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瑜裤裆鼓起:牛津 和 斯特拉特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0:08
牛津 和 斯特拉特福

这一天在计划中要去二个城市,接连着这样超负荷地运转,实在是很疲劳。一早去牛津,从旅社出来到伦敦的帕丁顿火车站(Paddington),并在火车站问讯处问了从牛津到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特福的车次,工作人员把13:00到17:00的车次都打印出来给我。从伦敦到牛津火车开了约一小时,从车站出来向市中心走去,天气多云,阳光时隐时现,沿着车站外的派克安特街(Park End St.)走到卡法克斯(Carfax),这儿是四条主要道路的交接点,路口的卡法克斯塔,是登高观景的好去处,这里是走向市中心的起点。

往南沿圣奥尔代茨路(St Aldate St.)向市内走去,经市政厅(town Hall)可以看到牛津博物馆(Muzeum of Oxford)博物馆的入口在市政厅内,从里面展出的物品,可以看到从恐龙时代到近代牛津源远流长的历史。再往前走就是牛津40所学院中最宏伟的一所,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这是在1525年在8世纪撒克逊公主圣弗丽兹瓦德所造的修道院遗址上修建起来的,里面附设的礼拜堂是英国最大的学院礼拜堂,声望也最高。人们称之为”The House”。学院的门楼叫汤姆塔,钟楼内的七吨大钟每天晚上9:05响101下召唤学生按时返校,因为建校初,全校仅101名学生,这个规矩一直沿袭至今。这是一所名望很高的学院,在这学院内毕业的首相和总督就有廿多位。

从卡法克斯沿着高街(High St.)向东走,便是接连着一些著名的学院,各个学院有着代表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校舍,被誉为牛津最漂亮的一条街。左侧是圣玛丽教堂(St.Mary’sChurch)、万灵学院(All Souls)、王后学院(Queen’s)、右侧是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再往前就到了马德林学院。这是牛津最美丽、最富有的学院,其方形钟楼已成为牛津的象征。教堂的回廊十分壮观,后面则是马德林鹿苑及迷人的水道。学院对面的植物园内遍植玫瑰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

顺看皇后学院旁蜿蜒的皇后巷(Queen’s lane),来到新学院的后方沿皇后巷再转个弯便来到连接赫特福学院新旧建筑物的桥下,桥是仿照威尼斯的叹息桥建造的所以称为威尼斯桥(Venetian Bridge)。从圣玛丽教堂往南走可到著名的默顿学院,这学院是默顿创建于1246年,拥有现存最早的学院建筑,学院内的图书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图书馆,建于1377年。

从圣玛丽教堂旁的凯特街(Catte St.)向北走,便到了有着大穹隆顶的拉德克利夫卡麦拉(Radcliffe Camera)。这是一座阅览室,在它旁边是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其主建筑是一个庄严的古式方形学习厅、这是世界上少数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创立于1602年,凡从英国出版的图书都会送一本到此保存。再往前到了宽街(Broad St.),街上有科学史博物馆和豪华的谢尔登尼亚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剧院外面有部份围墙墙柱上有一排巨型罗马皇帝头像雕刻。这所剧院的主要功能不是演出,而是用于学术报告、庆典活动,现在是六月底,正是毕业生授与学位的日子,在街上总能看到头戴饰着流苏的方帽,身穿袈裟似学袍的学生,在街上三三二二急匆匆地走着,他们赶往谢尔登尼亚剧院参加那隆重的仪式。一方面是送往、一方面是迎来,各个学院为争夺生源各出奇招,每个学院门前广告、海报,介绍各自学院的光荣历史、优秀师资、优良设施,招引考生参观校园,举办名种联谊活动搞得不亦乐乎。

莎翁故乡------斯特拉特福

离开牛津,登上火车准备去斯特拉特福,在英国有好几处地名都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的故乡是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上车后问了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先生什么时候到,他说这列车是去伯明翰的,不去斯特拉特福。我有点发急了,那怎么办?那位先生说他也不知道该怎样换车,一会儿他走掉了,过了一会儿他拿了一张餐巾纸,上面画好路线图,应该在伯明翰下车,出站再走五分钟到另一个叫moor的火车站,那儿有火车到斯特拉特福。原来他离座是到前面一节车厢,找到列车员问了讯,再画成路线图给我的,我很感动,谢过了他。在伯明翰换了一个火车站,换了一列车才到了斯特拉特福。这时已是傍晚7:00多了,急匆匆直奔向镇中心的莎士比亚出生地(Shakespeare’s Birthplace),它坐落在亨利街北侧,小楼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座典型的都铎时代的房屋,房屋有着本色的木头框架、灰泥墙壁,古朴庄重。门前种着一排花草,屋后有一个小花园。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就诞生在这儿,在莎士比亚18岁时与比他大8岁的安妮.赫舍薇结婚,他妻子的娘家安妮.赫舍薇农舍在斯特拉特福附近的村庄里,可乘巴士到达,因天色已晚只能作罢。

年轻时莎士比亚以演员的身份在伦敦的舞台上献艺,积累了丰富舞台经验的他创作了37部剧本、154首14行诗,他的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雷特>><<麦克白斯>><<李尔王>>是世界话剧舞台久演不衰的经典名作。他的喜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典雅隽永、幽默风趣,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莎士比亚一生经历了52个年头,最终去世在斯特拉斯福。他临终的那间房屋几经易手到了一个牧师手中,该牧师对于大众前来瞻仰这所伟人故居感到厌烦,恼怒之下毁屋卖地。现故居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一个庭院。

在镇上还留下许多与莎士比亚有关的踪迹:她女儿苏珊娜住过的霍尔园(Hall’s croft)和他外孙女住过的纳什梅(Nash’s House)都完好保存着,在镇上还有皇家莎士比亚剧院(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天鹅剧院(Swan Theatre)、和另地剧院(The Other Place), 三座剧院经常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建于1878年,可容纳781名观众。1926年烧毁,1932年重建。1961年彼得.霍尔成立了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排演了所有的莎士比亚剧目,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漫步到埃文河畔,这里是绿野青翠,河中船儿摇曳,岸边木屋成排。近处岸边是皇家剧院、天鹅剧院、远处是圣三一教堂的尖顶,教堂圣坛栏杆内停放着莎士比亚的灵柩。在斯特拉特福街上闲逛也挺有意思,一式二层楼的半木结构的房屋,酒巴、小餐厅、礼品店的店铺透出一股古色古香的遗风遗韵,配上鲜花点辍,挺有情趣。这时候迎面走来一群穿着粉红衣裙的女郎,她们开玩笑地要我给她们拍照, 我当然乐意照办,我回国后就把照片通过e_mail寄给她们,很高兴她们已收到,并给予了回复。当我在麦当劳吃完晚餐时已是9:30了,赶到火车站乘上一班10:20开往伦敦的火车,到伦敦马里勒本站(Marylebone)时已是12:30了。出站后赶紧去乘地铁,正好赶上一辆,到了帕丁顿站再要去换一条circle线回旅社,circle线已过时停运了,只得步行回去,从这里走到旅社正常的情况要走半个多小时,可现在我迷路了,这时夜已深,街上行人稀少,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摸索前行,偶而碰到一个行人.问一下路,等走到旅馆已是半夜二点了。今天是我出游以来最累的一天,从早晨7:30出发到这会儿回来,在外面共经过十八个半小时,去掉坐火车、坐地铁,背着摄影包,拿着三脚架起码走了十二个小时以上。

全文共57篇,将陆续刊出,敬请阅读。

更多内容,见我博克: http://blog.163.Com/yy_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