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作服厂家:中国式阅读缺失的那一半球 作者: 蔡子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2 15:52:45

不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对应处在不同年龄或事业阶段、或者不同价值观取向的阅读者,其吸收性是不一样的。——这大概是符合大众的普遍道理(普遍而已,非绝对)。

举个例子,最近我看的一篇关于李嘉诚的文章:《华商常青树的财富密码》,文章的关键主题大概是——李嘉诚非凡的领导力是其事业持续辉煌的根本保障。创业初期的客户评价成就他领导力的根基是真诚和信用。

接下来有两个问题,一是谁会看这篇文章,二是谁看后感触更深。对于第一个问题,涵盖的范围应该很广,因为李嘉诚的身份与成就,可算冠盖华人,当然,是从商业的角度而言,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具有事业心、上进心的人。对于第二个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方向),谁的感触会更深,这是个非调查不能量化的问题,只能从推理上判断——有如下几类:一是成就虽不如李、但有类似经历且苦尽甘来的人,可归纳为经历响应者;二是正处在价值观塑造的人生阶段,需要不断通过榜样的力量加以强化的人,可归纳为自我塑造者;三是以类似的观念与准则行事、却屡屡遇挫,仍旧需要外在榜样的力量,可归纳为失落者。

除了这三类以外,估计比较难找出其它共鸣人群的分类(当然,仅限于商业范畴,如扩展,人文群体亦可有共鸣者)。

阅读只是我们接收外界信息的形式之一,也是最成体系、最具自我改造能力的方式之一。因为阅读行为本身属于一种投资,时间成本为主、物质成本为次,因此,我们对自我阅读的控制往往都是经过计划的刻意而为,这是显性的一面。

另外,大脑对阅读作出选择判断,也符合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这种反应机制实质是大脑与环境交互产生的结果,既有上述显性的一面,当然也会包括隐性的一面,即通过潜意识施加影响。潜意识的来源,是环境对个体成长长期施加的影响,反映在大脑中最核心且最抽象的部分即价值观念。

所以,小结来看,我们的阅读行为主要受着大脑两大半球的支配,这两大半球有别于生物角度的两大半球,而是驱动人们整体行为的另外两大半球——一是物质驱动,二是观念驱动。

严格来说,这两类驱动并不处于同一层次,观念驱动在物质驱动的更深层,物质驱动的作用强弱等具体形态、本质上取决于观念层面的形态特征。然而,中国当前意识形态的现状不正是物质的地位上升、而价值观念的地位下滑吗?因此,两大半球的理论模式,不但符合现状,还有美化之嫌,因为有不少的人已缺失观念的那一半球。

以下是再次借助讨论阅读这一主题,谈谈对信息吸收的一些观点:

一、无论是阅读还是更大层面来看的信息吸收,如果把决定权只交给其中一个半球,那么其结果将是可怕的。因为我们认知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而窄的结局往往是偏,即是——窄则偏、偏则暗。

二、谨防对信息的过度偏好,参考内心深处的声音,但仅作参考,决策应该是置于显意识的动作,而非交由不可控的潜意识。

三、让功利蒙蔽的心,其人生的重心必将是金钱与关系,从全观的角度来看,此类人的吸收性能是最弱的,但不代表他们不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当然,这里所谓的成功定义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不太可能是大我的成功。

四、心态是有质量高低可言的,比如说,都快甲子了仍保持孩童般的吸收能力,此为高。所以说,四十不惑这一说,不大认同,或者说,应该是大惑木有,小惑常研。

五、人生最恐怕的事之一,莫过于早早把某些接口堵上,其结果必导致格局受限。更为可笑的是,某些人把堵接口的现象包装成“成熟”。

所以说,我们爱看的,不一定是有益的,以这大白话作总结,还真不是味儿,浅水淹死人的现象,恐怕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