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7吕布封官:中华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7:58
  

中华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黑小麦是通过杂交和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的小麦品系。本文综述了黑小麦的植物学、生物学特征和品质特性,总结了在黑小麦种植环节的研究和突破,简述了黑小麦高产管理技术的探索与研究的体会和经验。

随着黑色食品风行世界,黑色食品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食品工业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我们在河南东部地区成功引种了新的黑色食品资源——中华黑小麦。为了使黑小麦产业化规模进行,在建立黑小麦种植基地的同时,针对黑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黑小麦的概述

1、黑小麦的起源

传统黑小麦是在中国北方干旱、高寒地区生长的近野麦的一个小麦品系,耐寒、耐旱,正常年份亩产不足100千克。80年代初期,中国农科院应用小麦属间远缘杂交和生物工程技术通过蓝粒小麦,四位体紫皮小麦,紫粒小麦进行复合杂交,经连续定向选育,培育出了多抗、高维、矮秆、口感好、稳产、高产的黑小麦76号——中华黑小麦。

黑小麦在选育过程中,采取了南北加代繁育,缩短了育种年限。由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人工选择,形成它光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南北加代繁育,使黑小麦不论在水地、旱地、肥地或瘠薄地上均生长发育良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稳定性和丰产性。

2、黑小麦品种的筛选

目前,国内黑小麦品种有黑小麦一号、黑小麦76号、漯珍一号、鲁珍326、河东乌麦、秦黑一号、黑宝一号等等。经过五年的大田试验,我们发现黑麦76号和漯珍一号在中原地区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抗倒伏,其产量高达每亩450千克以上,且该品种是一个性状稳定的营养黑小麦品种,是制作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理想材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3、黑小麦的特征

(1)黑小麦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黑小麦具有短杆、多抗、抗灾性强等特征。黑小麦76号、漯珍一号株高73~75公分,分蘖力强,单株分蘖6~7个,稀植条件下达10~15个,甚至更多。秸杆粗壮,叶形短宽、均呈上举、穗长7.5~9公分,多花多穗,穗层整齐,穗粒数50~60粒,大穗多达60~80粒,千粒重32克左右,比普通小麦低5~10克。但穗大粒多弥补了这一缺陷。

(2)黑小麦的品质特征:

黑小麦具有与普通小麦不同的营养含量和分布,见表1.表2.表3。

表1     黑小麦与普通小麦营养成分的对比

品  种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淀粉%   维生素%  脂肪%     灰分%

黑小麦     15.30     67.10         54.2        12.4      11.6       21.85

普通小麦  12.97          69.10         63.05         3.10      1.51         1.70

表2     黑小麦与普通小麦几种矿物质含量的比较

品  种           磷            镁         铜         锰          钼          碘

黑小麦         21.32     16.73      7.63      28.2     10.0        2.38

普通小麦     32.86      9.17       4.45      21.0       8.4        1.34

±%               35.1        82.4       71.5      34.2      19.0       77.6

                                 

 

表3     黑小麦与普通小麦三种维生素含量的比较

品  种          维生素A(RE/千克) 维生素C(毫克/千克)   维生素E(毫克/千克)

黑小麦          544                                8.33                                19.11

普通小麦      321                                3.28                                14.20

±%               69.51                              53.9                                34.6

由表1得出:普通小麦蛋白质的含量只有12~14%,黑小麦品种蛋白质的含量都能达到15%以上,脂肪和灰分的含量也比普通小麦高。

由表2得出:黑小麦中镁、铜、锰、钼、碘含量均比普通小麦高,尤其是碘的含量。黑小麦中磷的含量比普通小麦低,但对人体的需求而言,这个量是没有问题的。

由表3得出:黑小麦中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普通小麦。

另外,1996年山西医科大学营养教研室测试,黑小麦75含硒104微克/千克,,对照晋春9号含硒26微克/千克。黑小麦76含量是对照的四倍。有害的微量元素铅比普通小麦低72.2%。因此,黑小麦是高硒、高碘、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富含天然黑色素的优质、高效的黑色食品新资源,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希望和保障。

二、黑小麦栽培指标及种植模式

1、黑小麦的发育期:

(1)冬小麦的生育期:冬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在河南省大约最长经历230天。其生育期一般为: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斯、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2)品种类型:经研究证明,黑小麦与普通小麦一样,黑小麦品种也有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三种。

2、黑小麦栽培技术指标:

(1)产量构成指标:小麦的产量构成包括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因子,产量不同,这三个因子的变化也不同。

A、漯珍一号属于半冬性、多穗型品种。经几年试种,亩产指标400~500㎏,高产栽培分为两种:

①播种量5㎏/亩,基本苗14~15万头/亩,亩成穗40~42万,平均穗粒数40粒,千粒重32~35g,这种模式,前提是保证亩穗数,减少穗粒数,主攻千粒重。

②播种量4~4.5㎏/亩,基本苗12万株/亩,单株成穗3个左右,亩成穗36万左右,穗粒数45粒,千粒重32~35g。这种模式降低播种量和每亩穗数,减少倒伏风险,主穗大而粒多,提高千粒重。

B、黑麦76号属于春性、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也分为两种:

①播种量5㎏/亩,基本苗14万头/亩,单株成穗2.5个左右,亩成穗35万个左右,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32~35g。

②播种量4~4.5㎏/亩,基本苗12万株/亩,单株成穗3个左右,亩成穗35万左右,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32~35g。

(2)动态群体指标:亩穗数的多少,单株成穗率的高低,是受动态群体结构制约的。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苗、穗、叶合理组合;二是群体受光状况的优劣,二者的合理协调,应当从群体结构上进行控制和调整。群体指标是:冬前60~70万株/亩,单株分蘖(包括主茎)5个左右,起身至拔节期群体80~90株/亩,必须控制在100万株/亩以下。春节前分蘖与春节后分蘖比例控制在8:2,大分蘖占60%。成穗与群体的比例,春节前1:1.5~1.8;春节后1:2~2.5。

(3)施肥技术指标:科学施肥方法是平衡配套施肥(配方施肥)。根据商水县土肥站对全县土壤3年化验结果分析,地力指标:速效氮(N)90~100mg/㎏、速效磷(P2O5)15~20mg/kg、速效钾(K2O)120~160mg/kg。而土壤中微量元素锌、硼、钼、铜、锰均低于临界值,所以必须施微肥,才能满足黑小麦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一般施硫酸锌1~1.5㎏,硼砂0.25~0.5㎏,其它可作叶面追肥。经研究和实践证明:黑小麦底肥和追肥比例,每亩除留5~7.5㎏尿素作追肥外,全部作底肥施肥。追肥高效期,在起身至拔节期,应视苗情定追肥时间。如果群体偏大,应在拔节后期追肥,群体适中,则可以起身追肥。

(4)高产种植模式研究:从黑小麦的生产实践看,种植模式对提高小麦的抗灾性能和单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种植模式有六种模式,即满地烀、畦田播种、间作套种、二垄靠、宽窄背、留宽背。我们经过五年的黑小麦大田种植对比试验,得出以二垄靠模式单产最高,而且在同等肥力、墒情条件下可以节约种子5~8%,但二垄靠不宜机械播种,若用机种,必需进行机械的改进;其次是在二垄靠的基础上,采用12垄或14垄留50公分左右宽背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节约用种3~5%;再次是间作套种,间作套种不便于机械收割,管理较困难。

三、黑小麦高产管理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1、备种与播种方法的试验

播种模式:由于黑小麦籽粒小,播种深度要比普通小麦浅,一般控制在3~4公分最为适宜。另外我们还总结了备种四部曲:精选种子,用风选、筛选、水选等方法,清除杂质、病粒、秕粒,晒种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打破种子后熟,做好发芽试验,应保证发芽率在85%以上;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甲基异硫磷500g加水25~35㎏,可拌种250~350㎏,每亩用磷丹粉剂2~2.5㎏,加细土25㎏,撒于犁伐,然后耙磨;严格控制播种量,做到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标准是,播种量4~5㎏/亩,基本苗12~15万株/亩,单株成穗2.5~3个;适时播种,以保证安全过冬。

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冬小麦进入越冬时,主茎叶片数6叶1心或7叶,超过7叶1心,就会遭受冻害,单株分蘖5个(3大2小)。黑小麦品种为半冬性,适宜的播种期是寒露前后,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是10月5日~15日。若晚播种几天,也不必增加播种量。

2、麦田管理的科学模式研究〔4〕

冬前早管,目标是培育壮苗越冬;春季巧管,目标是力争壮杆大穗;后期细管,目标一是保持必要的绿色面积,延长旗叶功能,提高光和效率,二是扩大籽粒容积,增加灌浆强度,尽量减少消耗,提高粒重。这一阶段,主要是籽粒形成和灌浆时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3、黑小麦收获措施的研究

黑小麦成熟分为三个时期,即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蜡熟期又分三个时期,即蜡熟初期、蜡熟中期、蜡熟后期。若采用人工收割,应在蜡熟中期。若采用机械收割时,应在完熟期。黑小麦收打晒干后(含水小于13%)即可收贮。但存贮20日以后,需二次日晒,以完小麦后熟期,防潮防变。晒干后入仓,用磷化铝熏仓防虫。

四、无公害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无公害食品又称绿色食品,是指没有受有毒物质污染的食品。

1、建立无公害黑小麦生产基地:必须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防止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流入,确保没有任何污染。

2、无公害栽培技术

(1)无污染、无公害防治病虫害: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掌握病虫发生发展的趋势,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适宜的防治时间和防治措施。

(2)无污染施肥:采取增施有机肥,选用高含量长效化肥以及实行平衡配套施肥(即配方施肥)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污染。

(3)防止收脱、晾晒、贮运中的污染,加强对现代化机械作业过程中造成污染的漏洞管理,保证黑小麦的纯度和自然性。

五、黑小麦种植与推广

黑小麦在我国问世以后,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其主要原因是与黑小麦配套工程、产品开发还没完善,农民对黑小麦收获后的处理担心,为解决农民对种植黑小麦的顾虑,我们研究了一些措施:采取合同定购制,优质优价,利用种子免费提供与产量挂钩制,采用种子配套与高价收购相结合制,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以达到推广黑小麦,造福于民。

六、研究结论

黑小麦大面积种植,定向收购在我国尚属空白,形成规模化系统的种植管理模式也是仅有的一家。通过几年来对黑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

1、适合豫东地区薄力田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漯珍一号和黑麦76号,产量可保证在450㎏以上。

2、研究出了黑小麦的种植特征及规律:抗病、抗灾害能力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大,收获遇雨不易发芽。

3、实验出黑小麦的适宜种植模式为二垄靠,在机播和喷灌条件下,以12垄或14垄留-50公分左右宽背的模式为最佳。

4、成功的实现了无公害黑小麦的栽培技术。

5、建立了黑小麦种植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