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色西装搭配裤子:语文试题(6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03:32
 

语文

 本试卷25小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徇私/ 驯熟    咆哮/ 肖像     惬意/ 提挈     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 栋梁     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     着急/ 着火     标识/ 识别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 殷红     蜡烛/ 污浊     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强不知以为知,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当然,余秋雨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床脚——硬撑,并且编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A.强不知以为知       B.无稽之谈     C.无可非议   D.乌龟垫床脚——硬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B.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C.“飞人”刘翔以13秒34的战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

D.皮肤顽癣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瘟神”,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上的折磨。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枝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错常数请间言事                 数:多次

B.口让多怨,汝何为也             让:责备

C.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辩得幸太子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C.削其地,收其枝郡               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③(错父)遂饮药死                       ④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 / ”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太 史 公 曰 晁 错 为 家 令 时 数 言 事 不 用 后 擅 权 多 所变 更 诸 侯 发  难 不 急 匡  救 欲 报 私 仇 反 以亡 躯 。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3分)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多选则按前6题计分)(6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6)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  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16分)

让法律成为一种人民信念(人民时评)

范正伟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这种信仰能否生成,则取决于法律是否真正被认真对待。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强调,要坚守司法的人民性,“本着良知和正义运用法律,拉近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利益诉求多样、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这样的观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王胜俊院长所言,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人们之所以愿意在法院门口等几天、几十天,愿意到法院跑几趟、十几趟,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对法院的信任、对法律的信仰。

对法律信仰的呵护,不仅关乎个案公平,更关系整个社会生态。可以想象,如果当事人满怀希望寻求救济,却被“法律”冰冷的面孔拒之门外;如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就此失守,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无所附着,那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本可在法律框架下化解的矛盾纠纷,会因渠道不畅,救济不力,被耽搁、被累积、被激化,最终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

在这个意义上,依法治国不仅是我们倡导的价值理念,更是一种重在躬行的社会实践。它不仅要求司法部门,同时也要求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不要把企图通过法律反映诉求的百姓,当成“法闹”、“刁民”,把维护法律渠道的律师当成对手、敌人。对依法寻求帮助、“为权利而斗争”的人,给予合法救济;对输送法律、寻求公平正义的人,给予宽阔通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相信通过法律能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使人们愿意在法律的框架下理性有序地解决问题;才能如人民法官宋鱼水所言,“让当事人感受到一种法律的觉悟,让社会流传一种法律的文化,最终形成一种法律的生活方式”。

在社会大变革和矛盾凸显期,这种信仰尤为重要。一个相信法律能输送正义的人,一定会本分地维护社会稳定。反之,当法律的大门由于种种原因被关闭,人们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非法的手段就会被选择。

 现实中,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些非理性方式的表达,往往与当事人没有合法的救济途径有关。当举报、控告、申诉、起诉、上诉等法律渠道屡屡失灵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滥用私刑成为一些人解决问题的最后选择。这值得深思。

“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倘若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而法律的这种力量,来自司法的善良和公正,来自权力的谦抑和自律,来自由此生成的社会理性和法律信仰。只有当法律成为人们寻求救济的不二选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时,社会的稳定和谐才能指日可期,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2009年8月12日06版)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坚守司法的人民性,就要本着良知和正义运用法律,拉近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B..政府各部门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C.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对法律信仰加以呵护,就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D.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非理性方式的表达,都与当事人不再相信法律有关。

E.到法院打官司应当成为人们寻求救济的唯一选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13.下列对“法律信仰”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法律信仰生成于司法的善良和公正,来自权力的谦抑和自律。

B..百姓通过法律反映诉求,律师维护法律渠道,是“法律信仰”的体现。

C.法律信仰能否生成,取决于当事人和律师是否认真对待法律。

D..法律信仰的维护,关乎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14.法律信仰消亡的危害是什么?请联系本文作简述。(4分)

 

15.你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努力,法律才会真正被民众信仰?(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做一棵苍凉的白菜

王小妮

该做一棵什么样的白菜?这是一个极端严肃的问题。

在深圳的一间商场里,我陪着两个客人逛。在他们打算离开商场的时候,我看见了那棵摆在陈列柜里的白菜。

它比一般的山东的白菜要略微细弱一点。每条叶片都精致。尖儿青脆。根是乳汁一样的白。它全身透明。躺在一只盘子里。它是玻璃的。标价888元。

我非常想用手去摸一摸它,虽然我知道不应当触摸商品。我一直想伸出手去。好像我们在许多年前就认识。我们必须打个招呼。我知道它没有体温,无论真假,白菜都是凉的。我的老友,它永远这么沉默,这么冰凉。带着我过去生活的味道,我多想马上把它买回家,摆在我的桌子上。

客人发现我一直端详白菜,就说,做人不如白菜,要做,就做你们深圳的白菜。888元,不沾灰尘,又不会烂,只要不失手打破,放上十年、百年,都是一棵好白菜。

这是深圳的白菜。我好像被什么陨石击中。它不是我的老友。

我回到街上,风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流动。树木是真实的,它的本质是翠绿。我的家门是真实的,它阻挡一切人,只接受一把钥匙。我不再想那玻璃的白菜。

真正的白菜,怎么可能在这种大商场里,被灯光照射着。我来到秋天的地上。菜们都劈着棵,它们完全熟了,青的帮儿,白的心儿,在内里运足了力气。某一天,有手抓住它,它从泥土里升起来。那手粗糙干裂,使白菜受到第一次创伤。许多的白菜,成为山,垛在寒风里,等待车,等待秤,等待进入一个温暖的门。

冷空气在凌晨落地,最临近风的那些白菜,被寒冷打过,叶子透明、起泡,全身变成石头一样的硬。买菜的人裹着大衣说,这菜我不要,冻菜!这样,它们被拨落在地,用它们最后的心力坚持着。冰冻,使它们不再倒伏,日夜立着,孤独而坚硬。最后的一日,它们看见自己头发上的腐烂。这种结局,在它们还是一棵棕色小种子的时候,还来不及想。由此,它们成了泥。

从生到死,能够躲在烈风背后的白菜,比那些过早成泥的,多活了几个月。像人,有的苍凉夭折,有的长寿。

在尼采降生的那一刻,他的母亲回忆说,这个孩子的眼睛充满了全部世界的悲哀。是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他自己的。

我不能买那棵888元的白菜。假如那商场的经理出面,拿出他窄薄的名片,说,多谢我的光临,请我任取一样东西作为留念。我也不会再要那棵白菜。它太无瑕疵,太歪曲生命,它美化了真实,因为它不腐烂。

有一个一生不顺的人,别人说他的直率、袒露,恐怕要在另外的一块大陆上才能被理解和接纳。这个人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对一个壮年人说,请你让出你的座位来,那边有一个老人!车上所有的人都诧异,有小孩子问,他是售票员吗?最终,人们像看一件异物,目送他到站下车。那个壮年人始终没离开座位。

我喜欢他。这棵苍凉、孤独的老白菜。

尼采的眼睛睁开又合上。悲哀之流,怎么可能被一两个人盯视而退却。悲哀不可能干枯。我还看见许多不真实的、类似玻璃、宝石、珍珠、玛瑙的物体,从商场的柜台里出来。他们公然走到市面上。这是一个新的人种。在他们光滑精致的仪表之下,他们微笑着,说行的时候,往往是不行;他们婉转着说不行的时候,往往暗示着行。眼睛流动时,他在琢磨你;直朴地望着你,他却在想另外的事情。有最好的做工和设计,我们不用专门去买一棵玻璃的白菜,一日所见已经眼花缭乱。

像游乐场里的老虎机,只认那种铁片制造的硬币。这个时代,认那些精明剔透的玻璃人,爱怜他们、纵容他们。财富向他们倾斜,使他们一次次旗开得胜。

而另外一些人,像迎着风,苍凉直立的白菜。他们天赋了失败的人格。这些失败的白菜,过早成泥的白菜。我极少数的老友们,你们永远不会走开,就在我的近旁。我们互相为伍,在这世界的残冬。

(选自《手执一枝黄花》,有删改。)

 

16.作者为什么最初看见玻璃白菜时称它为“我的老友”,后来又说“它不是我的老友”?(4分)

 

17.文中提到的“一个新的人种”指的是怎样一类人?(5分)

 

18.作者在文中借“苍凉的白菜”肯定了哪几种人生态度?(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

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他在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他每天提心吊胆地进行着:先把原诗译成白话散文,然后反复推敲修改成四行一韵的诗句,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穿越“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季老语)“文革”岁月,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为其作传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他对恩师们,如德国的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陈寅恪、胡适、汤用彤等教授前辈由衷钦敬和缅怀,永生不忘师长的教诲与知遇之恩的无限深情。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同一位金发碧眼、姿容美丽的德国姑娘伊姆加德的深切恋情。他们并肩散步,笑语温馨。但是,季羡林想到远在祖国的妻子儿女,经过痛苦的内心冲突作出抉择:为着不伤害别人,只好克服自己,“让正在燃烧的爱情之火熄灭”。然而,直到耄耋之年,季老还在深深地追思忆念这位异国恋人。

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然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实季老正是这样的品德崇高、个性坚毅的人。

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但是绝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的性格平和、宽厚、朴实。季羡林的不寻常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平常”。他衣着朴素,总是穿着一身洗旧了的卡其布中山装,以致来报到的新生误认他是老校工,让他代为照看行李。他安详恬静,从不疾言厉色,“表面上严肃得有点让人敬畏,内心却是滚烫的”。他总是以平和博爱的胸怀,真诚丰富的感情待人对物。他喜爱动物花草,甚至“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他宽容和谅解了“文革”中痛打和折磨过自己的人,不记仇,不报复,而且自我反思道: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每个人都“异化”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相信“文革”的正确性,“焉敢苛求于别人呢?”他这种“洞明世事,反求诸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钦敬。

季老一生的心思只在学问上,执着地追求学术创新。在学术园地里,他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总是每天清早4点起床,伏案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上世纪90年代里,在3位亲人接连病逝,自己疾病缠身的夹击下,发愤著作,完成了《糖史》等3部开创性的文化巨著,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选自《季羡林先生》张光璘著    文章略有删节)

 

19、人物传记在写法上有“传”有“评”,请你用概括性语言分析评价本文是如何处理“传”与“评”的关系的。(4分)

 

20、为季先生作传的作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着祖国繁荣富强。”结合传记有关文段,请你分条列出季先生“执着”爱国的表现。(5分)

 

21、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你认为季老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应该学会怎样做人和做事。(6分)

 

五、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22.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每小题2分,共4分)

近10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动摇国人信心,拷问商家良心。米加石蜡,油自地沟,猪喂瘦肉精,蛋含苏丹红,鱼有孔雀石绿,奶掺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尽人皆知:曝光、下架、召回、整顿,但之后怎么样鲜见下文。消费者往往因时过境迁而忘记相关企业和产品,最终事件不了了之。                      (节选自《羊城晚报》)

(1)这一现象说明:我国                                            (15字以内)

(2)政府应该加大                                                  (15字以内)

23.高中毕业在即,同窗三年的学友常用“赠言”表达彼此的情感。请选择下列一种“情境”写—条赠言。(3分)要求:表达要含蓄;不少于30个字;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1)给曾在你困难时真诚帮助过你的同学。

答:                                                                                   

(2)给曾被你无意伤害过而你一直心怀内疚的同学。

答:                                                                                   

24.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面这幅漫画:(3分)

                                    

                                   

(2)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上面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年代,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简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成,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人生的滋味本也就如此,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可曾体味到什么“滋味”?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要有真情实感。

 
1.B 【 A.xùn  xiào  qiè  jǐ/jì  B.piǎo  yù  dòng  niān  C.bèn   zháo  zhì/shí  qiǎng  D.sàng  yīn/ yān  zhú/zhúo   dāng/ dàng】

2.C  【“无可非议”应改为“无可厚非”。】

3.A 【 B.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C.“首个”和“第一人”重复。 D.“背上”与“折磨”搭配不当。】

⒋ A  【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5.D【恨:遗憾、悔恨】

6.C【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A.以:介词,因为 /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B.之:助词,的 / 代词,这件事;D.为:动词,认为 / 动词,担任、做……官】

7.D【③错父“饮药死”不是导致错死亡的原因,⑥是错死时状况,不是原因】

8.C【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

9.(1)太史公曰 / 晁错为家令时 / 数言事不用 / 后擅权 / 多所变更 / 诸侯发难 / 不急匡救 / 欲报私仇 / 反以亡躯。【共4分。错1处不扣分,每错漏2处扣1分,扣完为止】

(2)(6分)  ① 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 【用事:掌权,1分;疏:使动用法,使……疏远,1分;大意,1分】

② 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卒:通“猝”,突然,1分;杜:堵塞,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皇帝上书,在孝文帝时,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觉得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在秘密处听取他说的事情,皇帝总是听从,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造反,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皇帝很久都不说话。后来,皇帝就下令中尉去叫晁错。晁错当时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只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无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太史公说:晁错在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

10.(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分)

11、(6分)(1)纵一苇之所如(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何当共剪西窗烛

(5)不霁何虹   (6)非天质之卑   (7)落红不是无情物    (8)烽火扬州路

12.(5分)D  【D项中“都”绝对化,原文是“往往”。E偷换概念,向法律寻求救济的方式包括举报、控告、申诉、起诉、上诉等等】

13.(3分)C.【“当事人和律师”不对,应该是“司法部门”和“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

14.(4分)①法律形同虚设,人们不再寻求司法解决;②社会矛盾、纠纷被累积、激化;

③群体性事件频发,非理性方式的表达增多;④不能实现社会和谐。【答对1点即得1分】

15.(4分)①政府要倡导依法治国的价值理念并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躬行;

②权力部门要依法办事,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框架解决问题;

③司法部门要秉公执法,自觉、严格维护法律公正;

④对民众进行普法教育,让社会流传一种法律的文化,最终形成一种法律的生活方式。

⑤政府建立高效、及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并保障其畅通。

【应根据文意作答。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16.(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D。

称“我的老友”是因为最初看见它感觉在许多年前就认识,它带着“我”过去生活的味道;(2分)

后来说“它不是我的老友”是因为它太无瑕疵,太歪曲生命,美化了真实。(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7.(5分)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内涵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D。

①这类人外表精致,生活富裕,但内心贫瘠。(2分)

②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处事圆滑,为人虚假。(2分)

③他们的生命是干枯的。(1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8.(6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F。

①人要活得真实(表里如一)。(2分)

②能坚强地忍受孤独。(2分)

③能坦然地面对失败甚至死亡。(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9、文章的前七段是“传”,主要从爱国、做事、做人、等方面选取求学时期、归国之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事例进行叙写,突出人物的精神人格和学术成就。第八段是“评”,从总体上评价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学术成就。(4分)

20、①求学中:求学清华时,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抗日的请愿行列,到农村宣传抗日,留学德国时,发奋学习多种文字,以优异成绩告慰祖国。

②治学翻译上:回国到北大工作,不断开创学术研究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于学术研究,用学术报国。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5分)

21、①执着的爱国精神、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宽容博爱的待人胸怀、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品德(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任意答出两种就可)(3分)

②(略)(3分)

22.(1)“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漏洞”。(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2)对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各2分

23. (3分)(1)“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难忘你的关爱,难忘你的好。祝好人一生平安。

(2)“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计小人过,昔日鲁莽,还望海涵。祝前程似锦!

24.【描述】画面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打着手机,远远地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在后面,是正在大步艰难地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3分)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或收入高了,生活富了,但其道德标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2分)

六、【写作提示】

日常生活中的“滋味”多种多样,可写的也数不胜数,我们可在“滋味”前添加一些修饰语,以缩小作文范围——比如写成“胜利的滋味”“孤独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成长的滋味”“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青春的滋味”“读书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年的滋味”等。当然,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尽可能地表现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决不能流于浅薄与空泛。

【审题方向】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每一种我们都要尝试,都要接受。要用一颗乐观的心积极的对待它。

①面对打击,面对困难,不必抱怨,也不必畏首畏尾,调整好心态,把这些当成一种体验,一种经历和苦难,使自己走出了困境;

②在生活中学会随遇而安,不挑挑拣拣,生活也自然很简单了,很满足,很快乐

例文:

高三滋味

秋深了,天凉了,高三了,快高考了。

只有经历高三,才能进入象牙塔。以前常听高三的学长说高三有多累多苦,我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丝疑惑:高三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怕、恐怖吗?我在期待和恐慌中迎来了高三,期待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恐慌的是怕“最终还是差一步,停在幸福不远处”,其个中滋味是非身临其境之人不能体验的。

我们学校高三的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再加上其间充满了无声的竞争硝烟,让曾经高一、高二的我们觉得既神秘又遥不可及。相比之下,那时的我们真的是时间的富翁,像学校喷泉池里的金鱼一样在时间的河流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可是,时间的车轮还是无情地把我载入了高三,终于我也像学哥学姐们那样抱着课本在校园里行色匆匆,每天都趴在课桌上奋笔疾书,心里由衷地发出感叹:高三的忙与累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高三是寂寞却又美好的,每一位高三学子都会将这句话反复默念,然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以前特关心的事情:如球赛,哪位歌星又出新专辑了,又流行什么服饰了,现在都已经置若罔闻了。每天辗转于宿舍、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间,像条择食饥鱼急匆匆地在校园里穿梭。但是我于忙碌间也发现了楼顶的星光更亮,看得空间更为寥远。我学会了坦然面对苦与累,笑对挫折,因为我知道胜利的果实需要你奋力去采摘……

秋深了,天凉了,叶落了,更忙了。

高三是属于秋天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其实秋天的内涵未必全是萧瑟,它只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等待希望的美丽过程。

日子在指间微笑地流过,没有人能留住或让它放慢脚步。就这样,日子在平淡中重复,在重复中平淡。有人说高三是凤凰涅槃,说这话时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点儿悲壮色彩。有一位学长曾经对我说:高三是一个蛹的神话,主旨是蜕变,破茧而出!是啊,独木桥纵然难过,但谁能抵挡对岸美好风光的诱惑呢?

夜阑人静,月如钩。在每个高三学子的睡梦里大概都会有一朵不败的梦之花,暗香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