月10日進入伊拉克,[2]這隊成員由中央情報局的特別行動師組成,後來加入了美國軍方的精英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JSOC)[3],總之,他們為入侵的部隊做準備。這些努力包括說服了幾個伊拉克指揮官的部隊投降、或是分裂,而不是反抗美軍,在非常高風險的偵察任務中確定所有初步領導目標。[3]
最重要的是,他們組織了一支庫爾德部隊。在入侵之前這股力量在伊拉克庫德斯坦擊敗了伊斯蘭輔助者組織,然後擊敗了北方的伊拉克軍隊。[3][4] 對伊斯蘭輔助者組織的戰鬥,導致了大量的恐怖分子死亡,還在Sargat發現化學武器設施。[2][5]
在2003年3月20日上午05:34的當地時間對伊拉克的入侵開始了。[6] 由美國將軍湯米·弗蘭克斯的率領下,開始了代號「解放伊拉克行動」,[7] 後來改名為伊拉克自由行動,而英國的代號為「Telic行動」、澳大利亞的代號為「獵鷹行動」。北方庫爾德勢力和大約其他四十個政府,組成了美國為首的聯軍。參與的國家有派遣部隊、提供設備、或是後勤支援。聯軍的部隊有248,000名美國士兵、45,000英軍士兵、2,000名澳大利亞士兵和波蘭GROM特種部隊的194名士兵由科威特前往伊拉克。[8]入侵力量也包括伊拉克庫爾德武裝部隊,估計數量有70,000人[9]。
入侵的目標是:鏟除薩達姆政權、消滅可能被發現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消滅可能會發現的伊斯蘭武裝分子、取得更多網路情報、人道援助伊拉克平民、保護伊拉克的石油基礎設施,協助建立一個民主政府,並作為其他中東國家的模型。
入侵是一個快速和果斷的行動,但遇到了抵抗,儘管並非美國、英國和其他部隊的預期。伊拉克政權在同時打一場常規和不規則的戰爭,當伊拉克面對聯軍部隊時主動將領土讓出,然後在聯軍後方,穿著平民衣物的戰士發起小規模的攻擊。這暫時取得了一些成功,創造了聯軍難以預料的挑戰,尤其是美軍。
聯軍部隊向法奧半島發動空中和兩棲作戰,以確保那裡的油田和重要港口,支援有英國皇家海軍、波蘭海軍和澳洲皇家海軍的軍艦。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第15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英國第3突擊旅和波蘭GROM特種部隊襲擊了烏姆蓋薩爾港,而英國陸軍第16空中突擊旅去保護在伊拉克南部的油田。波蘭突擊隊保護海上石油平台附近的港口,防止被敵軍破壞。

美國陸戰隊第7團第1營進入巴格達一座宮殿。

海軍陸戰隊的M1艾布蘭坦克在巴格達街頭巡邏,在2003年秋天。
美國第3步兵師的重型裝甲部隊向西方移動,然後向北方移動,通過了巴格達西部的沙漠,而海軍陸戰隊第1遠征部隊向東沿著1號公路通過國家中心,英國第1裝甲師向北方移動並通過東部沼澤地。美國第一陸戰師在納西里耶的一次戰鬥中佔領主要路口及附近的阿里空軍基地。第3步兵師擊敗伊拉克部隊並佔領周圍的機場,繞過城市到西部後北上,通過伊拉克西部。
隨著納西里耶和阿里空軍基地的安全,第3步兵師支援第101空降師繼續對北部的納傑夫和卡爾巴拉發動攻擊,但嚴重的沙塵暴減緩了聯軍的前進,但這個停頓,可讓聯軍鞏固和確保補給線的安全。當他們繼續推進到卡爾巴拉峽口,只有一個方法來到巴格達,通過峽口來到幼發拉底河的橋樑來進入巴格達。在伊拉克中部,第1陸戰師一直戰鬥到巴格達東部,並為攻擊巴格達做準備。[10]
在北方,OIF-1使用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至今,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成功攻擊率略高於上年同期。伊拉克軍隊面對美軍很快就不知所措,隨著薩達姆敢死隊的精英,用恐嚇,加強伊拉克軍隊的決心和防止反叛的平民。
聯軍在4月9日佔領巴格達,結束了薩達姆24年來的統治。美軍佔領了復興黨黨部,[11]並拉倒一個巨大的薩達姆鐵雕像,照片和視頻都顯示這成了象徵性的事件,雖然後來引起爭議。沒有看過照片或聽過影片使用變焦鏡頭拍攝的。[12]為了報復,在2008年11月,伊拉克示威者將布希的肖像用腳踩踏以及焚燒。[13]巴格達被解放後伴隨著許多伊拉克民眾對聯軍的感激,但同時也發生大量的騷亂,包括洗劫政府大樓,犯罪率在短時間內大幅標高。[14][15]
據五角大廈表示,25萬短噸(230,000噸)(650,000(590,000噸)總短噸)的彈藥被洗劫一空,為伊拉克游擊戰的叛亂分子提供了彈藥來源。入侵階段結束時,在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美國海軍陸戰隊黎波里特遣隊在4月15日宣布入侵有效地結束了。
在戰爭入侵階段(3月19日至4月30日),9,200名伊拉克戰鬥人員和7,299名平民被打死,主要由美國空中和地面部隊造成。[16] 聯軍報導了有139名美軍[17] 和33名英軍戰鬥人員陣亡。[18]
[编辑] 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和伊拉克調查小組
參見: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國際顧問和監測委員會、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伊拉克發展基金及伊拉克重建計劃

伊拉克佔領區劃分,2003年9月。
入侵後不久,在伊拉克的勝利後,聯軍建立了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阿拉伯語:???? ???????? ???????,英語: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簡稱:CPA),此機構的總部設在綠區,並作為伊拉克建立民主政府之前的過渡政府。引述戰爭法聯合國安理會1483號決議 (2003年5月22日),2003年4月21日,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享有對伊拉克政府的期限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司法權,直到2004年6月28日。
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負責人原本是美國前軍官傑伊·迦納,但他只持續到2003年5月11日,之後美國總統布希任命保羅·布雷默為負責人。直到2004年7月將權利移交給伊拉克臨時政府。
在聯軍入侵不久後,伊拉克調查小組的1400名成員進入伊拉克尋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2004年,ISG's的迪爾費爾報告[19]說,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
[编辑] 入侵後階段
主條目:美軍佔領伊拉克
另見:美國通緝的伊拉克人名單和伊拉克戰爭中的武裝分子襲擊
2003年5月1日,布希總統突然參訪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在加州聖地亞哥以西幾英里。這次訪問,布希向全國以及飛行甲板上的水兵和飛行員發表了「任務完成」這篇演講。布希宣布美軍勝利,因為伊拉克的常規部隊的戰敗。但是,薩達姆仍然在持續抵抗。
在布希總統的演講後,聯軍在各地區發現了其部隊的攻擊,而且在逐漸增加,尤其是在「遜尼派三角」此地區。[20]入侵之前,伊拉克軍隊和共和衛隊分別提供數以百計的武器給伊拉克武裝分子。
最初,伊拉克抵抗運動(聯軍稱呼為「伊拉克叛軍」)主要是源至於敢死隊對薩達姆和復興黨的忠誠,但很快的宗教極端分子也對叛亂做出了貢獻。發生攻擊次數最多的三個省份是巴格達省、安巴爾省和薩拉赫丁省。這三個省佔伊拉克35%的人口,但2006年12月5日,負責美軍死亡人數為73%,近期美軍死亡人數的比例更高(大約80%左右。)[21]
武裝分子所發動的游擊戰,包括:使用迫擊砲、導彈、自殺攻擊、狙擊手、簡易爆炸裝置、汽車炸彈,小型武器射擊(通常是用突擊步槍)和RPG(火箭筒),以及破壞石油設施和平民基礎設施。

在伊拉克的車隊,2003年5月。
美軍佔領伊拉克後在聯軍的努力下後薩達姆政權垮台。聯軍與聯合國一起開始工作,以建立一個穩定並民主的國家。而且還能夠抵擋非聯軍的勢力,以及克服內部嚴重的分歧。[22][23]
同時,聯軍部隊向周圍的底格里斯河半島和遜尼派三角發動了行動。到2003年底,武裝分子襲擊的強度和速度開始增加。一個急劇飆升的游擊行動被稱為「齋月攻勢」,因為它正逢穆斯林齋月的開始。
為了對付這種進攻,聯軍在入侵結束以後首次使用空中力量和砲兵向疑似有埋伏地點或叛軍的迫擊砲陣地開火。加強監控主要路線,以及巡邏和搜查可疑分子。此外,有兩個村莊被鐵絲網包圍,其中包括薩達姆的出生地al-Auja和小鎮Abu Hishma,聯軍也仔細的觀察這兩個村莊。

美國總統喬治 W ·布希在巴格達機場餐飲設施與美軍用餐,2003年感恩節。
[编辑] 捕獲前政府領導人
參見:伊拉克最高刑事法庭及薩達姆的審判
在2003年夏天,聯軍專注於捕獲剩餘的前政府領導人。7月22日,第101空降師和第20特遣隊的士兵發動襲擊,薩達姆的兒子(烏代和庫賽)在襲擊中喪生,和他的一個孫子。 300多名前政府高層領導人被打死或被俘,以及許多工作人員和軍事人員。
最重要的是,薩達姆本人被抓獲。2003年12月13日,聯軍發動了紅色黎明行動,在提克里特附近一個農場發現薩達姆。[24]美國陸軍第四步兵師和第121特遣隊的成員進行了該行動。對薩達姆下落的情報來自他的家人和前任保鑣。[25]
隨著對薩達姆的捕獲和武裝分子的襲擊數量下降,有些結束聯軍在當時打擊叛亂的戰鬥。With the capture of Hussein and a drop in the number of insurgent attacks, some concluded the multinational forces were prevailing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insurgency.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began training the new Iraqi security forces intended to police th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omised over $20 billion in reconstruction money in the form of credit against Iraq's future oil revenues. Oil revenue was also used for rebuilding schools and for work on the electrical and refining infrastructure.
Shortly after the capture of Hussein, elements left out of the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began to agitate for electi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anIraqi Interim Government. Most prominent among these was theShia clericGrand Ayatollah Ali al-Sistani. The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opposed allowing democratic elections at this time.[26] The insurgents stepped up their activities. The two most turbulent centers were the area aroundFallujah and the poorShia sections of cities fromBaghdad (Sadr City) toBasra in the south.

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在海上作戰的波蘭GROM特種部隊。

2004年5月18日:凱文葉森上士在遜尼派三角的Ad Dujayl村外的檢查兩個反坦克地雷的底部。

三角洲部隊第20特遣隊和第327步兵團第3營的士兵,在烏代·海珊和庫賽·海珊的藏身之處。

薩達姆被紅色黎明行動所捕獲,2003年12月13日在他的藏身之處。
[编辑] 反戰與主戰

伊戰漫畫
美國報導有四十九個國家支持該軍事行動。參加地面戰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四國,丹麥政府亦對伊拉克宣戰,並派遣了兩艘軍艦支援美軍。韓國、日本、義大利、烏克蘭等多個國家提供後勤支援。
這場戰爭遭到俄羅斯、法國、德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阿拉伯國家聯盟、不結盟運動等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批評與譴責。
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宣稱,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由於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已經違反了國際法。埃及籍的聯合國前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譴責該軍事行動,認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奧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聯軍戰機飛越其領空,沙烏地阿拉伯禁止美軍飛彈通過其領空襲擊伊拉克。馬來西亞領袖更是在國際及聯合國會議上嚴重譴責美國及英國的軍事報復行動。
全球普遍的反戰情緒最終導致了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
[编辑] 戰後情況

進攻中的悍馬車隊

美國扶植的伊拉克新軍,第六軍(2006)

伊拉克戰場上的愛國者飛彈三型
聯軍佔領伊拉克初期,曾一度在伊拉克海岸一帶處於膠著狀態,直到美軍進入巴格達時,伊拉克軍隊便隨即兵敗如山倒。當時主張出戰的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民望一度升上高位。
2003年12月13日晚8點30分,美軍在據提克里特南部15公里的小村子中一地下室內抓獲了一名男子,此人就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美國媒體形容乃是此次戰事的最大成就。
戰後美國不斷草擬計劃重建伊拉克,包括把大量重建計劃交給美國各財團,同時委任當地人任臨時政府官員。但由於當地不少派別的政治組織並不支持美國,故針對美英的軍事佔領而進行的伊拉克遊擊戰正風起雲湧,截止至2007年5月15日,美國佔領軍死亡人數已超過3,398人。[27]而伊拉克經濟則久久未恢復,不但當地石油設施受到破壞,影響全球石油供應,且失業人口龐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故不少國家的反戰分子再度公開舉行反戰示威,指責布希乃世界頭號恐怖份子。
美國除了派出穿制服的軍職人員,還僱用很大數量的民間保安承包商[28](包括美國黑水)[29]協同軍隊作戰,尤其是操作高科技武器,阿拉伯語英語的翻譯人員,[30]以及擔任後勤補給的工作。[31]關於文中所述的美國佔領軍死亡人數已超過3,398人,這只是穿制服的軍職人員的死亡人數,沒有包括很大數量的民間保安人員,所以實際因戰爭而死亡的美國人要超過3,398人。[32]美國媒體統計,截至2008年8月17日,至少有包括8名文職人員在內的4143駐伊美軍士兵死亡。其中至少有3368名駐伊美軍士兵在與反美武裝的對抗行動中死亡。[33]
[编辑] 結束
2010年8月18日,最後一批駐伊美軍戰鬥部隊已跨越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境,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
美國在單方面宣布戰爭正式結束後,截至2011年10月仍然在伊拉克保留3.4萬人以上的軍隊,負責保護美軍基地和訓練親美伊拉克政府的安全部隊。襲擊美軍也不斷發生,截至2011年8月伊拉克什葉派回教軍事組織宣布暫停攻擊、以幫助美軍完全撤離之前,仍有每月仍有至少一名美軍在襲擊中喪生。美軍與伊政府談判2012年延長駐軍合約時,希望保留3000人以上駐軍並希望未來美國駐軍不受伊拉克法律管轄,未獲伊政府同意。因此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於10月22日宣布,美在伊拉克駐軍將於2011年底前全部從伊拉克撤除。此時美軍在伊拉克喪生人數已達4476人,並且在宣布完全撤軍後,又增加1人。
2011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接見來訪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時宣布,「在近9年後,我們在伊拉克戰事本月落幕」,並宣稱美國是伊拉克「強大和永久的夥伴」。12月15日,駐伊美軍部隊在巴格達舉行降旗儀式,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出席儀式,這標誌著歷時九年的伊拉克戰爭正式全面結束,剩餘的數千名美軍士兵將在未來幾天內陸續撤離回國[34]。
[编辑] 調查
2007年2月9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一份關於伊拉克戰爭前情報的內部調查報告。報告認定,有關薩達姆與基地組織存在明顯聯繫的評估在質量和可信度方面都是可疑的。國防部副部長道格拉斯·費思採取了不恰當行為得出這一錯誤結論,但調查報告認為他沒有觸犯法律。[35]
[编辑] 參見
美英聯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
撲克牌通緝令
[编辑] 聯軍使用武器

聯軍使用的AC-130飛行炮艇
AH-1W 超級眼鏡蛇
B-52轟炸機
B-2轟炸機
F-117
F-18 艦載機
F-16
A-10 雷霆二式攻擊機
史崔克裝甲車
M1艾布蘭
悍馬車
M109自走炮
勃克級驅逐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戰斧巡弋飛彈
愛國者飛彈
AH-64阿帕契
UH-60黑鷹直升機
AC-130飛行炮艇
OH-58奇奧瓦偵察直升機
[编辑] 各方對戰爭的觀點
詹氏年鑑
聯合國對伊拉克問題的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1441號決議
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
羅馬天主教廷反對對伊拉克戰爭
[编辑] 軍事戰略
斬首行動
震懾行動
伊拉克共和國衛隊
[编辑] 醜聞
美軍虐囚事件
英軍虐囚事件
[编辑] 相關文藝作品
[编辑] 電影
鍋蓋頭 (Jarhead, 2005)
拆彈部隊 (The Hurt Locker, 2009)
關鍵指令 (Green Zone, 2010)
鳥籠山剿匪記(惡搞)
[编辑] 電視劇
殺戮一代 (Generation Kill)
[编辑] 參考文獻
^不戰而亡——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空軍. 空軍之翼. 2011/05/16 [2011/05/28].
^2.02.1 Operation Hotel California, The Clandestine War inside Iraq, Mike Tucker and Charles Faddis, 2008.
^3.03.13.2 Plan of Attack, Bob Woodward, 2004.
^ A NATION AT WAR: SECOND FRONT; Allied Troops Are Flown In To Airfields In North Iraq, By C. J. CHIVERS, March 24, 2003
^ A NATION AT WAR: IN THE FIELD THE NORTHERN FRONT; Militants Gone, Caves in North Lie Abandoned By C. J. CHIVERS, March 30, 2003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Target Iraq.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Press Briefing by Ari Fleischer.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2003-03-24 [2008-11-27]. "March 24, 2003... discussed the ongoing aspects of Operation Iraqi liberation"
^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Defence (2004).The War in Iraq. ADF Operations in the Middle East in 2003. Page 11.
^Surrogate Warfare: The Role of U.S. Army Special Forces - MAJ Isaac J. Peltier, U.S. Army – p. 29 [2009-09-13].
^West, Bing; General Ray L. Smith. The March Up: Taking Baghdad with the 1st Marine Division. New York: Bantam Books. September 2003.ISBN0-553-80376-X.
^ Zucchino, David.Army Stage-Managed Fall of Hussein Statue. LA Times. 2004-07-03 [2010-10-23].
^ The Rachel Maddow Show. August 18, 2010, MSNBC
^Iraqi Protesters Burn Bush Effigy. Cbsnews.com. 2008-11-21 [2010-10-23].
^ Collier, R. (April 9, 2003)"Baghdad closer to collaps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Stuff Happens. Defenselink.mil [2010-10-23].
^ Conetta, C. (October 20, 2003)"The Wages of War: Iraqi Combatant and Noncombatant Fatalities in the 2003 Conflict," Research Monograph no. 8 Project on Defense Alternatives
^ Reuters."Getting amputees back on their feet".Washington Post. Oct. 25, 2005.
^"Iraq Coalition Casualty Count"[失效連結] March 19, 2003, through May 1, 2003 (end of major combat) iCasualties.org
^ISG's Duelfer Report[失效連結]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Maps. GlobalSecurity.Org. Unavailable.
^iCasualties: Iraq Coalition Casualty Count - Deaths by Province Year/Month. Icasualties.org [2008-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8, 2008).
^Poll: Iraqis out of patience. USA Today. 2004-04-30.
^ Reuters.Gloom descends on Iraqi leaders as civil war looms. [失效連結]
^Pentagon: Saddam is POW. CNN. 2004-01-10.
^Saddam 'caught like a rat' in a hole. CNN. 2003-12-15.
^Why the U.S. is Running Scared of Elections in Iraq. Guardian (London) via Common Dreams. 2004-01-19 [2006-11-21].
^伊戰4年美軍死亡人數突破3500大關
^美為在伊承包商全球招保安 哥退役軍警很受歡迎,
^Blackwater in the Crosshairs: The Families of Four Private Security Contractors Killed in Fallujah File a Ground-Breaking Lawsuit
^美軍翻譯78次逃過死神 怕同胞報復戴面具示人
^百家承包商為美軍當保姆
^在伊美國私營保安承包商:高風險與高收入並存
^中新網-駐伊拉克美軍士兵死亡人數攀升至4143人.2008年8月17日查閱
^美軍在巴格達舉行降旗儀式 標誌伊戰結束(圖). 中國新聞網. 2011-12-15.
^ 徐超,五角大樓:伊戰前情報不實 "不當"但"不違法",新華網
[编辑] 參見
伊拉克游擊戰
显示▼隐藏▲查 ·論 ·編
美國參與過的戰爭
國內戰爭
謝司起義 ?威士忌酒反抗 ?塞米諾爾戰爭 ?拖雷多之戰 ?多爾叛亂 ?摩門戰爭 ?蜂蜜戰爭 ?堪薩斯內戰 ?猶他戰爭 ?南北戰爭 ?布魯克斯-巴克斯特戰爭 ?布萊爾山之戰 ?麥克明縣戰爭園地行動
國際戰爭
獨立戰爭 ?印第安戰爭 ?美法準戰爭 ?第一次野蠻戰爭 ?1812年戰爭 ?第二次野蠻戰爭 ?蘇門答臘遠征 ?美墨戰爭 ?美西戰爭 ?美菲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 ?香蕉戰爭 ?墨西哥遠征 ?第一次世界大戰 ?干涉俄國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冷戰 ?韓戰 ?鷹爪行動 ?黎巴嫩內戰 ?剛果內戰 ?越南戰爭 ?多明尼加內戰 ?兩伊戰爭 ?黃金峽谷行動 ?入侵格瑞那達 ?入侵巴拿馬 ?海灣戰爭 ?索馬里內戰 ?波士尼亞戰爭 ?沙漠之狐行動 ?科索沃戰爭 ?反恐戰爭 ?阿富汗戰爭 ? 伊拉克戰爭 ?利比亞內戰
相關內容
美國戰爭列表 ?美國軍事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C%8A%E6%8B%89%E5%85%8B%E6%88%98%E4%BA%89&oldid=18624813”
8个分类:2003年開始
2011年結束
伊拉克戰爭
美國戰爭
英國戰爭
北約戰爭
澳大利亞戰爭
波蘭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