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晨读正能量短文:中小学古诗词分类选读(5)——愁绪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8:41

中小学古诗词分类选读(5)——愁绪篇  

2010-12-22 16:15:58|  分类: 诗词歌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引用

轻舟 中小学古诗词分类选读(5)——愁绪篇

五、失落愁绪篇

 

   明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 :“杏花村。”

[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 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写出了 泼火雨 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 泼火雨 )。次句 路上行人欲断魂 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 ,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 欲断魂 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 问谁,没有点明。末句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的 牧童 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 杏花村 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秋浦歌

 

[]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注释]

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  缘:因为。

3.  个:这样。

4.  秋霜:指白发。

[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 白发三千丈 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 缘愁似个长 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因为; 个长 ,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 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 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彼时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李白想要报效祖国为国服务,可是当时李唐的皇帝却不用他,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因此他非常忧愁。描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心情。

 

乐游原

 

[]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  不适:不悦,  不快。

[ 简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 指天色快黑了, 不适 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 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 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 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 只是 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 只是 无转折之意,而是 就是”“ 正是 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客

 

[]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生查子  元夕

 

[]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题都城南庄

 

[]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浥 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1125-1210) 南宋时伟大的爱国诗人,12 岁即能诗文,其与 前妻唐琬的爱情故事也非常感人。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  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 执手相看泪眼" 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 " 怅然久之" ,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  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在诗中哀悼唐婉:" 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 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 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写下绝句《沈园》 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人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鉴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 ,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 涨秋池 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 何当共剪西窗烛 ,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 共剪西窗烛 ,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 何当 二字,意思是 什么时候才能够 ,照应首句 未有期 ,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承 共剪西窗 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 巴山夜雨 ,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 巴山夜雨 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 巴山夜雨 却是以情写景。它与 西窗剪烛 ,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 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鉴赏】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 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 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 字,第二个 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三、四句,接着写因为 相见时难 别亦难 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中的 字与 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 ,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夜吟 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鉴赏】《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上片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易逝,年华易去。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联想,产生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了 夕阳西下几时回 的感叹。下片写伤春的惆怅。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最后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结,人物的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以形显情的效果。全词淡雅自然,工丽隽永,尤其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历代为人赞赏。《临江仙》为怀念歌女小蘋而作,上片由眼前的景物 楼台高锁”“ 帘幕低垂 引起人去楼空的寂寞伤感之情,烘托内心孤独的春恨之苦,引起对昔日离别的回忆。 去年 句正点明 低垂 的原因。 落花 两句从回忆中回到现实, 落花”“ 微雨 是词人孤独迷茫的心境写照, 人独立 燕双飞 的对照则表现了有情之人反不如无情之鸟的悲愁。下片写怀人的伤痛。 记得 一词表明下面是回忆。先写小蘋穿着华丽香浓的服装,衬托小蘋人美情深。继写小蘋以瑟琶传情,诉说思念之苦,写得缠绵伤痛。再写月夜恋恋不舍的分别。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既有今日望月相思之痛,也有昔日悲欢离合的回忆,写得委婉含蓄,伤情缕缕。

虞美人

 

[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鉴赏】该词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书写离愁的作品。上阕主要写深秋月夜,词人独上高楼的情景。 “ 无言独上高楼 ,词人独自登上西楼。起句平铺直叙,看似平淡,却如李密〈陈情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勾勒了一个孤独者的凄婉形象。  无言并不是无所思,无所言,而是无人共言,一个 字点出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控制的孤苦处境。 登西楼 自然是后主东望故园,点明作者对南唐故国深深的怀念之情。  接着写登楼所见,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交代了登楼的时间,  以及词人囚居深院的生活环境。举头仰望,新月如钩,闪烁着如水的寒光,让人感觉如披冰雪;低视那梧桐,也是阴森森的一片。身为一国之君的李煜,不正像那幽闭在深秋庭院的梧桐,孤苦,寂寞,没有生气,没有自由吗?下阙劈空儿来,作者的感情似波涛汹涌,将全篇推向高潮,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离愁本是虚体,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 呢?其实是词人把它形象化了。  用 两字来让大家体会 离愁 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  这里愁,饱含的是对 三千里山河 雕栏玉砌 的怀念;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熔融,莺歌燕舞的追忆;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 短短的几句,深刻,细腻的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哀衷。  表达的是那么的准确和自然,丝毫无做作,雕琢之嫌,遂成传诵千古的名句。  结尾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言这离愁别恨的滋味没人体会过,只有词人自己能深刻领会。这首词的结句,是全篇的概括与升华,  是对词人所处环境,所见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籍深广。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宜阳,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就在这里,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了严重破坏,景象凄凉。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鸟空啼,以乐景写哀,以闹衬静,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