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储物柜:寂寞身后事(编辑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14:14:39
张健《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30日   20 版)
李洁非的《典型文案》中有一章专门写到了茅盾先生,起名“寂寞茅盾”。茅盾自上世纪20年代始便驰名文坛,他所在的文学研究会与曾主编过的《小说月报》,堪称当时的重要文学力量。他在文学翻译、文学评论、小说创作方面均成就突出,被现代文学史上诸多俊彦敬为“老师”。新中国成立后身兼文化部长与作协主席两职,享誉甚隆。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寂寞”从何谈起?
一口气把此章读完,方觉得非“寂寞”二字还真不足以形容茅盾。李洁非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对茅盾身边的人物关系及历史事件的抉幽探微,一步步推断茅盾的寂寞人生与矛盾性情。我很喜欢读这样的文章,因它的推理与结论是建立在史料支撑之上,演绎与发微又是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与人物关系入手。相对于一般史家宏论,它更血肉丰满;相对于一些不无偏颇的评价,它又显得富于“了解之同情”。
这里所说的“不无偏颇的评价”,指的是茅盾身后的文名跌落——《寂寞茅盾》对此有记述。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来看,我赞成作者的分析:这是缘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走低”。现在确乎已不是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但问题在于,现实主义文学中诸多的闪光因子也被人们疏离与规避。如果回想一下茅盾在《小说月报》时曾旗帜鲜明反对“文学是消遣”的游戏论与“金钱主义”的文学观,曾极力抨击旧派小说“向壁虚构”的习气与矫揉造作的文风,再看看当下中国文学,其间存在的虚浅浮躁、崇尚娱乐,乃至文学拜金,是不是与先生曾经极力反对的文坛习气有几分相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