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水果热舞: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9:22:01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的发言(2010年7月23日)按语: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持续拉动作用的重要措施。昆明市在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学习昆明市的做法,不仅是缓解我州当前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完成年内各项任务的需要,更是确保“十一五”圆满收官,谋划“十二五”,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奋力实现彝州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需要。按照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现将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省委中心学习组上的讲话予以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省委十分重视这次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专门安排了3天的自学和1天的集体调研。这两天,又以集中学习的方式,围绕贯彻落实中央近期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研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又一重大举措。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如何在后危机时代,牢牢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加快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创竞争新优势,是摆着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我们刚刚结束的市委工作会议提出,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先进位、富民强市目标,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速新型工业化,拓展高端信息化,提升全域城镇化,奋力推进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从动力机制分析,工业化主要靠市场引导,城镇化主要靠政府主导。这就有一个始终无法绕开的矛盾,那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涉及到一个“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基础性资源,不应为资金和招商引资发愁,有基础性资源就会有资金和老板。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发展性资源驾驭、整合、开发基础性资源的过程;有市场机制就会有资金和老板,因为真正的老板以竞争为天职,而不是走后门!只要建立真正的、完全竞争的资源交易市场,老板就会主动“找”上门来,资金也会“送”上门来。对地方政府而言,可支配财力一般是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两个“口袋”。如果主要依靠这两个“口袋”搞基础设施建设,既不可能、也不可行。所以一定要树立“正常运转靠财资,基础设施建设靠融资,产业发展靠招商引资”的理念,千万不能什么都依靠财政。只有实行多元化融资,以存量换增量、以无形资产换有形投入,变历史形成的资产为目前可以经营的资本、变未来的收益为现实的投资,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这“第三个口袋”,撬动、带动、拉动社会资本,才能实施大投资方略,强化大项目支撑,以长足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着重就昆明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些探索和做法,作个汇报。
一是把握宏观大势、顺应市场规律,形成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共识。投融资是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对握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地方政府执行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重要结合点。调控经济的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无限的,用财政政策来“撬动”货币政策,就是投融资。通过投融资主体进行资本运作,是地方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最近一段时期,中央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国家不断微调财政货币政策,并且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顺应市场规律,提高政府的资本运作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以前,昆明虽然有多家市级政府投融资公司,但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资源闲置浪费、融资手段单一等问题,甚至演变为政府的工程队、建筑公司,专吃政府的“饭”。其根本症结就在于投融资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且配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活,运行机制不顺。在这样的状况下,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活政府性资源的资本属性,解决举债规模与政府所掌控的资源总量不对称、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不对称、融资规模与偿债能力不对称的问题。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看,以投融资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投入过程;以招商引资支撑的产业发展,是一个产出过程。只要这两个过程能链接循环,就会良性发展。而投资规模不足,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载体约束了主体,基础设施滞后于产业发展,筑巢落后于引凤,是导致近年来昆明产业支撑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昆明大发展、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两级城市、三级开发区和覆盖全市的交通、环保、能源、社会事业四大类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昆明绕不过去的坎、拐不过去的弯。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资金瓶颈,满足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加快实现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是突出改革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构建投融资新体制。政府投融资公司是政府和市场对接的平台,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性质、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功能。基于对政府投融资主体属性的认识,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统配资源、科学管理,完善制度、化解风险”的原则,大力实施重组整合,构建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开发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三大市级集团化、专业化、扁平化的投融资主体。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母公司,定位为市级综合投融资平台,按照“1+x”模式,将其他原有的市级投融资公司股权划拨给母公司,使这些公司成为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变“散、小、弱”为“专、大、强”,初步形成交通、水务、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大业务板块,构建起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协作、齐头并进的投融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组建昆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实行政府工程代建制,专门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中心),负责受托资产的管养维护,确保受托资产正常运营。从而建立起投、融、建、管“四分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监督制约体制,实现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同时,为确保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一盘棋”推进,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迅速跟进改革,89个县级融资平台公司经过撤并、重组、转型后,现在只保留25个。
三是完善注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壮大投资融资主体。政府搞投融资,核心是运作资本,起点是运作资源,“有资源就有钱,资源比钱更值钱”,变资源为可增值的资本,变资本为可融资的资产,并形成一头连接政府所掌控的资源,一头对接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良性闭合循环。为此,我们通过“五大注入”,改革政府性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建立长效的投融资公司资本金补充和偿债保障机制。实行土地收入注入,统筹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收益,将40%的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资本金注入投融资公司。实行财政资金注入,每年安排20%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作为资本金注入投融资公司,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同时,将有关财政专项资金、国债资金整合注入投融资公司。实行规费注入,将基础设施配套费、路面停车费和固体废弃物清运处理费、水费、广告收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或经营性收费注入投融资公司。实行存量资产注入,将现有的公园、路桥、公共设施等有形资产,以及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注入投融资公司。实行税收返还注入,对政府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融资项目实行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的优惠,或将税收作为资本金返还给投融资公司。通过多渠道注入资源,做大资产总量,做优资产质量,降低资产负债比,推动投融资公司成为有主营业务、有稳定现金流、有盈利能力、有融资能力、有偿债能力的产业实体,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投融资载体向市场主体转变。今年我们已向投融资公司配置优质土地资源30万亩,注入土地出让收入38亿元、财政性资金23.2亿元、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68亿元、国有优质股权26亿元。
四是统筹规划管理、强化储备开发,不断提升土地运作水平。土地是政府最大的资源,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政府性项目建设融资及还款的重要来源。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改革土地经营管理方式。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规划设计方案,主导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主导土地一级开发权,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价值有效提升。为此,我们按照“一个渠道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严格实行土地与政府性项目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制度,切实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以及政府性项目建设对土地增值的引导作用。严格实行土地储备全覆盖,规划区范围内全部土地进入土地储备中心,任何方面需要用地,一律由土地储备中心统一供给。完善规划、建设和土地收储衔接配合制度,切实加大土地收储力度,集中连片实施收储,最大限度降低收储成本。加快土地开发进度,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将土地一级开发权注入投融资公司,强化先期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形成“储地—融资—建设”和“储地—整治—出让”两个层次的良性循环,变生地出让为熟地出让、毛地出让为净地出让,显化土地价值。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充分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的投入成本,严格实行国土资源部西南督察局确定的土地出让“54321”定价机制,使土地价格真实地反映价值、反映供求关系、反映稀缺程度,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土地供应方式,建立健全充分竞争的土地市场,严格实行土地信息公开和招拍挂制度,房地产和商业用地一律以拍卖方式公开出让,其他经营性用地尽量以拍卖方式出让,防止政府土地收益流失。年内完成土地规划储备30万亩、指标储备7万亩、实物储备6万亩,实现土地出让净收入135亿元以上。只要保证资金链循环和现金流正常,土地要有控制的逐步投放,因为土地的增值一定会快于资本的增值速度。
五是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扩大政府融资规模。经济工作纵向五个层次(自下而上为运作资源、运作产业、运作资本、运作技术、运作人才),横向三个环节(创造财富、积累财富、配置财富),这正好对应“三化”,即工业化创造财富,城镇化积累财富,市场化配置财富。如果加上国际化就是跨时空增值财富,信息化就是降低时空成本、缩短时空距离放大财富。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建立“三化”与“三农”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链”,以“三化”转化“三农”、带动“三农”、服务“三农”。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地方政府抓经济工作,就是要通过建立资源市场来运作资源,通过建立产权市场运作产业,通过建立资本市场运作资本,通过建立技术市场运作技术,通过建立人才市场运作人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就是这五个层次,特别是资本运作水平和融资能力的差距。为此,我们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为契机,整合建立泛亚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广泛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创新项目融资。采用BT、BOT、TOT、ABS和PPP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环保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间接融资。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充分利用担保、信贷、授信等方式,争取更多的贷款和资金支持,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多边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给予更多的贷款和项目资金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资金补助、财政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投资。不断扩大直接融资。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途径,灵活运用企业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信托计划、股权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投融资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和其他方式,培育上市公司,提高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能力和规模。对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具备条件的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六是科学管理项目、合理安排计划,全面提高政府投资效益。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纵向对上争取支持,还是横向对市场招商引资都靠项目,所以是投融资工作的载体。最近一段时期,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总体上是货币流动性过剩。各类资本包括金融资本,都在寻找有效益、前景好的项目。搞活投融资,一个重要前提是做好项目工作。我们牢固树立“宁让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的理念,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充实完善项目库,提高项目成熟度,增强项目融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政府性项目投资决策、实施和监管体系,把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分开,把事业性质和产业性质分开,把竞争性领域和非竞争性领域分开,把经济性和社会性分开,坚持政府运作资本、市场运作资产,投融资公司不直接搞实体化的产业经营项目。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查制度,形成专家、领导、投资主体相结合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使投资决策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统筹协调投、融、建、管各个环节,做到投资计划、注资计划、融资计划、偿债计划、建设计划、用款计划、土地收储和出让计划、土地收支预算、土地收储实施方案、征地拆迁计划等相统一、相衔接、相协调。推动招投标体制和代建制强行入轨,实现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管养及征地拆迁相分离,有效控制质量、工期和造价。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八个百分之百”要求,实行工程预算决算公开公示制度、分析评估制度和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健全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建立质量跟踪反馈评价体系,减少低效投资,杜绝无效投资。
七是健全制度保障、严格规范运作,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为保障,规范运作,强化监管,提升信用,做到举债规模与政府投融资主体掌控的资源总量相对称,与政府投融资主体具备的偿债能力相对称,实现融资规模最大化、债务风险最小化,确保“借得来、投得出、用得好、还得上”。为此,我们积极推行政府债务“融、用、还”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制度。按照“三个不”的要求,即财政不直接为投融资公司担保、市级投融资公司互相不能担保、各投融资公司的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设置金融风险防火墙,着力提高风险防范与控制水平。围绕实现“三个平衡”,即投融资公司现金流平衡、净资产与负债平衡、投入与资金来源总量平衡,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投融资运作行为,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形成程序严密、运转高效、监管到位、有效制衡的管理约束机制。科学测算偿债能力,优化债务结构,合理设置债务偿还周期,统筹安排不同时期的偿债资金来源,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最近,为更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我们未雨绸缪,主动清理政府债务,截止2010年4月30日,市政府直接债务余额为62亿元,投融资公司债务663亿元,资产负债率远远低于重庆、成都、西安、长沙、合肥等20多个城市,处在27个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的后位。同时,通过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完善政府债务偿还计划和公司债务保全计划,确保全市投融资工作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5年,仅主城四区和呈贡新城部分土地计划出让一项,预计可实现净收入1500亿元,不仅对偿还债务起到有力支撑,而且还为后续发展留下很大的土地融资空间。随着昆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一批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和投产达效,昆明的财政实力会逐步增强,必将为债务偿还起到重要保障。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平稳有序推进,确保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专门成立了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研究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改革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做到组织严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推进有序。出台了《昆明市市本级政府投融资统筹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政府性资源注入投融资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政府投融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昆明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昆明市市级投融资公司债务保全计划》等十多个配套文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决不能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解决问题不及时而影响改革大局和总体进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耐心细致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好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合法权益,使他们理解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做到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加强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的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推改革的强大合力。同时,把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任务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要督办事项,列入今年人大、政协的重点监督检查内容,并明确由纪检监察部门对改革进行全程监督,以铁的纪律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各位常委、各位领导,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是寻求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理性对握,使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使政府有形之手掌控的公共资源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为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化协调,搞好四个规划对接,做到六个全覆盖。“三化协调”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相协调,建立“三化”转化“三农”、带动“三农”、服务“三农”的体制、体系、机制和制度。“四个规划对接”即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四个规划无缝对接。“六个全覆盖”即城乡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全覆盖,城乡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全覆盖,城乡土地储备全覆盖,国有集体资产监管全覆盖,资源市场交易全覆盖,政府工程代建制管理全覆盖。西部大开发取决于大开放,而大开放取决于思想大解放。这就要求我们信念理念观念和思想思维思路要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发展瓶颈,关键是突破思维瓶颈;要解决钱袋子问题,首先要解决脑袋子问题。想得到的不一定办得到,但想不到的,一定办不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今年元月8日启动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来,采取培训、研讨、动员、部署、实施一体化跟进方式,启动了一系列举措。元月下旬启动了城乡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全覆盖和城乡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全覆盖,4月6日启动了土地储备收储和政府工程代建制管理全覆盖,4月28日启动了泛亚产权交易中心和泛亚联合产权交易所,5月上旬启动了城市城镇开发建设政府三个主导。尽管过程充满了艰辛,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总体来看,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改革,我们不仅有力提升了政府驾驭市场、运作资本、调控经济的能力,建成了一批全市人民翘首期盼多年的重要公共设施,扎实推进了一批事关昆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而且建立了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了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我们深知,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改革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昆明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才刚刚起步、还面临许多挑战。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驻昆单位、省级部门和兄弟州市的关心支持下,主动接受国土资源部西南督察局、国家住建部派驻昆明城乡规划督察组的督察,用好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政策,持续推进以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