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君怀科技有限公司:30——谈谈电子论坛的舆论引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5:32:35
谈谈电子论坛的舆论引导

郑素侠

    网络媒体作为表达民意、反映民情民声的一个渠道,其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而电子公告板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又称“电子论坛”,则是网民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最主要场所,用户登陆论坛后,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下贴帖子(文章)、提供信息、发表观点、展开讨论。

一、电子论坛的舆论特点及进行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一)语言形式丰富多样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历年的统计结果均表明,我国的网民群体较为稳定,主要为18~35岁的青年人。好奇、张扬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和追逐新事物,是他们的心理特征,而电子论坛中语言的特点,正是这一心理特征的折射。他们用“青蛙”比喻长得极丑的男人:像青蛙一样腆着肚子,鼓着眼睛;想对你表达爱意时,会给你一个号码“7758520”,这可不是让你给他打电话,而是想说“亲亲我吧我爱你”。如果你不懂这些怪诞的另类语言,就很难融入这个网络世界。这些网络用语所表达意义,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的,可网民们不再愿意使用司空见惯的词语,而是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群体的语言系统。口语化是网络语言的又一特征。尽管网络语言是以文字或符号的形式出现的,但网民在聊天时,这种文字和符号往往是即时滚动式的,网民不可能像我们平时写信那样先进行构思,理清思路,然后再动笔写,因此,网络语言中没有漂亮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迂回的表达,只有平易直露、形象生动的口语。

(二)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多元化

在电子论坛中,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聚”到了一起,大家关注的主题各种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名字也是虚拟的,没有道德的束缚,也无需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的审查,因此讨论时往往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对于一个主题的讨论,往往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激烈辩论之后,才可能取得比较趋同的结论,有的主题甚至在讨论结束后各“派” 仍是各执一词,泾渭分明。

(三)可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甚至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的电子论坛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传播学中的“意见的自由市场”用在这里来形容电子论坛再恰当不过了。在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中,没有等级差别,没有身份悬殊,每个来到论坛的人都拥有同等的“话语权”,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现实社会中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中青在线的“中青论坛”中,网民们曾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而且参与这些论坛讨论的网民有相对的稳定性,派别区分明显,对很多事件各派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对问题的讨论较深入,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这些来自BBS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影响。

    如曾经引起极大反响的“孙志刚事件”,“中青论坛”曾以“天堂不需要暂住证”为主题的讨论引发了近2万网民的参与,网民们就中国的行政执法和暂住证制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公开、透明地处理孙志刚事件,形成声势颇大的舆论浪潮。人民网上一名署名为“锦绣文”的网民发表的《谁在装聋作哑》,直刺一些公安行侦部门为逃避责任相互推委的恶劣行为。一位负责调查孙志刚事件的公安人员说:“尽管传统媒体对孙志刚案件报道不多,但互联网上排山倒海般的谴责和抗议却形成了极大的压力。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安部门侦破案件的决心”。

    论坛中铺天盖地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设置了报道议程,《南方周末》等一些传统媒体参与其中,将网上的舆论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共同造成的强大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迅速侦破,并处理了涉案人员,网上沸沸扬扬近2个月舆论才算平息。

(四)既有理性的交流,也有非理性的情感宣泄

在这个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意见的自由市场”中,每个网民都可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其中既有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一些非理智的个人情感宣泄。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一些缺少自律意识的网民在参与讨论时采取偏激的态度甚至侮辱、漫骂的语言。

    “9.11”事件的讨论则被一些网友称为“中文互联网的一次耻辱”。由于此前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和“王伟事件”,中美关系一度陷入僵局。“9.11”事件一发生,各大论坛中马上充满了幸灾乐祸的声音,美国被描绘成一个遭到报应的倒霉者,拉登则被美化成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后来,一位名为“朴素”的网友说:“在围绕‘9.11’事件的争论中,我对事件本身的镇静很快让位于对争论中激烈姿态的担心。不论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如何霸道,我们这时都应对在恐怖袭击中伤亡的无辜平民表达我们最基本的同情,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帖子使一度喧闹的论坛陷入了冷静的思考。紧接着的大量跟贴表明网民的思考更趋成熟,行为也更趋理智。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媒体也日益展现出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魅力。电子论坛作为网络媒体互动特色的最主要体现,其在实施舆论监督、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开始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但是,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逃避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责任,凭借虚拟的身份畅行无阻,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观点,甚至以此来影响其他网民。虽然编辑的“把关人”作用仍在发挥,但已受到极大削弱,因为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网民绕开各种障碍提供了可能。即使自己的帖子被删掉或在某个论坛里受到孤立,网民也可跳到别的论坛去寻找支持者,“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电子论坛中不再适用。在网上,每个网民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如果不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加以过滤和控制,不对网民的信息发布和接收行为加以引导,势必使每个网民都深受其害。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管理负责人王庆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在网络媒体上,我们同样强调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二、电子论坛的舆论引导

1.根据当前国内外热点,精心设计论坛的讨论主题。由于网民身份、职业、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论坛管理者和版主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贴近现实、贴近网民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网民讨论。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每天设置“推荐讨论”就是在考虑网民的讨论兴趣上,选择比较有质量的用户原创帖子或热点讨论新闻帖子,进行推荐,引导用户对此话题发表意见,看法。

2.请专家到“直播室”参与在线讨论。选择一个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网民的讨论,并在线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已成为一些大型论坛的特色,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等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CCTV.COM(央视国际)的“在线主持”在“新闻频道”试播期间,推出网上大型互动系列——新闻频道主持人在线,每天晚上19:00~21:00网民都可以和自己喜欢的节目主持人在线交流。这种“专家在线”的方式,是网络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争取更多网民的支持、理解和参与的重要手段。

3.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论坛的参与情况看,每个论坛都有自己较为稳定的参与群体,而在这些参与群体中,一些文字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的网民的发言往往影响甚至左右其他网民的看法,并由此引导、控制着整个论坛的舆论方向。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来引导网上舆论,已成为一些大型论坛的普遍做法。虽然虚拟空间里,群体的压力并不明显,但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总是在互相交流中形成相对集中的情绪方向和意志方向的。而舆论领袖只要利用自己的独特身份,在互动交流中影响和感染其他群体,那么就能很好地对论坛中的舆论进行引导。版主可将“意见领袖”的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并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4.运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过滤。目前几乎所有的论坛都采取了信息过滤技术,即先制订一个包含有害信息或诽谤、侮辱他人词汇的“黑名单”,网民发言中任何一个或几个词汇进入“黑名单”,该帖子将被拒绝,无法在网页上出现。另外,版主还可以直接删掉某些有攻击性言辞或和主题不相关的帖子,以维护论坛秩序。当然这样做有悖于论坛的自由、开放的本性,但这是目前维护整个“意见的自由市场”的正常、良好运行而必须采取的措施。

三、结束语

“提供一个交换评论与批评的场所”(郑贞铭,1978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大众传媒寄予的一个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媒介大亨、利益集团、广告客户、政党政府等各种权势力量总是比普通公众享有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当商业化的浪潮席卷大众媒介后,留给普通公众的空间就更少了。电子论坛的出现,也许是真的帮助人类实现了自己毕生追求的理想,或者说是接近了理想。但当拥有自由时,如何运用自由?我想,在这个问题上,自律比他律甚至更重要。当我们每个网民都懂得如何运用这来之不易的自由时,我们才能自由地畅游于这个虚拟世界。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电子公告版BBS.互联网络发展年鉴,2001

[2]王爱玲.浅谈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社科纵横,2002,(4):75—76

[3]林楚方,赵凌.网上舆论的光荣与梦想.南方周末2003年6月5日第8版

[4]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http://purple.nj.gov.cn,2003-06-12

  3/19/2004