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ton ford pictures:抗日战争,谁摘取了最大的桃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24:41

抗日战争,谁摘了最大的桃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读了投降诏书。自此,亚洲从中国“九一八”事件开始,前后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落下帷幕。对于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爱好和平的人们来说,亚洲——中国经历了最长时间,最残酷的战争岁月。虽然,中国战区只是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它早于二次世界大战整整八年,所以,它演义了自己独有的政治军事历史,对于战后的世界形势,尤其是中国政权的更替和战略态势,影响巨大。

      

       交战之初,在中国战场上参战的各方,包括即将参战的各方,都抱着各自的政治、经济、军事目的,都在一厢情愿地梦想着战争的形势和战略格局,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日本、中国、苏联三国在战和矛盾演变,进退迂回的博弈中,让苏联占尽了彩头。而中国战场上,为抵御外侮,暂释前嫌,联合抗日的国共双方,在纵横捭阖的长期争斗中,也以不可逆转的战略态势,奠定了中原逐鹿,鹿死谁手的最后格局。并就此决定了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

      

       1928-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到日本,给日本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以沉重的打击。相反,日本利用西欧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正酣,分不开手来经营东方的有利时机,攫取了许多列强在东方,尤其在中国的利益。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天灾频仍,资源有限,孤悬海外的弹丸小国,日本要获得长足的发展,永久的利益,仅仅依靠本土资源,物力和财力,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从明治维新起家,以军国主义为其政体特色的日本便将解决日本命运和前途的出路瞄向了海外。瞄向了扩充领土,夺取海外资源的战争途径。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就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出笼了。

      

       僻居东海一隅的日本,无论向西扩张,还是向南扩张,都将首当其冲地把进攻矛头指向朝鲜——中国东北、上海;琉球、台湾——东南亚与太平洋诸岛。而在甲午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已经迈出了扩张战略的第一步。吞并和占领了朝鲜,琉球、台湾,据有了继续西进,南下的桥头堡。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欧洲列强因经济危机而萧条冷落,当中国因为长期的军阀混战,已分崩离析,衰弱不堪时,日本法西斯主义分子看到了实现田中奏折第二步、第三步的契机。即“欲占领满蒙,必先占领朝鲜;欲占领中国,必先占领满蒙”的有利时机。现在他们羽翼已经丰满,似乎世界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军事格局正将玉成他们大东亚共荣

      

       从陆军小学堂起就具有了民族忧患意识,就受到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武士们,只相信自己,只相信武力。他们狂妄地认为:大和民族的太阳旗所到之处,就是日不落帝国的疆界所在。他们深信:日照天神的子孙是最优秀的民族,天生就是为着战争,为着征服来到这个世界的。因此,笃信武力,迷恋强权,因为甲午战争以来,小试牛刀就不断胜利的表象,冲昏了这些并不了解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全貌,也不了解积弱积贫,保守拘谨的中国人,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会唤醒骨子里两千年儒教熏陶的民族意识,一旦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会焕发出巨大的力量,从而无往而不胜。他们忘记了用兵之道,不仅仅是依靠武力,依靠军事手段实现占领和掠夺。更重要的是要审时度势,巧妙的周旋于大国和各种政治军事力量之间;要能不断地制造和化解矛盾,寻求同盟,以削弱敌对势力的力量;左右逢源,永远地处于战略主动和优势地位;并有能力支持长期的战争;在此基础上,保障交通线和后勤供给,选择正确的进军路线,战争方略和战术等等,才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少年气盛,利令智昏,鼠目寸光,胸无成府的日本少壮派军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和中国人衰微的表象,在利欲熏心,狂妄不羁时已经把握不住“知己知彼”这个兵法基本原则的精髓。他们甚至不惜诉诸武力,发动几次政变,推翻文官政府,建立军人独裁。直到整个日本走上战争的轨道。就此把自己草率、鲁莽、不识时务、极端短视地推上了必将失败的战车。

      

       假如,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能接受那些深谋远虑,老奸巨滑的政客们的忠告,继续养精蓄锐,积蓄力量,坐待中国因内乱扩大化和激烈化而耗尽国力;坐待在国共两党两虎相斗中,虽然最终获胜,却遍体鳞伤的蒋介石政权全面主政大陆;坐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自顾不暇,无力声援和支持中国抗战;那恐怕在亚洲战场上,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历史将重新书写。非其时,而过早地发动了中日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丧失了天机。当中国国内国共两党胜负未定,成胶着状态时,日本的仓促进攻,只能促使蒋介石为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大计,不得不停止内战,联合中共抗日,从而给中共提供了发展壮大的良机。也使日本丧失了反其道用人和反间,从中渔利的优势。如果日本坐待中国孤立,那么,失去美苏支援而战略物资匮乏的中国将会因国力不振,难以维持长期的战争,随时会因财力、物力耗尽而无能为再战。战争的优势将会始终掌握在日本军方手中,那战争的态势就将是另一幅模样。

      

       但是,利欲熏心,急红了眼的日本法西斯主义赌徒迫不及待地匆忙挑起中日战争,从而使他们本来不义的战争因非其时,失其利,无人性,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这也许就是天意。他注定了邪恶一方必将败北的命运。最终,只能让最大的桃子被始终占据战略主动,并获得胜利的一方摘去。

      

       从国际共产主义同盟的关系来说,苏联应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声援中共。但从国家利益和外交准则来说,苏联只能公开地和国民党政府发展友好协作关系。这两种相矛盾的行为方式,前者不公开,后者公开,成为当时苏联一直奉行的政策和做法。直到德意日三国《反共产国际同盟》形成,苏联不可避免地成为三国同盟将与之为敌的战略目标。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为了免于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苏联不得不重视与国民党中国的关系,遣送被安置在西伯利亚监视居住的蒋经国回国,以友好援助的承诺要求蒋介石停止进攻陕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以共同抵御外部的敌人日本,这只是苏联国际战略的一部分。因为在国际上相对孤立的苏联,不会希望有一个分裂的不堪一击的中国,让日本法西斯得逞其凶,反过来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配合从西线进攻的德军,从东线夹击苏联,那苏联的前途和命运就在未卜之中了。

      

       为了拉住中国,成为苏联的战略伙伴,在中国独立抗战损失惨重,后力不济时,苏军出动志愿航空队来中国助战。但是,诺门坎战役之后,占有了主动而不失时机地胁迫日本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在防止日军直接东进,或借用中国之力东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时,便毫无顾惜地撤走了全部志愿人员。直到1945年8月8日,再未出一兵一卒,支援中国抗战。可见,中国只是苏联手中的一个筹码。自始至终,苏联的国家利益,重于中华民族的感情和和中国的前途命运。为了自己,苏联会随时选择与日本妥协的道路,而罔顾其他。

      

       雅尔塔会议,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英美承诺保有沙皇俄国在远东的一切利益,包括对中国固有国土的永久占领和外蒙古的独立。苏联才承诺,打败德国三个月后,从东北出兵进攻日本。到1945年8月8日,苏蒙联军大举进攻东北时,日本关东军已非当年的关东军(成熟军人被调往南洋和中国大陆,仅余部分骨干和老头兵,新入伍的娃娃兵),编制也仅余三十万而非百万。因此,趁胜之师的苏军,轻易地就一鼓荡平了东北,从容地将东北老工业区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的机器设备拆除。运往远东。

      

       苏军在有限的牺牲下,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的最大利益,并将中国拉入自己的同盟圈中。中国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与西方世界交恶,而一边倒向苏联的怀抱。苏联获得了东方世界的霸权,和最大的战略利益。而处在僵化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框架中的中国,变相地闭关锁国的结果,是迟滞了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从理论上讲,中国虽然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牺牲了三千五百万军民,五千亿美元的财产,只剩下一片焦土和短暂的统一。旋即又陷入内战的血海之中,直到共产党在大陆获得政权。

      

       在二战的中国土地上,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是以半壁河山,独立抗战十年,又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线抗战四年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不是,国民党中央付出了近两百位高级将领的生命,伤亡了近一千万士兵,迟滞了日本人的进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仅凇沪抗战,就伤亡五十六万人。中国战区的正面战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十二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动员军力三百万人,国民党胜七负五(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芷江会战,长高会战,昆仑关会战胜。豫中会战,中条山战役,衡阳保卫战,湘桂会战,滇缅战役败),实际以主力牵制了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才使中共的抗日游击战术有空间和时间得以运用。避开大路,占领两厢,利用政权真空,在广大山区和边缘地区建立地方政权,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目的能够达到。

      

       因为国民党是一个以军事实力为基础,以内政外交再加一点阴谋手段拼凑起来的政权,他的内部,除了抗战时期,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也从来没有能以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与控制麾下的各派别和方方面面。因而,这样一个同床异梦的大杂烩的政权,一旦外部压力缓解,就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行其是,心怀叵测,貌合神离。这个政权始终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庞然大物。这就给对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分化、瓦解、拉拢、离间、各个击破提供了种种方便之门。加上利益集团抢夺抗战果实,致使国民党尽失民心。内部各派,在内战中,又首鼠两端,各自为政,只图保全实力,不顾大局,所以,被轻易地各个击破了。最终大厦倾倒,树倒猢狲散。待到各路诸侯梦醒时,江山已经易主,自己不是成了俘虏,亡国之臣,就是成了亡命天涯的海外寓公,明白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已经回天无力了。

      

       日本鬼子在不该发动战争的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发动了中日战争。终止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步伐。使蒋迫于苏联压力和国际环境,民族大计,不得不联共抗日。使强弩之末,命悬陕北一隅的中共和红军获得了喘息和发展的良机。毛泽东正确地制定了接受国民党政府的改编,联合抗日,又不失自己独立性的统一战线策略。在日军全力占领大中城市,沿交通线南下西进,寻找国民党主力决战,无暇顾及道路两厢广大山区和边缘地区的空档里,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建立地方政权放手发动群众,努力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来迅速发展壮大自己。仅仅一年,军队扩充三十倍以上,建立了华北、华中等十几块根据地。从某钟意义上说,是日本人帮了中共,为中共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时机,注入了新鲜血液,培植了飞翔的翅膀。在日军以近百万兵力,和国民党主力纠缠在中条山、豫西、华中大地和缅甸时,中共以出其不意,机动出击,积小胜为大胜的游击战术,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锻炼和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并以在敌占区前沿抗日的旗帜和民族救星的形象,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招徕了民心,吸引了将成为其政权骨干的大批热血青年和抗日义士,从而,为战后中原逐鹿,从国民党手里夺取政权,奠定了军事政治基础。

      

       因此,二战的中国战场,从国家来说,苏联没有损失什么,苏联得到了他能得到的最大利益。中国得到了名义上的胜利,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包括一个固有的政权。日本战败了,虽然法西斯军国主义的亡灵在战后时时作祟,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他也只能以科技实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来与世界争衡。至少短期内再不能诉诸战争。他得到的奖赏,是狂妄的大和民族,第一个尝到了核子武器的威力,足以使他几代人从骨子里胆寒。

      

       从国内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来说,在内部分崩离析,干扰众多,不得不为平衡各种关系和矛盾而时时焦头烂额的蒋介石政权,为抗日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但他却无缘品尝胜利果实,享受战后的和平与发展。只能因为上述外因、内因丢失在大陆的政权,成为海外的游魂。这也许就是命运,一种无情的力量所操纵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